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琥酯和二盐酸奎宁对恒河猴诺氏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的疗效比较研究
1
作者 丁德本 杨俊德 +2 位作者 李国福 时云林 宁殿玺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1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本文报告以诺氏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为模型,在恒河猴体内测定青蒿琥酯和二盐酸奎宁静脉给药后的杀虫速度和治愈效果。结果表明,青蒿琥酯的杀虫速度比二盐酸奎宁快,治愈效果优于二盐酸奎宁。
关键词 抗疟药 青蒿武酯 二盐酸奎宁
下载PDF
复方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京燕 单成启 +2 位作者 符大东 孙志伟 丁德本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NQ)与组分单药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Co-NQ(总量含NQ400mg及QHS1000mg)、NQ(总量1000mg)和QHS(总量250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100例、100例和30例。所有患者住院7d,随访2... 目的 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NQ)与组分单药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Co-NQ(总量含NQ400mg及QHS1000mg)、NQ(总量1000mg)和QHS(总量250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100例、100例和30例。所有患者住院7d,随访28d,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Co-NQ、NQ和QHS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7.5±12.3)h,(32.7±17.7)h和(18.1±9.7)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0±8.8)h,(45.5±10.0)h和(29.1±6.0)h;28d治愈率分别为97.0%,100.0%和66.7%。Co-NQ组临床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Co-NQ具有QHS的速效和NQ的持效作用,是一个高效、速效、持效的新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萘酚喹 单药治疗 恶性疟 临床研究 青蒿素 Co-NQ
下载PDF
复方磷酸萘酚喹及其组分单药治疗恶性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单成启 王京燕 +1 位作者 丁德本 孙志伟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了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 NQ)与组分单药磷酸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用Co -NQ (总量含NQ 4 0 0mg及QHS10 0mg)、NQ (总量10 0 0mg)和QHS (总量2 5 0 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30例。所有患者住院7天,随访... 为了对比观察复方萘酚喹(Co NQ)与组分单药磷酸萘酚喹(NQ)和青蒿素(QHS)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本研究用Co -NQ (总量含NQ 4 0 0mg及QHS10 0mg)、NQ (总量10 0 0mg)和QHS (总量2 5 0 0mg)分别治疗恶性疟患者30例。所有患者住院7天,随访2 8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Co NQ、NQ和QHS 3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 0 1±11 .8h、2 4 . 4±16. 1h和18 .0±9. 3h ;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30 . 1±5 . 7h、4 4 7±9 .2h和2 8 .9±5 . 6h ;2 8天治愈率分别为10 0 %、10 0 %和6 3 .3%。提示复方萘酚喹治疗恶性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磷酸萘酚喹 治疗 恶性疟 磷酸萘酚喹 青蒿素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磷酸萘酚喹伍用青蒿素对猴疟原虫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京燕 丁德本 +1 位作者 李国福 赵京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研究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对猴疟的治疗作用。方法感染诺氏疟原虫恒河猴模型随机均分为9组(3只/组),A组和B组分别灌服6和10mg/kg磷酸萘酚喹3d,1次/d;C组和D组分别灌服31.6和100mg/kg青蒿素,第1天2次,第2~3天各1次;E组、F组和G组... 目的研究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对猴疟的治疗作用。方法感染诺氏疟原虫恒河猴模型随机均分为9组(3只/组),A组和B组分别灌服6和10mg/kg磷酸萘酚喹3d,1次/d;C组和D组分别灌服31.6和100mg/kg青蒿素,第1天2次,第2~3天各1次;E组、F组和G组用10mg/kg磷酸萘酚喹分别与10、20和25mg/kg青蒿素配伍(即以1誜1、1誜2和1誜2.5配伍)灌服;H组和I组分别灌服单药磷酸萘酚喹10mg/kg和青蒿素30mg/kg。于给药后24h观察原虫感染率,以给药后105d查不见原虫为治愈标准。结果给药后24h,A、B、C、D组原虫下降率均超过90%。E、F和G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依次为(56.0±16.0)、(53.3±4.6)和(56.0±8.0)h,均较H组[(69.3±4.6)h]快。A、B、D、E、F和G组治愈猴数分别为1、3、3、2、2和3只。C、H和I组均未治愈。结论磷酸萘酚喹与青蒿素伍用可降低伍用单药剂量,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两药1誜2.5的比例配伍治愈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萘酚喹 青蒿素 诺氏疟原虫 猕猴
下载PDF
芴甲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疟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邓蓉仙 钟景星 +4 位作者 赵德昌 张洪北 盛杏英 丁德本 杨俊德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74-878,共5页
芴甲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疟作用邓蓉仙钟景星赵德昌张洪北盛杏英丁德本杨俊德(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为寻找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的新抗疟药,国外合成了大量的芳基甲醇类化合物,其中甲氟喹(mefl... 芴甲醇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疟作用邓蓉仙钟景星赵德昌张洪北盛杏英丁德本杨俊德(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为寻找与氯喹无交叉抗药性的新抗疟药,国外合成了大量的芳基甲醇类化合物,其中甲氟喹(mefloquine,I)经临床应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芴甲醇类 合成 药理学
下载PDF
复方蒿甲醚片和苯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临床对比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孙志伟 单承启 +4 位作者 李国福 丁德本 刘光裕 王京燕 焦岫卿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分之一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共收治 15 0例恶性疟患者 ,采用双盲 (复方蒿甲醚片组和苯芴醇片组 )、随机、对比方法 ,其中复方蒿甲醚组 (A) 5 1例、苯芴醇片剂组 (B) 5 0例、苯芴...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分之一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共收治 15 0例恶性疟患者 ,采用双盲 (复方蒿甲醚片组和苯芴醇片组 )、随机、对比方法 ,其中复方蒿甲醚组 (A) 5 1例、苯芴醇片剂组 (B) 5 0例、苯芴醇胶丸组 (C) 4 9例。病人住院后观察 2 8d。 [结果 ]A、B、C3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 (17.1±8.6 ) h、(34.0± 2 3.2 )和 (2 9.4± 2 4.9)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 (2 9.7± 8.9) h、(5 1.6± 14.1) h和 (5 4.7± 17.4) h;3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 ;观察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化验检查亦无明显改变。 [结论 ]复方蒿甲醚和苯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蒿甲醚 苯芴醇 恶性疟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复方蒿甲醚和组份之一本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疾临床对比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志伟 单承启 +4 位作者 李国福 焦岫卿 刘光裕 丁德本 王京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份之一本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复方蒿甲醚组和本芴醇片剂组),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结果 收治15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及其组份之一本芴醇两种剂型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复方蒿甲醚组和本芴醇片剂组),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结果 收治15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本芴醇片剂组(B)50例,本芴醇胶丸组(C)49例;A、B、C三组的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17.1±8.6、34.0±23.2、29.4±24.9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9.7 ± 8.9、51.6±14 .1、54.7±17.4小时;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2%、92.0%、95.8%。三组病人在观察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各项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两种剂型对恶性疟疾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复方蒿甲醚在杀虫速度和控制患者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本芴醇单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蒿甲醚 蒿甲醚 本芴醇 恶性疟疾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复方萘酚喹治疗间日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单成启 王京燕 +2 位作者 丁德本 邬伯安 时云林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观察复方萘酚喹与氯喹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复方萘酚喹 (萘酚喹 40 0mg 青蒿素 1 0 0 0mg) ,1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42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 目的 :观察复方萘酚喹与氯喹治疗间日疟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显微镜血检单纯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为观察对象 ,药物为复方萘酚喹 (萘酚喹 40 0mg 青蒿素 1 0 0 0mg) ,1次顿服 ,服药后按时测量体温和血检原虫 ,随访 42天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萘酚喹治疗 1 0 9例 ,平均退热时间为 ( 1 3 0± 5 5 )h ,原虫转阴时间为 ( 1 8 1± 5 7)h,治愈率为 1 0 0 %。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萘酚喹治疗间日疟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复方萘酚喹 氯喹 间日疟 治疗
下载PDF
复方萘酚喹片治疗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京燕 单成启 +7 位作者 符大东 庞学坚 卢运富 苏来富 邬伯安 时云林 丁德本 孙志伟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临床观察复方萘酚喹片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共收治恶性疟病人32 0例 ,其中 10 0例病人进行了血常规、血生化、尿、心电图等指标的检测。患者一次口服复方萘酚喹片 14 0 0 mg,住院 3~ 7d,随访 2 8... 目的 临床观察复方萘酚喹片对恶性疟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共收治恶性疟病人32 0例 ,其中 10 0例病人进行了血常规、血生化、尿、心电图等指标的检测。患者一次口服复方萘酚喹片 14 0 0 mg,住院 3~ 7d,随访 2 8d。 结果 收治的 32 0例中 ,2 8d治愈率为 97.5 % (312 /32 0 ) ,有 8例复燃。平均退热时间为 (17.5±11.4 ) h,2 4 h原虫下降率为 (97.3± 8.8) % ,原虫转阴时间为 (2 9.9± 8.7) h,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复方萘酚喹片是一个高效、速效、服药简便且安全的新复方抗疟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萘酚喹片 治疗 恶性疟 临床观察 疗效 安全性 抗疟药
下载PDF
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志伟 单承启 +4 位作者 李国福 王京燕 丁德本 刘光裕 焦岫卿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年第2期49-51,共3页
1996年6—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复方蒿甲醚与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实验共收治10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本芴醇胶丸组(B)4... 1996年6—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复方蒿甲醚与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实验共收治10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本芴醇胶丸组(B)49例。A、B两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17.1±8.6、29.4±24.9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9.7±8.9、54.7±17.4小时;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0%、95.9%。结果表明,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胶丸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复方蒿甲醚在杀虫速度和控制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本芴醇胶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蒿甲醚 蒿甲醚 本芴醇 抗疟药 疟疾 治疗
下载PDF
抗疟药8101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志良 刘光裕 +2 位作者 丁德本 单成启 焦岫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82-82,共1页
本文应用HPLC法测定健康志愿者(男性)口服8101水、片剂型(600mg/人)后药物浓度。所得药时数据按3p87程序在IBM微机上拟合呈二室开放模型,计算水剂和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12h,Cmax85.91ng/ml,t1/2α6.44h,t1/2β87.14h,... 本文应用HPLC法测定健康志愿者(男性)口服8101水、片剂型(600mg/人)后药物浓度。所得药时数据按3p87程序在IBM微机上拟合呈二室开放模型,计算水剂和片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Tmax4.12h,Cmax85.91ng/ml,t1/2α6.44h,t1/2β87.14h,t1/2Kal.11h,Ka0.6249h<sup>-1</sup>,K<sub>21</sub>0.0342h<sup>-1</sup>,K<sub>10</sub>0.0250h<sup>-1</sup>,K<sub>12</sub>0.0564h<sup>-1</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代动力学 抗疟药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物浓度 二室开放模型 健康受试者 相对生物利用度 吸收程度 生物半衰期 遗传因素影响
下载PDF
复方苯芴醇治疗索马里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时云林 丁德本 +1 位作者 崔世斌 齐英杰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173-174,共2页
1988~1989 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对恶性疟现症患者用复方苯芴醇治疗26 例和氯喹治疗 14 例,以退热时间、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和随访28 d 治愈率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表明,复方苯芴醇和氯喹相比,退热时间相当,而原虫无... 1988~1989 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对恶性疟现症患者用复方苯芴醇治疗26 例和氯喹治疗 14 例,以退热时间、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和随访28 d 治愈率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表明,复方苯芴醇和氯喹相比,退热时间相当,而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和随访28 d 治愈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前者治疗3 例抗氯喹恶性疟患者均治愈。无免疫力患者的退热时间较有免疫力者慢,但原虫转阴时间和随访 28 d 治愈率,两者相当;对配子体的杀灭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结果为复方苯芴醇在非洲恶性疟流行地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苯芴醇 氯喹 恶性疟 治疗 药理
下载PDF
蒿甲醚肌注对索马里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丁德本 时云林 +4 位作者 崔世彬 齐英杰 倪焕新 射谷新 胡坚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9-42,共4页
1988~1989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疟区,观察用蒿甲醚、氯喹治疗恶性疟的效果。蒿甲醚油剂肌肉注射(成人总量600mg,第1d 200mg、第2~5d各100mg;儿童药量按年龄逆减)治疗索马里成人15例、儿童22例和中国成人13例。氯喹片剂口服(成人总量150... 1988~1989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疟区,观察用蒿甲醚、氯喹治疗恶性疟的效果。蒿甲醚油剂肌肉注射(成人总量600mg,第1d 200mg、第2~5d各100mg;儿童药量按年龄逆减)治疗索马里成人15例、儿童22例和中国成人13例。氯喹片剂口服(成人总量1500mg基质,第1、2d各600mg,第3d 300mg)治疗索马里成人14例。以退热、原虫转阴时间和28d治愈率评价药效。结果表明,对索马里成人恶性疟病例的疗效,蒿甲醚优于氯喹。2例抗氯喹恶性疟用蒿甲醚治愈。蒿甲醚对有免疫力的索马里成人、儿童和无免疫力的中国成人恶性疟病例的疗效相近。本研究结果为蒿甲醚用于非洲当地及外来人群恶性疟疾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临床药效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蒿甲醚 氯喹 疟疾
原文传递
口服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和诺氏猴疟的杀灭效果<英文>
14
作者 时云林 李国福 +2 位作者 赵京花 杨俊德 丁德本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口服对伯氏鼠疟和诺氏猴疟的血液裂殖体杀灭效果。方法:分别在鼠疟和猴疟模型上采用“4-day试验法”、“28-day试验法”和“7-day试验法”检测了青蒿琥酯和氯喹的药效。结果:口服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民K_(173)株的抑制...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口服对伯氏鼠疟和诺氏猴疟的血液裂殖体杀灭效果。方法:分别在鼠疟和猴疟模型上采用“4-day试验法”、“28-day试验法”和“7-day试验法”检测了青蒿琥酯和氯喹的药效。结果:口服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民K_(173)株的抑制效果低于氯喹,但其原虫血症下降50%、90%和转阴的时间比氯喹快10-15h,对抗株RC/K_(173)的疗效优于氯喹,无交叉抗性,I_(90)仅为1.4。青蒿琥酯和氯喹对诺氏猴疟在31.6,10.0和3.16mg·kg^(-1)剂量组的试验猴全部治愈。结论:口服青蒿琥酯在鼠、猴疟模型上的药效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氯喹 伯氏疟原虫 抗疟药 药理
原文传递
三氟甲喹四氢萘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疟作用
15
作者 姚文莉 丁德本 +1 位作者 杨俊德 李福林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51--357,共1页
本文报道了12个2-(烷氨甲基)-4-(7-三氟甲基-4-喹啉氨基)-5,6, 7,8-四氢-1-萘酚(Ⅱ)盐酸盐的合成.经鼠疟初筛表明,所有化合物对伯氏鼠疟原虫敏感株均有明显的抑制性治疗作用,其中8个化合物(Ⅱ_1,Ⅱ_2,Ⅱ_3,Ⅱ_4,Ⅱ_5,Ⅱ_7,Ⅱ_8及Ⅱ_(11)... 本文报道了12个2-(烷氨甲基)-4-(7-三氟甲基-4-喹啉氨基)-5,6, 7,8-四氢-1-萘酚(Ⅱ)盐酸盐的合成.经鼠疟初筛表明,所有化合物对伯氏鼠疟原虫敏感株均有明显的抑制性治疗作用,其中8个化合物(Ⅱ_1,Ⅱ_2,Ⅱ_3,Ⅱ_4,Ⅱ_5,Ⅱ_7,Ⅱ_8及Ⅱ_(11)在5mg/kg剂量抑制率为100%,化合物Ⅱ_3在2.5mg/kg剂量抑制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四氢萘酚 合成
原文传递
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对伯氏鼠疟原虫的疗效及杀虫速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德本 杨俊德 +6 位作者 高徐生 时云林 尚风美 王淑芬 王京燕 郭保忠 膝翕和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5-248,共4页
报告了以伯氏鼠疟原虫正常株红内期无性体感染小鼠为模型,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的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所进行的疗效和杀虫速度实验结果。发ED_(90)比较疗效,青蒿素水悬剂口服疗效较低,改... 报告了以伯氏鼠疟原虫正常株红内期无性体感染小鼠为模型,在同一实验条件下,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的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所进行的疗效和杀虫速度实验结果。发ED_(90)比较疗效,青蒿素水悬剂口服疗效较低,改为水悬剂、油悬剂肌注,效价分别提高2.5和12倍;其衍生物蒿甲醚油溶剂肌注、青蒿琥酯(钠盐)水溶液肌注、静注,效价分别提高52、15和8倍。其中蒿甲醚效价最高。以疟原虫下降回归系数(b)比较杀虫速度,青蒿琥酯的杀虫速度最快。上述结果表明,青蒿素在改变给药途径、剂型及化学结构改变为蒿甲醚、青蒿琥酯后,抗疟活性显著提高。提示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进一步研究改进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疟药 青蒿素 蒿甲醚 青蒿琥酯 药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