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化学杀雄技术的应用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秀英 谌国鹏 +5 位作者 李英 陈浩 唐永庆 丁惠兰 梁效蓉 胡宝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两份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对10种油菜化学杀雄药剂进行杀雄效果的筛选,结果得到8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其中1号药剂和3号药剂以浓度0.25μg/mL进行2次喷药的效果较好,在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的应用中可作为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化学杀雄 药剂筛选
下载PDF
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型临床观察
2
作者 查贵华 丁惠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均用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加用寿胎丸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型的临床效果。方法: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两组均用黄体酮治疗,实验组加用寿胎丸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性激素(E2、β-hCG、P)指标均提高(P<0.05),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足月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寿胎丸加减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肾虚型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先兆流产 肾虚型 寿胎丸加减 黄体酮
下载PDF
产后尿潴留9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丁惠兰 张静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70-70,75,共2页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惠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4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予以西药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50例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予以西药治疗的25例患者归入西药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入中医固胎颗粒治疗的25例患者则归入联合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血清孕酮(P)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CG、血清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联合组的HCG、血清P水平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西药组的72.00%(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西药组的24.00%(P<0.05)。结论在先兆流产及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升其HCG、血清P水平,且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更低,安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先兆流产 习惯性流产 胎动不安
下载PDF
办活党报 重在创新——《泉州晚报》改版回眸
5
作者 丁惠兰 《中国地市报人》 2003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党报 《泉州晚报》 创新 信息量 版式设计
下载PDF
异位妊娠药物治疗63例
6
作者 丁惠兰 张静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中西医结合治疗 单纯MTX治疗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7
作者 李晓静 丁惠兰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125-1125,114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 棱莪消积汤
下载PDF
融媒体时代泉州网的优势锻造
8
作者 丁惠兰 《中国报业》 2024年第1期184-185,共2页
泉州网聚力整合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的新兴媒体平台,在提供编采服务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宣传策划,整合短视频类、活动策划类和设计类信息产品输出,形成全媒体业务输出的政务服务模式,形成了新的经营点,扩大了合作部门领域,项目经营稳中有升。
关键词 融媒体 阵地建设 全媒体业务输出 泉州网
原文传递
二硫化碳所致神经行为及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高艳华 傅慰祖 +3 位作者 梁友信 张白珍 丁惠兰 张胜年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53-354,共2页
本调查选择了接触二硫化碳(CS2)的操作工,测试其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评价长期低浓度接触所致的职业危害,为探讨CS2低浓度接触的敏感检测指标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某化纤厂工龄超过10年、作... 本调查选择了接触二硫化碳(CS2)的操作工,测试其神经行为和神经电生理的变化,评价长期低浓度接触所致的职业危害,为探讨CS2低浓度接触的敏感检测指标提供依据。一、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某化纤厂工龄超过10年、作业点CS2空气平均浓度约1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神经行为 电生理 职业危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