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思豆中毒1例护理体会
1
作者 丁慧慧 萧捷捷 +1 位作者 高仁爱 何春雷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8期63-65,共3页
相思豆为豆科攀缘藤本植物,又名红豆、相思子、爱情豆等,生长于我国南方。完整的相思豆种子通常对胃肠道无损害,而当摄入被破坏或碾碎的种子会对机体产生巨大的毒性作用。患者摄入相思豆后,首发症状可能在6小时内发生,也常延迟1~3天。... 相思豆为豆科攀缘藤本植物,又名红豆、相思子、爱情豆等,生长于我国南方。完整的相思豆种子通常对胃肠道无损害,而当摄入被破坏或碾碎的种子会对机体产生巨大的毒性作用。患者摄入相思豆后,首发症状可能在6小时内发生,也常延迟1~3天。急性出血性胃肠炎伴糜烂是相思豆中毒最常见的毒性表现,首先表现为呕吐和水样腹泻,而后发展至黑便和血性腹泻。2021年我院EICU收治相思豆中毒患者1例,经积极救治与护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34岁,网购相思豆后2021年10月3日11:00于家中自服10余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豆 中毒 血液灌流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前后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丁慧慧 单桂秋 +2 位作者 李艳辉 丘金浪 马静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把握献血者筛选,保障捐献者安全。方法在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选择31名作为观察组,对当天捐献血小板前与机采血小板后<10 min以及采集后7 d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并对所得到的数...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把握献血者筛选,保障捐献者安全。方法在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选择31名作为观察组,对当天捐献血小板前与机采血小板后<10 min以及采集后7 d的血常规进行比较,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集前RBC、WBC、Hb、Hct、Plt明显高于采集后10min,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前与采集后7 d血常规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献血者按规定捐献机采血小板,采集后一周相关血常规指标基本恢复,不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可以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血常规 献血者
原文传递
季节性冻融对色季拉森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3
作者 丁慧慧 陈文盛 李江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分析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性试验利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分析了0—10 cm, 10—20 cm, 20—30 cm深度土层各粒径团粒结构变化,以及土壤含水量(SWC),0.25 mm水稳性... 为分析季节性冻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以藏东南色季拉山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控制性试验利用湿筛法测定团聚体组成,分析了0—10 cm, 10—20 cm, 20—30 cm深度土层各粒径团粒结构变化,以及土壤含水量(SWC),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分形维数D、可蚀性K值各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季节性冻融导致大团粒含量减少,小团粒含量增加,土壤结构失调。(2)含水量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季节性冻融作用整体上导致MWD,GMD变小,D值与K值变大,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4)当土壤冻融次数在一定范围内STF-One中,WSA有所增加,土壤稳定性有所增强。(5)土壤团聚体WSA,MWD和GMD均与D值和K值呈负相关。(6)在SFT-Ys类型土壤中土壤结构变化,0.5 mm粒级是重要临界点。综上,研究为季节性冻融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为冻土潜在受侵蚀情况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土壤团聚体 湿筛法 土壤稳定性 色季拉山
下载PDF
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崔伟历 王露霞 +3 位作者 向丽 丁慧慧 叶帼英 高丽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772-3773,共2页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肾脏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科室465名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选择412例健康人留取咽拭子进行真...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肾脏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科室465名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选择412例健康人留取咽拭子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用VITEK 60(Bio Merieux,法国)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Vitek60-YBC鉴定卡。结果: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x2=63.964P<0.005),同时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以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为最高(x2=118.482P<0.005);其不同的治疗组真菌感染率有差异(x2=118.482P<0.005);真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x2=8.749P<0.005)。结论:广谱抗菌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已成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老龄化、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真菌定植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不同人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与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丁慧慧 陈文盛 李江荣 《四川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季节性冻融是主要出现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的引起土壤内部热量与水分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波动的过程。季节性冻融通过反复的冻结——融冻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通过了土壤的淋溶作用和硝化作用,促进了溶解性有机... 季节性冻融是主要出现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的引起土壤内部热量与水分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波动的过程。季节性冻融通过反复的冻结——融冻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通过了土壤的淋溶作用和硝化作用,促进了溶解性有机酸的释放,改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导致土壤中酸碱度的增减以及碳氮磷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到温度、水分的影响,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结构趋于动态过程。在综述季节性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质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对青藏高原冻土区特别是藏东南高山林线地带冻土的研究与野外监测力度、原位研究以及在更大尺度土壤生态位下对冻融土壤的研究,这对于践行“两山”理论与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融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改进的不平衡控制策略
6
作者 丁慧慧 陈剑 +1 位作者 史经丛 张晓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8,共4页
提出一种静止α,β坐标系中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改进型电流不平衡控制算法。与原有的调节网侧瞬时有功功率不同,改进型方法考虑到交流侧功率损耗,通过调节整流器侧瞬时有功功率使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和输出纹波电压达到最小化。... 提出一种静止α,β坐标系中三相电压型脉宽调制(PWM)整流器改进型电流不平衡控制算法。与原有的调节网侧瞬时有功功率不同,改进型方法考虑到交流侧功率损耗,通过调节整流器侧瞬时有功功率使输入电流谐波含量和输出纹波电压达到最小化。两种方法在α,β坐标系中直接产生参考电流时,无需锁相环和坐标变换,对正、负序电流分量也无需独立控制,而是采用比例谐振(PR)调节器实现电流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电压跌落严重的情况下,改进型控制方法比原有方法在控制直流侧输出电压纹波、输入电流总谐波含量(THD)、功率因数方面的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流器 脉宽调制 不平衡控制
下载PDF
中韩夫妻称谓发展及其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7
作者 丁慧慧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0期134-136,共3页
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通过称谓语可以看出社会风貌。本文以称谓语中的夫妻称谓语为出发点,分别对古代和现代的中韩两国的夫妻称谓语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夫妻称谓发展体现的男女关系变化浅析两国社会风貌和社会... 称谓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通过称谓语可以看出社会风貌。本文以称谓语中的夫妻称谓语为出发点,分别对古代和现代的中韩两国的夫妻称谓语进行比较研究,并从夫妻称谓发展体现的男女关系变化浅析两国社会风貌和社会的发展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夫妻称谓 中国 韩国 社会变化
下载PDF
冻干血小板在促SD大鼠急性创面愈合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唐艳姣 周谋 +6 位作者 施琳颖 魏淑贞 林放 李文丹 丁慧慧 许育兵 单桂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建立SD大鼠急性创伤模型,探讨冻干人血小板(Freezing-dried Platelets,FDP)对SD大鼠急性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在每只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剪下2个直径为1.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将每只大鼠背部4个创面分配到4个组:FD... 目的建立SD大鼠急性创伤模型,探讨冻干人血小板(Freezing-dried Platelets,FDP)对SD大鼠急性创伤的促愈合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在每只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各剪下2个直径为1.2 cm的圆形全层皮肤。将每只大鼠背部4个创面分配到4个组:FDP组、新鲜血小板(platelet rich plasma,PRP)组、重组型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 EGF)组和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BC)。分别于造模后即刻给予FDP(0.85 m L/cm2)、PRP(0.85 m L/cm2)、rh EGF(0.5 m L/cm2)和凡士林纱布进行治疗,每间隔两天清洗伤口后更换敷料。于d5、d7、d10、d14肉眼观察、拍照,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各时间点创缘新生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三项病理学实验,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趋于缩小,4个重点观测点得出的综合创面愈合率排序为PRP〉FDP〉rh EGF〉BC组。治疗d5的创伤愈合率相近,没有显著差异;d7,PRP组、FDP和rh EGF组的愈合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三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10时,前3组的愈合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PRP组创面愈合率高于FDP和rh EGF组(P〈0.05)。d14,组间的创面愈合率没有明显差异。3种组织细胞学观察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生成、血管生成增生和再上皮化等病理结果显示:FDP与PRP同样能缩短创伤愈合炎症期、促进胶原纤维的生成、加快血管生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急性创伤组织的修复作用。结论 FDP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近的促进SD大鼠急性创面愈合的作用,并具有优于单一生长因子(rh EGF)的促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血小板 新鲜血小板 SD大鼠 急性创伤模型 创伤愈合
原文传递
色季拉山地垂直气候带下植物器官间化学计量特征
9
作者 李月瑶 李江荣 +3 位作者 陈文盛 丁慧慧 付芳伟 肖思颖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6-164,共9页
了解色季拉木本植物在山地垂直气候带下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地反映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养分的空间分配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色季拉山4种典型气候带,即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亚高山寒温带、高山寒带的12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 了解色季拉木本植物在山地垂直气候带下化学计量变化特征,以期为有效地反映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养分的空间分配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以色季拉山4种典型气候带,即山地暖温带、山地温带、亚高山寒温带、高山寒带的12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及化学计量比等方法,探讨叶、枝、干、根器官间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在垂直气候带上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各器官C、N、P、K元素含量表现为叶>枝>根>干,其中叶与干各元素含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枝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根含量呈波动式变化。(2)在山地垂直气候带下受温度的影响,使得高寒生境下植物叶N、P含量相对较高,促进了植物的驯化与适应,符合“温度-植物生理假说”。(3)小于10的N︰P、N︰K,与大于3.4的K︰P表明色季拉木本植物的生长受N、P共同限制。(4)C︰N、C︰P、C︰K与N、P、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该区域植物生长速率偏低,且生长速率与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由海拔引起的环境差异调节着山地垂直气候带下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元素 器官 气候带 化学计量
下载PDF
色季拉山6种典型林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0
作者 肖思颖 付芳伟 +3 位作者 李江荣 陈文盛 丁慧慧 李月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0-130,172,共12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 【目的】为探讨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限制及循环规律。【方法】在藏东南色季拉山林区分布的6种典型林型(方枝柏、急尖长苞冷杉、林芝云杉、川滇高山栎、高山松、华山松)内设置样地,采集0~10、1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结果】1)6种林型土壤pH值均呈酸性,随土层加深而增大,SOC、TN含量表现为林芝云杉林>方枝柏林>急尖长苞冷杉林>高山栎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分别为10.48~54.02 g/kg、0.49~2.57 g/kg,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2)6种林型0~10 cm土层C︰P、C︰K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而C︰N、P︰K没有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川滇高山栎林、高山松林和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N︰P、N︰K在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3个土层6种林型的土壤C︰N、C︰K、N︰K差异不显著,而N︰P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川滇高山栎林显著高于高山松林。3)不同林型土壤养分含量与生态化学计量比的相关关系无一致规律,土壤SOC、TN、T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01),C︰P、C︰K、N︰K、N︰P与SOC、TN呈显著正相关(P <0.05、P <0.01、P <0.001),与TK呈显著负相关(P <0.05、P <0.01),而土壤C︰N与P︰K、N︰K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在色季拉山林区,高山松林土壤SOC、TN含量较缺乏,其他5种林型土壤SOC、TN含量整体较高;6种林型土壤TP含量较低,均受到P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季拉山 典型林型 土壤养分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清中期扬州私家园林建筑内檐用罩的形制特征成因分析
11
作者 华亦雄 周浩明 +1 位作者 卫常青 丁慧慧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4-129,共6页
扬州传统建筑内檐装修的总体特征是“南北杂糅、徽苏并举”,通过对扬州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建筑内檐用罩形制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进一步钩沉这一特征形成的具体影响要素,从盐商审美趣味、政治事件及手工艺生产模式分析了南北文化交融对扬... 扬州传统建筑内檐装修的总体特征是“南北杂糅、徽苏并举”,通过对扬州私家园林与北方皇家建筑内檐用罩形制的定量及定性分析,进一步钩沉这一特征形成的具体影响要素,从盐商审美趣味、政治事件及手工艺生产模式分析了南北文化交融对扬州私家园林内檐用罩形制特征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私家园林 内檐用罩 南北对比 形制特征
下载PDF
Amicus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榕曦 张雅妮 +1 位作者 孙琦 丁慧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Amicus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供者均给予G-CSF动员,分别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和CS-3000血细胞分离机的单个核细胞程序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 目的探讨Amicus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方法供者均给予G-CSF动员,分别采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和CS-3000血细胞分离机的单个核细胞程序采集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采集干细胞的CD34+细胞数。供者52例,共采集62次,其中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33例,共40次,处理抗凝全血(9 225±1 100)ml;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9例,共22次,处理抗凝全血(9 272±1 500)ml。结果两种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CD34+细胞>2×106/kg,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细胞(400.35±205.26)×106,CS-3000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细胞(389.45±200.56)×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cus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后供者Plt、Hb、Hct分别下降14.80%,11.22%和12.05%;CS-3000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后供者Plt、Hb、Hct分别下降25.75%,10.20%和11.51%;其中后者采集后Plt下降明显,与前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2,P<0.05)。两者采集过程中均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与CS-3000血细胞分离机比较,Amicus在采集过程中能有效减少血小板的丢失,特别适用于血小板计数低的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分离机 造血干细胞 采集 AMICUS CS-3000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森林小气候研究态势与热点分析
13
作者 陈文盛 丁慧慧 +2 位作者 李江荣 陈康 汪汉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1-64,共14页
为更深层次了解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前沿热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文献基本特征(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学术版图、研究热点与前沿等角度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2000—2021年森林小气... 为更深层次了解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发展规律与前沿热点,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从文献基本特征(发文量、学科、期刊、作者、机构、国家)、学术版图、研究热点与前沿等角度对中国知网与Web of Science两个数据库中2000—2021年森林小气候领域的277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①近20 a来,国内外学者在森林小气候领域主要围绕研究对象(如冷杉林、次生林等)、研究指标(如树冠蒸腾、土壤呼吸等)、研究理论(如边缘效应、小气候效应)、研究方法(如逐步回归、旷场实验等)、气象因子(如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等)与生物因子(如树冠形态等)等6块学术版图进行研究;②第1阶段(2000—2009年)是森林小气候领域的快速发展与繁盛阶段,重点围绕森林对气象因子的改善作用等基础研究展开,第2阶段(2010—2021年)是对该领域的补充发展阶段,重点围绕森林与人的关系等应用研究展开,并与城市发展、人体健康等话题相结合;③该领域文献半衰期短(0.77—2.31 a),老化速度快,发展迅速.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处于上升阶段,发文量不少,但同时存在文献影响力较低等问题.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仍会围绕城市的发展以及与人的关系进行展开,森林康养、人体舒适度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森林小气候特征对“碳源”“碳汇”的影响机制以及高山林线的气候变化等研究方向可能成为热点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小气候 CITESPACE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学 Web of Science(WOS) 中国知网(CNKI)
下载PDF
高压下ZnO超快极性扩散过程研究
14
作者 战晓红 曹大呼 +1 位作者 陆中 丁慧慧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在5 GPa压力下六方ZnO粉末的结晶过程。系统考查了温度与保温时间对ZnO扩散与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压下ZnO固体的扩散速度大大增加,400℃保温0.5 h即可获得理论密度达99%以上...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了在5 GPa压力下六方ZnO粉末的结晶过程。系统考查了温度与保温时间对ZnO扩散与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压下ZnO固体的扩散速度大大增加,400℃保温0.5 h即可获得理论密度达99%以上的单相、致密的六方相ZnO陶瓷,所有样品均沿晶界开裂,并导致500℃以上只能获得单晶与多晶混合的粉末样品;850℃保温5 min可制备出平均尺寸超过100μm、最大尺寸超过350μm的浅黄色单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ZnO固体在高压下可能存在一种超快极性扩散机制,这一效应使高压下的ZnO晶粒沿择优方向迅速生长,晶界快速迁移,相邻晶粒生长融合,最后形成单晶;而晶粒在生长过程中沿其它方向发生收缩,促使样品沿晶界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高压 晶体生长
下载PDF
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分析
15
作者 赵中玮 路彬 丁慧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2期224-225,共2页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121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有36.3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知识、行为,为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的方法,运用自编结构式问卷调查121名校外青少年,所得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有36.36%的人承认自己有过性行为经历,艾滋病知晓率为47.11%,接受过10条艾滋病核心信息宣传教育者人数为零。结论:农村地区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严重不足,感染风险较高,在控制艾滋病工作中应特别关注校外青少年人群,并因此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艾措施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青少年 艾滋病 调查分析
下载PDF
联动模式成像内镜对检出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慧慧 于红刚 季梦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28-431,共4页
目的评价联动模式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检出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LCI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全程退镜... 目的评价联动模式成像(linked color imaging,LCI)对检出结直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9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LCI和普通白光内镜(white light endoscopy,WLE)全程退镜,采用χ2检验评价LCI与WLE内窥镜下受试者整体息肉、扁平息肉及隆起息肉的检出率;同时采用秩和检验评价LCI与WLE检出的总息肉个数、扁平息肉个数、隆起息肉个数及息肉大小的差异。结果 192例受试者中76例检出有息肉,共170枚。LCI组有47例受试者发现有息肉,其中36例有扁平息肉,息肉总数为123枚,扁平息肉有80枚,其中小息肉数目明显高于WLE组(P<0.05);WLE组有29例受试者发现有息肉,其中11例有扁平息肉,息肉总数为47枚,扁平息肉有15枚。LCI组、WLE组整体息肉检出率分别为49.0%、30.2%,且LCI组扁平息肉检出率为37.5%,与WLE组(1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I组隆起息肉检出率为26.0%,与WLE组(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I内镜可提高结直肠息肉尤其是扁平息肉及小息肉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联动模式成像 检出率 扁平息肉
下载PDF
负离子纤维制备工艺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慧慧 蒋孝峰 张技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49,共4页
负离子纤维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因其环保和保健功效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介绍负离子的产生原理与功效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国内外对负离子纤维添加剂、生产工艺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负离子纤维 制备工艺 检测方法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慧慧 周守君 《中国市场》 2021年第6期96-97,共2页
文章从院长职业化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了改革体制、同行竞争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三大需求因素。而后对影响院长职业化的因素展开探讨,从薪酬不合理、卫生管理职称存在缺陷以及社会带来的相应促进及制约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阻碍院长职业... 文章从院长职业化的必要性着手,提出了改革体制、同行竞争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三大需求因素。而后对影响院长职业化的因素展开探讨,从薪酬不合理、卫生管理职称存在缺陷以及社会带来的相应促进及制约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阻碍院长职业化的一系列问题,给出实现院长职业化改革的相关对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改革 医疗团队职业化 院长职业化
下载PDF
miRNAs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丁慧慧 于红刚 季梦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417-1419,1423,共4页
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编码小分子单RNA分子,通过与其对应的mRNA完全或部分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 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种非编码小分子单RNA分子,通过与其对应的mRNA完全或部分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miRNAs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miRNAs与自身免疫疾病、炎症的关系作一概述,并着重阐述miRNAs参与调控IBD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S 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
下载PDF
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最适应用条件的探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慧慧 施琳颖 +4 位作者 陈敏 李艳辉 李天任 谢婷婷 单桂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462-465,共4页
目的摸索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的最佳使用条件以提升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收集解放军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0—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120袋(400 mL/袋),分成25℃贮存0.5 h及4℃贮存2、4、8、24和48 h 6组(20袋... 目的摸索血站型去白细胞过滤器的最佳使用条件以提升去除白细胞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的质量。方法收集解放军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10—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全血120袋(400 mL/袋),分成25℃贮存0.5 h及4℃贮存2、4、8、24和48 h 6组(20袋/组),采用1款国产血站型去白过滤器(全血专用)滤除各组白细胞,同时记录各组去白过滤用时,并分别收集各组(份)过滤前后的血样(1 mL/袋),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其血常规,用以析出该款血站型去白过滤器适宜的使用条件。结果 1)过滤白细胞用时(min):25℃贮存0.5 h组为4.54±0.64,4℃贮存2—48 h 5组分别为6.04±0.69、7.04±1.13、8.02±1.42、8.48±2.12和9.27±2.07,除4℃贮存24与48 h组的用时相近外,其他各组(包括它们与最后2组)用时的差异较大(P<0.05)。2)白细胞去除率(%):25℃贮存0.5 h组为76.19±5.54,明显低于各4℃贮存组(P<0.05);4℃贮存4 h组达到99.74±0.69,4℃贮存8、24、48 h 3组则与之接近(P>0.05)。3)红细胞及Hb、Hct损失率(%):25℃贮存0.5 h组为1.66±1.04,4℃贮存2—48 h 5组分别为2.18±1.95、2.97±2.52、5.39±2.95、5.49±7.80和6.65±6.63,其中以4℃贮存4 h组为界,其损失率与4℃贮存2 h、25℃贮存0.5 h组相差不大(P>0.05),而明显小于4℃贮存8—48 h 3组的损失率(P<0.05);Hb和Hct损失率的变化规律与RBC相似。4)血小板及血小板比容(Pct)损失率(%):除4℃贮存48 h组的血小板损失率79.69±10.49明显低于其他各组(85%左右)(P<0.05)外,其他各组没有出现随着贮存温度变化、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明显变化(P>0.05),Pct损失率变化也呈现与血小板一样的规律。结论通过对采集后贮存以不同温度、时间的全血的去白处理,可以确定去白滤器的最佳应用条件、制备质量更优的去除白细胞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过滤器 血站型 去除白细胞红细胞 血液贮存温度 血液贮存时间 白细胞去除率 红细胞损失率 血小板损失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