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彭国光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0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患者11例。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组织瓣转移术,二期行断蒂术同时修整唇峰、唇珠及一期术后遗留的线性凹陷,观察唇部形态。结果11例患者的Abbe瓣转移后均存活,二期手术... 目的探讨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患者11例。手术分为两期,一期行组织瓣转移术,二期行断蒂术同时修整唇峰、唇珠及一期术后遗留的线性凹陷,观察唇部形态。结果11例患者的Abbe瓣转移后均存活,二期手术后患者上唇丰满,上唇高度相对延长,唇珠得到重建,畸形明显改善。由于唇瓣的镶嵌,所有患者上唇均增加2条瘢痕,下唇中部均增添1条垂直向线性瘢痕。结论Abbe瓣修复上唇缺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上唇外形及功能,达到外形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E瓣 上唇缺损 整形手术
下载PDF
全面部骨折133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1 位作者 彭国光 严鑫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11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2003年12月~2009年2月就诊且资料完整的133例全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3例中男性105例,女性28例,年龄22~72岁,平均(35±8.05)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创伤... 目的探讨全面部骨折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2003年12月~2009年2月就诊且资料完整的133例全面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3例中男性105例,女性28例,年龄22~72岁,平均(35±8.05)岁;致伤原因以交通伤为主;创伤较严重的,合并伤以颅脑损伤及视神经损伤为主;全部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并行坚强内固定。术后患者颌面外形和咬合关系恢复满意,效果稳定。结论交通创伤是全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术中坚强内固定及术后辅以颌间弹性牵引治疗全面部骨折能使患者咬合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部骨折 创伤 坚强内固定
下载PDF
颌骨中枢性血管瘤7例报告
3
作者 丁旭宣 陈伟良 李劲松 《广东牙病防治》 2001年第2期133-133,共1页
关键词 颌骨中枢性血管瘤 少见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4
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彭国光 《广东牙病防治》 2009年第9期439-440,共2页
目的探讨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用潜阳封髓丹治疗;西药组用泼尼松和金施尔康联合治疗,秩和检验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药组50例中,治愈14例,显... 目的探讨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用潜阳封髓丹治疗;西药组用泼尼松和金施尔康联合治疗,秩和检验比较2组疗效。结果中药组50例中,治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9例,无效2例;西药组治愈0例,显效11例,有效28例,无效11例,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阳封髓丹治疗气血亏虚型复发性口腔溃疡可以减轻疼痛,加快愈合,明显降低复发频率,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潜阳封髓丹 补土伏火
下载PDF
金匮肾气丸联合替硝唑治疗肾气亏损型牙周病的效果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俊伟 丁旭宣 +2 位作者 杨磊 吴美珍 徐晓婷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751-2752,共2页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替硝唑片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肾气亏损型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肾气亏损的牙周病患者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替硝唑片0.5 g/次,2次/d,口服7d,同时以金匮肾气丸汤剂1剂/d,煎服2周;金匮肾...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替硝唑片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肾气亏损型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中医辩证诊断为肾气亏损的牙周病患者10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替硝唑片0.5 g/次,2次/d,口服7d,同时以金匮肾气丸汤剂1剂/d,煎服2周;金匮肾气丸汤剂2周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疗效测定分别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4、12、26和52周,分别检查记录每个受检位点的牙周检测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BOP)。结果疗程结束后4、12、26和52周的PLI、SBI、PD、AL、BOP疗效测定分别与治疗前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12、26和52周的SBI、PD、AL检测结果两两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但分别与疗程结束后4周对比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达96%。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替硝唑片辩证施治肾气亏损型牙周病临床疗效显著,中期疗效更加确切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金匮肾气丸 肾气亏损 牙周病
下载PDF
经咬肌颌后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科 彭国光 +3 位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严鑫 谢建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9-281,285,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单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沿下颌后作2 cm小切口,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面向前方分离,确认骨折线后钝性分离SMAS,避开腮腺,于咬肌内平行咬肌肌束钝性分离暴...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内固定术新入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单侧髁突中低位骨折患者沿下颌后作2 cm小切口,顺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表面向前方分离,确认骨折线后钝性分离SMAS,避开腮腺,于咬肌内平行咬肌肌束钝性分离暴露骨折线后,直视下对髁突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复位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术后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瘢痕隐蔽。结论经咬肌颌后入路是治疗髁突中低骨折的较好方法,该改良术式不但降低了损伤面神经的危险性,而且减少了术后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突 坚强内固定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颌面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俊伟 郑俊发 +1 位作者 严鑫 丁旭宣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颌面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岁和30岁,临床表现分别为颌面部无痛性...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颌面部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2例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1岁和30岁,临床表现分别为颌面部无痛性浅褐色及浅白色斑块,病变区质韧、界清,中间凹陷无溃疡,病程10~16个月,就医前1~3个月肿物有明显增大病史。手术行沿瘤体外周3 mm切开皮肤、完整切除肿物,邻近皮瓣修复局部组织缺损手术;术后病理报告镜下见病变肿瘤细胞位于真皮层,呈条索状、小梁状或巢状,可见微小囊腔,上皮巢周围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瘤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不明显。免疫组化报告bcl⁃2(⁃)、CK7(⁃)、CK19(⁃)、CD34(+)、P63(+)、CK56(+)、Ki67(±),病理诊断为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患者术后随诊24个月,期内未见肿物复发、手术疤痕不明显、颌面无畸形或功能障碍。结论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的依据,手术切除肿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上皮瘤 增生性 结缔组织 颌面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治疗分析
下载PDF
生骨片联合骨宝丸对牙种植骨结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俊伟 吴美珍 +5 位作者 丁旭宣 严鑫 夏炜 黄杏香 何智仁 朱镇杰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3126-3129,共4页
目的探讨生骨片联合骨宝丸促进牙种植骨结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种植牙病例240颗,随机分成A、B、C、D组,A组60颗采用生骨片(口服3片/次,3次/d)和骨宝丸(口服1袋/次,3次/d)联合治疗; B组60颗采用骨宝丸(口服1袋/次,3次/d)治疗; C组6... 目的探讨生骨片联合骨宝丸促进牙种植骨结合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种植牙病例240颗,随机分成A、B、C、D组,A组60颗采用生骨片(口服3片/次,3次/d)和骨宝丸(口服1袋/次,3次/d)联合治疗; B组60颗采用骨宝丸(口服1袋/次,3次/d)治疗; C组60颗采用生骨片(口服3片/次,3次/d)治疗;均连续4周为一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D组60颗空白对照,种植结束4周后统计疗效。疗效测定分别于种植治疗即刻、疗程结束后3、6、12个月,分别用种植体动度测量仪(OSSTELL动度测量仪或共振频率测量仪)测量各组种植体骨结合稳定系数(ISQ)以及临床种植成功率指标。结果 A、B、C、D组疗程结束后3、6、12个月的种植牙动度测量指标分别与治疗前(基线)对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与B、C、D组短期种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生骨片联合骨宝丸促进牙种植骨结合的作用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骨片 骨宝丸 牙种植 种植体稳定系数 骨结合 骨结合效能 共振频率测量仪
下载PDF
颌面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彭国光 杨磊 +1 位作者 丁旭宣 谭玉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术和创伤后并发症之一,主要成因与血管内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机体纤溶状态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术和创伤后并发症之一,主要成因与血管内壁受损、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机体纤溶状态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颌面部创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颌面部骨折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以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医护人员对DVT的认识和重视,有利于预防和降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口腔颌面 创伤
原文传递
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俊伟 丁旭宣 杨磊 《广东牙病防治》 2015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标准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患者2例,行瘤体加瘤周5 mm部分腺体摘除术,术后肿物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患者术后随诊26~36个月,观... 目的探讨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标准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患者2例,行瘤体加瘤周5 mm部分腺体摘除术,术后肿物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患者术后随诊26~3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常规病理镜下见肿瘤组织包膜完整,肿瘤实质由黏液软骨样基质、脂肪组织及肌上皮细胞构成;脂肪组织弥漫均匀分布于瘤组织内,呈蜂窝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肿瘤组织发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肌上皮细胞胞浆阳性表达;S-100蛋白表达阳性,主要在脂肪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阳性,胞膜表达,主要在内层导管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AE1/AE3阳性;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1%;患者术后随诊期内未见肿物复发。结论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腮腺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的依据,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病理学 脂细胞 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 腮腺 脂肪细胞
下载PDF
采用颌后入路手术方法治疗髁突骨折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严鑫 吴俊伟 丁旭宣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采用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髁突骨折患者84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n=42),观察组给予颌后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耳前入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采用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髁突骨折患者84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n=42),观察组给予颌后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耳前入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等,采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UW-QOL)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开口度为(33.41±6.10)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下颌前伸、后退运动幅度分别为(8.50±1.61)mm和(0.68±0.19)m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UW-QOL问卷的美容效果、情绪和疼痛评分分别为(87.10±9.82)分、(82.30±8.54)分和(81.01±9.06)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髁突骨折采用颌后入路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颌后入路 耳前入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脱套入路在鼻眶筛区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国光 王科 +3 位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严鑫 谢建雅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面中部脱套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鼻眶筛骨折患者11例,均为单侧一类骨折,其中眶区骨折6例,鼻区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面中部脱套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或隆鼻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 目的:探讨面中部脱套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佛山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鼻眶筛骨折患者11例,均为单侧一类骨折,其中眶区骨折6例,鼻区骨折5例。所有患者采用面中部脱套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或隆鼻术。结果:11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均有鼻腔结痂和出血现象,创伤性溢泪1例,眶下区麻木4例,鼻部歪斜1例。结论:面中部脱套入路治疗鼻眶筛区骨折操作安全,术野暴露充分,面部不留瘢痕,无鼻前庭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套入路 鼻眶筛区骨折 手术
原文传递
颌面部小切口径路在颧骨复合体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旭宣 吴俊伟 +1 位作者 彭国光 严鑫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3期55-56,共2页
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 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在ZCF治疗中采用颌面部小切口手术径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临床总结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骨折 颌面部骨折 手术径路 小切口 应用 佛山市中医院 医疗中心 临床总结
原文传递
自体血回输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附2例报告)
14
作者 丁旭宣 陈伟良 吕宝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自血回输 适应症 禁忌症
原文传递
24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科 彭国光 +3 位作者 吴俊伟 丁旭宣 严鑫 谢建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目的 对2461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研究.方法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2003至2009年间因颌面部创伤住院的2461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明确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职业、地域分布、血型、骨折部位、多处合并伤、损伤... 目的 对2461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研究.方法 对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2003至2009年间因颌面部创伤住院的2461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明确患者性别、年龄、损伤原因、职业、地域分布、血型、骨折部位、多处合并伤、损伤程度、首诊收入科室、治疗效果.结果 2461例颌面部骨折病例中,男女比例为4.28∶1;20~40岁为发病的高峰年龄(1424/2461,57.86%);道路交通伤938例(40.98%),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第三产业900例(78.53%),尤其从事交通运输业人员是最易骨折群体;颧骨复合体、鼻骨、下颌骨骨折分别占22.08%(955处/4325处)、20.67%(894处/4325处)和16.35%(707处/4325处),以上是颌面部骨折最好发部位;常合并颅骨、颅脑损伤及软组织挫裂伤,分别为21.74%、38.36%和48.84%.简明损伤评分法(abbrebiated injury scale,AIS)评分85.98%(2116例/2461例)患者小于2分;38.16%(939例/2461例)的患者首诊收入骨科.结论 颌面部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交通事故为主要致伤原因,损伤程度较轻,常合并骨科损伤,男性较女性多见,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创伤和损伤 颌面部
原文传递
颧弓根骨折的分类及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国光 王俊文 +2 位作者 严鑫 吴俊伟 丁旭宣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颧弓根骨折的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0例颧弓根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分为4型。Ⅰ型:冠状骨折4例;Ⅱ型:矢状骨折3例;Ⅲ型:颞骨骨折1例;Ⅳ型:颧弓根粉碎性骨折伴颧弓骨缺损2例。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颧... 目的探讨颧弓根骨折的临床分类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0例颧弓根骨折患者根据其骨折线走向分为4型。Ⅰ型:冠状骨折4例;Ⅱ型:矢状骨折3例;Ⅲ型:颞骨骨折1例;Ⅳ型:颧弓根粉碎性骨折伴颧弓骨缺损2例。各自采用不同方法复位并坚强内固定重建颧弓形态,恢复颧面部外形。结果1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无面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并坚强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颧弓根骨折,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使颧面部解剖结构得以重建,恢复面宽和颧突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弓根 骨折 坚强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