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声场测听方法评估插入式耳机和头戴式耳机的衰减值
1
作者 丁海娜 谢林怡 +4 位作者 熊芬 兰兰 史伟 赵明慧 冀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在声场测试中,头戴式耳机和插入式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方法选取40名健听人,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双耳裸耳听阈及双耳分别佩戴头戴式和插入式耳机双耳听阈,耳机均不给声。比较在声场条件下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 目的研究在声场测试中,头戴式耳机和插入式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方法选取40名健听人,在声场条件下测试双耳裸耳听阈及双耳分别佩戴头戴式和插入式耳机双耳听阈,耳机均不给声。比较在声场条件下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作用。结果头戴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6.13±2.40 dB HL、7.00±3.36 dB HL、12.50±3.92 dB HL、18.75±5.03 dB HL、28.25±6.56 dB HL、17.50±5.99 dB HL;插入式耳机在0.25~8 kHz每倍频程的声音衰减值分别为16.88±5.27 dB HL、18.13±5.27 dB HL、22.38±4.08 dB HL、31.25±4.49 dB HL、36.13±5.49 dB HL、35.50±6.68 dB HL。结论两种不同类型耳机对不同频率声音的衰减均有显著效果,对声音的衰减值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加,在1~8 kHz范围内效果更显著,插入式耳机的衰减效果明显优于头戴式耳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场测试 单侧聋 声音衰减 掩蔽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明慧 张娇 +3 位作者 丁海娜 史伟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 目的分析母亲妊娠糖尿病对NICU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NICU接受治疗的430例新生儿,按母亲孕期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妊娠糖尿病组(88例)与非糖尿病组(342例),两组新生儿均完成DPOAE及AABR联合听力初筛和复筛。应用R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的初复筛结果。结果初筛时妊娠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AABR未通过率分别为61.36%和49.12%,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分别为82.95%与71.93%,妊娠糖尿病组筛查未通过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复筛时妊娠糖尿病组的AABR筛查和DPOAE+AABR联合筛查未通过率仍高于非糖尿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可导致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率显著增高,复筛时仍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因此,在临床上要持续关注母亲存在妊娠糖尿病NICU新生儿的听力变化并加强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妊娠糖尿病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下载PDF
TEOAE和AABR联合应用在婴幼儿听力复筛中的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丁海娜 赵亚丽 +5 位作者 史伟 韩明鲲 王大勇 韩冰 兰兰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在婴幼儿听力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在外院听力初筛未通过而转至我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70例(540耳)婴幼儿,运用AccuScreen听力筛查仪,同时进行TEOAE和AABR联合听力复筛,其中任何一项检查未通过者均在患儿3个月时进行听性脑干反应、40 Hz听觉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声导抗测试等诊断性检查。结果在540耳(270例)中,450耳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进入随访阶段;53耳未通过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其中,有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6耳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30耳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聋;TEOAE通过而AABR未通过的2耳,诊断为小儿听神经病;TEOAE未通过而AABR通过的35耳中,17耳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18耳听力正常。结论AABR和TEOAE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率,有利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新生儿听力筛查
下载PDF
小儿行为测听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海娜 兰兰 冀飞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2-74,共3页
听力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听觉功能和听力障碍康复的科学,其核心是听力检测技术。近年来,临床听力学又发展扩充为听力医学,包括听力障碍的预防、检测、诊断、干预、康复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诊断听... 听力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是研究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听觉功能和听力障碍康复的科学,其核心是听力检测技术。近年来,临床听力学又发展扩充为听力医学,包括听力障碍的预防、检测、诊断、干预、康复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诊断听力学是听力医学中的主要内容,诊断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检测水平的提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听觉功能 应对策略 听力检测 听力障碍 检测水平 病理状态 临床听力学
下载PDF
新生儿聋病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东红 邱海涛 +4 位作者 马秀岚 兰兰 丁海娜 韩东一 王秋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9-6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中聋病易感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聋治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65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新生儿生后3d,采集点滴微量足跟血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基因、SLC26A4基因...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探讨新生儿中聋病易感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聋治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65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新生儿生后3d,采集点滴微量足跟血进行线粒体12SrRNA基因、GJB2基因、SLC26A4基因的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通过酶切反应或直接测序方法对3种基因突变进行筛查。对耳聋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结果 659例新生儿中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7例,致病突变的携带率为1.06%;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3例,致病突变的携带率为0.46%,3项基因总突变率1.52%;携带突变基因的新生儿男性占2.01%,女性占0.96%;满族新生儿携带率最高,为1.82%,汉族为1.57%。结论 659例新生儿中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率为1.52%,有男性多于女性、满族多于汉族的趋势。在新生儿中开展聋病易感基因筛查,早期发现遗传性耳聋高危人群,是降低耳聋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基因筛查 线粒体12SrRNA GJB2基因 SLC26A4基因
下载PDF
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秋菊 兰兰 +7 位作者 韩冰 王大勇 李倩 丁海娜 李娜 赵阳 韩东一 杨伟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分析致病和影... 目的分析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了解与该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例双侧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血液学、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等,分析致病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该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痊愈2耳,有效1耳,总有效率为12.5%。患者双耳同时发病7例,相继发病5例。可明确突聋诱因的6例,首发症状为听力下降21耳、耳鸣17耳,眩晕8耳。12耳既往有听力损失和耳鸣病史,发病后≤7天治疗者20耳,>7天4耳。12例患者听力损失呈下降型听力曲线15耳,治疗有效1例;全聋型5耳,切迹型2耳,治疗无效;山型1耳,平坦型1耳,痊愈。白细胞计数异常8例,在听力损失程度、耳鸣评价方面,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异常与正常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抗体检查异常3例;IgE异常增高3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测定异常增高1例;葡萄糖增高3例、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异常7例,脂类代谢功能异常4例。结论双侧突发性聋的病情复杂,预后较差,详细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血液及免疫学系统检查,有助于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突发性 听力损失 耳鸣 眩晕
下载PDF
678例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隽 历建强 +9 位作者 王智楠 徐忠强 兰兰 魏幼华 丁海娜 胡艳玲 陈平 乐伟琼 李娜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678名新生儿,采取足跟末梢血提取DNA,并采用基因测序检测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rRNAm.1555A〉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同时... 目的探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出生后3~5天的678名新生儿,采取足跟末梢血提取DNA,并采用基因测序检测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rRNAm.1555A〉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复筛采用筛查型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结果678例中听力初筛未通过21例,复筛未通过13例;8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4例新生儿听力损失。25例(3.69%,25/678)存在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变异,其中,1例线粒体12SrRNAm.1555A〉G阳性儿通过听力筛查;2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1例GJB2基因c.235delC和c.299delAT复杂突变,听力筛查均未通过;13例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者和8例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突变者中,17例通过听力筛查。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高危耳聋新生儿和迟发性耳聋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 听力筛查 基因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胡书君 历建强 +9 位作者 张鹏 兰兰 郑锦 李娜 宋杰 王大勇 田红霞 丁海娜 王嵩川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转诊至指定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取脐带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力筛查结果 :初筛未通过174例(6.24%,174/2788),复筛64例(36.78%,64/174),复筛未通过15例(23.44%,15/64);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②基因筛查结果 :2788例中基因筛查异常者81例,其中6例(0.22%,6/2788)为mtDNA12SrRNAm.1555A>G阳性(给予禁用耳毒性药物等防聋指导),1例(0.04%,1/2788,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40例(1.43%,14/2788)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34例(1.22%,34/2788)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结论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听力损伤高危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起到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基因筛查 突变
下载PDF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随访的意义 被引量:15
9
作者 历建强 纪育斌 +4 位作者 李倩 赵飞帆 丁海娜 赵翠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在新生儿听力随访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11月~2009年2月出生的2 716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OAE行听力初筛,筛查型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3月龄时做听力学评估;并在新生儿出...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在新生儿听力随访工作中的意义。方法对2006年11月~2009年2月出生的2 716例新生儿采用筛查型OAE行听力初筛,筛查型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3月龄时做听力学评估;并在新生儿出生时或出生后3 d内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或足跟血,进行线粒体DNA12SrRNAm1555A〉G点突变、GJB2基因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c.919-2A〉G突变位点基因筛查。随访对象的入选标准为:①未在院内进行听力初筛者;②听力初筛未通过且未参加复筛者;③听力复筛未通过者;④出生时存在聋病高危因素者;⑤基因筛查结果异常者,符合上述条件任一条者即为本研究重点随访对象,不能回院检查者进行电话随访。对单纯听力筛查、基因筛查、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随访率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重点随访对象289例(听力联合基因筛查),完成随访225人,随访率77.85%(225/289);失访64人,失访率22.15%(64/289)。未在院内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结果异常及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共247例(单纯听力筛查),随访186例,随访率75.30%(186/247),失访61例,失访率24.70%(61/247),最后确诊5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基因筛查异常46例,随访43例,随访率93.48%(43/46),失访3例,失访率6.52%(3/46)。基因筛查的随访率显著高于单纯听力筛查的随访率(P〈0.05),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随访率(77.85%)也较后者高。结论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扩大了随访对象的范围,提高了随访率和新生儿聋病或高危聋儿的检出率,扩大了耳聋的防治与干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听力筛查 耳聋 随访 基因
下载PDF
不同月龄婴儿的ABR正常值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史伟 兰兰 +2 位作者 丁海娜 王大勇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0-423,共4页
目的获取6月龄内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正常值范围并分析其特点。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对听力正常、出生40天~7月龄的60例婴儿进行ABR检测,根据平均年龄分为A(6周龄)、B(3月龄)、C(6月龄... 目的获取6月龄内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正常值范围并分析其特点。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对听力正常、出生40天~7月龄的60例婴儿进行ABR检测,根据平均年龄分为A(6周龄)、B(3月龄)、C(6月龄)组,每组20例(40耳);对照组为听力正常的成人20例(40耳),平均年龄25.2岁。对各组的ABR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100dB nHL ABR的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A组:1.49±0.08、4.42±0.16、6.61±0.25ms;B组:1.47±0.07、4.35±0.20、6.50±0.25ms;C组:1.45±0.07、4.17±0.15、6.32±0.22ms;对照组:1.45±0.07、3.79±0.11、5.49±0.20ms;三组婴儿80dB nHL ABR的波Ⅰ、Ⅲ、Ⅴ潜伏期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A组:1.63±0.08、4.52±0.17、6.74±0.26ms;B组:1.64±0.11、4.44±0.20、6.67±0.26ms;C组:1.60±0.11、4.27±0.16、6.43±0.24ms。随刺激声强度降低,ABR各波潜伏期延长。各月龄组婴儿的波Ⅲ、Ⅴ潜伏期、Ⅰ-Ⅲ、Ⅰ—V波间期均比成人延长.且随婴儿月龄增加逐渐缩短,但6月龄时仍未达到成人水平。各月龄组AB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月龄婴儿的波Ⅰ潜伏期与成人相近;各月龄婴儿的ABR反应阈无明显差异,且与成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性脑干反应 婴儿 正常值 早期诊断
下载PDF
洛阳地区16654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胡书君 历建强 +7 位作者 郑锦 兰兰 宋杰 李娜 蒋留茹 韩宇 丁海娜 务中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听力筛查工作在本地区的实施和进一步推广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16 65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TE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DPOAE、... 目的分析洛阳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听力筛查工作在本地区的实施和进一步推广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0月间在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16 654例新生儿,听力初筛、复筛均采用TEOAE,复筛未通过新生儿行DPOAE、ABR、ASSR、声导抗等检查进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对筛查结果异常新生儿定期电话随访。结果2005年1月~2009年10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共出生新生儿24 692例,16 654例新生儿接受听力筛查,初筛率67.45%(16 654/24 692),初筛未通过1 528例,初筛未通过率9.17%(1 528/16 654);应复筛1 528例,实际复筛432例,复筛率28.27%(432/1 528),复筛未通过135例,复筛未通过率31.25%(135/432);119例复筛未通过新生儿接受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3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结论洛阳地区新生儿初筛率、复筛率均较低,失访现象严重,说明加强宣传和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随访
下载PDF
婴幼儿听神经病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大勇 兰兰 +4 位作者 史伟 赵亚丽 丁海娜 纵亮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对12名婴幼儿听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听力学特征的讨论,了解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年-2006年确诊的婴幼儿听神经病12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听力学检查:视觉强化测听(VRA)、声导抗测试、畸变产... 目的对12名婴幼儿听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听力学特征的讨论,了解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年-2006年确诊的婴幼儿听神经病12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听力学检查:视觉强化测听(VRA)、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2)辅助检查:颞骨CT扫描及血液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发病年龄为0-2岁,其中1岁以内发病者8例,占66.7%。进行视觉强化测听的8例(15耳)中重度至极重度聋12耳(占80%),听力图为上升型3耳(占20%),下降型4耳(占26.7%),平坦型8耳(占53.3%)。10例(20耳)完成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图为As型或C型者12耳(占60%),20耳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反应。10例(19耳)行DPOAE检查,8耳各频率均检出反应,8耳在低频、3耳在低频和高频有个别频率未引出反应;另2例(4耳)行TEOAE检查,3耳各频率均引出反应,1耳低频和高频各有一频率未引出;对侧白噪声抑制效应均消失。12例(23耳)中,10例(19耳)ABR各波均未引出,2例(4耳)可见I波。ASSR阈值比主观听阈低的占76.9%,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0HzAERP检出率为100%,阈值比主观听阈高的占66.7%,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例CT扫描,5例未见异常,1例示双侧中耳乳突炎及双侧上颌窦、筛窦炎;8例生化检查者中5例叶酸含量升高,3例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结论婴幼儿听神经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程度较重,易合并中耳疾病而混淆诊断。耳声发射正常、ABR和镫骨肌反射引不出及影像学检查不支持蜗后占位性病变等是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主要标准,ASSR和40 Hz AERP可以辅助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时OAE应与快速ABR联合使用,以提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听神经病 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听性稳态反应 视觉强化测听 40Hz听觉相关电位
下载PDF
1469例新生儿TEOAE与AABR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历建强 纪育斌 +3 位作者 丁海娜 赵翠 李倩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评价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A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联合使用的必要性及可靠性。方法对1469例新生儿,初筛采用TEOAE,复筛采用TEOAE和A... 目的评价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与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uto-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AABR)在新生儿听力复筛中联合使用的必要性及可靠性。方法对1469例新生儿,初筛采用TEOAE,复筛采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应用SPSS11.0软件对TEOAE和AABR联合筛查的相关性及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 1469例新生儿中,1374例TEOAE初筛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1351例,均未通过5例,TEOAE未通过16例,AABR未通过2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0);95例TEOAE初筛未通过者,复筛时TEOAE和AABR均通过69例,均未通过11例,TEOAE未通过14例,AABR未通过1例,TEOAE和AABR的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8)。最终确诊4例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1例传导性听力下降。结论在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时,初筛应用TEOAE,复筛应用TEOAE和AABR联合筛查方案可有效减少漏诊和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TEOAE AABR
下载PDF
76例听神经病患者OTOF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大勇 王秋菊 +4 位作者 兰兰 赵亚丽 丁海娜 纵亮 韩东一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32-437,共6页
目的对散发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2003~2005年确诊的散发听神经病患者7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OTOF基因已经报道的存... 目的对散发听神经病患者进行OTOF基因突变筛查,了解中国听神经病患者中是否存在该基因的热点突变位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2003~2005年确诊的散发听神经病患者76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选取OTOF基因已经报道的存在突变或位于突变附近的9个外显子,应用Primer5软件设计9对引物,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进行OTOF基因突变检测;使用DNAStar软件进行测序序列的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了OTOF基因的8种多态位点。1名温度敏感性听神经病患者检测到82769delAG缺失突变,位于OTOF基因第25外显子上的AG缺失突变导致氨基酸在993位发生改变,翻译截止于1000位氨基酸处,该患者并未检测到OTOF基因的其他突变。56842A/C、82885C/A、92905G/A为已知多态位位点,其中56842A/C和92905G/A多态在NCBI显示的不同人群的多态频率与本研究的多态频率无差异。2例患者发现76378C/T杂合突变(突变率2.63%)、3例患者发现82913G/A杂合突变(突变率3.95%),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15内含子和第25内含子,考虑为本研究发现的新的单核苷酸多态。11例患者发现92995C/T杂合突变(突变率14.47%),5例患者发现96888C/T杂合突变(突变率6.58%),这两种突变分别位于第39外显子和第44外显子,但均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结论本研究在散发听神经病患者中发现了8种OTOF基因多态位点,并未发现国外报道的已知突变,这意味着中国听神经病患者可能存在OTOF基因新的突变,或者存在其它相关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OTOF基因 突变 温度敏感
下载PDF
新生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转归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洪阳 李倩 +10 位作者 谢林怡 王卉 丁海娜 郑龙燕 史伟 于澜 兰兰 韩冰 王大勇 关静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12,共7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出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剖析新生儿ANSD的临床转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出生的5134例DPOAE及AABR...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检出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流行病学特征,剖析新生儿ANSD的临床转归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13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出生的5134例DPOAE及AABR均完善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统计分析新生儿人群中ANSD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对不同因素与ANS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5134例新生儿中共有8例ANSD患儿,患病率为0.156%。其中,1)单双侧比例为3:1,男女比例为3:1;顺产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135%,剖宫产为0.171%,单双侧别间,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分娩方式间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2)DPOAE初筛通过的新生儿中ANSD的患病率为0.087%,未通过者为0.765%,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BR复筛未通过者的ANSD的患病率为10.127%,通过者为0.160%,二者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DPOAE初筛未通过(r=-0.052,P<0.01)和AABR复筛未通过(r=-0.316,P<0.01)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3)ANSD在具有耳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55%,在早产儿中的患病率为0.429%,在NICU住院史的新生儿中患病率为0.207%,早产(r=0.015,P>0.05)和NICU住院史(r=0.004,P=0.764>0.05)与ANSD无明显相关性。8例新生儿ANSD经诊断性听力学随访仅1例确诊为ANSD。结论 1)DPOAE初筛未通过、AABR未通过是新生儿ANSD的危险因素;2)本研究数据尚不能证明NICU住院史、早产及高胆红素血症是ANSD发病高危因素;3)新生儿ANSD具有暂时性和难以预测性,需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患病率
下载PDF
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主客观听力学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兰兰 谢林怡 +7 位作者 史伟 丁海娜 李娜 韩冰 王大勇 张秋静 关静 王秋菊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6-223,共8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其他客观测听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最大言语识别率在诊断听神经病中的意义。方法 106例(212耳)听神经病患者均进行最大言语识别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耳蜗电图、40Hz事... 目的总结并分析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其他客观测听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最大言语识别率在诊断听神经病中的意义。方法 106例(212耳)听神经病患者均进行最大言语识别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耳蜗电图、40Hz事件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测试,分析主客观听力测试与最大言语识别率测试的关系。应用PASW Statistic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较好组与较差组中轻度到重度听力损失均有出现,PBmax程度在总体水平上与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相关;PBmax程度与镫骨肌反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引出或部分引出声反射耳总体水平好于未引出声反射耳;ABR检查212耳中,仅有12耳能引出重复性不佳的ABR波,引出波形比例为5.7%(12/212),阈值均≥80d Bn HL,ABR可记录到波形组的PBmax程度显著好于ABR无反应组(P<0.05);-SP/AP比值在PBmax不同组别之间,其PBmax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P/AP<0.5组及比值介于0.5-1.0组的患耳PBmax程度最好,-SP/AP比值>1时程度较差。PBmax与40Hz事件相关电位、听性稳态反应阈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听神经病患者最大言语识别率与主客观听力学特征密切相关,PBmax的测试水平是听觉通路上不同病变部位功能障碍或缺失的综合反映,间接体现了AN患者从周边到中枢一系列非同步化反应的变化。PBmax联合主客观听力测试对分析听神经病病变部位,判断病变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最大言语识别率 听性脑干反应 耳蜗电图
下载PDF
1234例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丽 何健 +11 位作者 郭玉芬 兰兰 袁逸铭 刘亚珍 张虹 丁海娜 满荣军 历建强 杨菊兰 王大勇 郭晖 王秋菊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方法以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期间出生的1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在出生后给予听力筛查和聋病易感基因的同步筛查。进行筛查的3个最为常见聋病基因分别是mtDNA A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方法以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期间出生的123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研究对象在出生后给予听力筛查和聋病易感基因的同步筛查。进行筛查的3个最为常见聋病基因分别是mtDNA A1555G、GJB2和SLC26A4。结果基因筛查未通过者32例,其中2例为mtDNA A1555G突变阳性,GJB2基因235delC杂合突变20例,SLC26A4基因IVS7-2A>G杂合突变10例。耳聋基因阳性率26‰(32/1234)。32例中5例未通过听力筛查初筛。1234例中112例未通过听力初筛。结论聋病易感基因的同步筛查,弥补了单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应该得到广泛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婴儿 预防卫生服务 基因
下载PDF
350例婴幼儿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联合诊断听力损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史伟 兰兰 +3 位作者 韩明鲲 丁海娜 王大勇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进行听力学诊断的350例婴幼儿病历资料,其诊断年龄为46天~3岁.平均为1岁7个月。350例患儿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力评估中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进行听力学诊断的350例婴幼儿病历资料,其诊断年龄为46天~3岁.平均为1岁7个月。350例患儿进行了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 Hz auditory event related potential,40Hz—AERP)、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鼓室导抗图测试(tympanometry)。结果350例(700耳)婴幼儿中听力损失总耳数为648耳(92.57%).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600耳(85.71%),传导性听力损失或混合性听力损失18耳(6.86%)。听力损失的648耳中.各项检查的检出耳数分别为:ABR 605耳(93.36%),40 Hz—AERP 596耳(91.98%).ASSR622耳(95.99%).DPOAE 601耳(92.75%),226Hz鼓室导抗图268耳(41.36%)。DPOAE固定正常的99耳中.ABR各波消失或严重异常22耳。ABR测试中记录到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53例(93耳)。完成1000Hz鼓窄导抗图测试的103耳中存在异常的耳数为40耳。经检查诊断小儿听神经病22耳(12例).辅助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53例.初步诊断婴幼儿中耳炎40耳。350例患儿的ABR的波V反应阈为:≤30dB nHL占13.57%.31~50 dB nHL占7.43%,51~70dBnHL占8.57%.71~90dBnHL占13.14%,≥91 dB nHL。占57.29%。结论婴幼儿听力评估中,联合应用多种客观听力测试方法可以提高检出率。结合应用DPOAE和ABR对早期诊断听神经病有重要意义,观察ABR声诱发短潜伏期负反应有助于临床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000Hz鼓室导抗图有助于婴幼儿中耳病变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听力测试 听力损失 婴幼儿
下载PDF
医院信息系统下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的临床功能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兰兰 张超 +7 位作者 史伟 王大勇 王卉 李娜 丁海娜 梁思超 保鹏飞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6-530,共5页
目的设计研发临床听力学检查随访智能化信息化平台系统并实现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功能。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下通过软件开发、平台构建及数据库建立实现系统框架的总体设计,将临床听力中心各种品牌... 目的设计研发临床听力学检查随访智能化信息化平台系统并实现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基本功能。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下通过软件开发、平台构建及数据库建立实现系统框架的总体设计,将临床听力中心各种品牌听力设备与院内相关子系统连接,通过制定临床使用流程实现软件功能及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应用。结果听力学信息化平台是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听力学检查专科子系统,是对HIS功能的扩展。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临床5种品牌、10余种不同型号听力设备与听力学信息化平台之间、与HIS之间实时测试信息的转存与录入、数据检索与分析等功能;初步完成9套听力检查结果标准化输出的模板及5种格式听力检查数据的导出、3类听力检查数据自动统计等功能。结论临床听力学信息化平台系统实现了患者听力检测相关资料信息共享与保存,具有实用性强、安全的特点,是临床听力学数据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听力学 信息化平台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229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假阳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陈之慧 王秋菊 +2 位作者 兰兰 丁海娜 于黎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原因。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对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的原因。方法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TEOAE)和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tomated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ABR)对2003年12月-2006年1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2298例活产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初次接受听力筛查为出生后2~3天,只进行TEOAE测试;出生后42天进行第二次听力筛查,复筛时应用TEOAE和AABR进行测试。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个月时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水平。结果2298例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全部接受初次筛查,其中2152例通过了初筛,通过率为93.6%。初筛“未通过”的146例中有96例新生儿在42天进行复筛,复筛通过79例,通过率为82.3%。复筛仍未通过的17例,其中3例已经确诊为听力损失,在2298例新生儿中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0.13%。另有14例正在进行随访,尚未诊断。初筛的假阳性率占5.7%。结论总结听力筛查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归纳TEOAE和AABR的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自动判别听性脑干诱发电位 假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