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服华法林患者合并疼痛的药学监护路径
1
作者 秦琼 薛领 +2 位作者 谢诚 丁英龙 缪丽燕 《中南药学》 2023年第7期1962-1965,共4页
临床药师从药物间相互作用、华法林基因型、用药依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实施药学监护,与临床达成口服华法林患者合并镇痛药物的用药监护共识。临床药师应深入了解华法林与镇痛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关键词 华法林 镇痛药物 药物相互作用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华法林标准用药监护模式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2
作者 丁英龙 秦琼 +4 位作者 薛领 周玲 谢诚 沈振亚 缪丽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建立华法林标准用药监护模式,评价该模式应用效果。方法以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理及药学监护基本构成要素建立华法林标准化用药监护模式。收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标准用药监护模式组(标准组)和传统... 目的建立华法林标准用药监护模式,评价该模式应用效果。方法以口服华法林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原理及药学监护基本构成要素建立华法林标准化用药监护模式。收集患者62例,随机分为标准用药监护模式组(标准组)和传统用药监护模式组(对照组)。改良《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设计《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度问卷》,并由患者定期填写问卷。分析随访90 d内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建立了以医药护为主导的华法林标准化用药监护模式,包括工作制度、临床路径和综合管理等内容,并嵌入临床药师工作站。与对照组比较,标准组患者华法林治疗依从性显著改善(P<0.05),华法林抗凝治疗认知度显著提高(P<0.05)。INR达标时间显著缩短(P<0.05)。随访期内,标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6.45%。结论建立华法林标准用药监护模式可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用药监护 工作模式
下载PDF
围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
3
作者 丁英龙 秦琼 +2 位作者 谢诚 薛领 周玲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688-2691,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监护围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方法临床药师从血小板的形成机制、高危诱发因素和药物使用等方面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在围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中,临床药师通过制订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监护围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方法临床药师从血小板的形成机制、高危诱发因素和药物使用等方面对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实施药学监护。结果在围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药学监护中,临床药师通过制订药学监护路径,实现对血小板减少的有效预防及纠正。结论药师应深入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形成机制、危险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的药学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血小板减少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丁英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n、cTnI的表达。将SCA-1+/CD45+/CD31+注入心梗小鼠体内完成心功能测定及心脏DIR成像检查。结果:各组均表达心肌特异性分化抗原。SCA-1+/CD45+/CD31+表达的量更多。心脏彩超及心脏DIR成像提示SCA-1+/CD45+/CD31+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及未分选群。结论:m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向心肌定向分化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下载PDF
成人法洛四联症60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3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成人TOF外科治疗60例,全组均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5例肺动脉瓣狭窄,其中4例重度狭窄行成型术不满意或无法成型,而行跨环补片,2例因冠状动脉畸形而行(20~22)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果:...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成人TOF外科治疗60例,全组均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5例肺动脉瓣狭窄,其中4例重度狭窄行成型术不满意或无法成型,而行跨环补片,2例因冠状动脉畸形而行(20~22)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果:本组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8.3%。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无法停机2例,灌注肺1例。结论:成人TOF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成人
下载PDF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制做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初步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2 位作者 张东营 藤小梅 丁英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 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 目的探讨如何成功建立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减少动物病死率。方法 39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只小鼠,对照组(即假手术组)11只小鼠。实验组采用直视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对照组小鼠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分析各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左前降支冠脉结扎成功率为100%。28只心肌梗死组小鼠,术中死于心室颤动和心跳呼吸骤停4只,术后7 d内死于心力衰竭2只,死于肺部感染2只,存活4周小鼠共20只,存活率为71.4%。11只假手术组小鼠全部存活。结论采用较常用的冠状动脉结扎制作心肌梗死模型的方法,并在手术过程中作了相应的改进,该方法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肌梗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心肌梗死 模型 直视下冠脉结扎法
下载PDF
采用改良Ono方法作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3 位作者 滕小梅 丁英龙 杨少雷 陈磊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2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ono方法提高大鼠腹腔心脏异位移植存活率。方法55只wistar大鼠作为供体,采用改良的Ono方法吻合至SD大鼠腹腔。结果55只大鼠移植模型,死亡5只(3只死于术后心脏衰竭,2只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余均存活超过2个月,无一只... 目的探讨改良ono方法提高大鼠腹腔心脏异位移植存活率。方法55只wistar大鼠作为供体,采用改良的Ono方法吻合至SD大鼠腹腔。结果55只大鼠移植模型,死亡5只(3只死于术后心脏衰竭,2只死于术后肺部感染),其余均存活超过2个月,无一只死于术后出血。结论改良后的Ono方法可减少模型死亡率,成功率高,结果可靠,为进一步研究心脏移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Ono方法 大鼠 腹腔异位心脏移植 成功率
下载PDF
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初步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1 位作者 滕小梅 丁英龙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方法10只SD大鼠,采用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结果大鼠脑损伤模型成功率为100%。10只脑损伤大鼠,均存活。10只假手术组大鼠也全部存活。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术后4周体重... 目的探讨如何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方法10只SD大鼠,采用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结果大鼠脑损伤模型成功率为100%。10只脑损伤大鼠,均存活。10只假手术组大鼠也全部存活。实验组及假手术组术后4周体重无显著差异(376.1±11.5g vs 353.2±10.3g;P=1.534)。日饮食量也无显著差异(23.4±3.1gVS19.8±2.3g;P=0.723)。通过脑核磁共振、病理HE染色、及脑组织切片TTC染色检测可以证实建模成功。结论经颅注射无水乙醇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较传统大鼠脑损伤模型的建立操作简单、模型成功率高,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继刚 李洪荣 +2 位作者 桂龙升 丁英龙 沈振亚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7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金属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放置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未出现脑损害症状,无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时... 目的探讨应用镍钛记忆金属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放置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结果本组患者无死亡。未出现脑损害症状,无喉返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低体温下停循环时间、术后止血时间、术后心包、纵隔引流液比传统弓部人工血管置换术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涤纶人工血管治疗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确切,简化了术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主动脉夹层 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真性主动脉根部动脉瘤30例诊疗体会
10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滕小梅 丁英龙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23-123,125,共2页
动脉瘤通常是指任何部位的主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大于正常管径1.5倍以上。代表该位置的主动脉壁存在一个潜在的弱点。而血管的扩张可能会引起不适,存在破裂的风险,从而导致剧烈疼痛,大量内出血,如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死亡。我院2... 动脉瘤通常是指任何部位的主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大于正常管径1.5倍以上。代表该位置的主动脉壁存在一个潜在的弱点。而血管的扩张可能会引起不适,存在破裂的风险,从而导致剧烈疼痛,大量内出血,如不及时治疗,迅速发生死亡。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30例主动脉根部动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主动脉根部动脉瘤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重症冠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百灵 胡雁秋 +1 位作者 卜丽芬 丁英龙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4期2257-2258,共2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之一,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缺血心肌的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1],对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简称IABP)为左心室辅助装置之一,可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降低心脏后负荷来改善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增加缺血心肌的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1],对重症冠脉搭桥术后合并低心排(射血分数(EF)〈0.30)或脱离体外循环机困难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IABP),能有效减轻心脏泵血负荷,同时显著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术 护理
下载PDF
血浆可溶性Sema4D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玲 丁英龙 +5 位作者 王玉欣 徐林茹 易文秀 沈振亚 朱力 卢穹宇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767-772,共6页
目的利用ELISA动态检测血浆可溶性Sema4D在体外循环(CPB)手术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以重组人Sema4D细胞外段作为抗原,制备Sema4D抗体,建立检测人血浆中可溶性Sema4D水平的ELISA方法。收集体外循环患者手术前、... 目的利用ELISA动态检测血浆可溶性Sema4D在体外循环(CPB)手术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以重组人Sema4D细胞外段作为抗原,制备Sema4D抗体,建立检测人血浆中可溶性Sema4D水平的ELISA方法。收集体外循环患者手术前、肝素化后10 min以及中和肝素后10 min 3个时间点的血浆样本,ELISA检测可溶性Sema4D水平在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取3个时间点的血液样本,流式检测T细胞和血小板表面Sema4D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建立了适用于检测人外周血血浆可溶性Sema4D水平的夹心ELISA方法。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中可溶性Sema4D水平在手术开始后显著增加(P<0.01),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后。肝素化后10 min,75%患者Sema4D高表达的血小板比术前明显增加(P<0.05),而Sema4D高表达的T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血小板活化释放Sema4D可能是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浆可溶性Sema4D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血浆可溶性Sema4D水平的变化可能成为体外循环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Sema4D ELISA T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
13
作者 郁喆 叶文学 +2 位作者 沈振亚 徐志伟 丁英龙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8期1193-1194,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在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中右前胸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处理,分析选择不同手术切口... 目的:比较分析在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手术中右前胸小切口与传统正中切口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及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式选择、术后处理,分析选择不同手术切口的依据。结果两种切口所代表的手术方式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亦有不可遮掩的劣势。结论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前胸小切口 正中切口
下载PDF
分级药学监护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实践与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巍 张卫 +3 位作者 丁英龙 薛领 谢诚 秦琼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56-1860,共5页
目的:探讨药师为心衰患者提供分级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心衰指南,制定分级药学监护标准。收集患者2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分级标准给予患者不同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的药... 目的:探讨药师为心衰患者提供分级药学监护的效果。方法: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心衰指南,制定分级药学监护标准。收集患者2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分级标准给予患者不同级别(一级、二级和三级)的药学监护。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干预12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分级评分、心功能分级、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依从性进行组间比较,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有效治疗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临床有效治疗率提高了21.50%,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了6.15%,一、二级监护人数显著降低,三级监护人数显著升高(P<0.01),心功能分级、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和用药依从性显著改善(P<0.01)。结论:为心衰患者提供分级药学监护,可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分级药学监护 工作模式 临床评价
原文传递
止血芳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英龙 沈振亚 +2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09,共2页
目的探讨止血芳酸在心肺转流(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4例中,21例术中给予止血芳酸50mg/kg(A组),23例不用止血芳酸(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液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输血量。结果 A... 目的探讨止血芳酸在心肺转流(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4例中,21例术中给予止血芳酸50mg/kg(A组),23例不用止血芳酸(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液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输血量。结果 A组术后引流液量和术后输血量均显著少于B组[(934.33±196.95)ml vs.(1542.96±1315.75)ml和(966.67±478.89)ml vs.(1410.87±914.52)ml](P<0.05)。结论大剂量止血芳酸能明显减少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失血、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芳酸 心肺转流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原文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57,共2页
冠心病已成为当今人们健康的重大威胁。而重症冠心病(单支或多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射血分数〈40%)日益增多。2006年3月-2012年3月我院对5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疗效分析 重症冠心病 冠脉完全闭塞 冠心病患者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动员自身心肌干细胞修复心肌梗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5、CD31检测BMSC后,以其阴性及阳性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细胞亚群,分别为SCA-1+/CD45’/CD31+、SCA-1+/CD45+/CD31、SCA-1+...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各亚群在心肌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5、CD31检测BMSC后,以其阴性及阳性为标准分选得到4个细胞亚群,分别为SCA-1+/CD45’/CD31+、SCA-1+/CD45+/CD31、SCA-1+/CD45/CD31-和SCA-1+/CD45-/CD31+亚群。将4个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群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心肌梗死小鼠体内,于注射后48h完成心脏彩超心功能测定及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查,并行心脏梗死原位c—kil(心肌干细胞标志抗原之一)免疫组织化学、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及原位免疫组织化学心肌特异抗原检测。结果心脏彩超提示SCA-1+/CD45+/CD31+细胞亚群注入心肌梗死小鼠体内后48h,其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和舒张末期直径注入前后的差值均明显小于注入其余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细胞群的小鼠(P均〈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注入前后的差值则均高于注入其余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细胞群的小鼠(P均〈0.05)。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SCA-1+/CD45+/CD31+细胞亚群注入心肌梗死小鼠体内后48h,其荧光强度高于注入其余各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群的小鼠(P均〈0.05)。各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群干细胞注入心肌梗死小鼠后48h心肌局部均可见心肌干细胞大量增加。各细胞亚群动员心肌干细胞的能力为SCA-1+/CIM5+/CD31+细胞亚群〉SCA-1+/CD45-/CD31+细胞亚群〉SCA-1+/CD45-/CD31-细胞亚群〉SCA-1+/CD45+/CD31-细胞亚群。SCA-1+/CD45+/CD31+细胞亚群注入心肌梗死小鼠后48h,梗死心肌局部可见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结论BMSCSCA-1+/CD45+/CD31+细胞亚群可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功能,其抗凋亡及动员自身心肌干细胞的能力优于其他细胞亚群及未分选群,并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质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亚群在心肌梗死中抗凋亡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3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叶文学 丁英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556,共1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损伤心肌效果报道不一致,可能是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我们利用6种小鼠心肌干细胞(CSCs)亚群表面分化抗原对小鼠BMSCs(mBMSCs)进行分选,得到4组mBMSCs亚群,通过检测凋亡率、心脏彩超、力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损伤心肌效果报道不一致,可能是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我们利用6种小鼠心肌干细胞(CSCs)亚群表面分化抗原对小鼠BMSCs(mBMSCs)进行分选,得到4组mBMSCs亚群,通过检测凋亡率、心脏彩超、力图寻找最佳抗凋亡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抗凋亡能力 细胞亚群 心肌梗死 小鼠 表面分化抗原 BMSCS 心肌干细胞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37例的外科治疗效果
19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3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59-1060,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37例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围术期无并发症,康复出院;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达到Ⅰ-Ⅱ级;主动脉窦瘤补片无残余分流。1... 目的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窦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37例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治疗成功,围术期无并发症,康复出院;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达到Ⅰ-Ⅱ级;主动脉窦瘤补片无残余分流。1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衰、呼吸衰竭,术后第17天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窦瘤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窦瘤
原文传递
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效果
20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江苏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总结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除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放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 目的总结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成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运动耐量增加。除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放永久心脏起搏器。其余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10年,1例因二尖瓣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再入院调整心功能。2例术后5年出现中-重度三尖瓣返流。经内科保守治疗,病情缓解。其余患者恢复顺利。结论外科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垫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