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赵磊 丁语 +2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孤立性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先注射无水乙醇再注射泡沫硬化剂作为A组(n=30),先注射泡沫硬化剂再注射无水乙醇作为B组(n=30),对比两组患儿的...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大型孤立性静脉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先注射无水乙醇再注射泡沫硬化剂作为A组(n=30),先注射泡沫硬化剂再注射无水乙醇作为B组(n=30),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发症、注射次数及无水乙醇用量等。结果A、B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显著有效率为63.33%(19/30),B组显著有效率为90%(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水乙醇用量A组为(10.30±3.19)mL,B组为(6.73±2.06)mL;注射次数A组为(3.57±1.01)次,B组为(2.63±0.6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水疱发生率A组30%(9/30),B组为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联合应用治疗儿童大型静脉畸形,可以增加疗效,减少无水乙醇用量,降低并发症;尤其先注射泡沫硬化剂再注射无水乙醇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泡沫硬化剂 静脉畸形 硬化疗法
下载PDF
“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 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优势作用
2
作者 丁语 赵磊 +3 位作者 贺艺 徐伟洋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 探讨“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患儿,采用类似肿胀麻醉技术的“限流法”阻断回流静脉,然后进行硬化剂栓塞静脉畸形,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 目的 探讨“限流法”在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患儿,采用类似肿胀麻醉技术的“限流法”阻断回流静脉,然后进行硬化剂栓塞静脉畸形,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5例患儿均为PuigⅢ型,均采用“限流法”治疗,共治疗11次。无水乙醇单次注射平均剂量(6.45±0.25) m L,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单次注射平均剂量(0.70±0.12) mL。3例治愈,2例基本治愈,有效率为100%。术后随访3~12个月,患儿面容改善满意度100%。结论 对于儿童头颈部PuigⅢ型静脉畸形治疗,“限流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节约患儿的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法 静脉畸形 微创介入
下载PDF
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弥漫型肝血管瘤7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婴幼儿肝血管瘤(IH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弥漫型IHH患儿临床资料。采用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方案。微导管超选择瘤体供血动脉,选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病灶,根据有无动静脉分流选择不同注射顺序,40%~50%病灶栓塞后停止栓塞,经肝固有动脉灌注平阳霉素稀释液。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7例弥漫型IHH患儿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均获成功。术后口服普萘洛尔,逐渐增加剂量至2 mg/kg(2次/d)。术后随访5~14个月,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总有效率为85.7%(6/7),1例死亡。未发生与介入栓塞及普萘洛尔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联合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弥漫型IHH安全有效。弥漫型IHH病情进展较快,建议在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前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肝血管瘤 介入栓塞术 普萘洛尔 弥漫型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
4
作者 赵磊 丁语 +3 位作者 徐伟洋 皮梦奇 徐淼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婴幼儿医源性动静脉瘘(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医源性AVF患儿,采用复合手术准确定位、解剖瘘口,瘘口给予离断缝合,术后复查造影评估即刻效果,并长期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6例医源性AVF患儿中,股深AVF 4例,股AVF 1例,肱AVF 1例,均采用复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一期治愈。无放射性损伤、肢体缺血、坏死、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对婴幼儿医源性AVF采用复合手术治疗,能准确定位瘘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不遗漏瘘口、节省医疗费用,且能达到一期治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医源性 婴幼儿 复合手术
下载PDF
50%乙醇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动静脉畸形
5
作者 赵磊 徐伟洋 +2 位作者 皮梦奇 徐淼 丁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 探讨50%乙醇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YakesⅣ型AVM患儿的临床资料,局部直接穿刺病变失败后,采用微导管超选病变供血动脉推注50%乙醇,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 目的 探讨50%乙醇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YakesⅣ型AVM患儿的临床资料,局部直接穿刺病变失败后,采用微导管超选病变供血动脉推注50%乙醇,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7例患儿均成功实施超选择性AVM栓塞术,共进行了24次栓塞。2例出现皮肤水疱,5例出现局部肿胀,未出现皮肤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病变消退率为50%~80%,7例治疗效果达到好转。结论 50%乙醇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AVM安全有效,为局部直接穿刺失败的患者提供了补救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畸形 介入栓塞 乙醇 YakesⅣ型
下载PDF
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的体会 被引量:11
6
作者 丁语 王梦宇 +1 位作者 靳三丁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四肢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采用单纯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或联合应用治疗,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儿共治疗32次(1~3次...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和泡沫硬化剂治疗儿童四肢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四肢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采用单纯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或联合应用治疗,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21例患儿共治疗32次(1~3次/例),均达到症状或功能改善,有效率为100%。术中无水乙醇平均单次应用剂量为(0.21±0.12)mL/kg,3%聚多卡醇泡沫硬化剂平均单次应用剂量为(5.10±2.70)mL。术后随访6~14个月,患儿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均值(4.51±2.32)较术前(10.25±2.44)明显下降,表明患儿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症状复发、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结论根据Puig分型选择无水乙醇、泡沫硬化剂或两者联合治疗四肢VM病灶安全有效,尤其是对部分病灶联合应用,可降低无水乙醇应用量,进一步提高治疗安全性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泡沫硬化剂 静脉畸形
下载PDF
纤溶酶治疗非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丁语 厉建林 +6 位作者 吴斐 司江涛 安乾 王颖 崔文军 王兵 王仕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3期138-140,共3页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 目的观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纤溶酶对慢性期或后遗症期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随机进入纤溶酶组和对照组.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应用纤溶酶治疗,观察患肢周径下降差值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合多普勒彩超推测有效率。结果纤溶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9.6%和8.7%,P〈0.05)。患者健侧同患侧的周径差值,治疗前后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大出血及重要脏器损害。结论本研究认为结合抗凝治疗,纤溶酶临床应用受时间限制少,即使病程超过1周,甚至更长时间,都可以尝试应用,且使用安全,出血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溶栓治疗 非急性期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环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丁语 王新 +1 位作者 王兵 赵海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对比1 470 nm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门诊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住院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77例住院手术患者(住院手术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808... 目的·对比1 470 nm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门诊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住院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77例住院手术患者(住院手术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808 nm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和21例日间手术患者(门诊治疗组,1 470 nm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门诊治疗组与住院手术组中短期大隐静脉闭合效果无明显差异;门诊治疗组术后1~1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并不高于手术组,但在围术期舒适度、经济花费、回归正常生活工作时间上均优于住院手术组。结论·1 470 nm激光联合硬化剂注射门诊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与住院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及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有相似的疗效,但安全性、舒适度高,创伤更小,并可简化住院程序,降低医疗成本,可作为一种新的选择方案提供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70 nm 激光 下肢静脉曲张 日间诊疗 硬化疗法
下载PDF
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丁语 侯广军 范新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出血性直肠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选择经皮硬化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有效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例患儿均为Puig... 目的探讨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静脉畸形(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5例出血性直肠VM患儿,根据Puig分型选择经皮硬化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有效性、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5例患儿均为PuigⅡ、Ⅲ型,接受无水乙醇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共10次(1~3次)。无水乙醇单次应用平均剂量(0.11±0.05)mL/kg,3%聚多卡醇单次应用平均剂量(2.35±0.94)mL。术后2例治愈,2例基本治愈,1例有效,有效率为100%。随访12~18个月,患儿未再有便秘或出血情况,无皮肤坏死或严重心肺系统并发症。结论根据Puig分型采用无水乙醇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直肠VM,可降低无水乙醇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泡沫硬化剂 直肠静脉畸形 肛周静脉扩张 儿童痔
下载PDF
普萘洛尔在治疗声门下血管瘤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语 靳三丁 王颖源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治疗声门下血管瘤(SGH)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我科2017年10月~2018年5月应用普萘洛尔治疗5例SGH患儿的疗效。5例患儿均以渐进性呼吸困难入住我院早产儿或新生儿内科监护病房,年龄1~3个月。结果口服普萘洛尔... 目的观察普萘洛尔在治疗声门下血管瘤(SGH)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观察我科2017年10月~2018年5月应用普萘洛尔治疗5例SGH患儿的疗效。5例患儿均以渐进性呼吸困难入住我院早产儿或新生儿内科监护病房,年龄1~3个月。结果口服普萘洛尔经验性治疗SGH,患儿呼吸困难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普萘洛尔治疗SGH方便且安全有效,可有效避免手术风险和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应当推荐为特殊部位血管瘤的一线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声门下血管瘤 呼吸困难 普萘洛尔
下载PDF
超声介入在治疗婴幼儿头颈部淋巴管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语 张现伟 +2 位作者 靳三丁 侯广军 范新东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注射博来霉素在婴幼儿头颈部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婴幼儿头颈部LM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超声介入注射博来霉素的方法,随访3~6个月。结果 36例患儿治疗结果,治愈率为94... 目的观察超声介入注射博来霉素在婴幼儿头颈部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LM)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婴幼儿头颈部LM患儿的临床资料,使用超声介入注射博来霉素的方法,随访3~6个月。结果 36例患儿治疗结果,治愈率为94.44%,有效率为5.56%,未出现过敏、肺纤维化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介入治疗婴幼儿头颈部LM,简单,定位精确,创伤小,可大大降低围术期风险,可考虑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瘤 淋巴管畸形 博来霉素 超声介入
下载PDF
介入栓塞婴幼儿严重肝血管瘤的中短期治疗体会
12
作者 丁语 靳三丁 +1 位作者 赵磊 侯广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9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应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了解其临床效果或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收治的10例严重婴幼儿肝血管瘤患儿,经术前讨论分析开放性手术风险巨大,采用经血管途径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围术期及术后不良反应... 目的:应用介入栓塞技术治疗婴幼儿肝血管瘤,了解其临床效果或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收治的10例严重婴幼儿肝血管瘤患儿,经术前讨论分析开放性手术风险巨大,采用经血管途径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围术期及术后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10例肝血管瘤术后DSA造影,立即显示了较术前明显的改变,且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血管瘤明显萎缩,无临床不适症状或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对于范围较大,分布在肝脏重要区域、手术风险巨大的婴幼儿肝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在中短期随访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介入栓塞 微创治疗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安乾 王兵 +2 位作者 崔文军 吴斐 丁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8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方法 103例(132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Tir Vex组和传统组,TriVex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传统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方法 103例(132条患肢)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Tir Vex组和传统组,TriVex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传统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经皮溃疡周围缝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溃疡愈合时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时的溃疡愈合率及复发率。结果Tir Vex组术后卧床时间、溃疡愈合时间较传统组少(P均<0.05)。TriVex组浅静脉血栓、残留静脉曲张发生率较传统组低(P均<0.05),皮下血肿、皮下硬结发生率较传统组高(P均<0.05)。TriVex组术后1个月时的溃疡愈合率较传统组高(P<0.05),术后3、6个月时的复发率较传统组低(P均<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TriVex旋切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R Vex旋切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下肢静脉性溃疡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晓哲 王兵 +4 位作者 刘俊超 丁语 吴斐 牛晓阳 孙利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 目的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CB)血管成形术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股腘动脉I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DCB治疗,23例接受CB治疗。术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靶血管最小管腔直径(MLD)、远期管腔丢失(LLL)、一期通畅率等指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截肢或死亡患者,无失防。DCB组与CB组相比,靶血管一期通畅率在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5%对86.9%,P>0.05),但术后6、12个月明显升高(86.4%对69.6%,P<0.05;81.8%对47.8%,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靶血管ML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DCB组明显高于CB组(P<0.05);术后12个月DCB组靶血管LLL明显低于CB组(P<0.05)。结论 DCB治疗股腘动脉ISR较CB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股腘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通畅率
下载PDF
83例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斐 王洛波 +5 位作者 王兵 丁语 张帝 厉建林 刘俊超 李攀峰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 目的探讨尿激酶和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治疗急性孤立小腿深静脉血栓(IDDVT)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急性IDDVT患者83例,患者均进行正规持续药物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其中38例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组),45例尿激酶溶栓联合口服利伐沙班进行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主要随访观察指标为7、14、21、90d后小腿深静脉的静脉血管通畅率、出血率及血栓栓塞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总治疗效果编辑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4,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4,P〉0.05)。结论尿激酶加利伐沙班和尿激酶加华法林治疗急性IDDVT总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比华法林能够明显降低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抗凝药 静脉血管通畅率 出血率
下载PDF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攀峰 王兵 +4 位作者 崔文军 安乾 丁语 吴斐 李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9-1641,共3页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 目的:探讨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转流管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次CEA治疗的临床资料。按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179例,狭窄30%~69%组135例,狭窄≥70%组76例;分析3组术中收缩期颈动脉残端压(SCSP)变化、转流管应用情况和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对侧颈动脉狭窄〈30%组、30%~69%组、≥70%组术中SCSP分别为(55.7±18.2)mm Hg、(53.5±19.7)mm Hg、(46.3±15.2)mm Hg,术中转流管使用率分别为8.4%、7.4%、27.6%;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及转流管使用率无明显变化(P〉0.05),对侧颈动脉狭窄≥70%时SCSP明显下降(P〈0.01),转流管使用率明显增加(P〈0.01)。术后30 d内对侧颈动脉狭窄〈70%组与狭窄≥70%组的患者在脑卒中、心脏并发症、死亡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侧颈动脉狭窄程度对CEA中转流管应用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合Willis环及椎-基底动脉状态的评估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程度 颈动脉返流压 血管内转流
下载PDF
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安乾 崔文军 +5 位作者 司江涛 王颖 吴婓 丁语 李阳 王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2864-2869,共6页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 背景:国外研究发现镁合金支架是安全有效的,国内对于镁合金支架降解性能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兔腹主动脉中的降解情况及降解过程对血管的影响。方法:在28只新西兰大白兔腹主动脉植入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植入的30,60,90,120 d进行X射线检查及支架植入段血管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植入后30 d,支架完全扩张,结构完整;植入后60 d,支架变形,部分支架断裂,失去支撑作用;植入后90 d,只有少量支架支杆残留,大部分支架已降解;植入后120 d,血管中无支架支杆残留,支架已完全降解;(2)组织学观察结果:植入后6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 d(P<0.05),植入后9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 d(P<0.05),植入后120 d的剩余支架支杆数小于植入后30,60,90 d(P<0.05);剩余支杆数和天数呈负相关,支架完全降解天数为植入后124.8 d。植入90 d的血管内膜面积大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血管管腔面积小于小于植入后30,60,120 d(P<0.05);后3个时间点的血管内膜面积与血管管腔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可降解AZ31镁合金支架在大白兔腹主动脉内完全降解时间为124.8 d,在支架植入90 d时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最明显,90 d后血管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镁合金支架 降解 腹主动脉 血管狭窄
下载PDF
双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不使用转流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厉建林 王兵 +3 位作者 王越 丁语 崔文军 王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3601-3603,共3页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 血管内转流 脑电图监测
下载PDF
TLR2和TLR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金旭 王兵 +3 位作者 崔文军 丁语 张建辉 吴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4513-4517,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 2)和Toll样受体4(TLR 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选择性收集36例新鲜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组12例,硬斑组12例,混合斑组12例,以及12例正常脾动脉组织作...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 2)和Toll样受体4(TLR 4)在人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术后组织病理学报告选择性收集36例新鲜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组12例,硬斑组12例,混合斑组12例,以及12例正常脾动脉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R T-PCR检测标本组织中TLR 2及TLR 4 mR 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检测TLR 2和TLR 4蛋白在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TLR 2和TLR 4的mR 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R T-PCR结果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TLR2和TLR4相对水平分别为(0.926±0.047)和(1.040±0.056),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0.646±0.033)和(0.691±0.031)(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LR2和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相对水平分别为(135.295±17.787)和(130.368±14.969),显著高于脾动脉组织的(82.396±6.668)和(98.898±9.089)(P<0.05);且TLR 2和TLR 4mR NA及蛋白表达上调水平相关,TLR 2和TLR 4mR 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斑块性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及TLR4在颈动脉硬化斑块组织中高表达;TLRs信号通路可能促进了颈动脉硬化程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斑块 TOLL样受体2 TOLL样受体4
下载PDF
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俊超 王兵 +3 位作者 吴斐 丁语 李攀峰 李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 目的观察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6例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术后随访(12±2.3)个月,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结果及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共30处闭塞病变,术后29处病变顺利开通,手术成功率为96.15%。术后踝肱指数(ABI)从0.44±0.11升至0.89±0.21(P<0.01),临床成功率为93.1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6、12个月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6.67%、93.33%。结论双股动脉入路腔内技术治疗复杂型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中短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 双股动脉入路 腔内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