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1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许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726-731,共6页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 目的:了解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与五年生存率,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1年重庆市新发宫颈癌发病死亡数据,分析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率采用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和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2016年新报告的宫颈癌病例进行主动和被动生存随访,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中国标化发病率、世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21.60/10万、14.64/10万与14.71/10万,宫颈癌发病率农村(23.32/10万)高于城市(17.67/10万)(χ^(2)=6.96,P<0.01)。宫颈癌死亡率、中国标化死亡率、世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5.00/10万、2.79/10万与3.02/10万,宫颈癌死亡率农村(5.65/10万)高于城市(3.53/10万)(χ^(2)=5.42,P=0.02)。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五年生存率为64.32%,城市地区宫颈癌五年生存率(76.35%)高于农村地区(5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1)。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较低,应重视宫颈癌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2006-2021年重庆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4 位作者 焦艳 毛德强 熊娟 许杰 丁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23-2329,共7页
目的:分析2006-2021年重庆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变化,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趋... 目的:分析2006-2021年重庆市女性宫颈癌发病率长期趋势变化,为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21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宫颈癌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发病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表示。结果: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由2006年的7.99/10万、8.52/10万上升至2021年的21.60/10万、14.64/10万,分别以年均8.44%与5.55%上升(P<0.01)。2006-2015年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年均8.98%与5.65%上升(P<0.01),2015-2021年宫颈癌仅发病率以年均2.84%上升(P<0.01)。2006-2021年农村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增长幅度(13.09%与8.98%)大于城市地区(3.87%与2.63%)。2006-2009年与2012-2014年宫颈癌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P<0.05),2018-2021年宫颈癌发病率是农村高于城市(P<0.05)。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在20岁前低,2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06-2021年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年龄组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以年均2.84%、4.29%、11.41%、10.85%、9.31%与4.81%上升(P<0.05)。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高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农村地区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宫颈癌发病率增长主要在2006-2015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筛查 变化趋势
下载PDF
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贤彬 何大学 +3 位作者 练雪梅 毛德强 焦艳 吕晓燕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肝癌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22)来源于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 目的:了解2012年至2020年重庆地区居民肝癌死亡率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肝癌死亡个案病例资料(ICD-10:C22)来源于重庆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报告数据库。采用SPSS 26.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等指标,不同性别与地区间死亡率比较用χ^(2)检验,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表示。结果:2012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7/10万与20.27/10万,2020年重庆市肝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1.21/10万与18.16/10万,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APC分别为0.39%与-0.83%,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2年至2020年男性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至2020年农村地区历年肝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2年重庆市肝癌导致的YLL率为8.72‰,2020年YLL率为8.02‰,APC为-1.28%,变化趋势无统计学差异(P>0.05),AYLL以年均1.66%的速度下降(P<0.05)。男性AYLL高于女性,分别以年均1.55%(P<0.05)和1.96%(P<0.05)的速度下降,城市AYLL低于农村AYLL,城市和农村AYLL总体上分别以年均1.59%(P<0.05)和1.72%(P<0.05)的速度下降。结论:重庆市肝癌死亡率较高,早死导致的疾病负担重,男性与农村地区居民是肝癌发生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生存率分析
4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5 位作者 焦艳 高旸 熊娟 陈婷 许杰 丁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16-2120,共5页
目的:分析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随访五年的生存率,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新报告的肺癌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随访,随访信息网络直报到重庆市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 目的:分析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死亡率与随访五年的生存率,为开展肺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新报告的肺癌患者进行主动和被动随访,随访信息网络直报到重庆市肿瘤随访登记信息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生存率等指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不同性别与地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分析寿命表法计算观察生存率,采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计算平均生存时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 of Mantel-Cox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79.13/10万与44.82/10万,男性发病率(110.33/10万)高于女性(46.77/10万)(χ^(2)=63.018,P<0.001),城市(87.65/10万)高于农村(75.86/10万)(χ^(2)=10.47,P=0.001)。肺癌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96/10万与33.77/10万,男性死亡率(95.40/10万)高于女性(35.95/10万)(χ^(2)=64.43,P<0.001),城市(73.30/10万)高于农村(60.83/10万)(χ^(2)=12.28,P<0.001)。对18842例肺癌患者进行五年的随访,随访五年平均生存时间为2.11(2.07,2.14)年。1年、2年、3年、4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1.84%、33.41%、29.97%、28.04%、26.54%,女性肺癌生存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P<0.001)。城市肺癌生存率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78,P<0.001)。结论:重庆市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生存率较低,重点应针对男性和农村地区开展肺癌的预防、早期筛查和规范的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生存率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
5
作者 黄馨雨 唐晓君 +4 位作者 邱景富 陈莉玲 唐文革 丁贤彬 胡耀月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9期24-30,共7页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以期为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2月进行,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重庆市11 014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及慢性病患病状况,并采用多元Lo...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与中老年人常见慢性病患病风险的关系,以期为预防中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18年9月—2019年2月进行,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重庆市11 014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及慢性病患病状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5 667人(51.5%)患有高血压,3 743人(34.0%)患有高血脂,2 683人(24.4%)患有糖尿病, 1 011人(9.2%)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 026人(27.5%)社会支持评分为0分,只有651人(5.9%)社会支持评分为4分。校正性别及年龄后发现,社会支持评分高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较低,但其患高血脂的风险较高(P<0.05)。进一步校正其他社会人口学特征后,社会支持评分与高血压的关联消失,而社会支持评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联减弱;该关联在调整社会人口学特征及生活方式因素后也不再显著(P>0.05)。社会支持评分与糖尿病、冠心病以及脑卒中关联均不显著(P>0.05)。与家人总是提供经济帮助相比,家人偶尔提供经济帮助可降低高血脂患病风险(P<0.05);家人有时提供经济帮助则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卒中的患病风险(P<0.05)。过去1年从未与他人一起参加活动的研究对象患高血压的风险为每月与他人参加活动至少9次的研究对象的1.30倍(P<0.05)。而每月与他人参加活动次数越少,患高血脂风险越小。处于危机时从未获得人们的帮助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P<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有显著影响,社会支持水平低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给予中老年人足够的社会支持有助于中老年人预防慢性病及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慢性病 中老年人 健康
下载PDF
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81
6
作者 丁贤彬 陈宏 +2 位作者 潘传波 曾艺 王豫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和高危行为状况,为开展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对所抽取街道内的流动人口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所有资料经Epidata3.02录入后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400人,其中男性210(52.5%)人,女性190(47.5%)人,平均年龄(29.1±10.2)岁。调查发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高,均在8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宣传画及宣传资料和向医生咨询。64.5%的人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从不使用安全套。与非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时只有14.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和安全套使用率低是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高危行为
下载PDF
重庆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丁贤彬 漆莉 +6 位作者 冯连贵 毛德强 吕晓燕 张春华 焦艳 苏培学 李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770-1772,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居民健康档案中获得重庆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一般情况和身体测量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完成现场调查和身体测量18... 目的了解重庆市高血压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居民健康档案中获得重庆市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一般情况和身体测量指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完成现场调查和身体测量18521人,高血压患病率20.3%,男性为20.4%,女性为20.3%,男女无统计学差异(P=0.95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高、饮酒频率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0.001),随文化程度的升高、锻炼频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01);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患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P<0.001);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质量正常者(P<0.001)。结论重庆市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危险因素普遍存在,防控形势严峻,应加大高血压预防控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重庆市部分农村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丁贤彬 冯连贵 +3 位作者 王豫林 沈卓之 漆莉 毛德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112-5115,共4页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身体测量,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采用χ^...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以上的农村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与身体测量,采集血样检测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采用χ^2检验判别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计调查农村居民2 406名,自我报告平均每天每人盐与油摄入量为6.7g与44.4g,21.0%的农村居民有吸烟史,22.4%的农村居民过去12个月有饮酒史,32.6%的农村居民平时进行锻炼,超重与肥胖的比例分别为25.4%与6.2%,高血压患病率22.0%,糖尿病患病率9.4%。年龄(OR=1.83,95%CI:1.68-1.98)、文化程度(OR=0.67,95%CI:0.55-0.82)、体质量(OR=1.68,95%CI:1.44-1.96)、血糖(OR=0.60,95%CI:0.51-0.70)是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33,95%CI:1.20-1.48)、性别(OR=1.48,95%CI:1.11-1.98)、文化程度(OR=0.77,95%CI:0.60-0.98)、体质量(OR=1.40,95%CI:1.16-1.70)、血压(OR=0.77,95%CI:0.64-0.93)是糖尿病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高,并呈上升的趋势,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吸烟、有害饮酒、超重与肥胖等影响因素普遍存在,农村地区慢性病防控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农村居民
下载PDF
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早死概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丁贤彬 焦艳 +1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 目的:了解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及分布情况,为开展脑卒中防治提供建议。方法:2016年居民死亡个案数据(死亡日期为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部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ICD-10)对脑卒中(I60-I64)死亡个案进行编码,数据经SPSS 19.0统计分析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亡概率、潜在寿命损失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016年重庆市脑卒中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7.35/105与63.19/105,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16.04%。男性脑卒中死亡率(130.74/105)与标化死亡率(75.72/105)均高于女性(103.50/105与50.51/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710,P=0.000;χ~2=27.346,P=0.000)。农村脑卒中死亡率(137.95/105)与标化死亡率(73.44/105)均高于城市(63.54/105与35.27/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078,P=0.000;χ~2=37.190,P=0.000)。50岁前脑卒中死亡率均低于50/105,5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上升,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16年脑卒中早死亡概率为2.88%,男性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74%)高于女性(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999,P=0.000)。农村脑卒中早死亡概率(3.33%)高于城市(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043,P=0.000)。脑卒中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s,AYLL)为10.87人年。结论:重庆市脑卒中死亡率与早死亡概率高,农村居民与男性是重点人群,应加强脑卒中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死亡率 早死亡概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
原文传递
2010–2018年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趋势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毛德强 焦艳 唐文革 《癌症》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8期373-381,共9页
背景与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 standardized ra... 背景与目的分析重庆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恶性肿瘤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ge standardized rates of incidence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RIC)、死亡率、中国人口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ge standardized rates of mortality by Chinese standard population,ASRMC)、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等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表示,采用t检验分析APC。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ASRIC分别由2010年的200.08/100,000、147.03/100,000上升至2018年的289.63/100,000、195.85/100,000,APC分别为5.0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39%–5.65%;t=8.00,P<0.001]、4.29%(95%CI:3.77%–4.81%;t=7.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ASRMC分别为152.10/100,000、103.49/100,000,2018年的死亡率、ASRMC分别为183.31/100,000、111.91/100,000,死亡率APC为3.15%(95%CI:2.33%–3.98%;t=4.03,P=0.005)。重庆市恶性肿瘤YLL率、YLD率、DALY率分别由2010年的40.05‰、1.87‰、41.92‰上升至2018年的43.29‰、3.10‰、46.39‰,APC分别为1.51%(95%CI:0.80%–2.22%)、6.82%(95%CI:6.08%–7.57%)、1.82%(95%CI:1.11%–2.53%),YLD率与DALY率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t=2.54,P=0.039)。男性恶性肿瘤DALY率高于女性。男性恶性肿瘤YLD率、DALY率APC为7.68%(95%CI:6.82%–8.55%;t=9.46,P<0.001)、2.12%(95%CI:1.41%–2.84%;t=2.89,P=0.023),女性恶性肿瘤YLD率APC为5.87%(95%CI:5.02%–6.72%;t=7.19,P<0.001)。城市地区恶性肿瘤YLD率APC为7.14%(95%CI:5.55%–8.76%;t=4.58,P=0.003),农村地区恶性肿瘤YLL率、YLD率、DALY率APC分别为1.31%(95%CI:0.80%–1.82%;t=2.41,P=0.047)、6.93%(95%CI:5.97%–7.90%;t=7.12,P<0.001)、1.61%(95%CI:1.11%–2.12%;t=3.17,P=0.016)。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DALY率高并呈上升的趋势,YLD率上升明显,YLL率相对平稳,应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扩大早诊早治的覆盖面,从而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疾病负担
下载PDF
重庆市糖尿病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率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丁贤彬 毛德强 +2 位作者 焦艳 陈莉玲 许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糖尿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为开展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记录的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死亡个案资料;根据《中国居... 目的·分析重庆市糖尿病的患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为开展糖尿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中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记录的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死亡个案资料;根据《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工作方案(试行)》,获取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患病率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计算重庆市糖尿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患病率、标化患病率、早死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率、伤残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DALY率等指标。结果·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6.20/10万、8.82/10万,女性的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χ^2=3.99,P=0.045)。2018年重庆市15岁及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7.90%,标化患病率为9.25%,男性的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χ^2=18.12,P=0.00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YLL率、YLD率和DALY率分别为2.99‰、7.44‰与10.43‰,YLL率与YLD率占DALY率的比例分别为28.67%与71.33%。结论·重庆市糖尿病疾病负担较重,死亡率与患病率均较高,YLD率占DALY率超过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患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贤彬 王豫林 +5 位作者 周超 欧阳琳 潘传波 易辉容 郑建琼 卢戎戎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071-1073,1076,共4页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和蔓延。方法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 目的探索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模式,预防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和蔓延。方法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政府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力量,全社会共同参与,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结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多部门分工负责的机制已经形成,目标人群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增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干预模式是可行和可推广的。但同时,也面临人力资源缺乏、经费不足、部门配合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艾滋病 干预模式 社区
下载PDF
2010-2018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焦艳 毛德强 唐文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4期4351-4358,共8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 目的:分析重庆市2010-2018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资料,采用SPSS 25.0分析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等。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发病率、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对APC的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10年的200.08/10万、147.03/10万、162.5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89.63/10万、195.85/10万、209.74/10万,APC分别为5.02%(4.39%~5.65%)、4.29%(3.77%~4.81%)、3.87%(3.36%~4.39%),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发病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P<0.05)。2011年与2015年城市与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年份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是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发病率均明显上升(P<0.05)。2010年重庆市恶性肿瘤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52.10/10万、103.49/10万、117.91/10万,2018年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与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84.77/10万、110.87/10万、125.53/10万,死亡率以年均3.15%(2.33%~3.98%)上升(t=4.03,P=0.005)。恶性肿瘤死亡率历年均是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年男性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分别以3.46%(2.63%~4.29%)与2.63%(1.92%~3.36%)上升(t=4.36,P=0.003;t=3.43,P=0.011)。2010-2018年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0-2018年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以年均3.05%(2.33%~3.77%)上升(t=4.03,P=0.005)。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普及早诊早治,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下载PDF
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丁贤彬 张春华 +5 位作者 毛德强 沈卓之 漆莉 吕晓燕 汤成 李兰馨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评估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自... 目的评估健康自我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行为与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在社区推广应用健康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招募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在参加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知识与行为的改变采用χ2检验,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效能的变化采用两配对样本Mc Nemar检验。结果 214名患者参加了自我管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42.5%vs 76.7%)、防治措施(72.1%vs 95.7%)、合理膳食(3.2%vs 32.7%)、推荐运动量(7.2%vs 39.3%)、推荐每人每日盐(48.0%vs 83.6%)与食用油摄入量(22.2%vs 70.1%)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与医生沟通交流的比例(52.9%vs 81.8%)、血糖监测(31.7%vs 47.2%)、自我足部检查(14.9%vs 56.1%)、达到推荐运动量的比例(38.9%vs 47.2%)均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自我效能较干预前明显上升(89.6±19.7 vs 102.9±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的能力与自我效能,该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可推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自我管理 糖尿病 自我效能 知识与行为
下载PDF
2006年-2014年重庆市前列腺癌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0
15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1 位作者 毛德强 焦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23期3819-3822,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前列腺癌发病趋势变化及决定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变化。采用差别分解法计算出... 目的:了解重庆市前列腺癌发病趋势变化及决定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前列腺癌新发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变化。采用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前列腺癌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前列腺癌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2.32/10万、2.21/10万、2.73/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0.33/10万、5.59/10万、6.95/10万,APC分别为20.20%、13.31%、12.8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截缩率由2006年的8.14/10万上升至21.03/10万,累积危险度由2006年的0.21%上升至0.55%,APC分别为13.20%、14.57%(P<0.05)。前列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受非人口因素与人口因素的协同作用,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59.87%)高于人口因素的贡献率(40.13%)。结论:重庆市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上升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的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发病率 年度变化百分比 累积危险度 决定因素
下载PDF
重庆市519名暗娼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和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33
16
作者 丁贤彬 易辉容 +4 位作者 蒋雪飞 韩力苏 吴国辉 凌华 肖邦忠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6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暗娼人群进行方便抽样,在知情同意后对她们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所有资料经Epidata 3.02进行双录... 目的了解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行为特征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率,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暗娼人群进行方便抽样,在知情同意后对她们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采样检测,所有资料经Epidata 3.02进行双录入,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519名暗娼,平均年龄23.5±6.0岁。调查发现,暗娼人群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认知水平低,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广播电视和网络。她们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平均年龄是20.1±2.8岁。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只有12.5%,不用安全套的原因主要是客人拒绝使用。在调查的519名暗娼中,性病患病率为18.3%。病种分布是:尖锐湿疣2例(0.4%),生殖道衣原体感染75例(14.5%),梅毒11例(2.1%),淋病16例(3.1%),HIV抗体阳性2例(0.4%)。结论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低和性病感染率较高等因素,将促进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的流行和蔓延,因此加强对暗娼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艾滋病 高危行为
下载PDF
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毛德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06至2014年的宫颈发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计算宫颈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等指标,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 目的:了解重庆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及趋势变化,为开展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2006至2014年的宫颈发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计算宫颈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等指标,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判别趋势变化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顺位由第6位上升至第4位,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7.99/10万、8.52/10万、9.48/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4.82/10万、11.98/10万、12.89/10万,APC分别为7.47%、4.19%、3.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32、8.38与7.40,R2分别为0.72、0.55、0.51,P值均<0.05)。宫颈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农村地区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分别由2006年的4.53/10万、4.98/10万、5.54/10万上升至2014年的13.62/10万、12.84/10万、13.82/10万,APC分别为17.70%、13.20%、12.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1.88、79.57与68.09,R2分别为0.86、0.92、0.91,P值均<0.001)。30岁后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2006至2014年重庆市宫颈癌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分别由2006年的15.77/10万、0.12%、0.12%上升至2014年的25.01/10万、0.2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是28.47、13.57与13.57,R2值分别为0.80、0.66、0.66,P值<0.05)。结论:重庆市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农村宫颈癌发病率增长速度快,应加强宫颈癌的三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发病率 标化发病率 35-64岁截缩率 累积危险度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0名女性劳教人员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丁贤彬 徐世民 邝富国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中梅毒、艾滋病的患病率和关于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KABP)情况 ,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女子劳教所中新入所的 2 0 0名女性劳教人员进行有关STD/AIDS的KABP问卷调... 目的 了解女性劳教人员中梅毒、艾滋病的患病率和关于STD/AIDS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 (KABP)情况 ,为探索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重庆市女子劳教所中新入所的 2 0 0名女性劳教人员进行有关STD/AIDS的KABP问卷调查 ,资料经SPSS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 2 0 0名劳教人员中共查出梅毒 4 8例 ,患病率为 2 4 .0 % ,HIV感染者 8例 ,患病率为 4 .0 % ,经静脉吸毒仍为主要的感染途径。对艾滋病性病的认知水平较高 ,但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低 ,每次都用安全套的仅占 1 5 .5 %。与性伴侣发生性关系时不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是性伴侣不喜欢。结论 梅毒在吸毒人员和卖淫妇女中的高患病率和HIV的流行 ,预示艾滋病正由吸毒人群向性乱人群蔓延 ,加强吸毒人群和性滥交者的综合监测和行为干预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劳教人员 STD/AIDS KABP
下载PDF
2015年重庆市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及死亡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2 位作者 毛德强 唐文革 喻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8期2993-2996,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乳腺癌(ICD-10编码为C50)。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不同... 目的:了解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现状,为开展乳腺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15年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报告的乳腺癌(ICD-10编码为C50)。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发病率、死亡率、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不同地区间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2015年11个肿瘤登记点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为31.48/10万,城市发病率(42.07/10万)高于农村(26.3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乳腺癌标化发病率为24.20/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顺位居第2位,占6.00%。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为7.33/10万,城市(8.77/10万)与农村乳腺癌死亡率(6.62/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为4.96/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居第6位,占2.10%。女性乳腺癌发病率25岁前低于5/10万,25岁后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在40岁前低于5/10万,40岁后呈上升趋势,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女性乳腺癌截缩发病率为56.01/10万,城市(67.91/10万)高于农村(50.5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截缩死亡率为10.75/10万,乳腺癌截缩死亡率城市(11.96/10万)与农村(10.42/10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发病累积危险度为2.27%,城市(3.07%)高于农村(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死亡累积危险度为0.51%。结论:重庆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应针对城乡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特点开展三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发病率 死亡率 累积危险度
下载PDF
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贤彬 吕晓燕 +3 位作者 焦艳 许杰 毛德强 唐文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70-1974,共5页
目的:分析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整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脑及神经系统肿瘤(ICD-10:C70-72)新发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 目的:分析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整理2012年至2018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脑及神经系统肿瘤(ICD-10:C70-72)新发个案资料,采用SPSS 25.0计算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发病率与死亡率。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发病率与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进行分析,对APC进行t检验。结果:2012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52/10万、3.65/10万,2018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为5.55/10万、4.40/10万,APC分别为-1.29%与2.71%,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标化发病率以年均6.82%上升(t=3.55,P<0.05)。农村地区脑及神经系统发病率与标化发病率分别以2.02%与4.81%上升,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重庆市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9/10万与2.66/10万,2018年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2/10万与2.53/10万,APC分别为0.10%与-0.60%,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 0.05)。2015年开始脑及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各年龄组均有发生,50岁后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上升。50岁年龄组脑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以17.47%与15.72%上升。结论:重庆市脑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相对较低,并且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男性与农村居民脑肿瘤发病率快速上升,50岁年龄组发病率与死亡率快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及神经系统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趋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