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苗抗铝性的影响
1
作者 李快芬 刘海燕 丁贵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增强马尾松耐铝性的机制,为马尾松抗铝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Al^(3+)浓度处理(0、0.2、0.4、0.8、1.2 mmol·L^(-1)),测定2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叶绿... 【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增强马尾松耐铝性的机制,为马尾松抗铝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Al^(3+)浓度处理(0、0.2、0.4、0.8、1.2 mmol·L^(-1)),测定2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铝胁迫抑制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简称Sl)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2)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并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在Al^(3+)浓度为0.2、0.4 mmol·L^(-1)时增幅最大。3)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增加了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0.2 mmol·L^(-1)时增幅最大,达50.88%,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Al^(3+)浓度为0.2 mmol·L^(-1)时,接种Sl的马尾松幼苗叶绿素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了108.06%。4)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降低了马尾松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0.4 mmol·L^(-1)除外),均在0.2 mmol·L^(-1)时降幅最大,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增加了对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1.2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较无铝处理增加了30.13%。另外,MDA与P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其中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最高,达0.775;SOD与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接种Sl显著增强宿主植物的酶活性,改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和渗透物质含量,增强其抗铝性,进而促进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生长。Al^(3+)浓度为0.2 mmol·L^(-1)时促进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褐环乳牛肝菌 铝浓度 生理
下载PDF
不同间伐处理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特性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敏 赵熙州 +2 位作者 丁波 丁贵杰 王好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90,共7页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探讨间伐处理4 a后土壤酶活性、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模式。结果表明:相对未间伐处理(T_(0)),轻度间伐(T_(1))对碱解氮质量分数及硝化细菌数量、中度间伐(T_(2))对氨化细... 通过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探讨间伐处理4 a后土壤酶活性、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模式。结果表明:相对未间伐处理(T_(0)),轻度间伐(T_(1))对碱解氮质量分数及硝化细菌数量、中度间伐(T_(2))对氨化细菌及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受季节变化调控,2种间伐处理在各季节中对其余土壤特性均表现出稳定促进作用,但促进效应无明显的季节规律。重度间伐(T_(3))仅对土壤全氮质量分数、放线菌及真菌数量具有稳定促进作用,该处理持续不显著抑制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其余土壤指标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但无明显规律。主成分分析显示,间伐能提高林地质量,不同处理下土壤质量由优到差依次为:T_(2)处理、T_(1)处理、T_(3)处理、T_(0)处理。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适度间伐作业可以提高林地土壤质量,而中度间伐是3种间伐强度中的最优选择。间伐对部分土壤特性的影响因季节而异,土壤因子的季节变化是准确判断间伐措施对土壤质量影响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酶活性 动态特征
下载PDF
铝对马尾松菌根化幼苗抗逆生理和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刘海燕 李快芬 +1 位作者 陈后英 丁贵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 [目的]不同Al^(3+)水平下,研究马尾松菌根/非菌根幼苗的生理、根尖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Al的亚细胞分布,分析菌根化苗木对铝的响应及其耐铝性,为外生菌根真菌提高寄主植物耐铝性和育苗造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半年生菌根和非菌根马尾松苗为材料,采用砂培盆栽浇铝法,分别设置0、0.2、0.4、0.8mmol·L^(-1) Al^(3+)(AlCl_(3))处理,分析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Al的亚细胞分布,通过组织染色观察根尖ROS和MDA分布,并观察根尖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菌根/非菌根苗根系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总体上升趋势,在高铝(0.8 mmol·L^(-1))水平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最大,且非菌根苗受到铝的影响程度更大;(2)随外源[Al^(3+)]的升高,马尾松根尖吸收的铝含量显著增加,且菌根苗吸收的铝含量显著高于非菌根苗;(3)从细胞超微结构和Al的亚细胞分布看,大量Al^(3+)首先与细胞壁结合,细胞内的Al^(3+)与生物膜强烈结合,使细胞器物质向外渗漏作用加强,干扰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各种调节过程。而由于菌根对铝的吸附作用,降低了侵入细胞内的铝离子含量,保护亚细胞器结构的同时也维持了细胞的基本功能,从而缓解铝毒性。[结论]铝处理使马尾松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增加,0.4 mmol·L^(-1)以上的铝浓度产生明显铝毒害症状。而菌根可以通过吸收更多的铝降低铝毒害,并提高植物耐铝能力,这很可能是马尾松菌根苗的一个重要外部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 马尾松 耐铝性 抗氧化酶 细胞超微结构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马尾松及其林下油茶细根分解特征
4
作者 谢娜 郭其强 +4 位作者 袁刚毅 张亚琴 桂琴 罗丝琼 丁贵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目的】探讨马尾松与油茶树种单一和混合细根分解特征及养分动态,揭示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复合经营与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马尾松飞播林下收集马尾松和油茶树种的细根,采用原位分解袋法,测定1年内马尾松... 【目的】探讨马尾松与油茶树种单一和混合细根分解特征及养分动态,揭示二者间相互作用机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复合经营与高效培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马尾松飞播林下收集马尾松和油茶树种的细根,采用原位分解袋法,测定1年内马尾松和油茶细根分解干质量剩余率变化及碳(C)、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元素动态,分析其细根分解的混合效应。【结果】马尾松细根初始C、Ca含量及C∶N、C∶P、N∶P均显著高于油茶(P<0.05,下同),而N、P、K和Mg含量显著低于油茶。细根分解过程可分为快速和缓慢分解2个阶段,养分元素C、P、K和Mg总体上为净释放,Ca为富集,N在油茶细根中为净释放,在马尾松细根中为富集。在1年的分解期内,马尾松细根养分释放速率排序依次为K>C>Mg>P,油茶细根养分释放速率排序依次为K>Mg>P>C,油茶细根的N、P、K和Mg元素释放速率显著高于马尾松细根,Ca富集量低于马尾松细根。马尾松与油茶细根混合处理在分解前期(0~3个月)抑制细根的分解,后期(9~12个月)促进分解,其对养分元素的影响较为复杂,混合处理显著抑制了细根N、K元素的释放,在分解前期抑制Ca的积累,分解6~9个月促进Ca积累,而对C、P和Mg的释放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细根分解速率与温度、湿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结论】马尾松与油茶混交对其凋落物细根分解及养分释放均起到不同作用,细根混合处理在分解后期显著促进细根分解,混合效应显著抑制细根N元素的释放。因此,在生产实践中还应考虑混交树种的经济效益、凋落物混合效应等选择混交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分解 养分释放 混合分解 马尾松 油茶
下载PDF
马尾松纸浆材林经营模型系统及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5
作者 丁贵杰 吴协保 +1 位作者 齐新民 王鹏程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13,共7页
在分带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经营模型的基础上 ,依据经营模型系统和各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各带、主要立地指数分别选出 1~ 2种 (共选出 2 3种 )优化栽培模式 ,每种模式中包括了18种技术组合。优化模式缩短采伐... 在分带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经营模型的基础上 ,依据经营模型系统和各带的技术经济指标 ,采用动态经济评价的方法 ,为各带、主要立地指数分别选出 1~ 2种 (共选出 2 3种 )优化栽培模式 ,每种模式中包括了18种技术组合。优化模式缩短采伐年龄 10~ 18a ,内部收益率提高 4~ 9个百分点 ,具有整体经济效益最优性。该优化栽培模式的造林密度 (310 0~ 4 5 0 0株·hm2 )和采伐时密度 (2 10 0~ 32 0 0株·hm2 )均明显高于建筑材林 ,轮伐期一般比建筑材林短 6~ 13a ,纸浆材林只需间伐 1次或不间伐。优化栽培模式的主要技术组合是 :适当密植 ,中块状整地 ,北、中带第 1年抚育 1次 ,第 2、3年各抚育 2次 ,南带第 1、2年每年抚育 2次 ,第 3年抚育 1次 ,14以上立地指数级不施肥 ,选用优良种源或家系 ,中等强度间伐 1次或不间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浆材林 马尾松 经营模型系统 优化栽培模式 生物量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被引量:93
6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4-60,共7页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 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平均木在 18  2 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 ,而林分是在 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4 8%以上 )随林龄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刚好相反 ,18年生以前 ,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 ,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枝、根、皮、叶。 8、12、18、2 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 :33.94、89.94、2 0 4 .5 1、2 2 3.71、2 34.14t·hm- 2 ,净生产力为 :6 .2 4、11.14、15 .6 3、14 .0 7、11.93t·hm- 2 ·a- 1。中龄前 ,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 ,多呈左偏态 ,此后呈右偏态 ,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 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林龄 生物量 生产力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贵州马尾松建筑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丁贵杰 谢双喜 +2 位作者 王德炉 齐新明 温佐吾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基础上 ,通过对立地、种源、整地、施肥、间伐等对生长影响的研究 ,建立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根据培育目标 ,用经营模型对众多营林方案的采伐年龄和经济结果逐一进行了优化和比较 ,为不同指数级选出了优... 在建立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基础上 ,通过对立地、种源、整地、施肥、间伐等对生长影响的研究 ,建立了马尾松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根据培育目标 ,用经营模型对众多营林方案的采伐年龄和经济结果逐一进行了优化和比较 ,为不同指数级选出了优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 :按优化栽培模式经营大、中、小径材 ,可比现行采伐年龄分别缩短 4~ 6年、9~ 1 2年、8~ 1 2年 ;内部收益率分别比常规模式提高 1 6~ 2 8、1 8~ 4 1、2 1~ 4 0个百分点 ,净现值分别增加 1 30 0~ 2 790、2 0 0 9~ 34 47、1 1 37~ 31 6 8元 /hm2 ;优化模式的内部收益率均大于 1 2 %。培育建筑材 ,高初植密度并不能取得高收益 ,合理间伐可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残差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建筑材 优化栽培模式 经营模型
下载PDF
马尾松不同造林密度和不同利用方式经济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丁贵杰 周政贤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4-29,共6页
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的差异。从培育建筑材和纸浆材两个不同角度,对11年和17年生的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作了经济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植密度铰大,生物量较高的林分,以培育纸浆材为好。纸浆材林初植密度可定为45... 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的差异。从培育建筑材和纸浆材两个不同角度,对11年和17年生的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作了经济效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植密度铰大,生物量较高的林分,以培育纸浆材为好。纸浆材林初植密度可定为4500-6000株/hm2,轮伐期14~16年。对于平均胸径小于14cm或造材后小头去皮直径小于12cm的原木,加工成本片销售,效益好于直接售原木。培育建筑材林,初植密度可为3300-4440株/hm2,轮伐期要大于1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造林密度 经济分析 建筑材 纸浆材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造林效果及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丁贵杰 严仁发 齐新民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06-512,共7页
分不同地位指数级,对比分析了广西容县种源和贵州龙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以现实林分蓄积量为基础,结合材种出材量(率)预测模型和研究区的技术经济指标,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 分不同地位指数级,对比分析了广西容县种源和贵州龙里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和生长效果的差异。以现实林分蓄积量为基础,结合材种出材量(率)预测模型和研究区的技术经济指标,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了经济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在贵州引种广西容县种源是可行的,在相同立地条件,容县种源林分生产力高于贵州龙里种源,树高、胸径、蓄积量分别高15.0—21.7%、5.4—19.1%和28—40%。经济效益、净现值高38.96—61.28%和69.78—91.76%。两种源单株材积随林龄加大,差异增大,但增长百分比随之减少。经济效益、净现值、益本比均随地位指数的增大而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造林效果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丁贵杰 王鹏程 严仁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41,共9页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商品材生物量 模型
下载PDF
整地方式对杉木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丁贵杰 周政贤 +2 位作者 严仁发 潘盛荣 杨胜洲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8-124,共7页
用4种不同整地方式(撩壕带状、水平带状、全垦、块状)17a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地对林木各种生长的影响;用贴现方法,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杉木各种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一般在7~10a消失;对平... 用4种不同整地方式(撩壕带状、水平带状、全垦、块状)17a的试验资料,分析了整地对林木各种生长的影响;用贴现方法,比较了不同整地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整地方式对杉木各种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一般在7~10a消失;对平均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0~12a前,在7~10a差异最大;整地对胸径的影响比对树高和单株材积的影响短1~2a。撩壕整地生长最好,但资金利用效果盈利率比块状整地低2.37个百分点,单位投资额获得的收益比块状低19.03%。综合分析认为,理想的整地方式是块状整地,其规格为:30cm×30cm×30cm或40cm×40cm×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整地 经济效益 生长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Ⅰ.不同造林密度生物量及密度效应 被引量:56
12
作者 丁贵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4种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的生物量变化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林分密度大于1800株/hm2后,增加速度减缓.下木层、草本层、林分平均木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乔木层林... 研究4种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的生物量变化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林分密度大于1800株/hm2后,增加速度减缓.下木层、草本层、林分平均木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乔木层林分生物量23.78~86.90t/hm2,占群落生物量96%以上.树干、树皮和根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枝、叶刚好相反;树干生物量占54%~64%,枝占12.45%~20.94%,根占12.83%~14.83%,叶占6.70%~10.77%,皮占7.69%~8.22%.造林密度由稀到密,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大径级木分别为42.4%、47.7%、15.3%、6.9%,小径级木分别为6.1%、5.6%、14.2%、32.7%.培育纸浆材林的造林密度可定为3600~4500株/hm2,12年时3000~405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造林密度 马尾松 人工林 生物量 密度效应
下载PDF
贵州马尾松人工建筑材林合理采伐年龄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丁贵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0-46,共7页
依据所建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14~20)的生产力,确定了各指数级适宜培育目标。根据培育目标、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设计多种建筑材培育类型,并分别... 依据所建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立地指数(14~20)的生产力,确定了各指数级适宜培育目标。根据培育目标、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设计多种建筑材培育类型,并分别求出了不同培育类型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此为基础确定了各指数级合理采伐年龄,使采伐年龄较目前正在执行的采伐年龄(31~40a)缩短4~12a,内部收益率提高3~9个百分点。研究了立地、培育目标、经营状况(初植密度、间伐)、经济条件与采伐年龄的关系,随立地指数的提高,三种成熟龄均降低;随间伐次数的增多,较低造林密度的数量成熟龄加大,工艺成熟龄减小;随贴现率提高,经济成熟龄减小,每升高1%~2%,约减小1a,相反,经济成熟龄约推迟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建筑材 采伐年龄 模型系统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纸浆材林采伐年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丁贵杰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 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 为建立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预测方程和解决纸浆材林合理采伐年龄问题,用265 株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各种规格树干带皮、去皮生物量预测方程,解决了纸浆材林各种规格树干生物量的预测问题;根据立地和栽培措施的不同,为每个指数级设计了15 种纸浆材林培育模式,并分别求出了它们的数量、工艺、经济成熟龄,以3 种成熟龄为基础,分别确定了各指数级最佳采伐年龄,使最佳采伐年龄比目前采伐规程中规定的采伐年龄(31 ~40a) 下限缩短了12 ~15a ,内部收益率提高了4-22 % ~9-47 % 。研究了立地、经营状况( 初植密度、间伐) 、经济条件与采伐年龄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立地指数的提高,数量成熟、经济成熟均提前;随着造林密度增加,数量成熟提前;间伐可推迟数量成熟和经济成熟;随着贴现率提高,经济成熟提前,每提高3 % ,约提前2a;每降低3 % ,约推迟1 ~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采伐年龄 成熟龄 木材 造纸
下载PDF
贵州杉木人工林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丁贵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0)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H0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 为建立经营模型系统和提高森林培育的定量化管理水平,用多年积累的各类试验林、固定样地等资料,在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利用优势高(H0)受密度和人为干扰小的特点,把H0作为独立变量引入有关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建立了自然状态下直径和断面积生长预测模型、直径分布和树高曲线模型、疏伐木和疏伐后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预测模型、疏伐后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预测模型、优化密度等模型,形成了以立地质量评价为起点的生长收获模型系统。解决了密度控制、林分结构和生长收获的动态预测、疏伐效益分析、疏伐带来的非生长性增长等问题。模型系统经检验,可在相应研究区域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收获模型系统 系统性 相容性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丁贵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25-230,共6页
为准确预测林分各径阶高,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曲线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无关。分析了国内外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状况,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 为准确预测林分各径阶高,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曲线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无关。分析了国内外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状况,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再次参数化方法,把立地指数、林龄引入树高曲线模型,创建13个新模型。用200块标准地树高曲线资料,采用迭代法分别进行了拟合。经比较,选出有生物学意义扩展后Richards函数,建立了贵州省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以林龄、立地指数和胸径为自变量)。经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树高曲线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规律Ⅲ不同立地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丁贵杰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年第6期411-417,共7页
采用径阶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不同立地的林分生物量 ,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立地和林龄有关。 2 2年时 ,12、16、19指数级的林分 (树干 )生物量分别为 :131 8( 84 65)、2 17 6( 1... 采用径阶标准木收获法 ,研究了不同立地的林分生物量 ,结果表明 ,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 ,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 ,而与立地和林龄有关。 2 2年时 ,12、16、19指数级的林分 (树干 )生物量分别为 :131 8( 84 65)、2 17 6( 146 8)、2 51 7( 174 2 6)t·hm- 2 ,净生产力为 :9 13( 3 85)、14 12 ( 6 67)、16 2 6( 7 92 )t·hm- 2 ·a- 1;30年 12、16指数级的林分 (树干 )生物量分别为 :173 7( 111 9)、2 33 9( 158 8)t·hm- 2 ,净生产力为 :9 19( 3 73)、11 92 ( 5 2 9)t·hm- 2 ·a- 1。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立地指数和林龄增加而增加 ,净生产力随立地指数的增加而增加。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 (占 62 %以上 )随立地指数增加而增加 ,而枝、叶、皮、根则相反。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 :干 ( 64~ 69) >枝 ( 10 5~ 12 8) >根 ( 10 4~ 12 4 ) >皮 ( 6 4~ 7 9) >叶 ( 3 4~4 4 )。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不同 ,多呈右偏态 ,且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立地 生物量 生产力 变化规律
下载PDF
贵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措施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贵杰 《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4-50,61,共8页
阐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归纳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1)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2 )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 ;(3)经济落后和贫困 ;(4)过份强调“以粮为纲”的发展模... 阐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的研究现状 ,分析归纳了当前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有 :(1)生态环境脆弱 ,人地矛盾突出 ;(2 )决策失误和管理失控 ;(3)经济落后和贫困 ;(4)过份强调“以粮为纲”的发展模式 ;(5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 ;(6 )投入不足 ,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明确了当前生态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其解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 :加强立法和执法 ;开展典型示范工程 ;严格控制人口快速增长 ;杜绝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和不合理利用 ;改革税费体制 ,建立补偿机制和环境收费制度 ;加强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的保护 ;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及草地 ;合理控制林种比例 ,防止新一轮水土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 环境恶化 原因 综合治理
下载PDF
贵州杉木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贵杰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16-21,共6页
利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密度的关系,得出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关系密切,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关系不大。分析了国内外在树高曲线模型方面研究情况。针对以往研究... 利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密度的关系,得出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关系密切,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关系不大。分析了国内外在树高曲线模型方面研究情况。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再次参数化方法,把立地指数、林龄引入树高曲线模型,创建了13个树高曲线模型。用245块标准地树高曲线资料,采用迭代法分别进行了拟合。经模型比较,选出具有生物学意义扩展后的Richards函数,建立了贵州省杉木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方程(以林龄、立地指数和径阶中值为自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高曲线 模型 人工林
下载PDF
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贵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1期68-69,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运用,尤其是催化剂制备中,在工程陶瓷和电子材料中进行了运用。文章主要对固溶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有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得到了运用,尤其是催化剂制备中,在工程陶瓷和电子材料中进行了运用。文章主要对固溶体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溶体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效运用 催化剂制备 工程陶瓷 电子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