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新工科的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以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课程为例
1
作者 高颖俊 赵荟菁 +2 位作者 丁远蓉 杨旭红 王萍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5期42-44,共3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各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科人才的突破点。“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以双语教学拓展工科人才的国际视野尤为重要。文章总结了“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课程...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各高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科人才的突破点。“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作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以双语教学拓展工科人才的国际视野尤为重要。文章总结了“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多途径教材和教学内容遴选、一体化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和多元成绩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开展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科融合交叉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生物医用非织造材料
下载PDF
后交联型聚丙烯酸系吸水树脂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丁远蓉 肖长发 +1 位作者 贾广霞 安树林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含后交联剂的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共聚物.制膜干燥后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下交联,得到具有较强吸水性和保水性的后交联型聚丙烯酸吸水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0.500时的聚合产...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含后交联剂的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共聚物.制膜干燥后在一定温度、一定时间下交联,得到具有较强吸水性和保水性的后交联型聚丙烯酸吸水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在引发剂浓度为0.500时的聚合产物在0、丙烯酰胺含量为1000、中和度为7000、后交联剂含量为0.50160℃下交联12min所得树脂的吸液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树脂 聚丙烯酸 水溶液共聚 后交联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物结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远蓉 肖长发 +1 位作者 安树林 贾广霞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51-53,共3页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 IR)、热重谱图(TG 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 IR)、热重谱图(TG 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大分子间形成了有效的化学交联点且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共混物 交联
下载PDF
适应新工科建设的“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任务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4
作者 丁远蓉 朱新生 +1 位作者 杨旭红 张欢嘉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第3期265-267,279,共4页
“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课程的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提出优化的教学任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课程的任务型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提出优化的教学任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培养符合新工科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任务型教学 非织造工艺与产品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聚乙烯醇高吸水纤维研制
5
作者 丁远蓉 肖长发 +1 位作者 安树林 贾广霞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7,共4页
采用潜交联剂丙烯酸羟丙酯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共聚后与聚乙烯醇共混配制成纺丝原液, 湿法纺丝成形后经后交联处理赋予纤维三维网状结构,制得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 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研究了后交联处理条件对... 采用潜交联剂丙烯酸羟丙酯与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共聚后与聚乙烯醇共混配制成纺丝原液, 湿法纺丝成形后经后交联处理赋予纤维三维网状结构,制得具有较好吸水性能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 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研究了后交联处理条件对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交联温度的升高,交联时间的延长,纤维的饱和吸水率降低。纤维经130℃交联处理12 min后,其饱和吸水率可达405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丙烯酰胺 共聚 丙烯酸 吸水纤维 交联
下载PDF
共混改性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纤维研究
6
作者 丁远蓉 肖长发 +1 位作者 贾广霞 安树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通过添加有机物或无机物对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具有较好吸水性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纤维,分析和讨论了共混物对纤维形貌、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添加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后,玻璃化温度降低,纤... 通过添加有机物或无机物对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具有较好吸水性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纤维,分析和讨论了共混物对纤维形貌、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添加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后,玻璃化温度降低,纤维的柔韧性得到改善;纤维中添加海泡石后,其吸水速率和平衡吸水率均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泡石填充 纤维 吸水性能
下载PDF
“非织造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7
作者 赵荟菁 王萍 +2 位作者 丁远蓉 高颖俊 朱新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10期78-80,共3页
在苏州大学“非织造学”课程创新改革初心的指引下,在建设教学队伍、教材以及实验室的同时,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我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本文将从“全时段教师教学”、“全参与学生学习”、“全方位成绩评定”、“... 在苏州大学“非织造学”课程创新改革初心的指引下,在建设教学队伍、教材以及实验室的同时,经过近十年的课程教学实践与创新,我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本文将从“全时段教师教学”、“全参与学生学习”、“全方位成绩评定”、“全视角质量评价”四个方面介绍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学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教学创新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纺织类专业 “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1
8
作者 许建梅 林红 丁远蓉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第1期60-64,共5页
纺织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型学科,“文献检索”作为该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兼顾基础知识与爆发式发展的各类中英文科技文献,教学内容的设定往往难以把握好全面与精通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具有一... 纺织科学与工程是一个融合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的交叉型学科,“文献检索”作为该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要兼顾基础知识与爆发式发展的各类中英文科技文献,教学内容的设定往往难以把握好全面与精通的关系,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成果导向教育(OBE)为教学理念,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进行重建,提出以课堂任务、课后协作式任务、双课模式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法,并建立针对纺织类专业学生的课程任务题库,以及多元化与过程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类专业 文献检索 OBE理念 课程体系 任务驱动 教学评价
下载PDF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聚合物流变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剑莹 丁远蓉 +2 位作者 赖跃坤 关晋平 李晓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第4期335-338,共4页
“聚合物流变学”是聚合物材料加工成型工艺的理论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引领下,分析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毕业要求标准修订课程目标,完善该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分解,设计合理的课程产出的评价体系,调整教学内... “聚合物流变学”是聚合物材料加工成型工艺的理论基础课程。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引领下,分析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毕业要求标准修订课程目标,完善该课程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分解,设计合理的课程产出的评价体系,调整教学内容、授课课时和教学方式,对提升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和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聚合物流变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PET-co-PGA共聚酯的性能及可纺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西亚堃 徐寒松 +4 位作者 张晓彤 张旭 李曼婕 丁远蓉 朱新生 《合成技术及应用》 2020年第3期10-15,共6页
聚乙醇酸酯(PGA)在自然环境下快速降解而不易储存,难以进一步开发利用,共缩聚成为抑制其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与PGA进行熔融缩聚反应而生成共聚酯(PET-co-PGA),探讨了PET-co-PGA基本性能以及碱降解性... 聚乙醇酸酯(PGA)在自然环境下快速降解而不易储存,难以进一步开发利用,共缩聚成为抑制其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对苯二甲酸(TPA)、乙二醇(EG)与PGA进行熔融缩聚反应而生成共聚酯(PET-co-PGA),探讨了PET-co-PGA基本性能以及碱降解性,研究了PET-co-PGA及纳米粒子改性共聚酯的熔纺性。试验结果表明:当PET-co-PGA中PET含量为87%时,特性黏度为0.805 dL/g,端羧基含量为38.7 mmol/kg,玻璃化温度为64.8℃,熔点为185.0℃,结晶度为2.8%。用2M NaOH水溶液于80℃下处理4 h后,共聚酯碱降解率为82.4%。共聚酯纤维断裂强度为1.4 cN/dtex,纤度为19.4 dtex。添加质量分数1.5%纳米TiO2后,改性共聚酯断裂强度为1.5 cN/dtex,纤度为10.6 dtex,PET-co-PGA表现出良好的熔纺性。共聚酯粉碎和纳米粒子增强改性均改善了共聚酯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酯 聚乙醇酸酯 酯交换 缩聚 熔体纺丝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