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tch抑制剂DAPT体外改善L02细胞脂肪变研究
1
作者 吴伟杰 丁雯瑾 +1 位作者 杨蕊旭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 目的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和脂肪相关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FASN和ACACA】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65和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在无PA干预的L02细胞,经1μM、2μM、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24 h,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5.2±5.3%、84.6±2.9%、84.4±6.0%和84.5±3.2%对100.0%,P均<0.05);经2μM和5μM浓度的DAPT干预,细胞TNF-αmRNA水平分别为(0.6±0.01)和(0.5±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1】,IL-1β水平分别为(0.7±0.2)和(0.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1±0.1),P<0.01】,IL-6水平分别为(0.8±0.1)和(0.6±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5】,细胞p65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2μM、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脂滴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弱【分别为(0.2±0.1)、(0.3±0.0)和(0.1±0.0)对(0.7±0.0),P均<0.001】,2μM和5μM DAPT处理细胞FASN mRNA水平分别为(0.7±0.0)和(0.4±0.1),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01】、ACACA mRNA水平分别为(0.6±0.1)和(0.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P<0.001】;5μM DAPT处理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APT能有效降低体外脂肪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缓解细胞内脂滴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提示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改善细胞脂肪变发生和进展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02细胞 脂肪变 Notch抑制剂 炎症因子 脂质 体外
下载PDF
环境新兴污染物双酚A暴露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异常 被引量:4
2
作者 丁雯瑾 孙超 +3 位作者 桑玉尔 陈梅梅 范建高 袁涛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背景下新兴环境污染物双酚A(BPA)对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NAFLD)组和NAFLD/BPA处理组,饲养12 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相关蛋白... 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背景下新兴环境污染物双酚A(BPA)对机体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NAFLD)组和NAFLD/BPA处理组,饲养12 w。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脂代谢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NAFLD组和NAFLD/BPA组肝质量分别为(20.5±2.8)g和(20.9±1.9)g、体质量为(500.1±19.1)g和(511.1±20.5)g、血清甘油三酯分别为(2.5±0.5)mmol/L和(2.8±0.9)mmol/L、胆固醇为(2.4±0.7)mmol/L和(2.8±0.6)mmol/L,游离脂肪酸(FFA)分别为(578.6±48.7)mmol/L和(602.2±50.3)mmol/L,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5.2±2.3)g、(432.5±13.2)g、(2.0±0.8)mmol/L、(1.0±0.6)mmol/L和(487.4±14.9)mmol/L,P<0.05】;与正常组比,NAFLD组和NAFLD/BPA组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S)分别上调了2.45倍和1.91倍,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54倍和1.5倍(P<0.05)。结论BPA的长期摄入可加重机体肥胖,促进血脂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双酚A 脂质代谢 大鼠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胃肠病学》 2009年第7期442-445,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可在脂肪肝、肝炎基础上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出现肝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加以药物干预。治疗NAFLD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控制危...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沉积,可在脂肪肝、肝炎基础上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出现肝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同时加以药物干预。治疗NAFLD的药物大致分为三类: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利胆保肝药和中药。本文主要就NAFLD的药物治疗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药物疗法 减肥药 降脂药 利胆保肝药 中草药
下载PDF
世界胃肠病组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简介 被引量:20
4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I0001-I0004,共4页
1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成为西方国家头号肝瘸,其发病率在20年内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NAFLD/NAS... 1前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已成为西方国家头号肝瘸,其发病率在20年内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病率基本稳定,甚至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资料证实,NAFLD/NASH高发病率在中东、远东、非洲、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和拉丁美洲均有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胃肠病组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指南简介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1蛋白在人胃癌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丁雯瑾 房静远 +1 位作者 陈晓宇 彭延申 《胃肠病学》 2007年第4期200-203,共4页
背景:肿瘤组织存在DNA甲基化紊乱,包括与细胞增殖周期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等。DNA甲基转移酶(Dnmt)参与甲基化的形成(主要是Dnmt3a和Dnmt3b)和维持(主要是Dnmt1),但目前对胃癌Dnmt蛋白的表达情况仍知之甚少,更... 背景:肿瘤组织存在DNA甲基化紊乱,包括与细胞增殖周期密切相关的癌基因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高甲基化等。DNA甲基转移酶(Dnmt)参与甲基化的形成(主要是Dnmt3a和Dnmt3b)和维持(主要是Dnmt1),但目前对胃癌Dnmt蛋白的表达情况仍知之甚少,更缺乏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参数关系的研究。目的:探讨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黏膜组织中Dnmt1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8例胃癌患者标本,取癌区、癌旁和外周正常黏膜组织各1~2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各黏膜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结果:在38例胃癌黏膜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81.6%,显著高于相应癌旁(39.5%)和正常黏膜组织(10.5%)(P<0.001)。阳性切片中可见Dnmt1蛋白表达弥散分布于肿瘤或腺体的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较均匀。Dnmt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性别呈一定的相关性(P=0.007)。结论:Dnmt1蛋白过表达在人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甲基转移酶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丁雯瑾 袁涛 +4 位作者 沈峰 周达 孙超 范建高 陈源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68-1272,共5页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作用。方法将18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AFLD组和NAFLD+BPA组,每组6只。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ELISA检测... 目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的损害作用。方法将18只成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AFLD组和NAFLD+BPA组,每组6只。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和IL-8等炎症因子,鲎试剂终点比色法检测内毒素水平,免疫荧光法观察肠道黏膜Occlud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肠道黏膜外周蛋白ZO-1 mRNA的改变。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肝脏病理学证实NAFLD模型建模成功。100 nmol/L BPA摄入8周后,TNFα、IL-6、IL-8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分别为(127.65±22.40)pg/ml、(199.34±17.46)pg/ml和(258.79±12.82)pg/ml]伴内毒素水平增高[(0.88±0.26)EU/ml],与正常组[分别为(64.87±10.83)pg/ml、(91.27±9.82)pg/ml、(123.76±19.68)pg/ml和(0.27±0.09)EU/ml]及NAFLD组[分别为(92.34±10.68)pg/ml、(181.93±20.11)pg/ml、(201.64±22.34)pg/ml和(0.63±0.15)EU/m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AFLD组和NAFLD+BPA组中的IL-1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186.31±20.06)pg/ml、(208.78±13.77)pg/ml)vs(112.84±23.12)pg/ml,P值均<0.05],但NAFLD组和NAFLD+BP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正常组比较,NAFLD组和NAFLD+BPA组中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水平下降,肠道黏膜外周蛋白ZO-1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降低,BPA干预促进ZO-1 mRNA进一步下调(68.03±11.73、45.24±6.98、33.25±11.04,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0.05)。结论在NAFLD背景下,长期低剂量BPA的暴露能加重炎症因子释放,促进内毒素血症,进而损伤肠道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内分泌干扰物 肠黏膜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乳糜泻发生机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丁雯瑾 王霞 房静远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4-347,共4页
乳糜泻(CD)是遗传易感者摄入麸质后,由免疫系统介导的以乳糜样腹泻为主的全身性疾病。CD发病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有地域和种族差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伴有吸收不良引起的贫血、疱疹性皮炎等并发症。随着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乳糜泻(CD)是遗传易感者摄入麸质后,由免疫系统介导的以乳糜样腹泻为主的全身性疾病。CD发病与遗传、免疫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有地域和种族差异,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伴有吸收不良引起的贫血、疱疹性皮炎等并发症。随着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基因分析和小肠活检等方法的研究推广,可进行人群筛选和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糜泻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筛选及诊断
下载PDF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糖脂代谢、肝脏脂质沉积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治疗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糖脂代谢、肝脏脂质沉积及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治疗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肝重,空腹血糖、转氨酶、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脂肪细胞因子,以及肝组织学改变。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动物体重、肝重和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治疗组动物体重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其中AST和TC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物血清瘦素、抵抗素呈下降趋势,而脂联素呈升高倾向。结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NASH大鼠糖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细胞因子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NAFLD大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定位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丁雯瑾 沈峰 范建高 《肝脏》 2014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及其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各12只,以第8周和第12周为时间点,观察肝脏病理学改...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调控,及其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各12只,以第8周和第12周为时间点,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记录肝指数,鲎试剂终点比色法检测内毒素水平,ELISA法测定TNF-α,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道occludin蛋白量,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蛋白定位及分布。结果病理证实高脂饮食诱导NAFLD鼠模成功。在第8周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肝指数、内毒素及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3.14±0.76,3.07±0.65比2.84±0.55;0.213±0.019,0.194±0.010比0.120±0.014;25.76±3.54,23.65±2.78比7.84±1.55);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谷氨酰胺组上述指标升高明显(3.75±0.56,3.47±0.73比2.75±0.91;0.279±0.033,0.203±0.012比0.114±0.021;29.73±5.34,28.77±3.61比6.84±1.87,均P<0.05);谷氨酰胺治疗后血清内毒素水平的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大鼠存在肠道occludin蛋白量减少,谷氨酰胺具有上调其表达的作用。3组中occludin蛋白定位无明显区别,但其棕褐色染色强度及范围在正常组及谷氨酰胺组更强。结论谷氨酰胺能修复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其机制与降低TNF-α含量、上调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进而改善内毒素血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内毒素 OCCLUDIN蛋白
下载PDF
双语查房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1 位作者 归曦 蒋更如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和实习生开展双语教学查房效果,分析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5年本院见习及实习生行双语教学查房,并进行教学问卷资料调查。结果:参与双语查房学生已100%通过英语4级,英语6级通过率高于85%;本次查...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专业见习生和实习生开展双语教学查房效果,分析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5年本院见习及实习生行双语教学查房,并进行教学问卷资料调查。结果:参与双语查房学生已100%通过英语4级,英语6级通过率高于85%;本次查房平均准备时间1-1.5小时;本次查房的难易度和接受度均在合理范围,实用性得到肯定。不同年级对于查房内容的准备时间及难易度的评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语查房在临床教学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查房 临床医学 教学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对NASH大鼠内脂素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肝脏》 201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内脂素(visfatin)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4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内脂素(visfatin)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将32只大鼠分成4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予高脂饲料建立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g/d,1.0g/d),12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质指标及肝组织学改变,检测空腹血糖、肝酶、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isfatin水平,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量。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质和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病理证实NASH;药物组数值介于两组之间,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体质值、ALT和T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visfatin呈高表达,与正常组比较,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下调大鼠血清visfatin、肝脏visfatin蛋白量及mRNA表达,且与剂量正相关。对照模型组,高剂量组visfatin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sfa-tin参与NASH的发生发展,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visfatin表达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NASH大鼠 内脂素
下载PDF
“一对一”导师制在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雯瑾 吴伟杰 +3 位作者 陈源文 范建高 于瀛 蒋更如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7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规培医生,对照组97名,实验组31名。分析学历组成、考试结果、医疗纠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考试率及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亚组中博士和非博士存... 目的:探讨"一对一"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内科规培医生,对照组97名,实验组31名。分析学历组成、考试结果、医疗纠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考试率及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亚组中博士和非博士存在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无医疗纠纷且满意度高。结论:导师制可巩固规培生医学理论与实践,促进师生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一对一”导师制 内科学
下载PDF
生物活性食物成份与消化系肿瘤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雯瑾 孙丹凤 房静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502-1506,共5页
消化道肿瘤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提高,因此胃癌,结直肠癌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消化道肿瘤与饮食、营养物质等密切联系.生物活性食物成份不仅... 消化道肿瘤为最常见的肿瘤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步提高,因此胃癌,结直肠癌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除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外,消化道肿瘤与饮食、营养物质等密切联系.生物活性食物成份不仅满足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目前研究已表明,生物活性食物成份中含有的抗氧化维生素、硒、纤维素等对于消化道肿瘤具有有效的防治作用.现将对这些营养成份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食物成份 消化道肿瘤 维生素 纤维素
下载PDF
澳大利亚全科医生脂肪性肝病实践指南简介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68-570,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澳洲最常见的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通常伴有代谢综合征且主要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有必要为日常诊疗NAFLD提供诊断依据,对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作出鉴别,提供治疗对策。NA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为澳洲最常见的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通常伴有代谢综合征且主要死于心血管疾病。因此有必要为日常诊疗NAFLD提供诊断依据,对单纯性脂肪肝和NASH作出鉴别,提供治疗对策。NASH好发于肥胖、糖尿病、老年以及系统性低度炎症反应的患者,并且容易进展为肝硬化。NASH肝硬化可并发肝细胞癌或肝功能衰竭,但肝细胞癌亦可见于不伴有肝硬化的NASH患者。综合评估并积极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组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在NAFLD的众多治疗方法中,减肥至今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实践指南 澳大利亚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内脂素的表达变化
15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瞿春莹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与内脂素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将80只SD大鼠分成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组,两组按时间节点再分为4个亚组(各10只)。检测大鼠血清内脂素水平和肝组织内脂素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脂质沉积与内脂素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随机将80只SD大鼠分成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组,两组按时间节点再分为4个亚组(各10只)。检测大鼠血清内脂素水平和肝组织内脂素蛋白及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大鼠肝细胞出现轻度脂肪变,血清和肝组织内脂素mRNA水平分别为61.23±8.07μg/ml和5.36±1.91×103拷贝,与正常组59.57±4.57μg/ml和1.33±0.29×103拷贝比,无统计学差异;第9周时分别升高为67.53±11.46μg/ml和7.12±2.28×103拷贝(P<0.05),第13周时为76.35±14.05μg/ml和19.9±3.74×103拷贝(P<0.01),第18周实验结束时为81.89±13.62μg/ml和26.67±6.87×103拷贝(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内脂素因子表达上调,提示其在非酒精性非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内脂素 肝脏 大鼠
下载PDF
整合医学视角下儿科专业消化教学的“整”与“合”
16
作者 丁雯瑾 吴伟杰 +2 位作者 林芊 陈源文 范建高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交医)正式以儿科学专业“5+3”全新模式招生,采用与国际接轨“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模式,结合基础医学、成人消化和儿童消化等多方面领域教(医)师共同授课及实践带教。我国医学体制与欧美国家差异很大,... 2019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交医)正式以儿科学专业“5+3”全新模式招生,采用与国际接轨“以器官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模式,结合基础医学、成人消化和儿童消化等多方面领域教(医)师共同授课及实践带教。我国医学体制与欧美国家差异很大,不能简单照搬,因此制定具有“我国特点、儿科特色”的整合医学课程势在必行。儿科专业既是老学科又是新晋专业,近年来儿童消化疾病谱有所改变,儿童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脂肪肝等)及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异物发病有所增多,其诊断及诊治依赖于内镜等辅助检查;鉴于部分小儿疾病会在成人阶段延续,实行“儿童—青少年—成人”的序贯诊治十分重要。文章将探讨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根据儿科专业特点,如何通过“整”与“合”做到消化教学“基础与临床”“儿童与成人”和“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交融并高效地建立整合教学体系,以完善消化整合教学的内涵,推动整合课程教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儿科 消化 教学 教育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17
作者 丁雯瑾 段晓燕 范建高 《肝脏》 2011年第5期388-392,共5页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 目的观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中瘦素、抵抗素和脂联素的影响。方法将4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10只)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10只)、低剂量组(12只)和高剂量组(12只)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SH模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喂养8周后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干预(0.5 g/d,1.0g/d),12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及肝组织学改变,检测肝组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水平,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明显脂肪变,体质量、肝质量和各项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体质量和生化指标均有改善且呈剂量相关,其中高剂量组HDL、LDL和T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后大鼠肝脏中瘦素、抵抗素显著下降(P<0.01),而脂联素呈升高倾向,并与剂量呈正比,高剂量组肝匀浆中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改变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抵抗素和脂联素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改善NASH大鼠脂代谢及脂肪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细胞因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下载PDF
2010年美国肝病学会酒精性肝病内容介绍
18
作者 丁雯瑾 范建高 《肝脏》 201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第61届美国肝病学会年会于2010年10月29日—11月2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以下就酒精性肝病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一、病因和发病机制酒精性肝病(ALD)是慢性肝病的常见形式之一。ALD具体的致病机制不详,大部分学者认为可能主要与细胞死亡。
关键词 美国肝病学会 酒精性肝病 慢性肝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制 细胞死亡 波士顿 ALD
下载PDF
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梅梅 段晓燕 +1 位作者 曹海霞 丁雯瑾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PBC患者,其中37例接受熊去氧胆酸(UDCA)胶囊治疗,另41例接受UDCA联合复方鳖甲软肝... 目的观察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78例PBC患者,其中37例接受熊去氧胆酸(UDCA)胶囊治疗,另41例接受UDCA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观察24周。采用PBC-4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常规检测血清三型前胶原N端肽(PC-III)、层粘连蛋白(LN)和四型胶原(IV-C)水平。结果在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疲劳、瘙痒、社交评分别为(18.5±5.5)分、(4.7±1.3)分、(14.4±3.9)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5.5±7.0)分、(5.5±1.5)分、(19.2±4.6)分(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23.2±5.5)分、(5.1±1.0)分、(18.1±4.9)分,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ALT、AST、GGT、AKP水平分别为(90.2±17.6)U/L、(81.5±14.8)U/L、(187.1±16.3)U/L、(117.5±28.1)IU/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33.6±24.6)U/L、(124.9±14.9)U/L、(350.4±18.9)U/L、(484.1±52.3)IU/L(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1.3±15.3)U/L、(95.3±18.0)U/L、(199.8±15.7)U/L、(152.6±21.3)IU/L(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III、LN、IV-C水平分别为(120.9±20.0)μg/L、(123.4±16.9)μg/L、(92.5±18.5)μg/L,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93.5±30.0)μg/L、(160.4±20.1)μg/L、(180.2±21.3)μg/L(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6±21.5)μg/L、(136.8±15.4)μg/L、(10^9.4±10.0)μg/L(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PBC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可减轻临床症状,并可能具有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复方鳖甲软肝片 肝纤维化 治疗
下载PDF
以消化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2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琦 丁雯瑾 +1 位作者 房静远 刘文忠 《胃肠病学》 2006年第10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 小血管炎 胞质抗体 首发症状 消化道 浅表淋巴结肿大 体重下降 反复咳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