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焦虑心理与农村家庭储蓄决策——基于互联网的间接证据
1
作者 袁益 万仞雪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22,共16页
随着焦虑心理成为当下的一种普遍社会心态,社会焦虑对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和机理并不清晰。文章探讨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引发的焦虑心理对农村家庭储蓄率造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上偏社会比较引发的焦虑心理会显著... 随着焦虑心理成为当下的一种普遍社会心态,社会焦虑对农村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和机理并不清晰。文章探讨了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引发的焦虑心理对农村家庭储蓄率造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的上偏社会比较引发的焦虑心理会显著提高农村家庭的储蓄率,这一结果在更换自变量赋值方法、剔除不显著工具变量和更换数据集等方法下依然稳健。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互联网引发的焦虑心理会造成个人对自身更低的主观经济地位评价,出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中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费比重会降低,从而提高了农村家庭的储蓄率;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的上偏社会比较效应异质性的实证检验发现,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会造成易焦虑群体相比于不易焦虑群体主观经济地位的大幅下降。本研究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心理 互联网 上偏社会比较 储蓄率
下载PDF
信任的“跃迁”及其限度 被引量:5
2
作者 伍麟 曹婧甜 万仞雪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4,2,共10页
信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是构成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在个体生活、组织运行、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积极作用。近一段时期来,国内外社会科学界日益重视社会信任的来源研究。一方面考察个体层面社会交往特性与信任的关系... 信任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是构成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在个体生活、组织运行、社会治理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积极作用。近一段时期来,国内外社会科学界日益重视社会信任的来源研究。一方面考察个体层面社会交往特性与信任的关系。现代社会的交往、活动及行为表现出匿名性、独立性、自由性和自信性等特点,体现着非人格化、契约化的互动方式。普遍信任正是在这些现代互动方式的多样性中孕育而生;另一方面考察制度对于发展信任的影响,认为普遍信任的国家制度来源强于社会交往来源。制度观念中体现的普遍主义、广泛参与、无差别惩戒等能够营造信任的良好环境,提升普遍信任水平。无论是借助社会交往还是国家制度,从特殊信任到普遍信任的"跃迁"都存在一些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信任 特殊信任 社会互动 制度 信任跃迁
原文传递
社会工作评估活动理论取向之反思 被引量:7
3
作者 万仞雪 林顺利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2期95-98,共4页
社会工作评估概念、评估的需求、评估的方法论、评估模式等四维度构成了社会工作评估理论的取向。社会评估活动的意义在于对社会服务过程的绩效与效率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社会工作评估活动,从需求评估到结果评估贯穿了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评估概念、评估的需求、评估的方法论、评估模式等四维度构成了社会工作评估理论的取向。社会评估活动的意义在于对社会服务过程的绩效与效率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社会工作评估活动,从需求评估到结果评估贯穿了社会工作实务的始终,因此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评估 评估模式 社会服务
下载PDF
审美劳动视野下服务业劳动过程的流变——以健身行业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万仞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3,共7页
近年来,颜值经济的勃兴见证了以容貌与身体的管理为商品的服务行业的扩张,健身行业是其中的典型。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中的情感整饰,健身行业围绕外形、容貌、语言和仪态风格展开的生产、规训和消费构成了“审美劳动”。对健身行业劳动过... 近年来,颜值经济的勃兴见证了以容貌与身体的管理为商品的服务行业的扩张,健身行业是其中的典型。区别于传统服务业中的情感整饰,健身行业围绕外形、容貌、语言和仪态风格展开的生产、规训和消费构成了“审美劳动”。对健身行业劳动过程为期一年的田野观察发现,与情感劳动强调的“制造微笑”不同,审美劳动的核心是“营销外貌”,它由以身体规训为核心的管理政体和劳动者以营销外貌为主旨的具身实践构成。前者包括渗透在劳动招募、培训和控制中的外显规训和劳动者的自我规训;对外貌的营销体现为洞察消费者特定的审美偏好并通过打造与其偏好相吻合的“人设”,以维持客户关系。审美劳动表面上提升了劳动自主性,实际却以更为隐蔽的方式使劳动者陷入永续性、高强度的身体凝视之中。审美劳动加剧了劳动者身体的工具化与商品化,也可能使“外貌”成为继阶层与性别之外的劳动力市场身份区隔的新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消费社会 颜值经济 审美劳动 健身行业 身体商品化
下载PDF
医患信任关系“非对称性”的负效应及其疏解机制——基于社会变迁的心理学分析
5
作者 伍麟 万仞雪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CSSCI 2017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制度信任转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性"在传统社会所获得的合法性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 随着现代性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制度信任转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性"在传统社会所获得的合法性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一时间医患关系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社会变迁的逻辑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由"非对称性"瓦解所造成的负效应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认知与情感转换机制。提出只有以动态的视角,把医患关系看作互动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才能真正疏解由"非对称性"合法性丧失引起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信任 非对称性 社会变迁 负效应
下载PDF
新生代审美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与自我锻造 被引量:1
6
作者 万仞雪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93-99,共7页
近年来,"情感劳动"由于过于强调劳动者情感与自我的二元分割而遭到挑战。研究引入"审美劳动"概念,探索当前审美经济勃兴之下的服务业一线劳工的劳动过程转变与自我认同锻造之间的博弈与整合。援引布尔迪厄"具... 近年来,"情感劳动"由于过于强调劳动者情感与自我的二元分割而遭到挑战。研究引入"审美劳动"概念,探索当前审美经济勃兴之下的服务业一线劳工的劳动过程转变与自我认同锻造之间的博弈与整合。援引布尔迪厄"具身展演"与地位消费理论,研究发现健身教练的自我锻造兼具区分与整合两个向度。健身教练在与消费者的互动中运用自身外形、表情、举止和语言等身体资源,酝酿与顾客相吻合的品味,作为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健身教练得以建立区隔性的自我投射,将自己打造为"理想的他者";健身教练通过建立老师与激励者角色认同,发掘并利用自身性格特质的方式,统合他们在自我的展演与原真性之间的拉力,并成为"更好的自己"。研究回应了学界对服务业劳动者自我认同中存在的异化与融合二元论。审美劳动者在自我认同锻造中体现出的微妙平衡,反映了"90后""00后"一代奋进与迷茫共生的思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劳动 自我认同 风格劳动市场
下载PDF
身份认同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问题与路径 被引量:20
7
作者 肖纲领 万仞雪 李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2,60,共7页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重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和实践价值。已有的研究未能有效解析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基于高职学生身份认同综合性分析框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受到“作为差生”的角色认同... 在建设技能型社会的背景下,重视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和实践价值。已有的研究未能有效解析高职学生所面临的身份认同问题。基于高职学生身份认同综合性分析框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受到“作为差生”的角色认同、“不平等发展”的蓝领职业认同、“崇尚学历”的文化认同和“如何存在”的自我认同等危机的多重制约。应从优化招生选拔制度、推动就业与职业公平、重塑社会成才理念及自我认同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身份认同,以促进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投入、岗位平等意识、技能价值认知、意义与归属感,进而全面塑造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 身份认同 自我认同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共同富裕视角下西南石漠化地区相对贫困的治理路径与成效 被引量:1
8
作者 袁益 万仞雪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27,共6页
基于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H县2018-2020年2004户家庭相对贫困治理追踪数据,文中分析了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发展工具)和财政再分配(财政工具)在降低收入差距,改善相对贫困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工具带来的增长效应能够缓解... 基于中国西南石漠化地区H县2018-2020年2004户家庭相对贫困治理追踪数据,文中分析了提升家庭发展能力的政策(发展工具)和财政再分配(财政工具)在降低收入差距,改善相对贫困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发展工具带来的增长效应能够缓解相对贫困,但收入差距会恶化增长效应的积极作用。2)相对贫困治理推动了收入差距缩小,大大降低了相对贫困发生率。3)帮助家庭实现非农就业的“去农化”发展工具有助于抑制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促进家庭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再农化”发展工具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相对贫困更加严重;财政工具对相对贫困的治理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农化 再农化 财政再分配 相对贫困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治理进程中的信任变迁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麟 万仞雪 曹婧甜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2期157-165,共9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持续出现且继续深化的各种新社会生活形式,如虚拟空间与信息交流的广泛渗透和升级,社会流动与文化观念的不断加速和变迁,劳动分工与工作方式的日益精细和专业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持续出现且继续深化的各种新社会生活形式,如虚拟空间与信息交流的广泛渗透和升级,社会流动与文化观念的不断加速和变迁,劳动分工与工作方式的日益精细和专业化,人际交往与心理体验的普遍拓展和功利化等,倒逼着人们比其他任何历史生活年代都更为迫切地诉求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互动中营造普遍的信任环境,实现有效的合作。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诚信的社会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治理进程将会面临信任的三大变迁,即:从内群信任转向外群信任的群际信任变迁,从人际信任转向制度信任的抽象信任变迁,从低信任社会转向高信任社会的社会信任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信任变迁 外群信任 制度信任 高信任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