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万利芹 王志春 +3 位作者 周巧林 迟迪 陈晓云 陈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SK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舒芬太尼2μg... 目的评价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影响。方法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55-75岁,随机分为S1组、S2组和SK组,每组30例,术后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舒芬太尼2μg/kg(S1组),舒芬太尼2.5μg/kg(S2组),舒芬太尼2μg/kg+氯胺酮90μg·kg^-1·h^-1(S3组),各组镇痛药物均加入格拉司琼6mg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负荷量5ml,连接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4、8、24、48h的疼痛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48h内按压PCIA总次数。结果三组患者术后4、8、24、48hRamsay镇静评分、SBP、DBP、H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组、SK组患者48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1组(P〈0.05),SK组患者48h内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按压总次数明显少于S2组(P〈0.05)。S2组患者术后48h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能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氯胺酮 食管癌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万利芹 申文 +2 位作者 王志春 叶志虎 曾宪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473-1476,1482,共5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妇科 腹腔镜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利芹 陈宇 周巧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NMDA受体拮抗药,麻醉剂量下可能产生躯体感觉分离、颅内压升高、噩梦、幻觉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小反应越少;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突出优点是保留了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副作用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临... 氯胺酮是临床上常用NMDA受体拮抗药,麻醉剂量下可能产生躯体感觉分离、颅内压升高、噩梦、幻觉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小反应越少;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突出优点是保留了良好的镇痛作用,但副作用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且极具开发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即对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亚麻醉剂量 NMDA受体拮抗剂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4
作者 万利芹 王志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期76-77,共2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组(实验组)30例和全麻组(对照组)30例。记录麻醉前(T1)、麻... 目的评价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6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三联复合硬膜外组(实验组)30例和全麻组(对照组)30例。记录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时的监测数值、血气分析值及手术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患者是否有体动、烦躁及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全麻组清醒时间比硬膜外组长,硬膜外组术中有6例发生舌根后坠、呼吸抑制,经加压给氧后好转;全麻组术毕拔管时出现呛咳8例,拔管后烦躁4例,完全清醒后症状消失。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只要管理好呼吸和循环,可安全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硬膜外麻醉 妇科 腹腔镜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志虎 万利芹 +2 位作者 迟迪 陶凤禹 石教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75-77,共3页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即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FK)及氯胺酮组(K)。观察记录患儿给药前、手术5min、15 min及术毕时血压(SBP)、心...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小儿氯胺酮的麻醉效果。方法 9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即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RK)、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组(FK)及氯胺酮组(K)。观察记录患儿给药前、手术5min、15 min及术毕时血压(S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氯胺酮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5 min、15 min及术毕时SBP、HR值与麻醉前相比,RK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FK、K组显著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K组HR显著高于FK组(P<0.05);RK组术中、术后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呼吸道分泌物、体动、烦躁均少于FK组与K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RK组显著少于FK、K组,FK组显著少于K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氯胺酮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并发症及用药量均减少、苏醒时间短,效果优于芬太尼与氯胺酮复合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芬太尼 氯胺酮 小儿麻醉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夏道林 万利芹 +2 位作者 王志春 叶志虎 张招娣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8期67-67,89,共2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氯胺酮0.5mg/kg,丙泊酚1mg/kg,万可松0.1mg/kg诱导插管;Ⅱ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氯胺酮0.5mg/kg,丙泊酚1mg/kg,万可松0.1mg/kg诱导插管;Ⅱ组麻醉采用咪达唑仑0.03mg/kg,芬太尼0.05mg/kg,丙泊酚1mg/kg,万可松0.1mg/kg诱导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Ⅰ组麻醉诱导后HR、SBP、DBP变化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麻醉诱导后SBP、DBP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HR增快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在失血性休克患者全麻诱导时,循环相对稳定,麻醉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失血性休克 麻醉诱导 循环
下载PDF
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血脂水平调查
7
作者 汪涛 周业庭 +4 位作者 陈树秀 万利芹 王志春 耿海勇 蔡丛青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72-73,共2页
目的了解沭阳农村老年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沭阳县38个乡镇(场)社区≥65岁人群样本,统计血脂分布及异常情况。结果沭阳县高T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9.4%和27.8%,血脂异常率... 目的了解沭阳农村老年人群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沭阳县38个乡镇(场)社区≥65岁人群样本,统计血脂分布及异常情况。结果沭阳县高TC和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9.4%和27.8%,血脂异常率为44.2%,标化率为41.3%;人群血清TC和TG平均水平为(5.94±0.66)mmol/L和(2.91±1.55)mmol/L。高TC血症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P<0.05),高TG血症患病率男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TC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组间血清T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沭阳县农村65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标化率较高,存在性别差异,且高TC、TG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老年人群 农村
下载PDF
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的手术体位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赵洪青 万利芹 +1 位作者 徐琼 陈晓云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年第8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双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组(A组)及双手臂外展组(B组)各40例。A组将患者的双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B组将患者双手臂外展,观察并记录术前(T1)... 目的探讨双臂固定于身体两侧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择期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双手臂平放在身体两侧组(A组)及双手臂外展组(B组)各40例。A组将患者的双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B组将患者双手臂外展,观察并记录术前(T1)、固定完毕(T2)、固定后30min(T3)、固定后60min(T4)、固定后120min(T5)等各时点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及患者主观感觉。结果在不同时间点上,B组体温低于A组,在T4、T5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A组高,在T2、T3、T4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方面,B组患者的心率在不同时间点上均较A组高,但仅在T4、T5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主观感受方面,除了血运障碍外,A组的主观感受优于B组(P<0.05)。结论双手臂固定于身体两侧患者术中、术后的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感到舒适,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还大大减少了双臂外展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手术体位 生命体征 护理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9
作者 尚彩艳 吴菊花 +1 位作者 万利芹 尚婷婷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3778-37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6 h内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心理痛苦程度,并在术后7 d采用胃肠功能障碍评分...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6 h内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心理痛苦程度,并在术后7 d采用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评估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痛苦状况及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80例患者的心理痛苦平均(4.35±1.08)分;胃肠功能恢复平均(8.76±1.73)分;经一般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痛苦与胃肠功能恢复呈负相关(r=-0.727,P<0.001);不同术前营养状况、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术后6 h咀嚼口香糖训练、术后腹部按摩、术后24 h内肠内营养支持、心理痛苦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9.355-0.698×1+0.424×2+0.696×3-0.734×4+1.753×5-1.589×6,结果显示,术前营养状况、术后6 h咀嚼口香糖训练、术后24 h内肠内营养支持、心理痛苦是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痛苦会影响胃肠功能恢复,临床上应加强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以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心理痛苦 胃肠功能恢复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万利芹 吴菊花 +4 位作者 苏小虎 朱伟 胡筱 刘益民 高玉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8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晚期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简称C组,30例)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简称DF组,30例)。...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3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晚期癌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简称C组,30例)和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简称DF组,30例)。C组采用盐酸吗啡注射液,DF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右美托咪定0.1μg/(kg·h)、氟比洛芬酯0.1 mg/(kg·h),两组镇痛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经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输注入患者体内,持续输注剂量4 mL/h,单次注药剂量4 mL/次,PCIA锁定时间15 min。记录两组患者在PCIA前(T0)、PCIA后4 h(T1)、12 h(T2)、24 h(T3)、48 h(T4)疼痛数字(Visual analogue scale,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48 h内吗啡用量、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1~T4时NRS镇痛评分均较T0时显著降低(P<0.05)。DF组患者T1~T4时NRS镇痛评分均较C组显著降低(P<0.05)。DF组患者T1~T4时Ramsay镇静评分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T1~T4时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T4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高于T0时(P<0.05);DF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显著高于C组(P<0.05)。DF组患者恶心呕吐显著少于C组(P<0.05)。DF组吗啡用量及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静脉自控镇痛能够显著增强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氟比洛芬酯 晚期癌痛 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难治性癌痛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雷 苏小虎 +4 位作者 万利芹 胡筱 朱伟 刘益民 高玉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8期129-132,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经三阶梯止痛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的晚期癌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经三阶梯止痛治疗效果欠佳或不良反应明显的晚期癌痛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右美托咪啶12μg/kg[0.1μg/(kg·h)]及氯胺酮10.8 mg/kg[90μg/(kg·d)]。每组各30例,均采用PCIA,记录两组患者PCIA前、PCIA后1 d、2 d、5 d、10 d时的VAS评分、OAA/S评分、每日吗啡等效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PCIA前降低(P<0.05);DK组患者的V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C组降低(P<0.05)。DK组患者的OAA/S评分在PCIA后不同时段均较PCIA前升高(P<0.05)。DK组患者每日吗啡等效用量及不良反应均少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PCIA可以增强难治性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 静脉自控镇痛 晚期癌痛 镇痛效果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在无痛胃肠镜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磊 万利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9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安全性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肠镜诊疗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K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_0)...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的安全性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胃肠镜诊疗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KP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即刻(T_0)、入镜前即刻(T_1)、内镜到达检查终点时(T_2)、内镜退出时(T_3)及苏醒时(T_4)的SBP、DBP、HR、SpO_2;记录诊疗时间、意识消失及苏醒时间、丙泊酚消耗剂量及丙泊酚注射痛发生情况;记录各组患者呛咳、体动、呼吸暂停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1、T_2时SBP、DBP、HR和SpO_2明显低于T_0时(P<0.05);T_1、T_2时KP组SBP、DBP、HR和SpO_2明显高于P组(P<0.05);KP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消耗量、丙泊酚注射痛、呛咳、体动的发生率均显著少于P组(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辅助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诊疗,能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及注射痛;减少循环波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麻醉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醉剂量 氯胺酮 丙泊酚 胃肠镜
下载PDF
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分析
13
作者 庄秀芬 孙闻 +2 位作者 李小琴 万利芹 胡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探讨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和术后含铂方案(顺铂或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58例Ⅲ期胃癌患者,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 目的探讨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根治性胃癌手术和术后含铂方案(顺铂或奥沙利铂)辅助化疗的58例Ⅲ期胃癌患者,随访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S)。分析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对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DFS和OS的影响。结果5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0.4个月,中位DFS为41.9个月,中位OS未达。单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TNM分期、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含印戒细胞癌(SRCC)成分均与DFS和OS有关(P<0.05),而性别、T分期、手术方式、分化程度、含黏液腺癌成分和肿瘤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TNM分期(HR=2.983,95%CI:1.735~5.128,P<0.001)和含SRCC成分(HR=2.256,95%CI:1.042~4.884,P=0.039)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TNM分期(HR=2.588,95%CI:2.260~12.668,P=0.001)和含SRCC成分(HR=2.588,95%CI:1.471~4.552,P<0.001)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Ⅲ期胃癌根治术后含铂方案辅助化疗者中TNM分期为ⅢC期、含SRCC成分的预后较差,然而临床上对于分期较晚或SRCC成分患者应加强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辅助化疗 含铂方案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志勇 樊倩楠 +3 位作者 苏小虎 吴浩 万利芹 仲明杰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桡骨骨折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观察组则予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该院桡骨骨折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刺激仪引导下神经阻滞,观察组则予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阻滞、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阻滞持续时间(331.34±43.21)min长于对照组(267.45±35.76)min,阻滞完善时间(12.53±2.23)min及起效时间(4.48±1.02)min短于对照组(16.61±2.53)、(6.31±1.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70、7.933、6.438,P<0.001);观察组T1、T2、T3平均动脉压(88.25±8.28)、(95.21±9.68)、(86.52±7.87)mmHg、心率(80.67±5.35)、(82.27±5.42)、(79.48±5.21)次/min低于对照组(97.53±9.09)、(105.52±11.13)、(101.77±9.35)mmHg、(86.13±6.32)、(89.08±6.46)、(86.07±8.17)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9、4.583、8.183、4.324、5.296、4.460,P<0.001);观察组术后6、24 h VAS评分(1.71±0.37)分、(1.76±0.49)分低于对照组(2.16±0.53)分、(2.21±0.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5、3.661,P<0.001)。结论 桡骨骨折患者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手术 超声引导下 锁骨上臂丛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9
15
作者 万利芹 陈宇 +2 位作者 周巧林 王志春 迟迪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55~75岁,体重50~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食道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55~75岁,体重50~ 7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生理盐水组(NS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DK组).手术结束前10 min时DK组、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5 mg/kg,DK组和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NS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情况及程度和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及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给药完毕即刻(T2)、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3)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10 min(T5)、30 min(T6)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4组患者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比较,D组、K组和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 0.05或0.01);与D组和K组比较,DK组T3-T6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躁动发生率和程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预防开胸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且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氯胺酮 麻醉恢复期 精神运动性激动 胸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肩锁沟注药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60例
16
作者 万利芹 王志春 叶志虎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5期395-395,共1页
肩周炎以肩部疼痛,关节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点,晚期可发展为冻结肩,导致关节黏连僵硬。采用肩锁沟注药配合按摩治疗肩周炎,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按摩治疗 肩周炎 注药 关节功能障碍 肩部疼痛 临床特点 肌肉萎缩 冻结肩
原文传递
静脉输注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巧林 万利芹 +2 位作者 叶志虎 许芬 王志萍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9-640,共2页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术后常规采用静脉镇痛,因此有必要寻找优化术后镇痛的方法。利多卡因全身给药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镇痛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外周和中枢敏化及炎性...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预后好,术后常规采用静脉镇痛,因此有必要寻找优化术后镇痛的方法。利多卡因全身给药具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镇痛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外周和中枢敏化,外周和中枢敏化及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是导致术后疼痛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性镇痛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复合氟比洛芬脂预防性镇痛可优化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另有研究表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预防性镇痛可优化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本研究拟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预防性镇痛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镇痛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效果 利多卡因 静脉输注 术后病人 预防性 中枢敏化 术后疼痛
原文传递
部分体外循环麻醉在横穿颈部匕首取出术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教辉 万利芹 +2 位作者 许芬 王志春 汪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75-576,共2页
患者男性,17岁,血型Rh阴性,因左颈总动脉处尖刀刺人横穿颈部未拔出,血管破裂持续出血,气管破裂呼吸极度困难,失血性休克,由急诊室紧急送入手术室抢救.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和气管破裂严重误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适度镇静后在保持利器绝对... 患者男性,17岁,血型Rh阴性,因左颈总动脉处尖刀刺人横穿颈部未拔出,血管破裂持续出血,气管破裂呼吸极度困难,失血性休克,由急诊室紧急送入手术室抢救.循环血容量严重不足和气管破裂严重误吸直接危及患者生命.适度镇静后在保持利器绝对稳定下局麻行气管切开置管,吸尽气道异物后纯氧吸入.同时防止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做好使用人工心肺机的准备.开通股静脉快速补充血容量,血压相对平稳后行静脉全麻间歇正压通气.通过股动脉和股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在人工心肺机帮助下改善机体缺氧和术中血液回收.开始颈部手术,术中尖刀取出后严重失血危及生命,因无RH阴性型血液,经患者家属同意后尝试输RH阳性型血,严密监测未见严重输血反应,手术顺利结束,送入重症监护室.经对症营养支持治疗,术后48 d患者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气管破裂 RH阴性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不同用量瑞芬太尼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周巧林 万利芹 +2 位作者 王志春 迟迪 汪涛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7-219,237,共4页
目的评价术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高剂量瑞芬太尼0.4μg·kg^-1&... 目的评价术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对上腹部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analgesia,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上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高剂量瑞芬太尼0.4μg·kg^-1·min^-1组(H组)和低剂量瑞芬太尼0.2μg·kg^-1·min^-1组(L组),两组均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阿曲库铵行静脉麻醉,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分别记录术后2、4、12、24、48h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gloguescale,VAS),镇静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PCIA总按压次数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12、24hVAS评分(24+6)、(29±6)、(25±6)、(21±7)与H组(42±7)、(55±6)、(33±6)、(30±6)比较显著下降(P〈0.05),镇静评分L组(2.7±0.3)、(2.3±0.4)、(2.1±0.3)、(2.0±0.1),与H组(1.7±0.2)、(1.5±0.3)、(1.2±0.2)、(1.5±0.3)比较显著升高(P〈0.05),术后48hL组舒芬太尼追加量及PCIA总按压次数分别为(155±9)μg和(5.6±0.9),与H组(176±13)μg和(9.9±0.6)比较分别下降12%和43%(P〈0.05),副作用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组与H组比较有效改善术后镇痛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原文传递
雷米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万利芹 周巧林 陈宇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剖宫产术通常选用椎管内麻醉,但一些产妇存在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需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雷米芬太尼为新型短效麻醉性镇痛药,代谢迅速,其消除受年龄、性别和体重的影响不大,甚至不依赖于肝、肾功能[1]。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静... 剖宫产术通常选用椎管内麻醉,但一些产妇存在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需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雷米芬太尼为新型短效麻醉性镇痛药,代谢迅速,其消除受年龄、性别和体重的影响不大,甚至不依赖于肝、肾功能[1]。氯胺酮是一种具有镇静、镇痛和麻醉作用的静脉麻醉药,小剂量静脉注射即可产生强效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剖宫产术 氯胺酮全麻 椎管内麻醉 静脉麻醉药 麻醉作用 气管插管 麻醉性镇痛药 镇痛作用 镇静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