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5例前列腺炎真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万沐芬 陈映玲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78,281,共3页
为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情况 ,探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在真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查 ,采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与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对照做真菌培养 ,对真菌培养阳性者进一步做菌种鉴定... 为研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真菌感染情况 ,探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在真菌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查 ,采用改良沙堡氏液体培养基与沙堡氏琼脂培养基对照做真菌培养 ,对真菌培养阳性者进一步做菌种鉴定。结果从 1138例前列腺液中真菌培养阳性者 ,改良沙堡氏液基为 95例 ,占 8.35 % ,沙堡氏琼脂基为 30例 ,占 2 .6 4%。 95例中白色念珠菌 6 3株 ,占 6 6 .3% ,热带念珠菌 15株 ,占 15 .8% ,其他念珠菌 17株 ,占 17.9%。认为 1慢性前列腺炎与真菌感染之间的密切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那些使用抗生素治疗时间长 ,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要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2念珠菌性前列腺炎仍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液 前列腺炎 含珠菌 沙堡氏液体培养基
下载PDF
17例HIV/AIDS流行病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沐芬 周礼义 +1 位作者 陈兴平 李慎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了解HIV感染者 AIDS患者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总结分析 17例门诊HIV感染者 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17例病例中 ,经血液传播供血者 9例 ,输入者 2例 ,静脉注射吸毒 3例 ,性传播 2例 ,不详 1例 ,其中AIDS 9例。临床表现为发热 ... 了解HIV感染者 AIDS患者流行病学状况及临床特点。总结分析 17例门诊HIV感染者 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17例病例中 ,经血液传播供血者 9例 ,输入者 2例 ,静脉注射吸毒 3例 ,性传播 2例 ,不详 1例 ,其中AIDS 9例。临床表现为发热 9例 (10 0 % ) ,肺部感染 3例 (33.3% ) ,体重减轻 10 %以上者 7例 (77.7% ) ,口腔念珠菌感染 5例 (5 5 .6 % ) ,不明原因腹泻 2例 (2 2 .2 % )。发热、肺部感染、腹泻、体重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流行病学 艾滋病 临床特点
下载PDF
5%甲硝唑溶液阴道擦洗治疗细菌性阴道病42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万沐芬 李慎秋 +1 位作者 艾人铮 凡丽华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比较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两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2例。治疗组采用 5 %甲硝唑溶液局部擦洗 ,qd或qod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 40 0mg ,tid ,po ,连续 7d。停药 1周后复查。结果 :治疗组... 目的 :比较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两种给药途径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42例。治疗组采用 5 %甲硝唑溶液局部擦洗 ,qd或qod ;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 40 0mg ,tid ,po ,连续 7d。停药 1周后复查。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90 .5 % ,92 .9% (P >0 .0 5 ) ;治疗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照组 8例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及纳差等消化道症状。结论 :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但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硝唑 阴道病 细菌性
下载PDF
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真菌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万沐芬 周礼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968-968,共1页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炎 抗生素 真菌 二重感染
下载PDF
两种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沐芬 周礼义 李慎秋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药敏培养基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进口与国产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结果 (1)进口试剂培养阳性率为44.82%,国产试剂培养阳性率为20.09%;(2)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3)国产试剂用于人型... 目的 比较两种药敏培养基的敏感性。方法 应用进口与国产试剂盒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测定。结果 (1)进口试剂培养阳性率为44.82%,国产试剂培养阳性率为20.09%;(2)女性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男性;(3)国产试剂用于人型支原体培养不敏感;(4)两种试剂盒的药敏试验均表明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剂盒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培养 药敏试验 分析
下载PDF
1990~1999年门诊性病病例分析
6
作者 万沐芬 李慎秋 周礼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7-598,共2页
分析了 1990~ 1999年 10年间确诊的 84 5 8例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结果。提示 :1性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 (NG)、尖锐湿疣 (CA)、梅毒 (syphilis)和生殖器疱疹 (GH)为主 ,占总数的 86 .0 7%。 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3非淋菌性尿... 分析了 1990~ 1999年 10年间确诊的 84 5 8例性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结果。提示 :1性病以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淋病 (NG)、尖锐湿疣 (CA)、梅毒 (syphilis)和生殖器疱疹 (GH)为主 ,占总数的 86 .0 7%。 2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3非淋菌性尿道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发病率 门诊
下载PDF
3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7
作者 万沐芬 李慎秋 周礼义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4年第1期28-28,43,共2页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它的发生和复发与外源性接触性致敏原有着密切的关系。斑贴试验是协助临床寻找接触性致敏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我们对2003年1月~6月我科门诊确诊为皮炎、湿疹且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的3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皮炎、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它的发生和复发与外源性接触性致敏原有着密切的关系。斑贴试验是协助临床寻找接触性致敏原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我们对2003年1月~6月我科门诊确诊为皮炎、湿疹且斑贴试验结果阳性的3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贴试验 皮炎 湿疹 皮肤科
下载PDF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IL-12与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邓云华 杨东亮 +2 位作者 万沐芬 陈兴平 陈映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3-464,509,共3页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4+T细胞内IL-12,IFN-,γIL-4的水平,探讨IL-12,Th1与Th2亚群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发作期、15例恢复期RGH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IL-12,IFN-γ和IL-...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4+T细胞内IL-12,IFN-,γIL-4的水平,探讨IL-12,Th1与Th2亚群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发作期、15例恢复期RGH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IL-12,IFN-γ和IL-4进行检测。结果发作期患者外周血IFN-γ+-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IL-12+-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外周血IL-12+-CD4+T细胞百分率仍显著低于正常(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和IL-12水平低下,而后者可能是导致Th1/Th2比例失衡和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CD4^+T细胞 Th1亚群 Th2亚群
下载PDF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c1/Tc2亚群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邓云华 万沐芬 +2 位作者 杨东亮 陈兴平 陈映玲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IL4的水平,分析其与病程、复发次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RG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发作期、20例发作间歇期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IL4的水平,分析其与病程、复发次数间的关系,探讨其在RG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30例发作期、20例发作间歇期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CD8+T细胞IFNγ和IL4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作期患者外周血Tc1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其中近半年复发≥3次者呈极显著性降低(P<0.001);Tc1/Tc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期患者的复发次数与Tc1和Tc1/Tc2比值显著相关(P均<0.05);在发作间歇期近半年复发≥3次患者外周血Tc1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发作间歇期患者的复发次数与Tc1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期反复发作患者外周血Tc1细胞水平低下和Tc1/Tc2比例失衡,Tc1细胞水平低下是潜伏单纯疱疹病毒活化和RGH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CD8^+T细胞 Tc1亚群 Tc2亚群
下载PDF
梅毒治疗前后血中TP-DNA定量检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育春 徐祖森 +1 位作者 陈兴平 万沐芬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44-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中梅毒螺旋体DNA(TP -DNA)定量在梅毒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与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TRUST)的关系。方法 对 2 9例 (Ⅰ期 12例 ,Ⅱ期 17例 )未经任何治疗的梅毒患者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 目的 探讨血中梅毒螺旋体DNA(TP -DNA)定量在梅毒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临床价值及其治疗前后与联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TRUST)的关系。方法 对 2 9例 (Ⅰ期 12例 ,Ⅱ期 17例 )未经任何治疗的梅毒患者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苄星青霉素治疗前后血浆中TP DNA定量值并作血清TRUST检测。结果 ①治疗前 ,Ⅰ期TP DNA阳性率为 75 .0 0 % (9/ 12 )、TP DNA定量测定平均值为 (3.38± 2 .34)× 10 4copies/ml;Ⅱ期阳性率为 10 0 .0 0 % (17/ 17) ,TP DNA定量测定平均值为 (5 .73± 1.33)× 10 6copies/ml。②治疗后 3个月 ,Ⅰ期、Ⅱ期梅毒TP DNA阳性例数分别为 1/ 9例、5 /17例。TRUST(+)者 ,TP DNA阳性者定量平均值 :在Ⅰ、Ⅱ期分别为 2 .0 1× 10 2 copies/ml、5 .87× 10 2 copies/ml;TRUST(- )者 ,Ⅰ期无阳性病例 ,Ⅱ期为 3.0 9× 10 2 copies/ml。③治疗后 9个月 ,Ⅰ、Ⅱ期梅毒TP -DNA均为阴性 (零拷贝 ) ,TRUST转阴例数分别为 :12 / 12例、14 / 17例。结论 治疗前、治疗后 3个月、9个月TP DNA与TRUST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提示血浆T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DNA 定量检测 荧光定量PCR法 诊断 疗效判断
下载PDF
复方斑蝥酊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的临床实验研究(附152例报告)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映玲 郭可清 +1 位作者 周礼义 万沐芬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本文报道中药复方斑蝥酊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152例,治愈率36.84%,好转率53.28%,总有效率为90.12%,本疗法经济、实用、简便,不污衣物,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理想方法之一。并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试验,研究了神经性皮炎病变组织形成过程。... 本文报道中药复方斑蝥酊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152例,治愈率36.84%,好转率53.28%,总有效率为90.12%,本疗法经济、实用、简便,不污衣物,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理想方法之一。并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试验,研究了神经性皮炎病变组织形成过程。探讨复方斑蝥酊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 斑蝥 角化过度 皮炎
下载PDF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慎秋 万沐芬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性病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 ,对 12 5 2 8例怀疑性病患者 ,分成 5个年龄组取材做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 ,支原体阳性率为 75 .3%( 9433/ 12 5 2 8) ,其中...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性病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 ,对 12 5 2 8例怀疑性病患者 ,分成 5个年龄组取材做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 ,支原体阳性率为 75 .3%( 9433/ 12 5 2 8) ,其中解脲脲原体 (Uu) 5 8.3%( 730 5例 ) ,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 (Mh)阳性率 3.0 %( 379例 )和Uu +Mh阳性率 14 .0 %( 1749例 ) ,阳性率比较P <0 .0 1;药物不敏感情况依次为 :氧氟沙星 5 0 .5 %、红霉素 41.9%、四环素 14 .6 %、强力霉素 4.7%、交沙霉素 2 .9%和原始霉素 2 .0 %。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仍以Uu感染为主 ,集中于 2 1~ 40岁 ;支原体感染药物不敏感情况严重 ;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炎 支原体 药敏试验 治疗 抗菌药
下载PDF
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菌种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继君 陈兴平 万沐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3期2328-2330,共3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和菌种分布。方法:对性病门诊1247例患者进行念珠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用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鉴定念珠菌。结果:女性较男性念珠菌患病率高,差异有...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患者生殖道念珠菌感染情况和菌种分布。方法:对性病门诊1247例患者进行念珠菌、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用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鉴定念珠菌。结果:女性较男性念珠菌患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CT、UU检测阳性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CT、UU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MH多重感染的念珠菌患病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者(P<0.05);念珠菌鉴定白念珠菌为主要感染菌种,显色培养基和糖发酵试验两种鉴定方法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感染念珠菌;CT、UU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显色培养基是念珠菌初步鉴定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外阴阴道 衣原体 沙眼 解脲支原体 支原体 人型
下载PDF
门诊性病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云华 周礼义 +5 位作者 陈兴平 陈映玲 许成蓉 徐祖森 李慎秋 万沐芬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97-599,共3页
通过对性病门诊Ct阳性患者66人和Ct阴性患者110人及固定性伴(夫、妻或恋人)进行STD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以探讨Ct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在24个研究因素中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与Ct感染有关联的因素;多因素非... 通过对性病门诊Ct阳性患者66人和Ct阴性患者110人及固定性伴(夫、妻或恋人)进行STD相关因素问卷调查,以探讨Ct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在24个研究因素中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9个与Ct感染有关联的因素;多因素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主要危险因素:性伴数、固定性伴侣数、固定性伴之STD史、文化程度。结果提示:Ct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①性伴数多;②其固定性伴性生活活跃,且有性乱交倾向;③文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感染 性病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48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刚 许成蓉 +1 位作者 万沐芬 李慎秋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8期553-555,共3页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次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1mg ,im ,qod ,18次为 1个疗程 ,同时给予阿司咪唑 3mg ,qd ;对照组仅给...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 7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每次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1mg ,im ,qod ,18次为 1个疗程 ,同时给予阿司咪唑 3mg ,qd ;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咪唑 ,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根据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等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 (IgE)水平。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5 8.3 % ,痊愈率 18.8% ,对照组分别为 3 3 .3 % ,10 .0 %。治疗组血清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免疫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免疫球蛋白E 荨麻疹 慢性
下载PDF
淋病和非淋并发前列腺炎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祖森 万沐芬 +1 位作者 陈岚 陈兴平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6期534-534,共1页
目的 :对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按摩前列腺收集前列腺液 (EPS)进行病原菌检查。结果 :病原菌阳性率分别为 :淋球菌 3 .5 % ,沙眼衣原体 15 .5 % ,解脲支原体 2 3 .0 % ,人型支原体 0 .2... 目的 :对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病原学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 :按摩前列腺收集前列腺液 (EPS)进行病原菌检查。结果 :病原菌阳性率分别为 :淋球菌 3 .5 % ,沙眼衣原体 15 .5 % ,解脲支原体 2 3 .0 % ,人型支原体 0 .2 % ,真菌 2 0 .1%。结论 :表明确有部分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合并有前列腺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淋菌性 非淋菌性 临床分析
下载PDF
81例女性淋病患者孔蛋白基因型分布及与相应多克隆抗体的反应特性
17
作者 宋启发 廖芳 +3 位作者 叶嗣颖 崔斌 熊萍 万沐芬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采用PCR和探针技术分析临床淋病奈瑟菌野生株孔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并和相应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以检测基因突变对抗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淋病奈瑟菌野生株中扩增出特征性的孔蛋白基因片段,再用探针检测相应的高变区情况,... 目的:采用PCR和探针技术分析临床淋病奈瑟菌野生株孔蛋白基因的基因型,并和相应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以检测基因突变对抗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淋病奈瑟菌野生株中扩增出特征性的孔蛋白基因片段,再用探针检测相应的高变区情况,以区分不同的准种(亚型),最后分别与原核表达的标准菌株孔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反应,观察相应的滴度。结果:孔蛋白基因型为A型的有35例,其余46例为B型。孔蛋白A型基因型变化较小,与抗体的反应性较一致;孔蛋白B型基因型变化稍大,但不影响与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活性,A型与B型存在交叉反应,但活性较低,滴度<1∶40。结论:通过分析不同孔蛋白基因型淋病奈瑟菌与相应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情况,有助于考察孔蛋白原核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效应,对于人工合成出能针对绝大多数临床基因变异菌株的探针用于检测或治疗性抗体的制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孔蛋白 基因型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淋球菌孔蛋白疫苗在动物体内诱导的免疫应答
18
作者 廖芳 贺超 +4 位作者 刘丽江 宋启发 万沐芬 杨振德 李雍龙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309-3311,共3页
目的:观察淋球菌孔蛋白疫苗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兔背皮下注射经原核构建表达并纯化的淋球菌孔蛋白B,ELISA动态检测免疫后大耳兔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最高效价;后腿皮内注射孔蛋白B,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免... 目的:观察淋球菌孔蛋白疫苗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后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兔背皮下注射经原核构建表达并纯化的淋球菌孔蛋白B,ELISA动态检测免疫后大耳兔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最高效价;后腿皮内注射孔蛋白B,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免疫血清体外玻片凝集及抗菌作用。结果:初次免疫后2周,大耳兔体内已产生抗体,但效价较低;第2次免疫后2周血清效价达到1∶2000;第3次免疫后2周血清抗体水平成倍升高,效价为1∶4000;第4次免疫后2周血清最高效价达到1∶12000。大耳兔腿部发生DTH反应,出现明显红肿,于注射后第4天消退。血清体外凝集试验呈阳性,加入补体后发生淋球菌菌体裂解。结论:淋球菌孔蛋白疫苗可诱发动物特异性免疫应答,这为淋病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球菌 孔蛋白 免疫应答 疫苗
下载PDF
司氟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的研究
19
作者 曹育春 龚丽 +1 位作者 徐祖森 万沐芬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9期549-550,共2页
目的 :了解司氟沙星 1周疗法和司氟沙星 1周疗法联合阿奇霉素 3日疗法对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 (STU)患者病原体DNA的转阴率。方法 :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司氟沙星片 0 .2g ,... 目的 :了解司氟沙星 1周疗法和司氟沙星 1周疗法联合阿奇霉素 3日疗法对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 (STU)患者病原体DNA的转阴率。方法 :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司氟沙星片 0 .2g ,qd× 7d ,po ,治疗组用司氟沙星片 0 .2g ,qd× 7d加上阿奇霉素胶囊 1.0g ,qd× 3d ,po ,疗程结束后 6~ 8d ,用荧光定量 PCR(FQ PCR)方法筛选出淋球菌、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阳性者。结果 :对照组病原体DNA总的阴转率 47.3 % ,治疗组病原体DNA总的阴转率 66.7%。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病原体DNA的阴转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性 尿道炎 司氟沙星 阿奇霉素 治疗 疗效 男性
下载PDF
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病原体治疗前瞻性研究
20
作者 曹育春 龚丽 +1 位作者 徐祖森 万沐芬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337-339,共3页
目的 :了解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的性病原体DNA阳性率。方法 :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 ,即左氧氟沙星组及左氧氟沙星加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 2周后用荧光定量 PCR(FQ PCR)方法筛选出淋球... 目的 :了解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的性病原体DNA阳性率。方法 :选择首次出现尿道炎症状的男性患者 ,将其分为甲乙两组 ,即左氧氟沙星组及左氧氟沙星加阿奇霉素治疗组。治疗 2周后用荧光定量 PCR(FQ PCR)方法筛选出淋球菌 (Ng)、解脲脲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DNA阳性者 (包括有症状和无症状者 ) ,对病原体DNA阳性者重复治疗 2周 ,再次筛选出Ng、Uu、CtDNA阳性者 (包括无症状和有症状 )。结果 :无症状患者的病原体DNA阳性检出率 :治疗 2周后甲组 3 5 .2 % ,乙组 2 0 .8% ;对病原体DNA仍阳性者重复治疗 2周后 ,甲组 5 0 .0 % ,乙组 :15 .8%。结论 :男性性传播性尿道炎经治疗后无症状患者有较高比例病原体DNA检出率 ,应重视该人群的追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性传播性尿道炎 病原体 治疗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