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锐锋 陈树光 +12 位作者 冯广业 师玉雷 胡延旭 孙瑞娜 万照飞 武函 田思思 张宇飞 汪关妹 周然然 罗玉财 王孝超 张晰蒙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近年来,通过加大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地质认识研究,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实现了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基于对临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热模拟、钻录试井资料及成储成藏演化分析,主要形成3点地质认识:(1)临河坳陷北部古... 近年来,通过加大深层—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地质认识研究,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实现了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重大发现。基于对临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热模拟、钻录试井资料及成储成藏演化分析,主要形成3点地质认识:(1)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发育富含树脂体(陆源)和藻类体(水生)的优质烃源岩,该烃源岩在低演化阶段开始大量生排烃,具有生烃强度大、生烃窗口宽的特点,淖西洼槽带超深层热演化程度相对较高,油气资源潜力大;(2)发育远源水浅坡缓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广覆式分布,受低地温、晚深埋、高石英含量、弱压实、弱胶结等弱成岩因素影响,形成了以弱成岩保孔主导、叠加后生超高压改造扩缝的成储新机制,储层物性好,极大拓展了超深层油气勘探空间;(3)生烃期早充注、持续沉降深埋热演化、加速生排烃和持续充注形成过饱和与超高压油气藏,而超高压一旦超过储源交互体破裂压力,形成缝孔连通、源储同聚、连续型大面积展布的常规油气成藏新认识,有力提高了超深层常规油气藏勘探潜力。临河坳陷北部古近系临河组超深层油气成藏条件优越,有利勘探区规模大,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进一步丰富了超深层碎屑岩晚期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类似盆地尤其是万米超深层的源内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河坳陷 古近系 超深层 超高压 千吨井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构造脊成因模式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2
作者 常德双 万照飞 +2 位作者 刘冬民 王鹤华 王春晓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勘探取得重要发现,落实了亿吨级的探明储量,但不同构造之间油藏规模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搞清构造脊与油气成藏和富集之间的关系,以区域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脊的主要成因模式及其对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临河坳陷构造脊非常发育,其形成主要与断层活动相关,成因可划分为鼻状脊、断背脊、断块脊和转换脊4种模式;参考其规模又可分为大型构造脊和小型构造脊2类,而小型构造脊往往是发育在大型构造脊背景之上的次级构造脊;构造脊在形成过程中对“运和圈”2个要素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是运和圈耦合的有利载体;在成藏过程中大型构造脊、小型构造脊和生烃灶在空间上相互配置,可形成“源-汇-聚”接力式油气运聚模式;烃源岩提供油源,大型构造脊提供有利汇聚背景,小型构造脊提供油气聚集场所;在与烃源岩配置关系好的大型构造脊之上,小型构造脊越是靠近洼槽,油源条件越充足,油气越为富集。研究成果可为临河坳陷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构造脊 成因模式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狼山分支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3
作者 刘滨莹 张宏伟 +5 位作者 王芳 王鹏 郭增虎 刘东民 王雷 万照飞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山分支断层 几何学 负反转 断层活动速率 分段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基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陷落柱识别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照飞 郭增虎 +3 位作者 王鹏 唐美珍 韩天宝 刘良琼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218,共7页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陷落柱是制约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识别陷落柱对提高煤层气勘探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识别方法都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陷落柱这一构造引起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非连续性进行识别,本次将陷落柱作... 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陷落柱是制约煤层气勘探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识别陷落柱对提高煤层气勘探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识别方法都是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利用陷落柱这一构造引起的地震反射同相轴的非连续性进行识别,本次将陷落柱作为一种地质异常体,利用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方法对其进行识别预测。通过测井资料分析和地质建模正演,分析得出煤层中陷落柱发育位置地震波形的3种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纵波阻抗值高、地震波形变化和振幅减弱。从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的基本原理入手,明确该反演方法能够利用陷落柱上述3个响应特征对其进行有效识别。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为例,用该方法对陷落柱识别进行试验,识别结果与钻井含气性及水文地质背景相吻合。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法对陷落柱能够达到有效识别,该方法是识别陷落柱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形 波阻抗反演 陷落柱 振幅属性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河断层特征及其对成藏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增虎 王鹏 +3 位作者 张敬东 万照飞 韩天宝 汪关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93-302,19,共11页
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地震资料进行详细解释,以此为基础对束鹿凹陷东部边界——新河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演化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新河断... 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前人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地震资料进行详细解释,以此为基础对束鹿凹陷东部边界——新河断层的几何学特征、形成演化及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认为:新河断层为上陡下缓的铲式正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不同的构造阶段性质不同。新河断层活动具有分段性,主活动期为沙三段沉积时期,断层活动总体表现为南强北弱。沙一段—东营组沉积时期,总体表现为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且北段最强。在活动性较弱的沙二段沉积时期,不同位置断层活动速率差异不大。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表现为南强北弱的特点。新河断层控制洼槽区烃源岩、有利储层的分布,控制潜山及古近系和新近系构造、岩性圈闭的发育和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束鹿凹陷 新河断层 断层活动速率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2
6
作者 郭增虎 万照飞 +3 位作者 王鹤华 王鹏 刘滨莹 唐美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5-192,233-234,共10页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大、充满度高、环生油中心分布的特点。目前临河坳陷油气探明程度很低,白垩系—古近系探明率仅为14.6%,尚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为此,在构造、烃源岩、储层特征基础... 河套盆地为中—新生代含油气叠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圈闭规模大、充满度高、环生油中心分布的特点。目前临河坳陷油气探明程度很低,白垩系—古近系探明率仅为14.6%,尚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为此,在构造、烃源岩、储层特征基础上分析油气成藏特征,进而指出下一步油气有利的勘探方向。研究认为,以断层、砂岩为主的源—储—圈对接体系是临河坳陷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发育自生自储、下生上储、上生下储3种成藏组合;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为扎格、图布东、乌兰图克和兴华西等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成藏特征 烃源岩 生油中心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分类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张宇飞 +7 位作者 杨丽丽 杨双涛 王芳 万照飞 贾昔东 魏一冰 姜宏宇 王永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0-1241,共12页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发育于太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其经历了中晚元古代裂陷槽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盆地阶段、中生代构造转换调整阶段和新生代断陷型盆地等4个阶段,为一典型地台-断陷-坳陷多层结构的复合盆地。盆地历经多次构造运动改造,潜山较发育,类型多样。在总结前人对潜山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束鹿凹陷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对该地区潜山类型进行系统划分,并对典型潜山的构造特征及生储盖匹配关系进行了描述。研究区潜山根据成因可划分为剥蚀型潜山和拉张型潜山两大类,根据形态可划分为剥蚀残丘型潜山、不整合潜山、断阶型潜山、断槽冲蚀沟型潜山、断垒型潜山和断块型潜山等类型。束鹿凹陷潜山的发育具有分带性,按潜山的构造位置,分为凸起潜山带、缓坡潜山带、洼槽潜山带和陡坡潜山带,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潜山。研究结果表明束鹿凹陷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潜山数量众多,规模较大,是束鹿凹陷实现油气突破的一种重要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 构造特征 油气分布 束鹿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差异演化变迁过程
8
作者 高崇龙 王剑 +7 位作者 罗正江 刘明 任影 万照飞 许楚昊 董志武 许瑞 李易伦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200,共18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准南西段)为一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中侏罗系—白垩系由于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且山前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使得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差异变迁过程与区域古气候和古构造演变关系...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准南西段)为一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其中侏罗系—白垩系由于经历了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且山前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剥蚀,使得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差异变迁过程与区域古气候和古构造演变关系仍不清楚。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综合利用钻测井、地震、岩心、野外露头及实验分析资料等,对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类型及特征进行精细厘定,在此基础上结合古气候和古构造演变历史,恢复侏罗系—白垩系沉积体系差异演化变迁过程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准南西段为湿润气候,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变为干—湿交替直至极度干旱气候,而在早白垩世再次转变为湿润气候;古构造格局则呈现坳陷—压扭—坳陷的周期性演变,而燕山多幕构造活动使得周缘山体在中侏罗世晚期至早白垩世发生持续的构造抬升。整体而言,准南西段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为湿润泛湖坳陷湖盆,以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体系为主,湖平面周期性波动,湖水深度和湖泊范围变化大;在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为干—湿交替至极旱的压扭湖盆,以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湖平面快速震荡直至湖面大幅萎缩,湖水浅;早白垩世为湿润环境下的统一坳陷湖盆,以扇三角洲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古地貌平坦且湖侵迅速,湖水深度和范围快速增大。本研究为准南西段侏罗系—白垩系油气勘探实践中烃源岩及储层评价和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侏罗纪 白垩纪 沉积体系演化 古气候 古构造格局
原文传递
河套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及有利方向
9
作者 淡伟宁 陈树光 +8 位作者 李志军 王建广 谢佩宇 田思思 武函 冯广业 肖伟 杨少欣 万照飞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17-2230,共14页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取得了高效勘探突破与规模储量发现,勘探发现时间短,勘探程度较低,展现了较大的勘探潜力与广阔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发现的油藏主体为构造油藏,但在超深层碎屑岩、岩性、变质岩潜山内幕等新领域同样也展现出重要... 近年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取得了高效勘探突破与规模储量发现,勘探发现时间短,勘探程度较低,展现了较大的勘探潜力与广阔的勘探前景。目前已发现的油藏主体为构造油藏,但在超深层碎屑岩、岩性、变质岩潜山内幕等新领域同样也展现出重要的成藏苗头和良好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①临河坳陷的超深层碎屑岩具有储层物性较好(最大孔隙度为18.2%)、地层压力系数高(1.50~2.15)、膏盐岩发育、盖层条件好等有利成藏条件,河探1井和隆华1井两口风险探井相继展现出发现超深层油藏、气藏的重要苗头及良好勘探潜力,预测有利含油气区面积超过200 km^(2),资源量达2×10^(8)t;②临河坳陷发育的大型物源沉积体系具有NW走向和NNW走向的沉积特征,与现今断层和构造带的走向(NE向)呈斜交,这为在远离大构造区形成大型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提供了重要条件,预测岩性领域的有利区面积为800 km^(2),油气资源量为(3~4)×10^(8)t;③临河坳陷吉兰泰、纳林湖等大型变质岩潜山带,其内幕具有与辽河坳陷相似的油气成藏条件,变质岩的岩石和矿物成分多样、脆性矿物呈层状间互,油源对接窗口宽(超过2000 m),吉兰泰、纳林湖潜山风化壳已形成块状油藏,其内幕发育层状反射特征,具有形成似层状油气藏的有利条件,且分布面积较广(300 km^(2)),预测油气资源量为(1~2)×10^(8)t,勘探潜力大。以上新领域开展的油气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有利分布区研究将有力推动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持续勘探发现与规模增储上产,同时对呼和坳陷及鄂尔多斯周缘相似盆地的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碎屑岩 岩性油气藏 潜山内幕 临河坳陷 河套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