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调神法干预阈下抑郁的循证疗效评价:一项多中心、前瞻性RCT研究
1
作者 熊俊 万赖思琪 +2 位作者 徐琰 胡丹 谢丁一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法干预阈下抑郁(SD)的临床有效性和优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惠爱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诊断为SD的120例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法干预阈下抑郁(SD)的临床有效性和优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惠爱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诊断为SD的120例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空白组以及药物组,每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调神法治疗,选取百会、风府、太冲、神门、脾俞等穴位,1次/d,4周为1个疗程;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治疗;药物组口服氯西汀,20 mg/次,1次/d。观察12周后,比较三组患者Sirodff编制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CES-D评分、HAMD-1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ES-D评分、HAMD-17评分均降低,针刺组CES-D评分、HAMD-17评分低于药物组、空白组,药物组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药物组临床疗效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针刺组和药物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神法干预SD在改善CES-D评分、HAMD-17评分方面均有优势,且临床疗效确切、与西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调神法 阈下抑郁 循证评价 多中心 前瞻性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蜂针疗法用蜂量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万赖思琪 李万瑶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4期49-51,共3页
本研究探讨了蜂针疗法用量,认为:蜂针量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应因人、因时、因病施治。新患者少量为佳,1~2只始,过敏期内维持1~3只为宜;久用蜂疗者可适当加量,一般维持在10只左右,严重病患者可酌情加大至30~50只。体虚、病轻、复针... 本研究探讨了蜂针疗法用量,认为:蜂针量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应因人、因时、因病施治。新患者少量为佳,1~2只始,过敏期内维持1~3只为宜;久用蜂疗者可适当加量,一般维持在10只左右,严重病患者可酌情加大至30~50只。体虚、病轻、复针者宜少量蜂针治疗,体实、病重者可适当增加蜂量。病情轻浅者可以每周或隔周1次,1~3次可愈;急性病、严重病者需每日1次,或每日两次,持续2~3个疗程或更久;预防复发可1周~1月1次。小蜂量难以愈病,过量易导致严重后果,要严格把握好蜂针的用量,以期用最合适的量缓解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疗法 用蜂量 一般规律 个体化治疗
下载PDF
火针大小骨空穴治眼疾理论初探 被引量:3
3
作者 万赖思琪 李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4期160-161,共2页
大小骨空穴是经外奇穴,具有退翳明目止痛的功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名大骨空,小骨空。多部著作提示灸大小骨空穴可以治疗眼疾。火针早在秦汉时代就得以应用,《内经》中称之为粹刺,具有引阳达络,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之功效。火针大小... 大小骨空穴是经外奇穴,具有退翳明目止痛的功用。《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名大骨空,小骨空。多部著作提示灸大小骨空穴可以治疗眼疾。火针早在秦汉时代就得以应用,《内经》中称之为粹刺,具有引阳达络,清热解毒,除湿止痛之功效。火针大小骨空穴可以治疗眼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空穴 小骨空穴 火针 眼疾
下载PDF
蜂针引起的荨麻疹常用抗过敏药 被引量:2
4
作者 万赖思琪 李万瑶 袁恺 《中国蜂业》 2012年第7期33-35,共3页
蜂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既有针的效果,也有蜂毒的作用。其中,蜂毒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胺、肽、酶类等活性物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又有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红肿、瘙痒、发热、风疹等症状。荨麻疹,中医又称风疹,为变态反应性... 蜂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既有针的效果,也有蜂毒的作用。其中,蜂毒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胺、肽、酶类等活性物质,起治疗作用的同时,又有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出现红肿、瘙痒、发热、风疹等症状。荨麻疹,中医又称风疹,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报道:逐日递增方式蜂针治疗时,10.9%左右的人出现局部风疹或全身风疹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蜂量较多、又是过敏体质时,更易发生。轻者仅为局部或零散的个别过敏性皮疹,重者出现急性荨麻疹。一般发生在体表者,常泛发全身,先有瘙痒,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出现风团块皮疹。风团表面毛孔显著,似橘皮样,压之褪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治疗 荨麻疹 抗过敏 过敏性反应 临床疗效 活性物质 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李万瑶蜂疗的中医临床思维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万赖思琪 方芳 +1 位作者 谢素君 李万瑶 《江西中医药》 CAS 2022年第8期28-31,共4页
蜂针疗法是集针刺、药物于一体的复合型针药改成针灸刺法,临床疗效确切。李万瑶从事针灸及特色疗法蜂针临床治疗30余年,疗效显著,其强调蜂针要遵循中医的整体观,根据蜂针治疗的规律与特性,结合个体差异,对于蜂针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 蜂针疗法是集针刺、药物于一体的复合型针药改成针灸刺法,临床疗效确切。李万瑶从事针灸及特色疗法蜂针临床治疗30余年,疗效显著,其强调蜂针要遵循中医的整体观,根据蜂针治疗的规律与特性,结合个体差异,对于蜂针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法,不同疾病用不同的蜂针剂量方案。临床用阿是穴与辨证、辨经取穴相结合,采用合理的蜂针次数,掌握不同的蜂针后反应期,发挥蜂针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现分享李万瑶在中医临床思维整体观指导下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整体观 蜂针治疗 李万瑶 临床思维
下载PDF
蜂针治疗用量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万赖思琪 李万瑶 《中国蜂业》 2012年第11期32-33,共2页
蜂针因其简便、效果好,廉价的特点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特别是蜂针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有的患者因为疼痛而认为蜂针量越多越好,更有甚者针至昏迷认为是效果显著。蜂针治疗缺乏规范操作和量的控制。有报道... 蜂针因其简便、效果好,廉价的特点在民间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特别是蜂针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有的患者因为疼痛而认为蜂针量越多越好,更有甚者针至昏迷认为是效果显著。蜂针治疗缺乏规范操作和量的控制。有报道一次蛰刺10余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针治疗 用量 类风湿关节炎 规范操作 昏迷
下载PDF
蜂针治疗作用特点及留针利弊探讨 被引量:11
7
作者 方芳 李万瑶 +2 位作者 袁恺 万赖思琪 周颖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蜂针 治疗作用 手法 留针 利弊探讨 临床应用 直刺法 散刺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痛风1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向红 王茂杰 +2 位作者 万赖思琪 刘刚 黄清春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4期54-56,80,共4页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因长期不规律使用抗炎药,容易出现消化道损伤。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急性痛风,给临床止血护胃与抗炎治疗决策造成了很大困扰。本文通过报道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急性痛风发...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复发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因长期不规律使用抗炎药,容易出现消化道损伤。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又可通过多种途径诱发急性痛风,给临床止血护胃与抗炎治疗决策造成了很大困扰。本文通过报道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急性痛风发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病例1例,探讨“中西结合,内外同治”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急性痛风治疗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医结合 医案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抑郁症和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碧云 罗莹莹 +3 位作者 杨志敬 李艳 万赖思琪 杨玲玲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8-8,共1页
1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情绪低落、焦虑、易怒3年,四肢震颤5月余"于2013年9月16日收住本院康复科。患者3年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等,影响日常生活;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出现手抖... 1病例 患者女,40岁。因"反复情绪低落、焦虑、易怒3年,四肢震颤5月余"于2013年9月16日收住本院康复科。患者3年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易怒、失眠等,影响日常生活;当地医院诊断为"精神病",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出现手抖、反应迟钝,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头颅MRI提示双丘脑信号轻度异常。换用盐酸本海索(1 mg 2次/d)、美多巴(0.125 g 3次/d)、多虑平(2 mg/d)及银杏叶片后手抖消失,情绪稳定,生活完全自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抑郁症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下载PDF
迎香穴对颜面五官病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维榕 万赖思琪 李万瑶 《蜜蜂杂志》 2016年第3期33-35,共3页
迎香穴(LI20)又名冲阳穴。位于鼻旁,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止点穴,手阳明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正如《普济方》所云:"迎香,一名冲阳。在禾髎上鼻下孔傍。手足阳明之会。"迎,迎受、迎接也;香,气味也,此穴通迎取脾胃五谷之气味,起到宣通鼻窍... 迎香穴(LI20)又名冲阳穴。位于鼻旁,是手阳明大肠经的止点穴,手阳明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正如《普济方》所云:"迎香,一名冲阳。在禾髎上鼻下孔傍。手足阳明之会。"迎,迎受、迎接也;香,气味也,此穴通迎取脾胃五谷之气味,起到宣通鼻窍,恢复嗅觉的作用,以鼻能闻香臭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气味 嗅觉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麦嘉泳 杨玲玲 +4 位作者 万赖思琪 李艳 罗莹莹 芦环玉 徐碧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临床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病例的效果。方法:使用观察法临床追踪观察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门诊2013年7月—2013年12月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2周的41例门诊病例,统计其一般资料、主观疗效评价及PSQI量... 目的:观察临床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病例的效果。方法:使用观察法临床追踪观察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门诊2013年7月—2013年12月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2周的41例门诊病例,统计其一般资料、主观疗效评价及PSQI量表评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该研究41例不寐患者门诊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2周后,患者主观疗效评价有效率为78.0%,PSQI量表总分及其中6个因子分均有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改善脾胃气虚型不寐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补中益气汤 脾胃气虚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麦嘉泳 万赖思琪 +6 位作者 龚墩 张妍菀 李艳 张志敏 杨晓鹏 黄泳 曲姗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索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试验组共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 mg/d治疗,评估... 目的:探索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试验组共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 mg/d治疗,评估HAMD-17及SDS。结果:(1)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试验组与对照组HAMD-17总分减分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AMD-17总分各时点与筛选期比较发现,试验组太阴组疗效较优,少阳组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方剂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具有与西药相当的良好疗效,太阴证、少阳证者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脾胃理论 六经辨证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结合应激理论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气虚型不寐 被引量:6
13
作者 麦嘉泳 杨玲玲 +4 位作者 罗莹莹 李艳 万赖思琪 芦环玉 徐碧云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12期1019-1021,共3页
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饮食结构改变、劳累过度、情绪刺激、免疫力低下等病因作为应激原,参与应激过程,致HPA轴及LC-SP-AM系统激活,神经递质失衡,破坏睡眠-觉醒节律,使机体出现失眠(不寐)。中医学认为,以上病因可致机体脾胃内伤而产生不... 从现代医学角度理解,饮食结构改变、劳累过度、情绪刺激、免疫力低下等病因作为应激原,参与应激过程,致HPA轴及LC-SP-AM系统激活,神经递质失衡,破坏睡眠-觉醒节律,使机体出现失眠(不寐)。中医学认为,以上病因可致机体脾胃内伤而产生不寐症状。故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将不寐的发生发展与应激之生理病理过程、脾胃内伤之病机联系在一起,治以健脾益气、调和脾胃之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对防治不寐及其伴随病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脾胃气虚 应激 补中益气汤
下载PDF
基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诊治抑郁症综合疗效评估 被引量:4
14
作者 麦嘉泳 龚墩 +6 位作者 万赖思琪 张妍菀 李艳 张志敏 杨晓鹏 黄泳 曲姗姗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评估基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综合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观察组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 目的:评估基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综合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观察组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 mg/d治疗。治疗第1周、2周、3周、4周及结束治疗后第4周随访期予HAMD-17,第2周、4周及随访期予SAS、PSQI及WHOQOL-BREF评估。结果:(1)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17总分减分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经重复性测量,观察组SAS、PSQI及WHOQOL-BREF总分各时点与基线比较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对焦虑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亦有一定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脾胃理论 六经辨证 焦虑 睡眠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麦嘉泳 万赖思琪 +6 位作者 龚墩 张妍菀 李艳 张志敏 杨晓 黄泳 曲姗姗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探索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试验组共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mg/d治疗,评估H... 目的:探索从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思想诊治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RCT方案收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共120例,试验组共76例予补中益气丸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当归四逆汤/温氏奔豚汤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44例予左洛复50mg/d治疗,评估HAMD-17及SDS。结果:治疗4周后及随访期试验组与对照组HAMD-17总分减分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17总分各时点与筛选期比较发现,试验组太阴组疗效较优,少阳组次之(P<0.05)。结论:脾胃理论结合六经辨证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中药方剂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具有与西药相当的良好疗效,太阴证、少阳证者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脾胃理论 六经辨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热敏灸干预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熊俊 常晓波 +4 位作者 万赖思琪 方芳 胡丹 谢洪武 叶文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10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50):艾灸探查心俞、百会、风池、命门、关元等穴位灸感,选取有热敏灸感的穴位施灸,艾灸时间以...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纳入100例合格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n=50):艾灸探查心俞、百会、风池、命门、关元等穴位灸感,选取有热敏灸感的穴位施灸,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现象消失为度,每日1次,10次1疗程;对照组(n=50):常规心理健康教育,每周2次,每次2学时。两组干预周期均为4周。观察指标为简易CMI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两组CMI总分、M^R总分、SCL-90总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心理因子比较,两组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紧张、精神病性、其他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焦虑、紧张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理教育比较,热敏灸能有效改善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缓解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心理亚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卒中后抑郁障碍评价工具的国际应用现况
17
作者 童若一 张鑫宇 +5 位作者 王彩薇 吴大嵘 王宇峰 万赖思琪 陈建斌 蔡坚雄 《吉林中医药》 2022年第11期1284-1289,共6页
目的为卒中后抑郁评价工具选择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分析Pubmed等数据库文献中相关评价工具的应用情况。结果常用工具包括量表、实验室及影像学评价三种,以量表应用最广泛,其中卒中人群抑郁量表尚未体现其评价优势,而一般人群抑... 目的为卒中后抑郁评价工具选择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分析Pubmed等数据库文献中相关评价工具的应用情况。结果常用工具包括量表、实验室及影像学评价三种,以量表应用最广泛,其中卒中人群抑郁量表尚未体现其评价优势,而一般人群抑郁量表的适用性更高;实验室和影像学评价工具少量用于科研或辅助评价。结论目前该领域评价工具种类较多,缺乏规范的选择指引,降低了相关研究结果的共性价值。有必要深入对比研究这些工具的测量特性、选择偏好等内容,以提升工具选择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评价工具
下载PDF
耳穴贴压辅助全麻妇科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万赖思琪 李万山 +1 位作者 李万瑶 李国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全麻手术对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耳穴1组:于术前一晚在双耳的神门、肺、脾、胃、大肠、肾上腺、内分泌、子宫、盆腔穴贴压磁珠;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辅助全麻手术对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耳穴1组:于术前一晚在双耳的神门、肺、脾、胃、大肠、肾上腺、内分泌、子宫、盆腔穴贴压磁珠;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在双耳的相应穴位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3组麻醉方式相同,评定麻醉镇痛效果。结果:术中麻醉性镇痛药舒芬太尼用量耳穴1组(22.08±7.11)μg、耳穴2组(20.19±7.21)μg,均较安慰组(26.13±9.04)μg减少(均P<0.05);麻醉剂异丙酚用量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耳穴1组、耳穴2组(1.77±1.65,1.80±1.96)均比安慰组(2.62±1.46)低(均P<0.05);术前血清β内啡肽(β-EP)耳穴1组(198.8±124.1)pg/mL、耳穴2组(207.2±102.7)pg/mL明显较安慰组(143.6±87.1)pg/mL高(均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比较,上述诸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减少麻醉剂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而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的效果没有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全麻术 镇静镇痛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耳穴磁贴辅助麻醉及对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李万山 崔嵩生 +2 位作者 李万瑶 招伟贤 万赖思琪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2,共4页
目的:验证耳穴磁贴在妇科开腹手术辅助麻醉的镇痛镇静效应和术后对机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妇科开腹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耳穴组(31例)于手术前夜在双侧神门、皮质下、子宫及盆腔等相关耳穴区贴敷磁珠并按压;安慰组(31例)在所... 目的:验证耳穴磁贴在妇科开腹手术辅助麻醉的镇痛镇静效应和术后对机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妇科开腹手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耳穴组(31例)于手术前夜在双侧神门、皮质下、子宫及盆腔等相关耳穴区贴敷磁珠并按压;安慰组(31例)在所选耳穴区贴敷同样外观的无磁珠胶布;空白组(30例)不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术前夜至术后3天的精神、胃肠功能等变化。结果:与安慰组、空白组比较,耳穴组的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较少(25.5±0.81 vs 28.9±3.19、28.3+2.36,均P<0.01),加用氟芬合剂的剂量较少[(2.5±1.1)mL vs(3.4±1.8)mL、(3.2±1.6)mL,均P<0.05),术后排气时间较早[(34.2±12.1)h vs(46.3±10.9)h、(43.2±14.8)h,均P<0.01],术前及术毕血清β-内啡肽水平较高(均P<0.05)。结论:耳穴磁贴对妇科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稳定情绪、镇痛及调整机体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贴压 围手术期 辅助镇痛 磁珠
原文传递
耳穴磁贴辅助全麻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万山 万赖思琪 +3 位作者 刘晓静 李万瑶 肖建斌 招伟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8-652,共5页
目的:探讨促进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恢复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3组均于术前一晚取双侧耳穴神门、子宫、胃、大肠等区的敏感点,耳穴1组行磁珠贴压,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 目的:探讨促进全麻妇科腹腔镜术后恢复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3组均于术前一晚取双侧耳穴神门、子宫、胃、大肠等区的敏感点,耳穴1组行磁珠贴压,耳穴2组在双耳前后相应位置对贴磁珠,安慰组在相应穴位上粘贴外观相同的胶布。3组均行同样气管插管全麻,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耳穴1组(1.77±1.65)、耳穴2组(1.80±1.96)均低于安慰组(2.62±1.46,均P<0.01);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耳穴1组为25.0%(9/36)、耳穴2组为20.0%(8/40),均低于安慰组的50.0%(19/38,均P<0.01);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两个耳穴组肠鸣音较安慰组恢复快(均P<0.05),同时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较安慰组提前(均P<0.05),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分较安慰组减少(均P<0.05),而耳穴1组与耳穴2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明显(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以辅助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镇痛,缓解焦虑情绪,减少恶心呕吐发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利于机体术后恢复,而在耳穴前后对贴磁珠的效果没有明显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磁贴 术后恢复 辅助麻醉 恶心呕吐 腹腔镜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