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的审美理路
1
作者 上官文金 李杜威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17-20,共4页
额济纳出土的简牍是两汉时期书法墨迹,是汉代书法“隶书草化”的缩影。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过程中可见“象、法”的书法形式要素以及以“媚美”为形式规定的法度特征与以“自由”为内容追求的书意特征,由此升华出从“书法意象”到... 额济纳出土的简牍是两汉时期书法墨迹,是汉代书法“隶书草化”的缩影。额济纳汉简书法鉴赏与创作过程中可见“象、法”的书法形式要素以及以“媚美”为形式规定的法度特征与以“自由”为内容追求的书意特征,由此升华出从“书法意象”到“书法意境”的额济纳汉简审美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济纳汉简 两汉时期 书法美学 审美理路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2
作者 上官文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艺术,可立足从文本悲剧到文化悲剧的悲剧美学史观,既关注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倾向,又注意其对“人本主义”时代特征的揭示。着眼文艺复兴在西方悲剧史中的过渡地位,发掘其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即以“扩宽现实...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艺术,可立足从文本悲剧到文化悲剧的悲剧美学史观,既关注其“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倾向,又注意其对“人本主义”时代特征的揭示。着眼文艺复兴在西方悲剧史中的过渡地位,发掘其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即以“扩宽现实维度与容纳虚构艺术”为主的悲剧情节,以“性格色彩的重视与性别选择的出现”为主的悲剧人物,以“关注大众群体与追求道德功用”为主的悲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悲剧 亚里士多德 人本主义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装潢志》中的书画修复技术美学对古籍保护的启示
3
作者 上官文金 《古籍保护研究》 2024年第2期46-57,共12页
明人周嘉胄所作《装潢志》是一部系统阐述书画装裱与修复技术的著作,以吸收前人装裱修复理念和结合自身实践的方式呈现出丰富的古籍保护技术美学思想。文章结合明代“雅”“俗”美学精神之争,围绕“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探究《... 明人周嘉胄所作《装潢志》是一部系统阐述书画装裱与修复技术的著作,以吸收前人装裱修复理念和结合自身实践的方式呈现出丰富的古籍保护技术美学思想。文章结合明代“雅”“俗”美学精神之争,围绕“功能”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探究《装潢志》中“器道合一,天人之和”的器物本体论、“审视气色,器以致用”的技术功用论和“文质统一,崇古尚朴”的审美形态论,以此启发建构古籍保护技术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潢志》 书画修复 技术美学 古籍保护
下载PDF
朴趾源《热河日记》中的书画美学思想
4
作者 上官文金 《极目》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见闻行纪,而且是一部反映其本人深具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书画美学著作。作为古代朝鲜实学派的代表人物,朴趾源在“东学西渐”之时,对东西方绘画美学的差异,示以坚定的东方美学自信。... 朴趾源的《热河日记》不仅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见闻行纪,而且是一部反映其本人深具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书画美学著作。作为古代朝鲜实学派的代表人物,朴趾源在“东学西渐”之时,对东西方绘画美学的差异,示以坚定的东方美学自信。同时,朴趾源集哲学家、诗人于一身的文人书画审美取向也在中朝文人书画交流中展露无遗,对书画创作的认识同样植根于中国美学精神,又独具创造性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朴趾源 《热河日记》 书画美学 域外汉籍
下载PDF
从“反常处”看《峨日朵雪峰之侧》的悲壮美——兼论文学美育的路径
5
作者 上官文金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3-76,共4页
诗歌鉴赏既须言外通解,亦须美中妙悟。从反常处挖掘《峨日朵雪峰之侧》潜在的矛盾,可在矛盾中读取双重形象,在比照中感受悲壮之美。矛盾分析法延展了读者的审美体验,从自然视域到审美视域,从现实生活到理想生活,从原生形象到艺术形象,... 诗歌鉴赏既须言外通解,亦须美中妙悟。从反常处挖掘《峨日朵雪峰之侧》潜在的矛盾,可在矛盾中读取双重形象,在比照中感受悲壮之美。矛盾分析法延展了读者的审美体验,从自然视域到审美视域,从现实生活到理想生活,从原生形象到艺术形象,以三重飞跃,抵达文学美育的应然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分析法 反常处 《峨日朵雪峰之侧》 悲壮美
下载PDF
“喻证”:先秦说理散文的想象空间与意象结构
6
作者 上官文金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7-49,共3页
“喻证”在先秦散文中被广泛运用,《孟子》《荀子》《老子》等书均有其突出表现。立足文本解读的审美心理分析,探究“喻证”作为表现先秦说理散文审美性的外在整体,借助喻体之形象,进入到散文内部的想象空间,体验以“形-骨”为内在结构... “喻证”在先秦散文中被广泛运用,《孟子》《荀子》《老子》等书均有其突出表现。立足文本解读的审美心理分析,探究“喻证”作为表现先秦说理散文审美性的外在整体,借助喻体之形象,进入到散文内部的想象空间,体验以“形-骨”为内在结构的审美意象,并给予说理散文审美教育以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证” 说理散文 意象 审美教育
下载PDF
“知人论世”文本解读方法的美学审视——以解读《答司马谏议书》的驳论艺术为例
7
作者 上官文金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知人论世”文本解读方法逐渐进入读者的解读怀疑,文本与作者、时代的生硬连接导致读者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立足文艺美学基本理论,重构“知人论世”法,需要在“法”的科学化认知中,还原作者的历史语境,立足文本,以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 “知人论世”文本解读方法逐渐进入读者的解读怀疑,文本与作者、时代的生硬连接导致读者文本解读能力的弱化。立足文艺美学基本理论,重构“知人论世”法,需要在“法”的科学化认知中,还原作者的历史语境,立足文本,以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统一的解读路径需要建立瞬时作者和永恒作者的联结,使“知人论世”法规范化,并在以言语实践为指归的解读实践中实现审美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人论世 科学化 规范化 美育化 驳论艺术
下载PDF
语文教材研究的视角:体性、类性、篇性——以《饮酒(其五)》为例
8
作者 上官文金 《中学语文》 2023年第7期56-60,共5页
语文教材研究需要关注体性、类性、篇性。体性,守住语文课的定位不偏不倚;类性,指明教材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篇性,极力挖掘文本的形式秘妙。立足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过程,以此三者为视角分析《饮酒(其五)》一诗,关注“庐”“篱”“菊”等... 语文教材研究需要关注体性、类性、篇性。体性,守住语文课的定位不偏不倚;类性,指明教材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篇性,极力挖掘文本的形式秘妙。立足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过程,以此三者为视角分析《饮酒(其五)》一诗,关注“庐”“篱”“菊”等意象组合的浑然一体,探究王国维先生“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在本首诗中的意境更迭,运用比较还原法挖掘“见”“佳”二字的形式秘妙,品读诗人田园之乐与家国之忧双线并构的极化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性 类性 篇性 文本解读
下载PDF
赵定甲书法的审美特征与艺术境界分析
9
作者 上官文金 《极目》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书法艺术的哲学之思需要透过其“艺术作品”之果,追溯其“文化精神”之因。遵循书法美学鉴赏的因果律,挖掘赵定甲的书法作品中“书斋之清雅”“君子之端庄”“质朴之古意”三层形式之美,探寻其背后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融通。立足二者的统一... 书法艺术的哲学之思需要透过其“艺术作品”之果,追溯其“文化精神”之因。遵循书法美学鉴赏的因果律,挖掘赵定甲的书法作品中“书斋之清雅”“君子之端庄”“质朴之古意”三层形式之美,探寻其背后儒释道三家精神的融通。立足二者的统一,可见赵定甲书法“人书俱老”的审美特征与“终身守砚”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定甲 书法 审美特征 艺术境界
下载PDF
中国书法艺术的“终结”危机与“复古”延续
10
作者 上官文金 《特立研究》 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
中国书法艺术的“终结论”思考不能以“后现代”“多元化”的表现为依据,而应着眼书法的汉语语境和中国文化土壤,进行“发展延续性有无可能”的探索。现代书法面临“终结”危机,其发展本质是魏晋字体的确立后不再有新书体出现,发展规律... 中国书法艺术的“终结论”思考不能以“后现代”“多元化”的表现为依据,而应着眼书法的汉语语境和中国文化土壤,进行“发展延续性有无可能”的探索。现代书法面临“终结”危机,其发展本质是魏晋字体的确立后不再有新书体出现,发展规律是重视对固定本体的临摹,发展路径是着眼于本身的经典传承。虽然现代中国书法受到不同民族派和现代“先锋派”的冲击,但其艺术生命将永恒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终结 复古 书法史
下载PDF
民族、地域、审美:古诗词中“洱海书写”的概貌
11
作者 上官文金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
洱海诗词以洱海为书写对象,将洱海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以及世居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取向融为一体。书写角度的不同折射了洱海诗词的审美创造思维,从毗邻赏海、楼阁观海、登高眺海以及海中风物视角中溯源追踪白族、彝族等民族文人... 洱海诗词以洱海为书写对象,将洱海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风情以及世居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取向融为一体。书写角度的不同折射了洱海诗词的审美创造思维,从毗邻赏海、楼阁观海、登高眺海以及海中风物视角中溯源追踪白族、彝族等民族文人的创作艺术情思,发掘其微,可见洱海诗词在民族文学中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审美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诗词 民族性 地域性 审美性
下载PDF
“物哀美学”在《故都的秋》中实现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1
12
作者 上官文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1期47-50,共4页
解读《故都的秋》中的审美意味,大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从中国的“悲秋”传统出发,以落脚在文中处处可见的“清、静、悲凉”。殊不知,作者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受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影响,其文字之笔触应该是在“物哀美... 解读《故都的秋》中的审美意味,大家都会不遗余力地从中国的“悲秋”传统出发,以落脚在文中处处可见的“清、静、悲凉”。殊不知,作者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受日本文学中的“物哀美学”影响,其文字之笔触应该是在“物哀美学”统摄下的再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美 审美意味 《故都的秋》 东京帝国大学 郁达夫 留学日本 悲秋 悲凉
下载PDF
浩然正气,逻辑辩才——《齐桓晋文之事》的说理生命 被引量:1
13
作者 上官文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11期49-52,共4页
《齐恒晋文之事》的教学只是把握孟子“譬喻论证”的言语形式秘妙还不足以揭示这篇文本的生命形式。一切还需“返自然”“归本源”,从孟子的说理开始。孟子为了要劝说好战的齐宣王实行王道,宣扬自己的学说,在朝堂上要做的就是告诉齐宣... 《齐恒晋文之事》的教学只是把握孟子“譬喻论证”的言语形式秘妙还不足以揭示这篇文本的生命形式。一切还需“返自然”“归本源”,从孟子的说理开始。孟子为了要劝说好战的齐宣王实行王道,宣扬自己的学说,在朝堂上要做的就是告诉齐宣王要去实行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形式 浩然正气 秘妙 说理 王道 孟子 生命
下载PDF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探赜 被引量:1
14
作者 上官文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11-11,共1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本词看似淡淡地述说“闺愁”,却在无意间以小女子般的“无理取闹”,折射出内心澎湃的愁绪。
关键词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闺愁 销魂 东篱 愁绪 薄雾
下载PDF
感物与物哀:民族审美心理生成机制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上官文金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1-54,59,共5页
感物说和物哀说皆表现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浅略地比较二者的审美呈现结果已然不足以明白其真正的区别,必须溯源二者物我关系的心理根源,明确二者的同根同源性。与此同时,从审美心理生成机制出发,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分析二者在审美知觉... 感物说和物哀说皆表现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浅略地比较二者的审美呈现结果已然不足以明白其真正的区别,必须溯源二者物我关系的心理根源,明确二者的同根同源性。与此同时,从审美心理生成机制出发,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分析二者在审美知觉中对象刺激、期待投射和盲点冲突的差异。在二者异同的分辨中,明晰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世界性和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物 物哀 审美心理 生成机制
下载PDF
神妙之美 自由之境 --以美为抓手的《桃花源记》教学
16
作者 上官文金 《西藏教育》 2021年第9期25-27,共3页
《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将“神妙”审美形态作为“审美鉴赏”教学内容,设置“评选幸福城市”的任务驱动型活动。以美为抓手进行教学,从环境“静谧安详之美”、百姓“人情温暖之美”、社会“和谐平衡之美”三方面感悟文章言语内容美,从... 《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将“神妙”审美形态作为“审美鉴赏”教学内容,设置“评选幸福城市”的任务驱动型活动。以美为抓手进行教学,从环境“静谧安详之美”、百姓“人情温暖之美”、社会“和谐平衡之美”三方面感悟文章言语内容美,从“文笔简约之美”“叙事巧思之美”两方面感悟文章言语形式美,再升华到文章的主题,即个人理想的寄托、时代人民的心声和人类瞬间的自由三种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源记》 言语内容 言语形式 审美鉴赏
下载PDF
“期待视野”下叙事类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范式
17
作者 上官文金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7期94-96,共3页
叙事类文言文文本在新教材中比例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讲堂为学堂,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恰好做了回应了,两者结合也与语文教学规律不谋而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任务驱动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 叙事类文言文文本在新教材中比例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讲堂为学堂,接受美学中的“期待视野”理论恰好做了回应了,两者结合也与语文教学规律不谋而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任务驱动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待视野 任务驱动 新教材 提升语文素养 文言文阅读教学 学习情境 叙事类 语文教学规律
下载PDF
《窦娥冤》的悲剧美感与美育生成
18
作者 上官文金 《极目》 2022年第5期32-36,共5页
以审美心理学观照元杂剧《窦娥冤》的悲剧美感,可在“怜悯与同情”“恐惧与担忧”“振奋与鼓舞”三层审美心理中探析窦娥冤情背后的命运必然性,达成对悲剧根源的追问。同时,立足读者的接受视角,抓住“中等人”的身份定位与悲剧主人公共... 以审美心理学观照元杂剧《窦娥冤》的悲剧美感,可在“怜悯与同情”“恐惧与担忧”“振奋与鼓舞”三层审美心理中探析窦娥冤情背后的命运必然性,达成对悲剧根源的追问。同时,立足读者的接受视角,抓住“中等人”的身份定位与悲剧主人公共情,并在诗化描写中理解悲剧的“净化”效果,以此领略《窦娥冤》这首命运赞歌中窦娥女英雄的诗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娥冤》 悲剧 审美心理 美育
下载PDF
隐含作者:史传散文言语形式教学的一种视角
19
作者 上官文金 《中学语文》 2021年第7期85-87,共3页
史传散文的教学要开启揭露隐含作者的教学视角,立足语文教学的言语性,着眼言语形式之美,在把握作者与传主的对话中,发现"代言人"的独特存在,顺势深入言语形式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要向隐含读者靠拢,进入隐含作者的理想视域中,... 史传散文的教学要开启揭露隐含作者的教学视角,立足语文教学的言语性,着眼言语形式之美,在把握作者与传主的对话中,发现"代言人"的独特存在,顺势深入言语形式的教学。学生的阅读要向隐含读者靠拢,进入隐含作者的理想视域中,感悟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史传散文 言语形式 隐含读者
下载PDF
“侠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存在形态及教学启示
20
作者 上官文金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1-53,56,共4页
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游侠”、“儒侠”、“豪侠”、“官侠”、“仙侠”、“红侠”已经在语文教材中别开生面,这些以作者、文学人物形象为载体的“侠气聚合体”使侠文化更具备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教育性,... 侠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游侠”、“儒侠”、“豪侠”、“官侠”、“仙侠”、“红侠”已经在语文教材中别开生面,这些以作者、文学人物形象为载体的“侠气聚合体”使侠文化更具备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和教育性,不是空洞的经书律例,而是鲜活的人格魅力。在语文教学的领域发掘“侠文化”,遵循文本意识、生本意识和情本意识,将“侠”文化中的精神品格融合到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培育中,增强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文化 语文教材 存在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