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横突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 被引量:1
1
作者 丘宏伟 郭杰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90-691,共2页
目的:探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横突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横突植骨的方法治疗的1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随访2个月以上,其中14... 目的:探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横突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横突植骨的方法治疗的1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随访2个月以上,其中14例随访12个月,9例行CT复查,4例行MRI复查。术后症状基本消失。12个月后全部骨性融合。CT、MRI示未见椎管狭窄。结论: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固定横突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效果确定,有利于减少腰椎管狭窄术后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狡窄 腰椎 减压术 外科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丘宏伟 刘胜平 +1 位作者 李远景 刘国强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钩钛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5例。按Robinson分类:281型9例、282型27例、3A1型3例、382型16例,其中存在...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钩钛钢板、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优缺点和适应症。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5例。按Robinson分类:281型9例、282型27例、3A1型3例、382型16例,其中存在多发损伤ll例。应用重建钢板固定22例,锁骨钩钛板固定17例,1/3管型钢板固定3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固定13例。根据骨愈合时间、愈合质量、肩关节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价疗效。结果55病例均有跟踪随访,随访时间为4~60个月,平均为21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2例出现畸形愈合.无感染或骨折不愈合。38例肩关节功能评价为优,17例为良。疗效评价:优3l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88%。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疗效满意。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相应的钢板固定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
3
作者 丘宏伟 《现代医院》 2006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腓骨短肌 肌瓣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璟 李远景 +5 位作者 马勇 宗世璋 黄耀斌 张德 丘宏伟 刘干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59-61,66,共4页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21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3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21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3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52±11.90)min vs(75±23.40)min,P<0.05];术中出血量PFNA组少于DHS组[(150±50)mL vs(450±60)mL,P<0.05];后期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4.76%vs 23.33%,P<0.05)。PFNA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95.24%vs 76.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比DH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系统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12例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远景 张德 +5 位作者 詹潮勇 黄文庆 丘宏伟 黄耀斌 刘力 黄秀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54-1855,共2页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结果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结果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为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抗精神药物一般用药1周左右,症状缓解,部分患者术后2周出院时,仍需带药出院维持一段时间。最终精神异常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老年患者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要引起注意,加用抗精神药治疗能取得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 精神异常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璟 丘宏伟 +4 位作者 李远景 张德 马勇 宗世璋 刘干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3年第3期30-32,56,共4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严重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总结VSD技术在骨科损伤中的修复特点。方法对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严重皮肤损伤(复杂创面)患者均使用VSD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得到了完全愈合,其中28例患者行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严重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总结VSD技术在骨科损伤中的修复特点。方法对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5例严重皮肤损伤(复杂创面)患者均使用VSD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均得到了完全愈合,其中28例患者行1次VSD引流术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肉芽组织红润,颗粒细小,血运丰富,行第2次植皮后植皮成活,创面闭合良好,手术均取得了成功;13例患者行第2次VSD负压引流后,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肉芽组织红润,颗粒细小,血运丰富,行邮票植皮后取得成功;3例骨髓炎患者,经过2次清创VSD引流后,第3次使用皮瓣转移技术最后闭合创面;1例足背肌腱外露的患者因不愿做皮瓣,用VSD负压技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经过3次VSD负压引流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配用生肌膏后肌腱全部覆盖肉芽组织,植皮后创面闭合。结论 VSD技术是治疗严重四肢大面积皮肤损伤较好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骨科 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7
作者 丘宏伟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1999年第2期101-101,共1页
足部外伤因软组织缺损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既往尽管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没有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7年至今采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足部外伤因软组织缺损给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既往尽管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没有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97年至今采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5例,其中男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 软组织缺损 带腓肠神经 修复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后关节囊重建及外旋肌群修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 被引量:7
8
作者 汪璟 李远景 +3 位作者 丘宏伟 马勇 宗世璋 张德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关节囊重建及外旋肌修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的影响。方法以经后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5例作为A组,术中将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经数个骨孔固定于股骨大转子后方的骨... 目的探讨后关节囊重建及外旋肌修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的影响。方法以经后侧入路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65例作为A组,术中将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经数个骨孔固定于股骨大转子后方的骨质上。以经后侧手术入路、仅修补外旋肌群患者65例作为B组,术中后关节囊进行切除,外展角在30°~55°,前倾角在10°~20°,均使用防脱位内衬。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关节后脱位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A组患者术后关节后脱位1例(1.54%)。B组患者术后关节后脱位6例(9.23%),其中1例连续2次关节后脱位。A组患者术后关节后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后关节囊及外旋肌群与股骨大转子之间的完整性重建有助于降低初次行后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关节后脱位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后关节囊 重建 外旋肌 修补
下载PDF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汪璟 丘宏伟 +4 位作者 李远景 张德 马勇 宗世璋 刘干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7期151-152,共2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与开放复位内固定(B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A组愈合25例,出现坏死1例;对照B组愈合27例,出...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2枚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A组),与开放复位内固定(B组)进行对比。结果实验A组愈合25例,出现坏死1例;对照B组愈合27例,出现坏死1例;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时间、出血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愈合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特点,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空心螺钉
下载PDF
人工关节联合调整前倾角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远景 张德 +4 位作者 丘宏伟 黄耀斌 汪璟 黄秀娟 黄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129-313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规方法和术中联合调整前倾角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对照组为18例(2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22例(2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调整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手术。结果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人工...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常规方法和术中联合调整前倾角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法对照组为18例(21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22例(25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联合调整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手术。结果对照组2例术后出现人工关节前脱位,观察组所有患者无关节脱位。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股骨颈前倾角一般较大,全髋关节置换时联合调整髋臼杯及股骨假体前倾角,术中减小髋臼杯前倾角及股骨假体前倾角,能有效预防人工关节前脱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发育不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前倾角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炎并骨缺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远景 丘宏伟 +3 位作者 张德 黄耀斌 汪璟 谢龙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60-2260,共1页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对膝关节骨缺损的处理方法较多,我们共施行关节炎并骨缺损患者9例(11膝),8例(10膝)胫骨平台骨缺损,1例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股骨前髁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或螺丝钉支撑加骨水泥填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对膝关节骨缺损的处理方法较多,我们共施行关节炎并骨缺损患者9例(11膝),8例(10膝)胫骨平台骨缺损,1例人工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感染股骨前髁骨缺损,采用自体骨移植或螺丝钉支撑加骨水泥填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 人工膝关节置换 自体骨移植 表面置换术 膝关节表面 骨水泥填充 股骨髁部 膝关节炎 人工关节 置换手术
下载PDF
老年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精神异常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远景 张德 +6 位作者 詹潮勇 黄文庆 丘宏伟 黄耀斌 刘力 黄秀娟 汪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421-2422,共2页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采用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对观... 目的对老年人施行髋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出现精神异常进行早期临床干预。方法采用对照组及观察组比较,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应用阿普唑仑及其他抗焦虑药物处理,一旦发现精神症状,即予阿立哌唑、奥氮平、舒必利等进行抗精神异常治疗对观察组进行早期临床干预。结果对照组70岁以上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28例,术后精神异常12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发病率为21%;80-95岁14例,出现精神异常9例,发病率为64%,对照组发病率42.85%;观察组70岁以上32例,术后精神异常9例,其年龄组分布如下:70-79岁17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其中1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1%;80-91岁15例,出现精神异常6例(其中4例术前已有精神异常),发病率为13%。观察组发病率12.5%。结论老年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易发生精神异常,经术前、术后早期干预,能降低精神异常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 精神异常 临床干预
下载PDF
MIPPO技术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璟 丘宏伟 +3 位作者 李远景 张德 马勇 刘干辉 《中外医疗》 2013年第18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粤北人民医院自2009年以来骨科28例使用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患者,与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2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并发...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粤北人民医院自2009年以来骨科28例使用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患者,与使用传统方法治疗胫骨骨折32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比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并发症,优良率等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MIPPO技术观察组较对照组在伤口长度、出血情况及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方法。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术式相比,MIPPO技术在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中,可以显著促进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PPO 胫骨腓骨折 内固定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关节间隙截骨厚度量化数值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远景 丘宏伟 +3 位作者 张德 黄健 汪璟 黄秀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164-3165,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间隙一次性截骨厚度。方法胫骨平台截骨后,用普通钢直尺测量现在伸膝间隙厚度,再确定股骨髁截骨厚度。结果 26例(29膝)中,22膝股骨截骨一次成功,一次截骨成功率75%,6例(7膝)股骨需二次截骨。胫骨平台...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间隙一次性截骨厚度。方法胫骨平台截骨后,用普通钢直尺测量现在伸膝间隙厚度,再确定股骨髁截骨厚度。结果 26例(29膝)中,22膝股骨截骨一次成功,一次截骨成功率75%,6例(7膝)股骨需二次截骨。胫骨平台平均截骨厚度(10±0.7)mm,股骨髁平均截骨厚度(14±4.9)mm。HSS评分,术前平均(38.8±7.8)分,术后平均(91.6±24.0)分。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胫骨平台截骨后,用尺测量此时伸膝间隙厚度,用中号间隙垫的厚度减去测量出的伸膝间隙厚度,得出股骨髁截骨厚度,该方法对确定膝关节间隙一次性截骨厚度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 关节截骨 关节间隙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璟 马勇 +3 位作者 宗世璋 李远景 张德 丘宏伟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4期1-4,F0004,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2组大鼠分别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首先用自体髓核移植至L4、L5脊神...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2组大鼠分别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首先用自体髓核移植至L4、L5脊神经根,然后实验组大鼠将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明胶海绵固定在神经根旁后缝合切口,对照组大鼠不作特别处理缝合切口。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1.次-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1 mL.次-.1d-1腹腔注射。术后12、24、36、48、72、96 h各处死实验组大鼠3只、对照组大鼠2只,取受压神经根处的神经及周围组织分别进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TNF-α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24、48、72、96 h脊神经细胞凋亡率、术后12、24、36、48 h TNF-α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TNF-α的表达,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细胞凋亡 TNF-Α 动物模型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风险预警系统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中的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健 陈影 +2 位作者 李远景 丘宏伟 谢伟婵 《全科护理》 2020年第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预防假体脱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2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 [目的]探讨风险预警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后(total hip arthroplasty,THR)预防假体脱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230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在粤北人民医院骨科一区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22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观察项目,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假体脱位4例,发生率1.74%,观察组发生假体脱位1例,发生率0.44%,实施风险预警系统后髋关节置换病人假体脱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后医护合作有效性增强,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病情观察能力增强。[结论]风险预警系统能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脱位的发生,增强医护合作及护士护理此类病人的信心,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髋关节置换 假体脱位 护理风险预警
下载PDF
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强 贝抗胜 +4 位作者 章良森 刘建平 何小龙 丘宏伟 李云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报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行岛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探讨皮瓣转位的范围。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筋膜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 2 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面积最大 15 cm×10 cm ,最小 6 c... 目的 :报道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行岛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探讨皮瓣转位的范围。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筋膜皮瓣 ,逆行转位修复 2 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面积最大 15 cm×10 cm ,最小 6 cm~ 5 cm。结果 :2 0例皮瓣完全成活 ,2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 ,1例部分坏死。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血供可靠 ,操作简例 ,可以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跟后 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外科皮瓣 修复 岛状筋膜皮瓣 临床应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兔胫骨骨缺损原位骨延长实验研究
18
作者 李远景 丘宏伟 +2 位作者 黄耀斌 刘国强 陈光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0-23,共4页
方法:本实验采用24只新西兰成熟白兔,每组各12只。治疗组,用金属重物由高处垂直坠落致兔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然后再截除1cm的碎骨。制成骨缺损的模型;对照组,胫骨中下段用锯截除1cm胫骨,另行胫骨中上段截骨。二组均上外固定支架固定... 方法:本实验采用24只新西兰成熟白兔,每组各12只。治疗组,用金属重物由高处垂直坠落致兔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然后再截除1cm的碎骨。制成骨缺损的模型;对照组,胫骨中下段用锯截除1cm胫骨,另行胫骨中上段截骨。二组均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天,骨折端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结果:二组骨缺损延长1cm,骨折均愈合,二组在X线照片、大体标本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缺损能通过原位骨延长治疗取得成功,这对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多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骨缺损 骨延长 牵拉骨生长 骨再生 骨折愈合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分析
19
作者 徐锦明 吴强 +3 位作者 张德 朱文刚 刘胜平 丘宏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4期591-593,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TKR的患者88例,并依据术后患者关节屈曲功能将其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功能受限组,比较功能良好和功能受限患者年龄、性别等... 目的探讨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活动度变化及屈曲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TKR的患者88例,并依据术后患者关节屈曲功能将其分为功能良好组和功能受限组,比较功能良好和功能受限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和围手术期间各项指标,并分析相关因素与TKR后屈曲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患者TKR术后膝关节活动度(ROM)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较术前均有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术后关节屈曲功能将患者分为功能良好组52例和功能受限组36例,其中功能良好组患者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分、未行软组织平衡术以及合并术后并发症所占比例低于功能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TKR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年龄≥60岁、BMI≥25 kg/m^(2)、术前HSS评分<60分以及未行软组织平衡术均为TKR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活动度 屈曲受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皮肤伸展术在修复肢体创伤性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德 丘宏伟 +3 位作者 黄耀斌 钟冰 徐瑞香 李子英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2-153,共2页
目的 应用渐进皮肤伸展方法早期闭合创伤性肢体皮肤缺损。 方法 仿肋骨合拢器制作皮肤伸展装置。在拟修复的减张切口或皮肤缺损的创缘安装伸展器 ,术后 3~ 5d后开始 ,每日逐渐伸展皮肤直至皮肤创缘靠近缝合。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 目的 应用渐进皮肤伸展方法早期闭合创伤性肢体皮肤缺损。 方法 仿肋骨合拢器制作皮肤伸展装置。在拟修复的减张切口或皮肤缺损的创缘安装伸展器 ,术后 3~ 5d后开始 ,每日逐渐伸展皮肤直至皮肤创缘靠近缝合。 12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38岁 ,平均 2 7岁 ;均为交通伤。皮肤缺损创面中 ,修复腱、骨外露皮肤缺损减张切口 7例 ,其他皮肤缺损创面 5例。受伤部位及皮肤缺损面积 :前臂 2例 ,小腿 10例。面积最小 5cm× 4cm ,最大 18cm× 9cm。随访 3~ 6个月 ,未见伤口退缩和瘢痕增宽现象。 结果  12例皮肤缺损接受皮肤伸展作用时间 5~ 8d ,平均 6 .3d ,皮肤伤口均直接缝合。 结论 应用渐进皮肤伸展的方法闭合肢体创伤性皮肤缺损 ,方法简单合理 ,可闭合 4~ 9cm宽较规则的肢体皮肤缺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间隔综合征 皮肤缺损 皮肤伸展术 创伤性皮肤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