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胃镜检查论断对胃癌外科手术治疗选择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丛庆文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15-17,共3页
手术治疗是胃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胃镜的普及,胃癌外科的发展,现已将胃镜检查做为胃癌术前的常规检查,目的在于明确诊断,了解胃内病灶情况,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提供客观依据。为此。
关键词 胃癌 手术 胃镜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流行强度分析及其对内镜筛查的启示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立玮 温登瑰 +10 位作者 王士杰 李英赛 于卫芳 王晓玲 王俊和 李素平 李永伟 王顺平 尔立绵 丛庆文 马彩芬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目的分析涉县等食管癌高发区贲门癌、胃癌的流行强度,明确其防治任务,探讨具体控制途径。方法对比分析涉县、林县、磁县全人群肿瘤登记的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内镜筛查6233例40~69岁人群三种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结果太行山南麓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合计占到全身恶性肿瘤的70%~80%。涉县2000~2004年贲门癌发病率男女性分别为69.9/10万和41.5/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分别为54.3/10万和33.2/10万。高发区运用内镜碘染色指导活检技术筛查,食管鳞状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高,但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检出率相对较低。结论太行山南部食管癌高发区存在贲门癌和胃癌共同高发的现象,要想通过早诊早治从整体上降低该地区上消化道癌的死亡率,必须加强内镜对贲门和胃腺上皮癌前病变及早期癌检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高发区 贲门癌 胃癌 癌前病变 内镜筛查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5 位作者 张健慧 丛庆文 张立玮 郭炜 王小玲 邝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前病变 食管鳞状细胞癌 P16基因 FHIT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血浆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4 位作者 张健慧 丛庆文 张立玮 郭炜 王小玲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32-835,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炎患者组织及...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对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慢性食管炎患者组织及血浆标本进行了p16和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结果:在44例癌前病变、14例原位癌、37例浸润癌和10例慢性食管炎共105例患者组织DNA中,分别发现18例、11例、24例和1例p16基因甲基化,15例、9例、25例和0例FHIT基因甲基化。癌前病变和慢性食管炎患者血浆中未发现两基因甲基化。51例食管癌患者血浆中共检出14例p16基因和16例FHIT基因甲基化,其中2例为原位癌。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检测有望将食管癌的筛查提前到原位癌阶段,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状态 血浆 P16基因 FHIT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辉 王士杰 +3 位作者 单保恩 丛庆文 白世祥 孟宪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5例ESCC术后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和(或)细胞膜中。55例ESCC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表达阳性(40/55.72.7%),癌旁组织有19倒表达阳性(19/55,34.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染色ES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阳性率63.6%(35/55),癌旁组织阳性率21.8%(12/5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乙酰肝素酶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检测均显示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乙酰肝素酶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Ⅲ~Ⅳa的癌组织表达高于Ⅰ~Ⅱ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CC组织乙酰肝素酶基因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并且与ESCC的转侈和进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乙酰肝素酶 淋巴转移 肿瘤分期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的糖原和含糖物质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士杰 李宏 +2 位作者 单保恩 丛庆文 刘鹿宁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0-793,共4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粘膜碘染色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分辨率,但是,由于染色机理不明而影响此技术的推广。本文拟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糖原及含糖物质的变化和食管上皮组织碘染色机理。方法:在胃镜下行食管上皮碘染色,根据上皮细胞... 背景与目的:食管粘膜碘染色可提高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分辨率,但是,由于染色机理不明而影响此技术的推广。本文拟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糖原及含糖物质的变化和食管上皮组织碘染色机理。方法:在胃镜下行食管上皮碘染色,根据上皮细胞着色情况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采用β-甘油磷酸缓冲液提取食管上皮组织中糖原或含糖物质。采用糖原染色法(periodicacid-shiffstaining,PAS染色)检测组织切片糖原的存在及含量。采用组织匀浆法提取组织中蛋白质成分。结果:经胃镜行食管上皮碘染色后,正常食管粘膜呈深棕色着色,而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则呈界限分明的浅黄色区域。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切片经PAS染色,其中的糖原被染成紫红色颗粒,但经淀粉酶消化后的组织切片则不显色;而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切片无论经淀粉酶消化与否均不着色。食管粘膜组织中糖原提取结果显示,肿瘤组织比正常组织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组织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在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与肿瘤组织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糖原或含糖物质含量明显降低,经碘染色后成为浅染区,这可为肿瘤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碘染色 糖原 PAS染色 糖原染色法 含糖物质
下载PDF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27例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玮 丛庆文 +5 位作者 王士杰 吴明利 戴继红 王顺平 李英赛 郭晓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8-369,共2页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27例分析张立玮,丛庆文,王士杰,吴明利,戴继红,王顺平,李英赛,郭晓青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内镜室(石家庄市050011)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我组1990~1993年胃镜...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27例分析张立玮,丛庆文,王士杰,吴明利,戴继红,王顺平,李英赛,郭晓青河北医学院第四医院内镜室(石家庄市050011)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癌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我组1990~1993年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28例,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十二指肠溃疡 胃肿瘤 并发症 病例分析
下载PDF
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89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6 位作者 高扬 张立玮 王顺平 郭晓青 刘艳凤 李英赛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89例,术前、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随访5年以上17例,3~5年10例,1~3年38例,不足1年24例,非癌死亡5例... 目的: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996年9月~2003年9月采用套帽法切除早期食管、胃癌及癌前病变89例,术前、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随访5年以上17例,3~5年10例,1~3年38例,不足1年24例,非癌死亡5例,未见癌复发。结论: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操作较简单,优于其他方法;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适量粘膜下注药,掌握高频电切除技术等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应内镜治疗;内镜粘膜切除治疗在食管胃癌防治策略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肿瘤 内镜粘膜切除术
下载PDF
胃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流式细胞光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勇 丛庆文 +15 位作者 马志学 吴祥德 焦炳忠 吴国祥 于凤玲 王小玲 张国生 李英赛 戴继红 吴明利 左连富 林元珠 郭建文 韩春 杨集祥 张振东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前,对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分级主要以病理学家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异型性,凭经验作出的诊断为依据,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探索客观的定量诊断方法甚为必要。本实验应用快速、准确、客观的流式细胞光度术(... 目前,对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分级主要以病理学家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异型性,凭经验作出的诊断为依据,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探索客观的定量诊断方法甚为必要。本实验应用快速、准确、客观的流式细胞光度术(FlowCytometry,FCM)定量分析胃癌及其癌前期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及其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探讨胃癌与其癌前期病变的关系,试图应用FCM作为预示癌前期病变发展趋势、胃癌普查中筛选病例及发现早期癌变的辅助工具。材料和方法 1、样品来源:采用我院胃癌研究室1985~1987年胃癌普查中胃镜咬检标本68例,胃癌术后标本59例,共计12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期病变 诊断 细胞光度术
下载PDF
内镜套帽法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6 位作者 高扬 张立玮 王顺平 郭晓青 刘艳凤 李英赛 丛庆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1261-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 目的 探讨内镜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套帽法切除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 5 7例 ,其中食管早期癌 33例 ,癌前病变 2 4例 ;全组术前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5 7例中完全切除 4 8例 (84 .2 % ) ,不完全切除 9例中 1例改手术治疗 ,1例放射治疗 ,余行微波或氩离子凝固治疗 ;重度不典型增生灶 2 1例中 ,术后病理灶性癌变 6例 (2 8.6 % ) ;中度不典型增生灶 10例 ,术后重度不典型增生 2例 (2 0 .0 % ) ,灶性癌变 1例(10 .0 % ) ;1例术中出血 ,无穿孔、狭窄发生 ;随访 5年以上 12例 ,>3~ 5年 11例 ,1~ 3年 2 3例 ,不足 1年 11例 ,1例术后复发 ,非癌死亡 3例。结论 套帽法完全切除率较高 ,操作较简单 ,优于其他方法 ;病灶显示及切除技巧是影响完全切除的主要因素 ;中度不典型增生短期复查无好转和重度不典型增生 ,应采用内镜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早期癌 食管 癌前病变 完全切除 内镜 重度不典型增生 结论 主要因素 短期
下载PDF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6 位作者 王晓玲 孟霞 郭晓青 温登瑰 高扬 于卫芳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27-430,共4页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病变加重,p16蛋白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Ⅰ级组p16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FCM结果: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与正常组p16蛋白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在食管癌变过程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随着病变发展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其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P16 蛋白表达 不典型增生
下载PDF
河北省赞皇县居民胃癌高发与幽门螺旋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炳忠 窦文凯 +3 位作者 丛庆文 马志学 王士杰 张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研究应用Warthin-starry染色对414例取自河北省胃癌死亡率较高的赞皇县山区居民(37.8/10万)胃窦部小弯侧近幽门处之胃粘膜进行了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检测。检出率... 本研究应用Warthin-starry染色对414例取自河北省胃癌死亡率较高的赞皇县山区居民(37.8/10万)胃窦部小弯侧近幽门处之胃粘膜进行了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检测。检出率为37.5%,在此基础上汇集了国内3个省共4个县受检人群的检出率进行回归统计,结果其相关系数高达0.963,Y=1.37X—11.91,P<0.05。表明人群中的HP的检出率与胃癌年死亡率之间高度相关,可视为胃癌病因研究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幽门螺杆菌 检出率 死亡率 河北
下载PDF
内镜短期内重复筛查观察食管和贲门癌癌前自然史30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温登瑰 张立玮 +10 位作者 王士杰 李英赛 于卫芳 王晓玲 王俊和 李素平 李永伟 王顺平 尔立绵 丛庆文 马彩芬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了解进展较快的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301例重复筛查共观察到40例病情发生进展者,其中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1例首检... 目的:了解进展较快的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时间,为寻找合适的筛查间隔提供线索。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北涉县对40-69岁人群开展重复的内镜筛查。结果:301例重复筛查共观察到40例病情发生进展者,其中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1例首检为正常。间隔13个月检出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首检为基底细胞增生,间隔7个月检出,4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个月、4个月、4个月、10.5个月检出。1例首检为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2.5个月检出;6例原位癌及黏膜内癌中:1例首检为轻度不典型增生,间隔48个月检出,2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4个月、13个月检出2例,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分别间隔3.5个月、9个月、17.5个月检出;3例浸润性癌中:1例中度不典型增生,间隔50个月检出、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间隔14个月和19个月检出。结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的滞留时间变异较大,有必要适当缩短筛查间隔,通过及时复查捕获那些进展较快、多点起源和首检遗漏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责门肿瘤 内镜筛查 癌前病变 滞留时间 间期癌
下载PDF
上消化道重复癌125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明利 王士杰 +5 位作者 王顺平 丛庆文 张立玮 李如迅 李英赛 高扬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重复癌 诊断 内镜
下载PDF
胃癌及非癌细胞DNA流式细胞光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勇 丛庆文 +6 位作者 马志学 吴祥德 焦秉忠 吴国祥 于凤玲 左连富 郭建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127例胃组织样品进行DNA含量分析.光镜下分为正常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共7组.以DNA指数表示细胞核相对DNA含量.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均与前5组有极显著差异,对其中64...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对127例胃组织样品进行DNA含量分析.光镜下分为正常粘膜,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胃癌共7组.以DNA指数表示细胞核相对DNA含量.结果: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均与前5组有极显著差异,对其中64例的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之间S期细胞比率、细胞增殖指数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胃癌组细胞增殖指数与除重度不典型增生之外的其他组有显著差异.因此,DNA含量异常,S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增高,为胃粘膜潜在恶性或恶变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流式细胞 DNA 胃肿瘤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及其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宏 付小梅 +1 位作者 丛庆文 单保恩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421-1423,共3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状态 癌基因蛋白质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表达在食管鳞癌演发过程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辉 王士杰 +4 位作者 单保恩 丛庆文 王小玲 何明 张立玮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6,共4页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食管正常粘膜和各级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组织中Hpa表达进行对比。探索Hpa在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胃镜下标本,包括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原...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食管正常粘膜和各级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组织中Hpa表达进行对比。探索Hpa在食管鳞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胃镜下标本,包括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和原位癌,用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方法研究Hpa表达情况,并且与术后食管鳞癌组织对比。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织阳性率0.0%(0/20),食管Ⅰ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20.0%(2/10),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18.2%(2/11),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63.6%(7/11),原位癌组织阳性率60.0%(9/15),食管鳞癌组织Hpa阳性率63.6%(35/55)。食管Ⅰ级不典型增生组织、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Hpa阳性率与正常食管上皮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织、原位癌组织和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3组阳性率相互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织、原位癌组织和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Hpa阳性率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P<0.05)。合并计算Ⅰ级和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19.0%(4/21),与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63.6%(7/1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7)。RT-PCR结果显示,Hpa基因扩增产物为585bp。正常组织Hpa基因阳性率5.0%(1/20),食管Ⅰ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16.7%(1/6),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33.3%(2/6),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75.0%(6/8),食管鳞癌组织Hpa阳性率72.7%(40/55)。食管Ⅰ级不典型增生组织、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Hpa阳性率与正常食管上皮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织和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两组之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食管鳞癌组织、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Hpa阳性率均高于正常食管上皮(P<0.05)。合并计算Ⅰ级和Ⅱ级不典型增生组织阳性率为25.0%(3/12),与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织75.0%(6/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0)。结论:Hpa明显上调发生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向鳞癌演发过程中的Ⅲ级不典型增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乙酰肝素酶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内镜诊断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国清 丛庆文 +5 位作者 秦德兴 吕宁 刘韵源 谢永强 崔红海 周美宏 《中国肿瘤》 CAS 1996年第11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 诊断
下载PDF
贲门癌术前术后食管粘膜碘染色应用价值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晓青 王士杰 +2 位作者 刘艳凤 高扬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828-829,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粘膜碘染色 漏诊 病理诊断 贲门癌
下载PDF
胃癌内镜活检组织nm23,CD_(44V)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6 位作者 王顺平 李英赛 丛庆文 吴明利 左连富 郭建文 刘江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5-26,共2页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 应用流式细胞光度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胃癌活检组织nm23,CD44V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组织nm23、CD44V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并发现nm23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CD44V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提示这一方法可作为胃癌术前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表达 流式细胞光度术 活组织检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