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华勒氏变性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1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卫波 丛欣莹 刘根林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华勒氏变性(WD)的磁共振成像(MRI)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康复科住院康复的191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常规颈椎MRI的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像(T2WI)进行影像学评估,将其分为WD组和非WD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机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神经平面、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等,并分析WD在脊髓的背柱区(DC)、外侧脊髓丘脑束区(ST)和外侧皮质脊髓束区(CS)的信号特点。结果115例(60.2%)出现WD。WD组与非WD组年龄、损伤机制、AIS的等级分布和伤后获得MRI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Z>3.820,χ2>9.104,P<0.05)。WD组中,在损伤部位的上方,DC、ST的WD发生率分别为100%和87%;在损伤部位的下方,CS的WD发生率为35.7%。根据WD信号出现的方式将其分为3组,只出现DC变化的15例(13%),DC合并ST发生变化为59例(51.3%),DC、ST、CS 3个位置均有变化的41例(35.7%)。3组间伤后获得MRI的时间差有显著性差异(H=90.794,P<0.05),3组间AIS等级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常规MRI检查T2WI可检测到WD信号,且WD的发生与伤后时间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华勒氏变性 磁共振成像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下载PDF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程度与磁共振成像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媛 周红俊 +9 位作者 丛欣莹 刘根林 卫波 郑樱 郝春霞 张缨 王一吉 康海琼 逯晓蕾 蒙倩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5-730,共6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轴位T2加权像(T2WI)脑脊髓损伤中心(BASIC)评分评定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75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轴位T2加权像(T2WI)脑脊髓损伤中心(BASIC)评分评定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博爱医院住院康复的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175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损伤机制、AIS分级,对患者颈椎磁共振成像矢状位及轴位T2WI进行BASIC评分、单节段/多节段损伤、有/无髓内出血的影像学评估。按照损伤机制将患者分为骨折/骨折脱位型(n=92)和无骨折脱位型(n=83),比较两组人口学指标和磁共振成像T2WI评估指标,并探讨AIS分级与BASIC评分、有/无髓内出血、单节段/多节段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和AIS分级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t=-10.276,χ^(2)> 12.570,P <0.001),受伤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间BASIC评分,髓内出血、单节段损伤发生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 8.703,P <0.01)。AIS分级与BASIC评分显著相关(r=0.790,P <0.001),有/无髓内出血、单节段/多节段损伤间的AI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χ^(2)> 5.516,P <0.05)。结论 磁共振成像T2WI的BASIC评分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不同损伤机制患者BASIC评分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 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 磁共振成像 脑脊髓损伤中心评分
下载PDF
CT肺动脉造影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及右心功能的评价
3
作者 张红霞 丛欣莹 +7 位作者 张甜 武晔 李清 李雪静 陈奕帆 王秀婷 于卫永 陈振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9-1438,共10页
目的探究CT肺动脉造影(CTPA)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其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住院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133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39例。阳性患者根据肺动脉栓塞指数(PA... 目的探究CT肺动脉造影(CTPA)对康复患者急性肺栓塞(APE)严重程度的判断及其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博爱医院康复住院并行CTPA检查的患者133例,其中阳性94例,阴性39例。阳性患者根据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评分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比较4组间临床参数和右心功能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PAOI与临床参数和右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sitic回归分析预测康复患者AP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间下肢静脉血栓、D-二聚体、氧分压、PAOI、室间隔左突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H≥12.350,P<0.01)。PAOI与D-二聚体(r=0.443,P<0.001)和室间隔左突(r=0.520,P<0.001)呈中度正相关,与下肢静脉血栓(r=0.399,P<0.001)、左肺动脉直径(r=0.213,P=0.014)和下腔静脉反流(r=0.229,P=0.008)弱相关。下肢静脉血栓(OR=7.708,P<0.001)、室间隔左突(OR=3.641,P=0.008)为康复患者APE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两个指标具有较高的APE联合诊断效能,其操作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 0.715~0.874)。结论CTPA可用于评价康复患者APE严重程度和右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肺动脉造影 急性肺栓塞 右心功能
下载PDF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12
4
作者 丛欣莹 张瑾 +2 位作者 余小多 陈雁 张连宇 《癌症进展》 2016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均未合并结节性硬化症。16例行CT检查,18例行MRI...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均未合并结节性硬化症。16例行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26例患者病灶最大径为0.9~16-3cm,平均7.3cm。病灶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20例(77.0%),分叶状4例(15.4%),沿肾周间隙铸型生长1例(3.8%),不规则形1例(3.8%);病灶完全位于肾轮廓之内2例(7.7%),部分突出于肾轮廓外24例(92.3%),其中以窄蒂状与肾实质相连2例(7.7%);2例(7.7%)肿瘤侵犯肾静脉形成静脉瘤栓;1例(318%)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3.8%)同期发现肝脏和肺多发转移。12例CT平扫示9例(75.0%)呈高或梢高密度,2例(16.7%)呈等.低或低密度,1例(8.3%)呈等-高密度。18例MRl平扫T1W图像15例(83.3%)病灶以等信号为主,T2W或T2W/FS图像10例(55.6%)病灶以低信号为主,8例(44.4%)呈低-高、低-等或低-等、高混杂信号。双期增强CT和/或动态MRI增强扫描示25例(100%)均呈不均匀强化,其中10例(40%)呈网格样强化,23例(92.0%)病灶动脉期强化程度呈等或略低于正常肾皮质,实质期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肾实质。1例(3.8%)病灶内见弯曲条带状钙化;9例(34.6%)可观察到少量脂肪成分;8例(30.8%)病灶内见扩张或粗大迂曲走行的血管;8例(30.8%)瘤内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影像学表现具有如下特征:女性多见;多呈类圆形或膨胀性生长;肿瘤较大时可出现囊变及出血;病灶内成熟脂肪成分并不多见;钙化罕见:肿瘤实性成分CT平扫呈梢高或高密度;T2WI呈梢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多数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不均匀筛网状强化较多见;部分病灶内可见迂曲扩张血管:可以伴有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诊断 影像学 CT MRI
下载PDF
基于高校学生视角的“课程思政”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及发展建议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丛欣莹 赵娜 +3 位作者 王旗 杨金花 李想 姜钰 《经济师》 2020年第2期202-203,共2页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全国各大高等学校的开展方兴未艾,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至今全国高等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管...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全国各大高等学校的开展方兴未艾,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至今全国高等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管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文章立足于学生视角,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研究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从前期课程准备和具体实施过程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接受意愿 发展建议 学生视角
下载PDF
镜像视觉反馈训练影响脊髓损伤患者脑重塑的机制:功能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丛欣莹 陈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7-1420,共4页
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等运功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近年将功能MRI(fMRI)用于分析MVF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揭示MVF康复机制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对MVF用于运动功能康复及SCI后脑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机制... 镜像视觉反馈(MVF)训练对脊髓损伤(SCI)等运功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近年将功能MRI(fMRI)用于分析MVF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为揭示MVF康复机制开辟了新思路。本文对MVF用于运动功能康复及SCI后脑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机制的f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磁共振成像 镜像运动疗法 脑重塑
下载PDF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评价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苗苗 陈雁 丛欣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5-600,共6页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低级别(LG)和高级别(HG)组、非肌层侵犯(NMIBC)和肌层侵犯(MIBC)组。比较组间IVIM参数[表... 目的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及肌层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分为低级别(LG)和高级别(HG)组、非肌层侵犯(NMIBC)和肌层侵犯(MIBC)组。比较组间IVIM参数[表观弥散系数标准值(ADC_(st))、慢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快扩散系数(D*),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IVIM参数两两组合的预测概率值;绘制IVIM参数及其组合预测概率值的ROC曲线,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HG组ADC_(st)、D和f值低于LG组(P均<0.05),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6、0.72(P均<0.01);ADC_(st)和D、ADC_(st)和f、D和f组合预测概率值的AUC分别为0.91、0.90和0.88(P均<0.000 1)。MIBC组ADC_(st)、D和f值低于NMIBC组(P均<0.000 1),其AUC分别为0.91、0.85和0.88(P均<0.000 1);ADC_(st)和D、ADC_(st)和f、D和f组合预测概率值的AUC值均为0.93(P均<0.000 1)。结论 ADC_(st)、D和f值越低,提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越高,侵犯肌层可能性越大;IVIM多参数组合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病理分级 T分期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丛欣莹 陈雁 +6 位作者 张瑾 余小多 叶枫 于卫军 张苗苗 欧阳汉 赵心明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鉴别。肾细胞癌病理学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且临床怀疑为。肾脏肿瘤的患者进行肾脏磁共振扫描,共69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鉴别。肾细胞癌病理学亚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且临床怀疑为。肾脏肿瘤的患者进行肾脏磁共振扫描,共69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1例,非透明细胞癌8例(嫌色细胞癌7例,乳头状癌1例)。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I、Ⅱ级)46例,中分化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III级)8例,低分化或未分化。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IV级)7例。所有患者均在3.0T磁共振扫描仪接受IVIM-DWI序列扫描,并应用双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灌注不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3个参数。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29±0.30)×10-3mm2/s、(42.92±20.21)×10-3mm2/s和(35.71±6.61)%,非透明细胞癌组的D、D‘和f值分别为(O.78±0.23)×10-3mm2/s、(32.60±11.33)×10-3mm2/s和(21.52±8.44)%,两组间D值和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36±0.29)×10-3mm2/s、(38.39±18.51)×10-3mm2/s和(36.40+6.96)%,中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10±0.24)×10-3mm2/s、(59.90±20.23)×10-3mm2/s和(32.88±4.02)%,低分化及未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D’和f值分别为(1.03±0.16)×10-3mm2/s、(53.28±18.74)×10-3mm2/s和(34.42±6.21)%。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值与中分化和低分化及未分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高分化肾透明细胞癌组的D‘值与中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和87.5%,f值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和非透明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4%和75.0%。结论IVIM-DWI在鉴别肾细胞癌的病理亚型及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方面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D值和f值可以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D值有助于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提示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