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HBV/HCV重叠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东冰 张萍萍 +2 位作者 赵培东 靳永胜 徐光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580-1581,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2011年3月15日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感腹胀,未治疗。2011年3月22日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繁,小便黄似浓茶色,后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3岁,2011年3月15日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同时感腹胀,未治疗。2011年3月22日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繁,小便黄似浓茶色,后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全阴性,2011年4月1日至本院肝病研究所就诊后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属 重叠感染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东冰 刘娜 +1 位作者 王莉 倪菁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8年第A02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并经医生确诊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102例病人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并经医生确诊为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102例病人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经过9周的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患者P<0.05结论:恩替卡韦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肺结核合并性乙型肝炎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东冰 靳永胜 +3 位作者 刘娜 黄江 王小鹰 辛杰晶 《癌症进展》 2021年第21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将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 目的探讨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对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将7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8%(34/39),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6,P=0.027)。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8.9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9,P=0.0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有效提升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肽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近期疗效 原发性肝癌 预后生存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组织活检对比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东冰 张萍萍 +2 位作者 靳永胜 杜雄 徐光华 《肝脏》 2016年第7期612-613,共2页
患者,男性,38岁。以"右上腹部不适2年,肝功异常20 d"之主诉于2011年2月8日住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年前患者出现右上腹部不适,曾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B超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20 d前查肝功异常,收住院。否认... 患者,男性,38岁。以"右上腹部不适2年,肝功异常20 d"之主诉于2011年2月8日住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年前患者出现右上腹部不适,曾在当地医院行上腹部B超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及核心抗体阳性。20 d前查肝功异常,收住院。否认慢性肝炎病史,无饮酒史及肝损害药物服用史,否认输血史及静脉药瘾史。患者妻子患乙型肝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右上腹部 肝损害药物 肝组织活检 感染病科 核心抗体 抗病毒 肝炎病史 肝功异常 输血史
下载PDF
表面抗原阴性HBV感染诊治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东冰 刘娜 +2 位作者 靳永胜 李春霞 徐光华 《肝脏》 2016年第9期784-787,共4页
WH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WHO(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HBsAg阳性CHB(慢性乙肝)患者容易通过常规检测手段被发现,而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因HBsAg转阴或检验手段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易被发现,但其早在1970年发现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活动时就被证实是存在的,且目前研究显示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也可导致肝衰竭、肝硬化或HCC发生.现就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范围、流行情况、发生机制、临床预后及治疗进展做如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HBSAG阴性 表面抗原 HBSAG阳性 HBSAG转阴 乙肝病毒再活动 诊治 世界卫生组织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东冰 靳永胜 +3 位作者 刘娜 张萍萍 辛洁晶 李春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21期51-53,共3页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替诺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HBV-DNA定量、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CD3^+、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其抗病毒作用优于阿德福韦酯,用药安全性与阿德福韦酯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 肝功能
下载PDF
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临床特征
7
作者 东冰 刘娜 +4 位作者 张萍萍 李春霞 靳永胜 辛杰晶 徐光华 《肝脏》 2017年第3期227-228,共2页
目的分析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HBsAg已经自然转阴(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0.05 IU/mL)的慢性HBV感染者8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分析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HBsAg已经自然转阴(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0.05 IU/mL)的慢性HBV感染者8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功能、腹部B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定量,并对所得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5例HBsAg自然转阴的慢性HBV感染者中男性57例(67.1%),女性28例(32.9%)。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7.7±12.1)岁。抗-HBs与ALT、AST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013(P>0.05)、-0.075(P>0.05)。抗-HBc与ALT、AST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P>0.05)、-0.008(P>0.05)。抗-HBc与HBsAg的Pearson直线相关系数为-0.559(P=0.000)。HBsAg转阴时年龄(≤50岁与>50岁者)与不同病情患者例数的行×列表分析的χ~2为29.509(P=0.000)。结论抗-HBs与ALT、AST无相关性,即抗-HBs升高,不预示肝功能损伤;抗-HBc与ALT、AST无相关性,即抗-HBc升高,不预示肝功能损伤;抗-HBc升高,HBsAg下降,提示抗-HBc水平升高预示HBsAg转阴的可能性;50岁以前HBsAg转阴患者预后较50岁以后HBsAg转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几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HBsAg自发性清除 HBV M ANTI-HBC HBV DNA
下载PDF
肝脏硬度值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娜 李春霞 +5 位作者 东冰 周路路 张瑞芹 赵英仁 何英利 徐光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 目的评估肝脏硬度值(LSM)对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0月-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肝活组织检查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330例,根据肝组织学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F0~F1)和明显肝纤维化(F2~F4)两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指标,然后对筛选后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在诊断明显肝纤维化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330例患者中轻微纤维化(F0~F1)有245例,明显肝纤维化(F2~F4)有85例。两组在临床指标HBV DNA、HBsAg、HBeAg、抗-HBc、ALT、AST、TBil和LSM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HBsAg与LSM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只有LSM有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95%可信区间:0.680~0.808)。以LSM≥6.15 k Pa为界值,预测明显肝纤维化的敏感度为62.4%,特异度为76.3%,准确度为72.1%,阳性预测值为72.5%,阴性预测值为67.0%。结论 LSM对明显肝纤维化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肝硬化 肝脏硬度值 诊断
下载PDF
合并前列腺结石的BPH患者结石成分分析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靳永胜 东冰 +4 位作者 贾军琪 汪峰 贺晓龙 高继学 李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9-814,共6页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探讨其发病因素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患者资料,严格按...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探讨其发病因素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患者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5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前列腺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前列腺结石分为合并前列腺结石组和无前列腺结石组。合并前列腺结石组进行组织学病理研究和前列腺结石成分分析,无前列腺结石组单纯行组织学病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情况;结合病理结果,对合并前列腺结石组前列腺慢性炎症、前列腺总体积(TPV)、年龄、残余尿量(PRV)、最大尿流率(Qmax)、IPS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病理提示均合并不同程度慢性炎症,合并前列腺结石组炎症发生率83.1%,无前列腺结石组为61.1%。合并前列腺结石组炎症程度为中重度(90%),炎细胞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腺体(81%),无前列腺结石组炎细胞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腺周与基质(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结石发病率52.1%,单一成分占23.5%(71/302)、混合成分占76.5%(231/302),草酸钙为70.2%(212/302),碳酸磷灰石为68.2%(206/302),磷酸镁铵为52.3%(158/302),尿酸为6.3%(19/302),不同年龄段结石成分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年龄、TPV、IPSS评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SA、PRV、Qmax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慢性炎症、年龄、IPSS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PSA、PRV、Qma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PH合并前列腺结石发病率高,结石成分构成多样,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前列腺慢性炎症(主要为腺体重度炎症)、年龄、BPH为前列腺结石发病的重要因素;前列腺结石可加重BPH患者LUTS症状,尤其是储尿期症状,对PSA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结石 成分分析 病理研究 慢性炎症
原文传递
新型包皮环切器结合改良镇痛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靳永胜 东冰 +4 位作者 郭巍 李义 贾军琪 汪峰 高继学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观察新型包皮环切器结合改良镇痛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患者3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110例应用新型包皮环切器手术,采用改良镇痛方法(利多卡因乳膏于术前半小时阴茎涂抹表面麻醉... 目的:观察新型包皮环切器结合改良镇痛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包皮环切术的小儿患者3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110例应用新型包皮环切器手术,采用改良镇痛方法(利多卡因乳膏于术前半小时阴茎涂抹表面麻醉,分别于术后半小时、术后第2天、换药前半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剂50mg纳肛);B组110例采用套扎器包皮环切,用传统镇痛方式(利多卡因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于术后半小时、术后第2天、换药前半小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C组110例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传统镇痛方式(利多卡因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于术后半小时、术后第2天、换药前半小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三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患者手术时间(3.42±0.88)min,术中出血量(2.45±0.52)ml,术中疼痛评分(0.05±0.01)分,术后6h疼痛评分(0.28±0.63)分,换药时疼痛评分(0.45±0.83)分,伤口愈合时间(6.25±2.13)d,外观满意度(98.6%),术后并发症(2.7%),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B、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包皮环切器结合改良镇痛方法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及围手术期具有出血少、用时短、全程无痛、外观满意、恢复快、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或包茎较好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包皮环切 新型包皮环切器 全程无痛 表面麻醉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治疗肝衰竭应用现状的新认识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娜 东冰 +5 位作者 李春霞 高红艳 白萧萧 徐光华 何英利 赵英仁 《肝脏》 2019年第2期196-199,共4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期,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其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期,出现以凝血功能障碍、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其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多,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肝衰竭的临床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总的来说有一般内科综合、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激素治疗 糖皮质 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治疗 肝脏损害 失代偿期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疗效分析及术后尿道狭窄相关因素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靳永胜 东冰 +5 位作者 贾军琪 宋红雄 张斌斌 高继学 李义 杨小龙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PKERP)和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BPH)效果及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前列腺等离子剜切术(PKERP)和钬激光剜除术(HoLEP)治疗大体积(体积≥80 mL)前列腺增生(BPH)效果及术后尿道狭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手术治疗的380例大体积BPH(体积≥80 m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为TURP组(n=148)、PKERP组(n=122)与HoLEP组(n=110),分别行TURP、PKERP术和HoLEP术。比较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半年相关随访指标,并对各组尿道狭窄发生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URP组、PKERP组与HoLE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0.4±12.8)min、(105.5±15.8)min、(100.3±9.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4.3±23.4)mL、(96.3±15.4)mL、(65.8±11.1)mL;切除前列腺重量分别为(65.3±8.6)g、(83.6±15.3)g、(85.4±11.6)g;血红蛋白(Hb)下降值分别为(22.7±11.5)g/L、(14.3±10.2)g/L、(6.4±5.6)g/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分别为(5.2±0.5)d、(3.1±1.3)d、(2.5±1.2)d;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5)d、(7.2±1.7)d、(4.8±0.6)d。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KERP组与HoLEP组在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URP组、PKERP组与HoLEP组生活质量评分(QOL)分别为(4.3±0.5)分、(2.8±0.7)分、(2.6±0.9)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分别为(11.5±2.5)分、(8.6±1.8)分、(7.3±1.9)分;最大尿流率(Qmax)分别为(13.3±3.5)mL/s、(16.8±2.1)mL/s、(17.5±3.6)mL/s;各组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术后指标改善情况较其他2组差(P<0.05),PKERP组与HoLE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3组患者尿中白细胞数分别为(20.3±10.5)个/μL、(10.8±8.4)个/μL、(8.6±7.4)个/μL,尿道狭窄率分别为8.8%(13/148)、3.3%(4/122)、2.7%(3/110),TURP组较其他2组在尿路感染和尿道狭窄发生率方面显著增高(P<0.05),PKERP组与HoLE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道狭窄与手术方式(P=0.025)、尿管时留置间(P=0.028)、失血量(P=0.013)、术后尿白细胞数(P=0.031)显著相关。结论在治疗大体积BPH时,PKERP与HoLEP较TURP术优势明显,HoLEP具有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等优点,PKERP更易于推广;TURP术后尿道狭窄率较PKERP与HoLEP高,主要因素为增生组织切除不彻底、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失血量相对较多、存在感染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种经尿道手术 大体积前列腺增生 疗效分析 尿道狭窄 相关因素
下载PDF
经腹膜外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0
13
作者 靳永胜 东冰 +7 位作者 贾军琪 张培波 李义 汪峰 张斌斌 贺晓龙 宋红雄 高继学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和经腹腔入路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效果差异及其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组,53例,经腹膜外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 目的:探讨经腹膜外入路和经腹腔入路下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效果差异及其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腹膜外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ELRP组,53例,经腹膜外入路)和经腹腔入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TLRP组,47例,经腹腔入路)。观察两组术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水平以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的差异。结果:ELRP组的手术耗时、出血量、尿管移除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TLRP组(P<0.05);ELRP组患者术后膀胱顺应性、剩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及血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皮质醇水平均优于TLR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RP对腹腔器官影响小、出血量少,可有效促进患者尿流动力学恢复和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尿流动力学 氧化应激 经腹膜外
原文传递
单孔双通道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大疝囊斜疝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靳永胜 贾军琪 +6 位作者 张培波 汪峰 东冰 李义 高继学 贺晓龙 郭巍 《东南国防医药》 2020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观察抓钳辅助(单孔双通道)下疝钩针一针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大疝囊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单侧大疝囊(术前超声明确疝内容物在内环口的直径,内... 目的观察抓钳辅助(单孔双通道)下疝钩针一针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大疝囊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小儿单侧大疝囊(术前超声明确疝内容物在内环口的直径,内环口直径大于1.5 cm)腹股沟斜疝80例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抓钳辅助组(行抓钳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疝钩针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单纯钩针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单纯疝钩针疝囊高位结扎术),每组各40例。比较2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抓钳辅助组较单纯钩针组在手术时间[(20.2±6.8) min vs (35.8±8.5)min]、中转开放率(0.00%vs 17.50%)、术中出血量[(1.8±0.5) m L vs (4.2±0.8) m L]、住院时间[(5.5±0.5) d vs (6.9±0.9) d]、医疗费用[(5384.3±564.5)元vs(6023.8±728.3)元]方面优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抓钳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单孔双通道)一针法在治疗小儿大疝囊腹股沟斜疝时具有手术时间短、易操作、疝囊结扎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小儿大疝囊治疗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抓钳辅助 一针法 腹腔镜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假性血小板减少1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娜 李春霞 +4 位作者 东冰 徐光华 牛迎花 何英利 赵英仁 《肝脏》 2018年第12期1152-1153,共2页
患者,男性,44岁,农民。否认有肝炎家聚现象,有输血史,否认饮酒嗜好,有吸烟史28年,20支/d。1年前在我科住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开始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血小板波动在34~45×10 9/L。此次因“... 患者,男性,44岁,农民。否认有肝炎家聚现象,有输血史,否认饮酒嗜好,有吸烟史28年,20支/d。1年前在我科住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开始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多次在我科住院治疗,血小板波动在34~45×10 9/L。此次因“发现HBsAg阳性20年,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4 d”主诉于2018年5月19日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75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2/68 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型肝炎 HBSAG阳性 住院治疗 抗病毒治疗 恩替卡韦 输血史
下载PDF
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娜 东冰 +7 位作者 周路路 任丹丹 张瑞芹 吴殿磊 谭娟 郭何 徐光华 李春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1期3110-3112,3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2×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学病理特点,研究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上限(2×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组织学病理特点,研究影响肝纤维化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行肝穿刺活检的ALT<2×ULN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9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微肝纤维化组(F 0~F 1)和明显肝纤维化组(F 2~F 4)。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协助诊断明显肝纤维化的无创临床指标。结果纳入患者290例,其中轻微肝纤维化组219例,明显肝纤维化组7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HBsAg、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硬度值(LSM)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BsAg、AST和LSM对ALT<2×ULN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患者是否启动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EAG 肝脏硬度值 肝穿刺活检 危险因素
下载PDF
ALT水平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娜 张瑞芹 +5 位作者 李春霞 东冰 周路路 张楠 徐光华 武琼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7期2471-2475,共5页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40 U/L)的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的肝组织病理学特点,进一步研究影响肝组织炎性反应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185例ALT正常的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者(A2~A3)29例,占15.7%;肝组织明显纤维化者(F2~F4)32例,占17.3%。回顾性分析纳入者的人口学、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相关因素,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和肝脏弹性测量值(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HR=1.078、1.492,P=0.019、P<0.001);家族史、HBsAg和LSM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HR=4.398、0.343、1.308,P=0.023、0.022、0.008)。ALT、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9、0.742(P<0.05);以ALT≥30.5 U/L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5.2%、73.7%、67.9%;以LSM≥6.4 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51.7%、83.3%和75.4%。LSM在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AUC为0.688(P<0.05);以血清LSM≥8.1 kPa为截断值,诊断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为40.6%、92.8%和85.4%。结论在HBe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的患者中,正常的ALT水平并不总是代表肝组织没有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的存在;高ALT水平和高LSM是肝组织明显炎性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家族史、低HBsAg和高LSM水平是肝组织明显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ALT水平与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肝脏炎性反应程度,LSM能够较准确地诊断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HBEAG 肝脏弹性测量值 肝活检 诊断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娜 东冰 李春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7期3006-3007,共2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实验组则给予恩替卡韦+复方牛胎...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口服,实验组则给予恩替卡韦+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2组疗程均为25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组PCⅢ、HA、LN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均<0.05);2组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减轻(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防治探讨 被引量:10
19
作者 靳永胜 东冰 +2 位作者 俞鸿凯 白安胜 郭巍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治疗情况,观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35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时均行保护尿道...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治疗情况,观察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35例前列腺癌患者手术时均行保护尿道膜部括约肌和前列腺血管神经束的相关措施,并在分离颈部时解剖性分离到尿道,保留膀胱颈部,避免膀胱颈口过大,吻合时加强后壁;术后拔除尿管后均有即刻尿失禁,术后进行辅助功能锻炼加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随访12~24个月,除2例患者因年龄较大,训练配合不佳,1例有严重糖尿病,术后轻度尿失禁持续6个月后恢复外,其余32例患者术后2~4个月均恢复尿控。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客观情况,术中精细操作及手术的技巧和改良,术后辅助功能锻炼加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可以减少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并使患者的控尿功能尽早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娜 东冰 +2 位作者 李春霞 古巧燕 杜雄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9期1441-1443,共3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HE患者作为发病因素观察对象,另随机选择87例无HE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HP感染的发生率、血氨水平。结果:HE组中HP...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肝性脑病发病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HE患者作为发病因素观察对象,另随机选择87例无HE的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分析两组HP感染的发生率、血氨水平。结果:HE组中HP感染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的HP阳性患者、HP阴性患者的血氨水平均低于HE组,且组内的HP阳性患者的血氨水平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HP感染可导致HE发病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幽门螺杆菌 肝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