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患者的囊胚整倍性及妊娠结局
1
作者 宋雪梅 袁振亚 +4 位作者 严为巧 李玉雯 朱彤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 目的探讨不同染色体异常类型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后的助孕结局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我中心就诊的因染色体异常行PGT共8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染色体异常类型不同分为染色体结构异常组(n=72)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组(n=8);其中,染色体结构异常组又根据染色体易位类型不同进一步分为平衡易位组(n=52)和罗氏易位组(n=20)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助孕结局。结果(1)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患者中,两亚组间2PN率、D3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活检整倍体囊胚易位染色体携带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罗氏易位组可用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5),罗氏易位组囊胚整倍体率亦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P<0.01);两亚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染色体数目异常患者中,5例47,XXY患者均有整倍体囊胚移植,截至投稿时,1例移植后未获得临床妊娠,3例获得健康新生儿,1例仍在妊娠随访中;染色体核型为47,XYY,t(12;18)(p11.2;p11.3)患者的2个取卵周期共活检10枚囊胚,其中4枚为整倍体囊胚、1枚为携带易位整倍体囊胚,移植1枚非携带整倍体囊胚后活产1健康女婴。结论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患者利用PGT技术排除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因素后,妊娠结局得以极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2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2 位作者 袁牧 严为巧 黄晓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30-932,共3页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胚胎早期逆卵裂现象,联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评估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探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逆卵裂现象的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2个因... 目的使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胚胎早期逆卵裂现象,联合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评估逆卵裂胚胎的染色体整倍性,探讨胚胎发育早期存在逆卵裂现象的囊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42个因高龄、反复种植失败和反复自然流产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周期,正常受精胚胎1087个,其中达到活检标准的囊胚483枚,利用时差成像培养系统记录达到活检标准的来自正常卵裂(n=407)和逆卵裂(n=76)的囊胚,比较逆卵裂囊胚与正常卵裂囊胚的染色体整倍性及移植后的妊娠结局。结果胚胎早期正常卵裂和逆卵裂形成的囊胚染色体整倍体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发育早期出现逆卵裂不影响其染色体整倍性,早期胚胎出现逆卵裂时可行囊胚培养后依据胚胎级别列入可利用胚胎,移植到宫腔后可以获得健康的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卵裂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时差成像培养系统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囊胚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3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3 位作者 袁振亚 严为巧 黄晓洁 袁牧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年轻(<38岁)女性中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否会影响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囊胚的继续发育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180例患者(243个周... 目的探讨年轻(<38岁)女性中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否会影响囊胚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囊胚的继续发育潜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的180例患者(24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DOR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155例,196个周期)和DOR组(25例,47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胚胎实验室指标及整倍体囊胚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和基础E 2(bE 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OR组的基础窦卵泡数(AFC)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基础FSH(bFS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OR组与对照组的2PN率、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形成率和活检囊胚整倍体率、嵌合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整倍体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年轻DOR女性卵巢储备的降低并不影响其囊胚的整倍体率和整倍体胚胎移植后的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 染色体非整倍体率 活产率
下载PDF
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园园 宋雪梅 +1 位作者 严为巧 黄晓洁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2期3855-3857,3861,共4页
目的探讨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该中心就诊的囊胚培养过程中时差成像出现皱缩现象患者(囊胚皱缩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后与对照组(未出现皱缩现象的患者)的... 目的探讨皱缩囊胚移植对胚胎种植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该中心就诊的囊胚培养过程中时差成像出现皱缩现象患者(囊胚皱缩组)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后与对照组(未出现皱缩现象的患者)的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囊胚皱缩组患者移植后的种植率(45.07%)、临床妊娠率(45.07%)显著低于对照组(59.93%、59.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皱缩组患者活产率(40.85%)低于对照组(50.68%),流产率与对照组相差不大(9.38%、13.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囊胚皱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影响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缩囊胚 单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原因不明不孕早期补救ICSI与Half-ICSI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严为巧 刘璐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雪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36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为原因不明不孕性患者在治疗中选择最佳的受精方式。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72周期行常规IVF治疗的原因不明不孕患者精卵共孵育4 h后剥除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排出情况,对第二极体排出率<30%或未见... 目的探讨为原因不明不孕性患者在治疗中选择最佳的受精方式。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72周期行常规IVF治疗的原因不明不孕患者精卵共孵育4 h后剥除卵母细胞周围的卵丘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排出情况,对第二极体排出率<30%或未见第二极体排出的完全受精失败的IVF周期行补救ICSI为实验组,并与同期行half-ICSI的55个周期原因不明不孕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受精率、≥3PN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补救ICSI可作为常规IVF完全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周期的有效补救措施在辅助生殖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补救 ICSI half-ICSI 第二极体 原因不明 不孕
下载PDF
不同发育天数胚胎冻融移植对单胎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的影响
6
作者 严为巧 刘璐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雪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5期178-17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玻璃化冻融移植对单胎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某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94例产妇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玻璃化...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发育天数胚胎玻璃化冻融移植对单胎妊娠结局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10月在某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94例产妇作为分析对象,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玻璃化技术冷冻卵裂期胚胎(第3天)复苏移植,研究组采取玻璃化技术冷冻囊胚(第5天或第6天)复苏移植,比较两组的单胎妊娠结局与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新生儿低体重、极低体重、巨大儿、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死亡等不良妊娠结局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玻璃化技术冷冻胚胎移植不会对单胎妊娠结局以及分娩结局带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冻融 胚胎移植 单胎妊娠 分娩结局
下载PDF
低评分胚胎囊胚培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7
作者 严为巧 刘璐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雪 《大医生》 2019年第19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浆内注射(IVF/ICSI)周期第3天(D3)低评分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IVF/ICSI治疗周期中D3低评分的1602枚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分析囊胚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玻璃化冻融的...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单精子卵浆内注射(IVF/ICSI)周期第3天(D3)低评分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IVF/ICSI治疗周期中D3低评分的1602枚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分析囊胚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玻璃化冻融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囊胚形成率34.96%(560/1602),可利用囊胚形成率33.4%(535/1602),冷冻囊胚535个,复苏102周期,共复苏囊胚142个,存活囊胚140个,复苏率98.60%,平均ET数1.39,临床妊娠率40.20%(41/102),种植率29.28%(41/140),流产率2.43%(1/41)。结论低评分胚胎继续培养能最大限度减少胚胎浪费,增加单次取卵累积妊娠率。同时为IVF实验室D3低评分胚胎发育潜能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评分胚胎 囊胚培养 玻璃化冷冻
下载PDF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严为巧 刘璐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雪 《大医生》 2019年第1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取卵当日因男方无精子可用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本研究采用改良桥接法预处理卵母细胞:为了减少高浓度玻璃化冷冻保护剂对卵母细...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取卵当日因男方无精子可用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本研究采用改良桥接法预处理卵母细胞:为了减少高浓度玻璃化冷冻保护剂对卵母细胞的毒性作用,冷冻前采用基础液-冷冻液桥接技术预处理卵母细胞5 min,避免高浓度冷冻保护剂对卵母细胞直接毒性作用,分析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周期的卵子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结局等。结果共复苏55枚卵子,存活45枚,复苏率81.82%,正常受精率77.78%(35/45),卵裂率100.00%,优质胚胎率45.71%(16/35),可利用胚胎率42.86%(15/35),临床妊娠率80.00%(4/5),流产率为0。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是取卵当日因各种原因无法取精或取精失败患者避免取消周期的一种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改良桥接法
下载PDF
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庄新杰 严为巧 +2 位作者 路易 秦祖兴 张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8,共3页
为了给骨骼肌修复和心肌治疗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平台,试验以水牛胎儿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采用机械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体外成... 为了给骨骼肌修复和心肌治疗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平台,试验以水牛胎儿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采用机械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在生长培养液中形态良好、生长稳定、增长快速并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肌管。结果说明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增殖和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骨骼肌卫星细胞 培养 染色体
下载PDF
不同受精方式对畸形精子症患者体外受精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1 位作者 严为巧 黄晓洁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 目的依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来选择采用IVF或ICSI受精方式,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治疗周期的畸形精子症患者,共计82个周期。根据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选择不同的受精方式,分为IVF畸形精子症组和ICSI畸形精子症组,其中精子浓度≥5×106/ml患者行常规IVF治疗(IVF畸形精子症组,44个周期),精子浓度<5×106/ml的患者行ICSI治疗(ICSI畸形精子症组,38个周期),对照组为同期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精子形态正常的患者,共605个周期(其中IVF对照组494个周期,ICSI对照组111个周期)。分别比较IVF组内、ICSI组内和畸形精子症组内在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VF对照组与IVF畸形精子症组,ICSI对照组与ICSI畸形精子症组分别在年龄、不孕年限和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差异不显著(P均>0.05);IVF对照组的种植率略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均略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高于ICSI对照组(57.9%vs.48.6%;33.8%vs.29.5%;9.1%vs.1.9%),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CSI畸形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高于IVF畸形精子症组(57.9%vs.52.3%;33.8%vs.27.3%),流产率低于IVF畸形精子症组(9.1%vs.13.0%)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畸形精子症患者精子浓度≥5×106/ml时,选择常规IVF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方式 妊娠结局 畸形精子症
下载PDF
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与新鲜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晓洁 严为巧 +3 位作者 刘璐 宋雪梅 李园园 王伟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比较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新鲜胚胎移植与自然受孕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冻融胚胎移植及新鲜胚胎移植(统称IVF-ET)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以同期自然受孕组作对照,比较分析新鲜周期... 目的:比较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新鲜胚胎移植与自然受孕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冻融胚胎移植及新鲜胚胎移植(统称IVF-ET)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以同期自然受孕组作对照,比较分析新鲜周期与冻融周期移植的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多胎妊娠率、宫外孕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体重及男女性别比等,同时分析IVF-ET妊娠与自然受孕新生儿的差异,进一步明确IVF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率(52.84%)高于冻融周期(45.83%),种植率(34.04%)高于冻融周期(30.87%),冻融移植巨大儿率(9.88%)高于新鲜移植(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产率、宫外孕率、多胎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F的早产率(18.20%)、多胎率(32.63%)显著高于自然受孕(13.74%、3.63%),极低出生体重儿(1.53%)高于自然妊娠(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巨大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鲜胚胎移植妊娠率及种植率高于冻融胚胎移植,冻融移植巨大儿率高于鲜胚移植,IVF-ET治疗不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新生儿死亡率、男女性别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冷冻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改良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精子快速冷冻解冻方法获临床妊娠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雪梅 严为巧 黄晓洁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8年第6期592-593,共2页
临床上,无精子症可以分为非梗性无精子症和梗阻性无精子症两类。无精子症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取精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拥有自己的遗传学后代。2016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对经皮睾丸多点细针抽吸精子进行快速冷冻解冻后行单精子卵胞浆注... 临床上,无精子症可以分为非梗性无精子症和梗阻性无精子症两类。无精子症患者通过外科手术取精并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可以拥有自己的遗传学后代。2016年6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对经皮睾丸多点细针抽吸精子进行快速冷冻解冻后行单精子卵胞浆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并获得临床妊娠,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病史:患者,男,26岁,因婚后6年未避孕未孕来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患者 临床妊娠 睾丸精子 快速冷冻 解冻方法 非梗阻性 INJECTION 梗阻性无精子症
下载PDF
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建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戢开丽 仇恒滨 +5 位作者 严为巧 庄新杰 段亚苹 张明 卢盛晟 卢克焕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4,共6页
以昆明小鼠(Mus musculus)为材料,利用超数排卵获得小鼠扩展囊胚、孵化囊胚。为了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因素,设计两个实验:(1)不同孕期(3.5 d或4.5 d)的囊胚对胚胎干细胞分离效率的影响... 以昆明小鼠(Mus musculus)为材料,利用超数排卵获得小鼠扩展囊胚、孵化囊胚。为了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ESC)分离和传代的影响因素,设计两个实验:(1)不同孕期(3.5 d或4.5 d)的囊胚对胚胎干细胞分离效率的影响;(2)第5代后,不同传代方法(机械法或酶消化法)对mESC传代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5 d孕期时,胚胎为扩展囊胚,在4.5 d时为孵化囊胚,扩展囊胚在贴壁率、原代克隆形成率差异不显著,从在继代培养上显著高于孵化囊胚(P<0.05);第5代后用机械法或胰酶消化法传代对mESC的维持没有明显差别,但从克隆的形态上看,酶消化法优于机械法。最后,本研究从扩展囊胚组中成功获得了一株mESC,该mESC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经RT-PCR分析显示表达Oct4、Sox2,核型为正常40X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小鼠 囊胚 胚胎干细胞 机械法 酶消化法
下载PDF
平衡易位携带者61个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周期的结局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振亚 袁牧 +2 位作者 黄晓洁 严为巧 宋雪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21期40-45,共6页
目的探究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携带者子代胚胎的遗传学特征,评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在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携带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 目的探究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携带者子代胚胎的遗传学特征,评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技术在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携带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中的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个体化诊疗策略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50对平衡易位/罗氏易位携带者夫妇的61个PGT周期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罗氏易位组子代胚胎整倍体率显著高于平衡易位组,非整倍体率显著低于平衡易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氏易位组和平衡易位组临床妊娠率分别达到了86.67%和83.33%,活产率分别达到了73.33%和72.22%,所有周期产前诊断结果均与PGT结果一致。结论PGT技术是阻断染色疾病遗传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罗氏易位和平衡易位携带者的生育风险,降低流产率,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易位 平衡易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个体化诊疗策略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成燕 陆晓媛 +4 位作者 宋雪梅 张荣荣 刘璐 严为巧 黄晓洁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卵母细胞成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PCOS患者和45例排卵正常不孕患者中的血清BDNF水平,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卵母细胞成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0例PCOS患者和45例排卵正常不孕患者中的血清BDNF水平,分析血清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卵母细胞成熟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P—COS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②PCOS组在获卵数和成熟卵数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BDNF水平与获卵数、成熟卵数和卵母细胞成熟率成呈正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中BDNF水平升高,高水平BDNF能促进卵母细胞成熟和早期胚胎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 卵母细胞 超排卵
原文传递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发育潜能的影响
16
作者 宋雪梅 邓星 +4 位作者 柏明珠 袁振亚 袁牧 严为巧 李园园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异常内分泌水平对其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最终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261个治疗周期.比较PCOS组和非PCOS组在年龄、不孕年限、BMI、FSH、LH...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异常内分泌水平对其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率和最终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261个治疗周期.比较PCOS组和非PCOS组在年龄、不孕年限、BMI、FSH、LH、E_(2)、P、AMH、T、AFC、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和HCG日E_(2)水平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2PN率、D_(3)天优质胚胎率、D_(5)/D_(6)天囊胚形成率、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活检囊胚非整倍体率和每周期活检囊胚个数等指标,以及整倍体囊胚解冻移植以后的临床妊娠结局.PCOS组的年龄、不孕年限、BMI、FSH、E_(2)、P、T、促性腺激素用量和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与非PCOS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H、AMH、HCG日E_(2)水平和AFC显著高于非PCOS组(P<0.01).PCOS患者的2PN率、D_(3)天优质胚胎率、D_(5)/D_(6)天囊胚形成率、活检囊胚整倍体率和活检囊胚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7.67%、50.64%、53.29%、57.14%,34.40%,与非PCO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每周期活检囊胚个数(5.44个)高于非PCOS组(2.64个);PCOS患者移植高占比D_(5)天优质整倍体囊胚后(76.67%),其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分别为78.33%、78.33%、5.00%、58.33%,与非PCOS患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PCOS并不显著增加不孕症患者囊胚染色体非整倍体率,整倍体囊胚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活产率均与非PCOS组无统计学差异,对PCOS患者而言获得足够数量的可供选择的优质囊胚移植是得到理想妊娠结局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染色体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预防早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梁 张楚 +3 位作者 严为巧 朱彤 黄晓洁 宋雪梅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对预防早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25个或取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数≥20个,hCG日血清E,浓度/〉5000pg/ml的17... 目的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nt)对预防早发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直径〉14mm的卵泡数≥25个或取卵获得的卵母细胞数≥20个,hCG日血清E,浓度/〉5000pg/ml的174例OHSS高危病例入组,全部行全胚冷冻择期移植并给予扩容常规预防。GnRH-ant用药组(87例)于取卵日后第1天(D1)给予GnRH-ant0.25mg皮下注射,持续5天。对照组87例仅予常规治疗。检测2组取卵日(DO)及取卵后第2、4、6天(D2、D4、D6)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用药组D4、D6的血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6的血细胞比容、腹腔积液深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OHSS发生率(3.4%)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取卵日后施用GnRH-ant对预防早发型OHSS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减少腹腔积液,降低血细胞比容,改善OHSS患者的临床症状。GnRH-ant可降低VEGF的水平,但其机制还有待研究。GnRH-ant的应用简便、安全,可作为临床上OHSS高风险人群的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防
下载PDF
高龄患者黄体期促排卵颗粒细胞GDF-9和BMP-15的表达与卵母细胞质量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严为巧 宋雪梅 +2 位作者 刘璐 张雪 黄晓洁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卵泡期与黄体期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共120例,将入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刺... 目的探讨卵泡期与黄体期卵泡生长、发育、成熟和凋亡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高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共120例,将入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微刺激组(对照组)60例,黄体期组(实验组)6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方法及细胞免疫法检测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以及取卵当日卵泡液、壁层颗粒细胞生长分化因子-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表达水平,分析两组的平均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着床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卵泡液中GDF-9、BMP-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颗粒细胞中GDF-9和BMP-1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黄体期平均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DF-9和BMP-15可以作为评估卵母细胞质量、预测卵子及胚胎发育潜能的无创生化指标,同时为临床黄体期促排卵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诱导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15
原文传递
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对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IVF结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楚 朱彤 +4 位作者 严为巧 张雪 宋雪梅 吕梁 黄晓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6年第10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低下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情况、IVF相... 目的研究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CSI)助孕的卵巢储备低下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性腺激素(Gn)使用情况、IVF相关指标及助孕结局,共164个周期,根据用药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70个周期采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观察组94个周期采用卵泡期Gn联合MPA促排卵方案,总结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应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中的临床体会。结果两种促排卵方案相比较,MⅡ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平均获卵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可利用胚胎率、优胚率明显高于微刺激组(P<0.05),HCG日LH水平及周期取消率明显低于微刺激组(P<0.05)。观察组目前已有6例患者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其中有3例获得了临床妊娠。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卵泡期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早发性LH峰,改善IVF结局,为提高妊娠率提供可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期高孕激素 促排卵 微刺激 卵巢储备功能低下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楚 严为巧 +3 位作者 张雪 宋雪梅 吕梁 黄晓洁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5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取卵日卵泡壁层颗粒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其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mRNA在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取卵日卵泡壁层颗粒细胞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其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mRNA在卵泡壁层颗粒细胞的表达,评估BDNF及Trk B与卵母细胞成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56例PCOS患者和44例排卵正常的不孕患者取卵日卵泡壁层颗粒细胞BDNF及Trk B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①PCOS组BNDF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Trk B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②PCOS组获卵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卵母细胞成熟率、受精率和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Trk B与BDN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①BDNF与Trk B可能共同参与了颗粒细胞的生理功能、卵母细胞的成熟以及早期胚胎的发育;②BDNF-Trk B信号通路障碍可能是促使PCOS患者卵巢内卵泡成熟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壁层颗粒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特异性络氨酸激酶受体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