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固定方式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严卫锋 曾忠友 裴斐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下腰椎病变的3年随访结果。方法手术治疗62例单节段下腰椎病变患者,其中30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A组),32例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创伤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痛VAS评分与JOA评分:术后各时点(术后1周和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暨经皮对侧椎板关节与双侧椎弓根螺钉两种固定方法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治疗下腰椎病变3年随访疗效均满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经皮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稳定性好、融合率高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是部分下腰椎病变固定融合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 椎弓根螺钉 脊柱融合术 瞄准器 椎板关节突螺钉
下载PDF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指端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严卫锋 陈波 叶和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6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于2002年3月~2005年6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48例手指指端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修复术后手指的外形、功能等均较满意。结论:指动脉... 目的:探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于2002年3月~2005年6月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48例手指指端缺损创面进行修复。结果:48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修复术后手指的外形、功能等均较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 岛状皮瓣 指端缺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年以上随访结果 被引量:67
3
作者 曾忠友 张建乔 +4 位作者 金才益 王斌 江春宇 吴鹏 严卫锋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且获得2年以上随访的3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5~60岁,平均39.1岁。按AO分型:A1.3型5例,A3.1型17例,A3.3型8例,C1.1型1例,C1.3型1例。载荷评分4~7分,平均5.8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4例。测量并对比其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程度,同时采用Denis评分对疼痛及劳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9.2个月(30~48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除3例为浮壁骨痂外其余病例关节突间及椎板表面植骨融合良好。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情况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最后随访时脊柱矫正度较术后有部分丢失(P>0.05)。25例患者最后随访时CT扫描显示椎体前上方存在大小不一的空洞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Denis疼痛评分:P122例,P27例,P33例。Denis工作状态评分:W118例,W28例,W33例,W53例。结论:虽然经伤椎置钉6钉三椎体固定方式并选择性单节段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弧度、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容积,亦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且腰背痛获得很好缓解,但并不能改善椎体空壳现象,亦不能避免矫正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两种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8 位作者 宋永兴 毛克亚 籍剑飞 张建乔 吴鹏 裴斐 宋国浩 韩建福 俞伟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优缺点。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腰椎单节段病变8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3例,女53例;年龄28~76岁,平均53.0岁;腰椎间盘退变39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2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退行性滑脱(MeyerdingⅠ度)16例;L_(3,4)5例,L_(4,5)70例,L_5S_111例。采用正中切口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5例(正中切口组),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联合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41例(通道组)。记录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进行评分,根据影像结果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变化,以及手术前后多裂肌面积和多裂肌脂肪组织沉积等级,观察椎弓根螺钉、椎板关节突螺钉有无松动、断裂,以及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术前、末次随访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两组病例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在切口长度和术后引流液方面,通道组优于正中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正中切口组少于通道组。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但通道组出现切口表皮坏死4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神经损伤3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为5.0%,通道组为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关节突螺钉位置不良率:正中切口组6.6%,通道组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患者的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裂肌面积: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为(789.00±143.15)mm^2,术前为(1066.00±173.55)mm^2,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为(992.00±156.75)mm^2,术前为(1063.00±172.13)mm^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等级方面:正中切口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椎弓根螺钉与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或椎间融合器前后向移位。椎间融合率:正中切口组为95.6%,通道组为95.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现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JOA评分:正中切口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77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1~29分(平均25.20±2.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由术前的8~16分(平均12.64±2.27)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23~29分(平均26.70±1.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采用正中切口显露方式相比,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腰椎单节段病变具有更多的优点,包括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等,但通道下肌间隙入路也存在手术并发症高等不足,特别是在早期开展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应用于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7 位作者 毛克亚 孙德弢 严卫锋 陈国军 宋永兴 张建乔 唐宏超 韩建福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06-312,共7页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 目的:对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下腰椎单节段病变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62例下腰椎单节段病变患者,男16例,女46例;年龄27~72岁,平均51.6岁。其中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位复发13例,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症12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例,腰椎退行性滑脱(Ⅰ度)10例。L3,4 5例,L4,5 42例,L5S1 15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0例(A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治疗32例(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根据影像资料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或断裂、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椎间融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5 d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以及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Cobb角。对比两组病例术后72 h腰部切口疼痛程度,并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神经根或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功能恶化现象。两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组手术时间少于B组(P〈0.05).术后72 h腰部切口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7.5个月。在椎间隙高度方面,两组病例术后5 d与术前相比,均获得良好的恢复,且末次随访时与术后5 d相比,均获得良好的维持。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或椎板关节突螺钉松动、移位、断裂,亦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现象。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末次随访时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操作简单、稳定性可、植骨融合率高、恢复快、临床效果好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方式相比,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操作步骤少,不需要特殊器械,因而,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的前提下,可在部分腰椎单节段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中选择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螺钉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1
6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6 位作者 吴鹏 张建乔 徐阿炳 宋永兴 籍剑飞 韩建福 宋国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88-394,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4岁(36.1±14.8岁)。... 目的 :探讨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共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0~64岁(36.1±14.8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6例,重物砸伤2例;致伤部位:T11/12 2例,T12/L1 6例,L1/2 7例,L2/3 4例,L2~L4 1例,L3/4 1例。AO分型:B2型13例,C型8例。均采用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钛网植骨重建椎体前中柱治疗。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损伤部位Cobb角和椎管骨块占位率,观察植骨融合、椎管重建和内固定情况。采用ASIA 2000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145±19.2min);术中出血800~2200ml(1320±476.5ml);术后切口引流液250~580ml(398±127.5ml)。术后切口无感染,无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或脊髓神经功能恶化病例。2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21.5±9.7个月)。术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Cobb角和椎管占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均获得融合,椎管减压彻底,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断裂或钛网移位等现象。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经后路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改良270椎管减压并椎体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并且椎管减压彻底,可以维持脊柱良好的稳定性,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管减压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和手术治疗选择 被引量:14
7
作者 曾忠友 吴鹏 +5 位作者 张建乔 唐宏超 宋永兴 严卫锋 韩建福 金才益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评分系统用于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56例下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岁。高...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评分系统用于指导手术方式选择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56例下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病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3.1岁。高处坠落伤40例,交通伤12例,重物砸伤4例。损伤部位:L337例,L4 16例,L53例。按AO分型:A3.1型17例,A3.2型14例,A3.3型25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40例。按A0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分,分别选择跨伤椎固定、经伤椎置钉固定、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手术方式。对比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情况的变化,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对患者的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进行评定。结果:56例切口无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即刻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情况:跨伤椎固定方式融合13例,经伤椎固定方式融合20例,联合后前入路和Ⅰ期后入路方式20例均获得植骨融合。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C级1例,D级3例,E级52例。患者局部疼痛评定:Pl52例,P23例,P31例。工作状态分级:W112例,W239例,W35例。结论:由于下腰椎与胸腰段在解剖、生物力学方面的差异,其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而根据AO分型、后柱是否损伤及椎管占位程度进行的综合评分,是指导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治疗选择的较好方法,下腰椎爆裂性骨折应根据损伤程度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爆裂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Ⅱ°或以上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3 位作者 唐宏超 吴鹏 张建乔 金才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1-595,共5页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Ⅱ°或以上滑脱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采取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2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Ⅱ°或以上滑脱病例。男13例,女29例,年龄24--70岁...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Ⅱ°或以上滑脱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1年6月采取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42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Ⅱ°或以上滑脱病例。男13例,女29例,年龄24--70岁,平均51.0岁,病史时间2~20年,平均7.5年,均有顽固性下腰痛;病变部位:L415例,L,27例;均为双侧椎弓峡部裂,其中椎体滑脱Ⅱ°28例,Ⅱ°14例。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其中单节段固定38例,双节段固定4例。经椎间孔入路融合器植骨,使用一枚融合器5例,使用两枚融合器37例。对比其术前、后腰椎前凸角、骶倾角、滑脱角、滑脱率和椎间隙高度的变化,采用Oswestry评分(oDI)评价其功能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无感染,1例因螺钉位置不正确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而行螺钉调整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5个月。除腰椎前凸角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外,术后滑脱角、滑脱率、骶倾角和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改善。本组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融合器移位现象,椎间融合器植骨除2例不能明确外,其余均获骨性融合;Oswestry评分由术前33.6--6.5至最后随访时10.8--4.1。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II。或以上滑脱病例其病史时间长、病情重、病理变化明显。建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充分松解、尽量复位并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前移 椎弓根螺钉 固定 融合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韩建福 严卫锋 +1 位作者 唐宏超 宋国浩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3期73-77,共5页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各86例,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7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则分为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各86例,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切口双钢板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 锁定钢板组的手术时间较双切口双钢板组显著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双切口双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与1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锁定钢板组与双切口双钢板组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2.1%与7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在有效性与安全性两方面效果相当,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负重时间方面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复杂性 锁定钢板 双切口双钢板
下载PDF
下腰椎病变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急性感染的治疗 被引量:13
10
作者 曾忠友 金才益 +3 位作者 王斌 张建乔 严卫锋 吴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10年第6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病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后并发急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9年12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中22例并发急性感染,回顾性分析感染后的治疗过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为37-68岁,平... 目的探讨下腰椎病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后并发急性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5年1月-2009年12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病变的患者中22例并发急性感染,回顾性分析感染后的治疗过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3.8岁。患者于术后5-21 d出现感染。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者18例(清创后取出内固定器2例,单纯清创16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取出内固定器的2例患者均Ⅰ期愈合;单纯清创的患者中13例Ⅰ期愈合,3例未好转,再次清创并取出内固定器后伤口愈合。非手术治疗的患者经治疗后1例好转,3例未好转,延期行病灶清除并取出内固定器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平均27.5个月,无患者出现再感染。患者中18例于4-6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结论下腰椎病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一旦出现急性感染,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否保留内固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外科伤口感染 清创术
下载PDF
腰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15
11
作者 曾忠友 裴斐 +5 位作者 张建乔 严卫锋 吴鹏 宋永兴 籍剑飞 韩建福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神经损伤的病例48例,其中马尾神经损伤3例,神经根损伤45例...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病变并发神经损伤的病例48例,其中马尾神经损伤3例,神经根损伤45例。神经损伤的原因:1操作损伤;2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3植骨块卡压;4椎管血肿压迫;5其他原因。1例血肿压迫所致的马尾神经损伤病例进行了椎管探查和血肿清除术,另2例马尾神经损伤患者予非手术治疗;由于操作所致神经根损伤的15例病例予非手术治疗,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神经根损伤的30例患者均进行了螺钉调整术。结果失访5例,余43例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21.2个月。获得随访的3例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5例因术中操作所致神经根损伤的病例,其中2例失访,其余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6例,未恢复4例;30例因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神经根损伤的病例,其中3例失访,其余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0例,大部分恢复5例,部分恢复1例,未恢复1例。再次手术病例除1例出现切口深部急性感染外,其余病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后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除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还有手术操作、螺钉位置不正确和植骨块卡压等因素。神经损伤只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病例神经功能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对于神经损伤的预防,要求术者对病情全面掌握,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中操作严谨、细致,并借助影像系统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多发性神经根病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下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与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曾忠友 孙德弢 +6 位作者 吴鹏 张建乔 唐宏超 姚小英 宋永兴 严卫锋 韩建福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5期294-298,共5页
目的分析下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系统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腰椎骨折病例资... 目的分析下腰椎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改良胸腰椎损伤分类及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score,TLICS)系统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下腰椎骨折病例资料89例,按AO分型:A3.1型22例,A3.2型22例,A3.3型31例,B2.3型6例,C1.3型8例。用改良TLICS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治疗方案。对比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影像结果,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固定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切口无感染。随访12~60个月,平均29.2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在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及椎管占位恢复方面,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植骨融合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由于下腰椎具有完全不同的损伤特点,应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改良TLICS系统是指导下腰椎骨折治疗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减压术 外科 骨移植
下载PDF
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被引量:8
13
作者 曾忠友 宋永兴 +6 位作者 严卫锋 籍剑飞 韩建福 张建乔 金辉 唐宏超 毛克亚 《脊柱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11-216,共6页
目的总结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分析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病变患者277例,其中9例出现神经损伤(男... 目的总结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分析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病变患者277例,其中9例出现神经损伤(男4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岁。腰丛损伤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神经根损伤7例。手术操作损伤3例,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2例,血肿压迫2例,混合因素1例,原因不明1例。予非手术治疗5例,再次手术4例。结果 9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操作直接损伤的3例中2例部分恢复,1例完全恢复;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的神经根损伤完全恢复;2例血肿压迫所致神经损伤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混合因素导致马尾神经损伤的1例患者部分恢复;损伤原因不明的1例完全恢复。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的神经并发症以神经根损伤多见。神经损伤有显露和手术方式的客观原因,但术者的操作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术中操作要谨慎细致,以预防神经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手术中并发症
下载PDF
270°或360°椎管减压并一期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体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忠友 籍剑飞 +5 位作者 严卫锋 吴鹏 张建乔 宋永兴 韩建福 宋国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345-351,共7页
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 目的对比椎管减压方式(270°和360°)并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1年12月分别采用270°和360°椎管减压并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治疗且资料完整的36例严重胸腰椎骨折病例,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标准:A级2例,B级5例,C级17例,D级12例。接受270°椎管减压组(A组)17例,360°椎管减压组(B组)1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和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4^48个月,平均28.5个月。两组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P<0.05),A组优于B组。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两组病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组间在术后Cobb角矫正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椎管占位的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〇P<0.05),B组优于A组。两组病例的钛网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病例中除ASIA分级A级患者外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在脊髓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P>0.05)。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一期后路固定、椎管减压和脊椎前中柱重建术,270°和360°椎管减压各有优缺点,采用360°椎管减压需慎重,而270°椎管减压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忠友 严卫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0-593,共4页
随着腰椎解剖的深入,脊柱生物力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translaminar facet screw fixation,TLFSF)已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成为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以外又一重要技术... 随着腰椎解剖的深入,脊柱生物力学和医学影像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成熟,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技术(translaminar facet screw fixation,TLFSF)已大量地应用于下腰椎病变的固定融合治疗,成为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以外又一重要技术,现从应用解剖、生物力学、临床应用、置钉技术的演变、优缺点及手术适应症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椎板关节突 临床应用 固定技术 脊柱生物力学 腰椎病变 应用解剖 手术适应症
原文传递
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远 严卫锋 +1 位作者 张玉良 王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4期734-736,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 目的研究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直接前侧微创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对患者的股外侧皮神经功能进行评判;1年后对髋关节的功能进行评判。采用双侧皮节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和Harris评分法为评判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神经传导速度相对于对照组的快,且动作电位峰值稍高、潜伏期相对更短。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判优秀率相当。结论改良后直接前侧微创入路在术中可以有效的防止股外侧皮神经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微创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经喙突钢缆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
17
作者 吴鹏 曾忠友 +2 位作者 严卫锋 唐宏超 宋国浩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47-147,共1页
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科采用经喙突钢缆复位固定骨折治疗12例NeerⅡb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3~55岁。左侧8例,右侧4例,均为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钢缆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斯斌 吴鹏 +3 位作者 曾忠友 裴斐 严卫锋 宋国浩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2期268-269,共2页
目的:评价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3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检查,择期采用颈椎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定期门... 目的:评价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4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32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检查,择期采用颈椎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术,术后观察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表现,定期门诊评价神经功能。结果随访3~36个月(平均17.2个月),术后6月颈椎X线提示骨性融合,术后脊髓ASIA评分有明显增加。结论前路选择性减压内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能够较好恢复可逆性损伤脊髓神经功能,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前路手术 内固定 融合
下载PDF
髁限制性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范时洋 曾忠友 +2 位作者 宋永兴 严卫锋 韩建福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髁限制性假体(LCCK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LCCK假体置换治疗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 目的 探讨髁限制性假体(LCCK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LCCK假体置换治疗4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膝关节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60个月。手术时间75~120 min,总出血量110~400 ml。术后X线片显示膝关节力线均明显改善,畸形完全矫正。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23~56(47.11±5.70)分提高到术后1周75~90(84.79±4.70)分(P<0.05)。膝关节活动度:34例术后1周屈曲可达130°、伸直0°;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术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仅达90°、伸直0°。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独自正常步态行走。结论 LCCK假体置换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限制性假体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43例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鹏 代希勇 +3 位作者 曹峰 黄建 黄朝林 严卫锋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观察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期间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病患者,分析其症状及截瘫改善、后凸畸形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 目的观察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期间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结核病患者,分析其症状及截瘫改善、后凸畸形矫正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6±1.5 a;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8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5例完全恢复正常。3例ASIA分级改善1~3级;植骨均在术后0.5~2 a融合,治愈率58.08%,好转率18.58%,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25.7°。结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结核,并能同时矫正胸腰椎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手术 植骨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