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的影子杀手——骨结核
1
作者 严广璇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4年第2期20-21,共2页
结核病多发生在肺部,但它也会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上,比如骨结核,顾名思义就是骨骼上的结核病,骨骼感染结核菌后会被慢慢腐蚀破坏,导致出现截瘫、关节毁损等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后遗症,因此骨结核也就成为了“健康的影子杀手”,威胁着大... 结核病多发生在肺部,但它也会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上,比如骨结核,顾名思义就是骨骼上的结核病,骨骼感染结核菌后会被慢慢腐蚀破坏,导致出现截瘫、关节毁损等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后遗症,因此骨结核也就成为了“健康的影子杀手”,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下面将对骨结核常见问题进行解答,以期让大家了解骨结核,并有效地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结核 结核病 结核菌 腐蚀破坏 常见问题 健康 后遗症
下载PDF
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分析
2
作者 李元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17-91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分析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转归...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分析其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243例,其中男106例,女137例,年龄60~87岁,平均(69.3±7.0)岁。结核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79/243);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8.9%(46/243),12例自行缓解,15例接收胃粘膜保护剂及胃肠道动力药物后缓解,19例需要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4.8%(36/243),经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及加强保肝治疗后好转;视神经损害发生率3.7%(9/243),经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及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后视力均有恢复,4例恢复到用药前水平,5例部分恢复;结核药超敏反应发生率2.9%(7/243),经停用致敏药物及抗过敏治疗后缓解;血液系统损害发生率5.8%(14/243),经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及使用升白药物后好转。结论对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结核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给予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老年 药物不良反应 处理措施 转归
原文传递
传统组织病理学检查与Xpert MTB/RIF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5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92-697,共6页
目的:评价传统组织病理学(简称“病理”)检查与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脊柱结核的442例患者的资料,男227例(51.4%),女215例(48.6%);年龄18~86岁(46.3... 目的:评价传统组织病理学(简称“病理”)检查与Xpert MTB/RIF(简称“Xpert”)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脊柱结核的442例患者的资料,男227例(51.4%),女215例(48.6%);年龄18~86岁(46.3±18.0岁);胸椎结核165例,腰椎结核162例,腰骶椎结核53例,胸腰段结核46例,颈椎结核11例,颈胸段结核5例。所有患者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得病灶中的脓液、死骨、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同时进行传统组织病理学检查与Xpert检测,计算两者的阳性率与阴性率。病理诊断分四类,一类、二类为确诊结核,三类、四类为未诊断结核。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获得Xpert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计算kappa值评估两者的一致性。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Xpert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Xpert检测的价值。结果:442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结核292例(66.1%,95%CI为61.4%~70.5%),病理未诊断结核150例(33.9%,95%CI为29.5%~38.6%);Xpert检测阳性363例(82.1%,95%CI为78.2%~85.6%),阴性79例(17.9%,95%CI为14.4%~21.8%),发现rpoB突变43例(9.7%)。Xpert检测阳性率高于病理检查(χ^2=46.2477,P<0.001)。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病理确诊为结核的292例中,Xpert阳性273例,阴性19例;病理为三、四类诊断未确诊结核的150例中,Xpert阳性90例,阴性60例;Xpert的敏感度为93.5%(273/292),特异度为40%(60/150)。病理与Xpert两种检测确诊脊柱结核的kappa值=0.378(95%CI为0.290~0.466),一致性欠佳。Xpert检测诊断脊柱结核的AUC为0.667。病理检查与Xpert检测联合诊断脊柱结核的阳性率为86.4%(382/442)。结论:Xpert检测可以提高脊柱结核的确诊率并发现利福平耐药突变,标本量足够的前提下推荐同时行病理检查和Xper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诊断 病理检查 Xpert MTB/RIF检测
原文传递
XpertMTB/RIF技术在骨关节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6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桂荣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技术”)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72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GeneXpert MTB/RIF,简称“Xpert技术”)快速诊断骨关节结核及其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连续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272例疑似骨关节结核患者的病灶标本,每份标本行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罗氏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行绝对浓度法药物敏感性试验(DST)检测。以临床诊断参考标准(CRS)为金标准,评价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骨关节结核病灶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DST为金标准,评价Xpert技术检测病灶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CRS为金标准,涂片抗酸杆菌检查、BACTECMGIT960分枝杆菌培养、罗氏培养和Xpert技术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23.90%(60/251)、47.81%(120/251)、25.50%(64/251)和78.09%(196/251);21例非骨关节结核患者标本中4种技术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以DST为金标准,17例对利福平耐药的标本中,Xpert技术检测利福平耐药全部阳性。结论Xpert技术检测骨关节结核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并且可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是否耐药,值得推荐用于临床早期诊断骨关节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核酸扩增技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抗药性 评价研究
下载PDF
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元 秦世炳 +4 位作者 董伟杰 范俊 兰汀隆 唐恺 严广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36例,年龄60--82岁,平均(69.9±6.8)岁。64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手术时机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骨科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8例,女36例,年龄60--82岁,平均(69.9±6.8)岁。64例患者术前行抗结核治疗14-56d,平均(29.6±10.9)d;术前按照2000年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标准》进行分级(简称“ASIA分级”):B级6例、C级15例、D级43例;术前截瘫时间2~16周,平均(5.4±3.3)周;57例有合并症,分析上述因素对手术时机及疗效的影响。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3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16例,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年龄大,及截瘫致长期卧床所致。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7.2±1.3)分,术后VAS平均(2.2±1.2)分;术后VAS较术前平均改善(5.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0,P〈0.05)。ASIA分级患者ASIA分级术后平均改善(1.2±0.5)级,4例患者截瘫无改善,为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造成脊髓器质性损伤所致;术后61例植骨融合,融合时间3~7个月,平均(4.8±1.3)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为(33.4±11.3)。,术后Cobb角平均为(16.1±6.7)°;术后Cobb角较术前平均改善(17.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P〈0.05)。随访12-18个月,有2例结核病灶复发,复发原因为术后未规律抗结核治疗所致。结论对于老年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2周、尽量缩短术前截瘫时间、合并症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行手术治疗是安全的;术后疼痛、ASIA分级、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外科学 截瘫 手术时机 治疗结果 老年人
下载PDF
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和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5 位作者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许绍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此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时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以此减少此类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9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的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时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和脓胸的病程时间分为2个组。A组:27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前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累及胸腔后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短于4周者。B组:12例;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的病程大于4周,则待胸膜纤维板较厚,体温稳定在37.5℃以下,并且血红细胞沉降率稳定或处于下降过程者。39例患者均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体问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方式:后侧人路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式1);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2);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3);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不剥脱或部分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4);前侧入路经胸腔胸膜纤维板完全剥脱、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钉板内固定术(术式5);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术式6);后侧入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侧入路胸膜外胸椎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术式7)。结果A组27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1~4周施行,平均(2±1.7)周;B组12例,手术在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后8~12周施行,平均(9±1.4)周。5例选择术式1,11例选择术式2,9例选择术式3,5例选择术式4,3例选择术式5,2例选择术式6,4例选择术式7。所有思者均无死亡及发生严重心脑血管、肺、肝、肾并发症。术后胸腔管引流时间6~33d,平均(15±10.9)d。术后切口一期愈合35例,一期愈合率(89.7%);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内愈合,2例经每日伤口换药1个月后行清创后愈合。5例术前并发脊髓损伤,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呈骨性融合者28例,骨性融合率达71.8%(28/39);术后1年X线摄影复查,显示椎体骨性融合者35例,骨性融合率达89.7%(35/39)。术后随访2~3年,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见结核病复发迹象。所有患者受累及的胸腔均已粘连闭合,未见胸腔积液或脓胸。结论胸椎结核累及胸腔,继发胸腔积液或脓胸患者的治疗需同时兼顾胸椎结核和胸腔积液或脓胸,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脊柱 胸腔积液 脓胸 结核性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方案评价
下载PDF
应用XpertMTB/RIF技术快速诊断膝关节结核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恺 董伟杰 +4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在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关... 目的评价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在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例膝关节病变患者的关节积液标本,每份标本同时分别行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罗氏培养基培养、Xpert检测。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评价Xpert检测关节积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以临床诊断为参考标准,涂片、罗氏培养基培养、Xpert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17.2%(5/29)、31.0%(9/29)、69.0%(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4,P%0.05);特异度分别为85.0%(17/20)、100.0%(20/20)、90.O%(18/20)。结论Xpert检测关节积液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高,并且可同时检测其耐药性,可用于快速诊断膝关节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 耐药性
下载PDF
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元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目的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 目的评价含利奈唑胺化疗方案治疗术后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7年4月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16例耐多药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后经不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6个月后无效,后改为含利奈唑胺方案行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对比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调整前后的化疗成功率、植骨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变化情况,以及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成功率为75.0%(12/16),治疗失败率为25.0%(4/16);植骨融合率为81.3%(13/16);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抗结核药物治疗前VAS得分平均为(5.8±1.4)分;使用含利奈唑胺方案后VAS得分平均为(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6,P=0.000);12例患者椎体感染及椎旁脓肿逐渐吸收。与利奈唑胺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3%(9/16),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31.3%(5/16),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43.8%(7/16),贫血的发生率37.5%(6/16),头晕的发生率12.5%(2/16),皮疹的发生率6.3%(1/16)。减少利奈唑胺剂量后,与利奈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减轻。结论含利奈唑胺方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确切,但与利奈唑胺剂量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联合 疗效比较研究 利奈唑胺
下载PDF
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董伟杰 秦世炳 +5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分析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514例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 目的分析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表型药敏试验”)与GeneXpert MTB/RIF在耐药脊柱结核诊断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514例临床诊断为脊柱结核的患者资料,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病灶中的脓液、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并以无淀粉改良罗氏培养和浓度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表型药敏试验,同时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果 514例患者中,男260例(50.6%),女254例(49.4%);年龄1~86 岁,平均(46.2±18.7)岁;腰椎结核200例(38.9%),胸椎结核186例(36.2%),腰骶椎结核60例(11.7%),胸腰段结核46例(8.9%),颈椎结核14例(2.7%),颈胸段结核8例(1.6%)。109例培养阳性并获得表型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率为21.2%;检出耐药患者25例(4.9%,25/514),其中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患者9例,占阳性患者的8.3%。GeneXpert MTB/RIF阳性383 例(74.5%),其中发现rpoB突变47 例(9.1%,47/514),包括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的9例MDR-TB和XDR-TB患者。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耐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表型药敏试验检出率偏低,不能及早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通过GeneXpert MTB/RIF方法可尽早发现更多耐药结核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严广璇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手术疗效及截瘫时间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67例的术前、术后资料。随访12-28... 目的分析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手术疗效及截瘫时间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67例的术前、术后资料。随访12-28个月,平均14个月。全部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2周以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前1d、术后3周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统计截瘫时间(截瘫发生至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术前1d、末次随访神经功能[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2000年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进行分级,简称“ASIA分级”]。采用SPSS17.0软件配对t检验,评价术后3周、末次随访时Cobb角和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价末次随访ASIA分级与术前1d的差异;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检验截瘫时间与末次随访ASIA分级的相关性。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obb角术后3周为(14.92±9.12)。、末次随访为(16.45±9.18)°,较术前的(23.18±12.07)°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和2.99,P值均〈0.05)。VAS评分术后3周为(3.42--+0.99)分、末次随访为(1_75±0.62)分,较术前的(6.83±1.40)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92和11.70,P值均〈0.05)。术前1dASIA评分A级3例,B级10例,C级32例,D级22例,E级0例;末次随访ASIA评分A级0例,B级0例,C级3例,D级6例,E级58例。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较术前1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246,P〈0.05。患者截瘫时间为1~24周,平均(7.87±4.90)周。以截瘫时间和术前1dASIA分级为自变量,以末次随访ASIA分级为应变量,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β=0.051,Х^2=0.269,P=0.604,患者截瘫时间与末次随访ASIA分级无相关性,P〉0.05。67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3.81±1.43)个月,未发现结核病复发。结论对于胸椎结核病变活动型合并截瘫患者,实施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性重建和结核治愈的效果。而术前截瘫时间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外科学 胸椎 截瘫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唐恺 秦世炳 +4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31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33~79岁,平均(60.7±11.2)岁。病变位于腰椎者23例,位于胸椎者8例。术前17例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按照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15例、C级1例、B级1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进行x线摄影、CT扫描三维重建、MRI复查,同时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SIA分级的变化,以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角)的矫正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12-300min,平均(184.9±46.9)min;术中出血量200~1400ml,平均(537.1±286.6)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71个月,平均(42.3±15.4)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1/31)。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3.06±1.59)分,术后6个月为(1.77±1.28)分,术后12个月为(1.03±1.22)分,末次随访为(0.42±0.85)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6.74±1.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15、19.73、18.12、24.73,P值均〈O.05);术后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16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患者术前Cobb角测量,胸椎病变者为(26.4±16.8)°,腰椎病变者为(31.0±3.2)°;术后1个月Cobb角,胸椎病变者为(21.4±14.6)°,腰椎病变者为(21.3±5.2)°,较术前分别矫正5.0°和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4.41、13.09,P值均〈O.05)。末次随访时,胸椎病变者为(22.5±15.0)°,腰椎病变者为(23.8±4.8)°,与术后1个月相比分别丢失1.1°和2.5°(t值分别为3.81、15.30,P值均<0.05)。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化脓 外科手术 选择性 治疗结果 数据说明 统计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元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范俊 兰汀隆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结核患者。入组患者均存在腰椎骨质疏松,所...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老年(年龄≥60岁)腰椎结核患者。入组患者均存在腰椎骨质疏松,所有患者均接受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模式管理。将其中接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共计48例;未接受抗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计44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变化情况、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明确围手术期骨质疏松的治疗对老年腰椎结核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结果92例患者腰椎结核均获得治愈。经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3.17±0.83)周]、术后植骨融合时间[(3.73±1.73)个月]、术后椎弓根螺钉松动发生率(6.2%,3/4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1±0.86)周、(4.39±1.37)个月、15.9%(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8,P<0.001;t=-2.333,P=0.022;χ^(2)=4.310,P=0.038)。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间[(182.71±52.16)min和(173.75±37.83)min]、术中出血量[(365.83±109.21)ml和(409.32±127.34)ml]、术后VAS评分改善情况[(5.29±1.24)分和(5.07±1.06)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1%(13/48)和25.0%(11/44)]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6,P=0.352;t=-1.762,P=0.088;t=1.033,P=0.304;χ^(2)=0.231,P=0.631)。结论围手术期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维持椎弓根螺钉位置,加速植骨融合,可以作为老年腰椎结核并发骨质疏松患者ERAS措施中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腰椎 骨质疏松 康复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附14例报告)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俊 兰汀隆 +4 位作者 董伟杰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55-461,共7页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断、与脊柱结核的鉴别诊断、手术疗效及相关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在外院误诊为脊柱结核而实际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位于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7例。按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本组患者中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6例。14例患者均并发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并发糖尿病8例、肾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肝硬化1例、高血压6例、肺部严重感染5例。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改善情况、术后植骨融合率、术后Cobb角变化等情况,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效果及相关风险。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误诊为脊柱结核,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均有术前疼痛、截瘫等手术适应证。采用单纯后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9例,采取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术3例;2例颈椎病变采取颈前路内固定并病灶清除术。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2个月,均获得随访。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7.8±67.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0.5±86.4)ml;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出现术后相关并发症:切口延迟愈合3例,术后一过性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术后菌血症1例。末次随访植骨均获融合;末次随诊ASIA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D级3例,E级11例。VAS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由术前的(7.4±1.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3±1.1)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00)。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化脓性脊柱炎术前易误诊为脊柱结核。术后易出现切口不愈合、菌血症等手术风险。在积极处理好术前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合理处理好相关并发症后,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葡萄球菌 金黄色 结核 脊柱 诊断 鉴别 外科手术 脊柱融合术 治疗 结果
下载PDF
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4 位作者 范俊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 目的探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采用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踝关节结核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处理、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处理、骨性融合率及手术要点。结果手术时间85~180min,平均(105.7±31.1)min,术中出血量20~90m1,平均(56.2±13.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6%(5/43)。术后随访9~36个月,平均(15.6±4.7)个月。41例获得骨性融合,2例为纤维性粘连,融合率为95.3%;融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3±2.9)个月。所有患者结核病灶均治愈,其站立、行走时患踝的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41例骨性融合患者VAS评分O~3分,2例纤维性粘连患者VAS评分为2~4分。结论在合理的抗结核药物支持下,三角形外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踝关节结核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器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范俊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 目的探索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中局部应用凝血酶冻干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脊柱结核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106例手术患者,按照术中有无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接受术中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进行止血;对照组(54例)未局部使用凝血酶冻干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24h内失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最大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1周的红细胞比容(HCT)、输血率、围手术期的并发症(血栓事件、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皮下积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拔除引流管的时间、术后HCT、术后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分别为(182.8±54.6)ml、(450.4±119.2)ml、(5.5±1.5)d、(30.4±5.6)%、(35.8±12.5)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58.4±45.1)ml、(646.3±87.9)ml、(7.2±2.1)d、(27.2±7.3)%、(48.3±17.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09;t=2.264,P=0.037;t=2.132,P=0.048;t=2.238,P=0.049;t=2.056,P=0.043)。术后输血率分别为19.2%(10/52)与27.8%(1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4,P=0.3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凝血酶冻干粉能进一步减少脊柱结核手术的总失血量、24h内的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值,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能有效起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凝血酶冻干粉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感染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俊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唐恺 李元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6-903,共8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合并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因脊柱结核术后感染而再次手术的患者的资料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7~76岁,平均46.6±18.3岁,随访12~3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后合并感染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因脊柱结核术后感染而再次手术的患者的资料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27~76岁,平均46.6±18.3岁,随访12~36个月,平均18.6±6.5个月,统计合并症、首次手术方式、致病菌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和情况等资料,统计手术前、术后2周以及末次随访Cobb角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析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截瘫程度的变化,综合上述因素,评价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疗效分析及相关风险。结果:18例患者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表面葡萄球菌2例,溶血性葡萄球菌2例,厌氧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14例采取了单纯后路手术,4例采取了前后路联合的手术。手术时间为97~280min,出血量为100~1200ml。患者术前血沉45.6±25.8mm/h,CRP为38.3±42.0mg/L,VAS评分为6.3±1.5分,Cobb角为15.3°±6.7°;术后2周时血沉30.3±11.0mm/h,CRP为24.1±8.9mg/L,VAS评分2.4±1.2分,Cobb角12.6°±5.8°;末次随访血沉14.2±9.6mm/h,CRP为11.6±13.2mg/L,VAS评分为1.8±1.1分,Cobb角12.8°±4.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1例ASIA B级患者术后恢复至D级、1例ASIA C级患者及4例ASIA D级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达到E级;有1例ASIA D级患者术后仍评为D级,但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恢复,生活基本自理。术后3~5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所有患者再次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脊柱结核术后感染的患者,经过充分抗感染、手术中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充分引流后,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术后 重度感染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在检测脊柱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5 位作者 范俊 李元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 :评估分子线性探针技术(HAIN)应用于检测脊柱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感染的患者235例,其中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84岁... 目的 :评估分子线性探针技术(HAIN)应用于检测脊柱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感染的患者235例,其中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84岁,平均42.8±18.1岁,根据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标本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组,脊柱结核(结核组)219例,脊柱感染其他细菌或真菌(非结核组)16例,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脓液或组织标本(含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和骨质),然后在2h内采用HAIN技术和联合培养法对相同标本进行MTB检测,并进行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测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HAIN和联合培养法检测MTB结果为阳性的分别有120例和104例。HAIN和联合培养法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54.8%和47.5%,特异度均为100%。HAIN在MTB培养阳性标本和培养阴性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5%、47.0%,两组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6,P<0.05)。HAIN检测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敏感度分别为87.5%、66.7%和85.7%,特异度分别为94.8%、86.0%和93.2%,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43(P<0.001)、0.427(P<0.001)和0.664(P<0.001)。结论:HAIN在检测脊柱结核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和异烟肼耐药中展现出了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技术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5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严广璇 秦世炳 +5 位作者 董伟杰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肘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23例,中位年龄5...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叉状成形术治疗肘关节结核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收治的肘关节结核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57例。其中男23例,中位年龄53岁(34~67岁);女34例,中位年龄51岁(32~7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5.35±2.30)个月。以患肘屈伸活动度及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对术前、末次随访时肘与前臂功能(疼痛、运动、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5个月;57例患者肘关节结核均治愈,无复发患者;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10.66±2.50)。增加到术后的(65.62±9.12)°,t=3.35,P〈0.05;M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25.57±10.20)分改善为术后的(68.31±9.82)分,t=4.54,P〈0.05。结论规范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病灶清除联合叉状成形术是治疗肘关节结核、重建肘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可满足患者绝大多数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结核 叉状成形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化脓性革兰阴性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广璇 秦世炳 +2 位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范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72-478,共7页
目的分析化脓性革兰阴性杆菌性脊柱炎(Gram-negative bacterial vertebral osteomyelitis,GNBVO)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断为化脓性GNBVO并行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 目的分析化脓性革兰阴性杆菌性脊柱炎(Gram-negative bacterial vertebral osteomyelitis,GNBVO)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断为化脓性GNBVO并行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3例化脓性GNBVO患者均有感染史或高危感染因素(高龄、并发糖尿病、其他慢性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其中,感染大肠埃希菌9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对手术前后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末次随访(第12个月末)时术后患者病椎的骨性融合、治愈等情况。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例化脓性GNBVO患者末次随访VAS评分[(1.46±0.78)分]、wBC[(7.14±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69±0.03)、ESR[(10.29±4.82)mm/1h]、CRP[(3.57±2.07)mg/L]较术前[分别为(7.38±1.19)分、(15.93±2.82)×10^9/L、(0.08±0.02)、(72.71±18.45)mm/1h、(53.20±18.25)mg/L]均明显改善(t值分别为33.34、8.99、6.40、9.21、6.67,P值均=0.000)。13例患者经敏感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12~16周后均治愈,其中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患者术后2周因刀口破溃,行3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刀口延期愈合。全部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复发。结论化脓性GNBVO患者经过敏感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12~16周后,VAS评分、wBC、中性粒细胞、ESR、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可达到骨性融合的治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菌 脊柱炎 化脓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
作者 严广璇 董伟杰 +5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唐恺 李元 王恒 秦世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44-548,共5页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在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在ERAS管理模式下行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ERAS组),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连续进行的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35例(非ERAS组)进行对照研究。对比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刀口一期愈合情况、住院时间;分别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of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价患者术前与术后8周时疼痛程度与膝关节功能。结果:ERAS组出血量为(65.0±12.2)ml,较非ERAS组的(125.8±35.0)ml明显减少;ERAS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12.9±32.2)ml,较非ERAS组的(408.6±51.9)ml明显减少;ERAS组住院时间为(19.1±2.4)d,较非ERAS组的(28.5±9.7)d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85、-11.203、-3.278,P值均<0.05)。ERAS组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非ERAS组发生2例。ERAS组35例刀口一期愈合,非ERAS组31例。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为(2.6±0.8)分,较术前的(7.7±0.7)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77.4±3.8)分,较术前的(36.5±4.1)分明显提高。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419、-29.654,P值均<0.05)。非ERAS组VAS评分为(3.9±1.0)分,较术前的(8.0±0.8)分明显降低;HSS评分为(68.3±5.0)分,较术前的(36.4±4.6)分明显提高,非ERAS组两种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807、-12.771,P值均<0.05)。术后8周时,ERAS组VA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降低,HSS评分较非ERAS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1、4.502,P值均<0.05)。结论: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手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管理,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出血量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骨关节 膝关节 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