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色素瘤细胞外泌体通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调控肿瘤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
1
作者 曹宸 杨莹 +2 位作者 孙秋悦 严志新 杨细虎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1331-1337,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外泌体(melanoma exosomes,MM-ex)携带的果蝇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prospero homeobox protein 1,Prox-1),在调控淋巴管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LECs)增殖、迁移以及生成具有转移肿瘤细胞功能淋巴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实验构建低表达Prox-1黑色素瘤细胞株(MM^(shProx-1))。采用试剂盒法获取MM和MM-ex^(shProx-1)的外泌体(MM-ex和MM-ex^(shProx-1))。采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迁移实验,观察MM-ex及MMex^(shProx-1)对LE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2015年9月至2021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皮肤黑色素瘤病理标本中Prox-1及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情况,统计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并分析Prox-1及MLVD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结果细胞实验:MM-ex促进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促进了淋巴管的成形。MM-ex^(shProx-1)对LECs无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对淋巴管成形无促进作用。临床研究: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Prox-1、LYVE-1在黑色素瘤组织及肿瘤周围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rox-1信号在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率[87.50%(14/16)、79.17%(19/2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37.50%(6/16)、12.50%(1/8)](均P<0.05)。LYVE-1在黑色素瘤转移组和Ⅲ期及Ⅳ期肿瘤组的表达(9.30±4.65、5.15±1.7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Ⅰ期及Ⅱ期肿瘤组(5.66±1.69、5.30±1.65,均P<0.05)。Prox-1、LYVE-1的表达情况均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结论MM-ex通过Prox-1促进LECs的增殖及迁移,在肿瘤淋巴管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Prox-1、LYVE-1及MLVD与黑色素瘤淋巴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相关性,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早期淋巴转移及预后提供一个新的判断指标,也为皮肤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外泌体 Prospero同源异形盒蛋白1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 淋巴转移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C2、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2
作者 孙秋悦 曹宸 +1 位作者 杨细虎 严志新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C2(FoxC2)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病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LYVE-1的表达情况用微淋巴管密度(MLVD)表示。结果FoxC2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高表达率[88.88%(8/9)、88.88%(16/18)]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42.85%(15/35)、26.92%(7/26)](均P<0.05)。LYVE-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组、中低分化组的表达(13.31±6.23、14.28±4.4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8.67±4.33、6.39±2.09)(均P<0.05)。FoxC2、LYVE-1的表达情况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长径无关(均P>0.05)。FoxC2与LYVE-1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FoxC2及LYVE-1参与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及淋巴结转移,此结果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皮肤鳞状细胞癌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 叉头框蛋白C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Ang-2、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3
作者 陆匡 严志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及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的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4例原发性cSCC患者,其cSCC标本中Ang-2、LYVE-1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检测,其中LYVE-1的表达情况以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表示。结果Ang-2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的组别中,高表达率为44%(15/34),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的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SCC高分化组,Ang-2的高表达率为35%(9/26),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的83%(15/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无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为8.49±4.2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13.48±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VE-1在cSCC高分化组的表达为6.39±2.09,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14.28±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直径对Ang-2和LYVE-1的表达无影响(P>0.05)。cSCC患者的Ang-2表达水平与LYVE-1呈正相关(r=0.598,P<0.01)。结论Ang-2与LYVE-1参与推动cSCC的发生、发展以及淋巴结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素2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肿瘤转移
下载PDF
MMP-2抑制剂在大鼠烫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严志新 王金龙 +1 位作者 蔡勇 魏中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烫伤修复创面过程中MMP-2表达的意义及其人工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只鼠背部制成20%TBSA深二度烧伤模型,实验组每天食物中添加卡托普利1mg/kg,烫伤后分别在24 h,4 d,7 d,14 d,20 d,29 ... 目的:探讨烫伤修复创面过程中MMP-2表达的意义及其人工合成抑制剂的作用。方法:将16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只鼠背部制成20%TBSA深二度烧伤模型,实验组每天食物中添加卡托普利1mg/kg,烫伤后分别在24 h,4 d,7 d,14 d,20 d,29 d,35 d,62 d切取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在实验中取2只正常大鼠皮肤标本,同样检测其标本中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在正常大鼠皮肤中无表达;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期表达强度不同,24小时后开始表达,以后逐渐增强,大约到第20 d达到高峰,持续约15 d后减弱;但到创面愈合后仍有表达。实验组MMP-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大鼠烫伤后7,14,20,29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MMP-2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有一定规律,与烫伤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人工合成抑制剂可抑制其活性,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MMP-9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严志新 郭钟行 《实用癌症杂志》 200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织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发性乳腺癌组织标本 ,采用标准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亲合免疫组织法 ,检测肿瘤组织中MMP -9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MMP -9的阳性表达率为 42 %;MVD均值为 2 5 .3± 9.1;无腋淋巴结转移组、高分化组、无远处转移组及 5年生存组的MMP -9表达水平分别低于有腋淋巴结转移组、低分化组、远处转移及死亡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VD值增大提示乳腺癌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及预后差 ;MMP -9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有关 ,MMP -9高表达组MVD值大于MMP -9低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MMP -9表达水平及MVD与乳腺癌生长、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 ,此结果为临床建立新的乳腺癌预后预测因子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微血管密度 乳腺癌 生物学特性 肿瘤转移 预后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鼠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2和TIMP-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志新 王金龙 +2 位作者 陈淼 魏中华 陈建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年第2期86-8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2和TIM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在8只大鼠背部制成20%TBSA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后分别在24小时,4,7,14,20,29,35,62天时切取每只大鼠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情况;在... 目的:探讨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MMP-2和TIMP-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在8只大鼠背部制成20%TBSA深Ⅱ度烫伤模型,烫伤后分别在24小时,4,7,14,20,29,35,62天时切取每只大鼠背部创面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情况;在实验中取2只正常大鼠皮肤标本,同样检测标本中MMP-2及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和TIMP-1在正常大鼠皮肤中几乎无表达;在大鼠烫伤后不同时期表达强度不同,24小时后开始表达,以后逐渐增强,大约到第20天达到高峰,持续约15天后减弱;到创面愈合后仍有表达。MMP-2的表达水平与TIMP-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MMP-2和TIMP-1的表达水平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有一定规律,与烫伤创面的愈合和瘢痕的形成可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严志新 王兵 +2 位作者 王金龙 夏云 Navin Rambaran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68-170,共3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软组织损伤 修复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修复皮肤缺损6例报告
8
作者 严志新 周明 +1 位作者 王兵 徐斌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90-90,92,共2页
关键词 烧伤 复合移植 异体脱细胞真皮支架
下载PDF
氢氟酸烧伤8例治疗体会
9
作者 严志新 周海清 +2 位作者 张忆云 王兵 孙劲义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06-406,共1页
报告8例氢氟酸烧伤治疗体会,结果治愈7例,死亡1例。总结了不同深度创面临床特点,强调冲洗重要性,治疗应局部注射10%葡萄糖酸钙和奴佛卡因,局部钙离子导入,尚可用硫酸镁湿敷,全身亦应补钙,并保肝。
关键词 氢氟酸 烧伤 低钙血症 氟中毒
下载PDF
乳头肥大手术纠正 2 例报告
10
作者 严志新 周海清 王兵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62-62,共1页
介绍一种新术式纠正乳头肥大2例,操作简单,不仅能纠正乳头高度和周径,而且能避免传统术式的损伤乳管、影响泌乳功能及疤痕形成等缺陷,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乳头肥大 外科手术 乳房
下载PDF
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金龙 徐斌 +3 位作者 王兵 严志新 夏云 何雪莲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将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的皮缘缝合,形成袋状瓦合式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缺损。结果 6例手术患者,共1... 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例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清创后,将髂腹股沟皮瓣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的皮缘缝合,形成袋状瓦合式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缺损。结果 6例手术患者,共12个皮瓣完全成活,2例患者在皮瓣蒂部有糜烂,在皮瓣断蒂时进行了修整。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3~12个月,皮瓣血液循环及外形良好,皮肤耐磨,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髂腹股沟皮瓣联合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可较好地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手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与接触式水份测量仪对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检测的准确性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罗毅 严志新 +2 位作者 汪立 陈佳佳 刘宁飞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以周径测量结果为标准,比较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与接触式水分测量仪检测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科进行淋巴手法引流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8名,以周径测量获得的上肢增粗程度为标准,将... 目的以周径测量结果为标准,比较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与接触式水分测量仪检测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科进行淋巴手法引流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患者18名,以周径测量获得的上肢增粗程度为标准,将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和接触式水分测量仪对组织水肿的检测结果,与周径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肢周径变化和两种水分测量的结果均显示患者治疗后水肿程度减轻。相比接触式水分测量仪的结果(r=0.490,P<0.05),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的测试结果(r=0.579,P<0.05)与周径测量结果相关性系数更高。结论两种水分检测方法均可用于诊断上肢淋巴水肿,而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对组织水肿测量的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淋巴水肿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仪 接触式水分测量仪 组织水肿 周径测量
下载PDF
基于缝合法的小鼠角膜炎症模型的构建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怡 许晋升 +3 位作者 孙秋悦 曹宸 丁先超 严志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496-500,共5页
目的:探讨缝合法构建小鼠角膜炎症模型的有效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1-0尼龙线于BALB/c小鼠角膜进行“8”字缝合,构建小鼠角膜炎症模型,分别于术后3、7、12 d裂隙灯下和术后5、7、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淋巴管及血管生长情况,术后3、7... 目的:探讨缝合法构建小鼠角膜炎症模型的有效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11-0尼龙线于BALB/c小鼠角膜进行“8”字缝合,构建小鼠角膜炎症模型,分别于术后3、7、12 d裂隙灯下和术后5、7、14 d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淋巴管及血管生长情况,术后3、7、14 d采用HE染色观察角膜炎症变化,术后1、3、7、11、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TNF-αmRNA在炎性角膜中的表达。结果:裂隙灯观察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术后3 d角膜可见明显的淋巴管、血管新生,术后7 d生长达到高峰;HE染色显示术后3 d角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于7 d开始消退;qRT-PCR结果显示角膜术后表达TNF-αmRNA,术后7 d到达高峰后开始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结论:缝合法小鼠角膜模型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模型,符合炎性反应的一般规律,是研究炎性淋巴管生长调控机制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炎症模型 小鼠 淋巴管再生 血管再生
下载PDF
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曦 丁先超 +2 位作者 邰宁正 石磊 严志新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住院的植皮患者共58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植皮皮片应用加压包扎疗法)和观察组(植皮皮片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加压固定),各29例... 目的:探讨负压吸引技术在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住院的植皮患者共58例,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植皮皮片应用加压包扎疗法)和观察组(植皮皮片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加压固定),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7 d创面皮片存活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感、感染发生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植皮术后7 d创面皮片存活率、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植皮术后创面均未发生感染,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10.3%)。随访半年,观察组患者创面皮片较对照组柔软,无明显挛缩。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应用于自体皮移植皮片固定中,可促进皮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感和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率,并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为深度创面自体皮移植皮片固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创面 自体皮移植 负压吸引技术
下载PDF
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
15
作者 柏素萍 程念开 +1 位作者 严志新 邰宁正 《全科护理》 2015年第28期2844-2845,共2页
[目的]总结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方法]对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开展创面护理。[结果]72h内死亡1例。10例病人头面部创面经45d护理后,Ⅱ度创面全部愈合,Ⅲ度创面的愈合率为30%左右。[结论]加强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 [目的]总结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方法]对11例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开展创面护理。[结果]72h内死亡1例。10例病人头面部创面经45d护理后,Ⅱ度创面全部愈合,Ⅲ度创面的愈合率为30%左右。[结论]加强群体性特重烧伤病人创面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烧伤 创面 群体性 护理
下载PDF
广泛性甲状腺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16
作者 张拥军 严志新 Navin Rambaran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1期2596-259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行双侧近全切除30例,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切2例,双侧全切除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双侧全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行双侧近全切除30例,一侧全切加对侧次全切2例,双侧全切除1例。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双侧全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永久性喉返神经瘫痪伴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所有病例经随访2-18月,无1例复发,5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采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办法,推荐术式为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强调围手术期处理,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防止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单片集成光发射器频率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维旦 严志新 +1 位作者 王晨 潘慧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本文对Tucker等的激光二极管小信号模型作了改进,进而用SPICE程序分析了由异质结晶体管(HBT)电路和激光二极管组成的单片集成光发射器的频率特性。通过分析,提取了适合于目前常规工艺的优化参数,并就此计算了优化后的OEIC频率特性。电... 本文对Tucker等的激光二极管小信号模型作了改进,进而用SPICE程序分析了由异质结晶体管(HBT)电路和激光二极管组成的单片集成光发射器的频率特性。通过分析,提取了适合于目前常规工艺的优化参数,并就此计算了优化后的OEIC频率特性。电路参数优化后的单片集成光发射器的频响接近单个LD的频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集成 光发射器 频率特性 HBT
下载PDF
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及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雪芹 罗彩凤 +2 位作者 柏素萍 严志新 邢唯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552-556,共5页
目的:调查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和烧伤临床科室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12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应激相关障碍... 目的:调查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和烧伤临床科室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制的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8所三级甲等医院烧伤科12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和客观认知得分分别为(12.38±3.79)分和(4.42±1.47)分,平均得分率分别为49.52%和55.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参加过培训为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主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1);学历是烧伤科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客观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分别有83.70%和73.64%的烧伤科护士表示在科室没有应激相关障碍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常规。结论:护士对应激相关障碍的认知度低、行为差,但态度较好;烧伤科室缺乏对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管理者应注重应激相关障碍的管理及培训,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相关障碍 烧伤 护士 认知 管理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曹宸 严志新 杨细虎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3期44-47,共4页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其效果均存在不确定性,愈后极易复发,少数有癌变可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但其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局... 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临床创面修复的一大难题,目前治疗措施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但其效果均存在不确定性,愈后极易复发,少数有癌变可能。目前临床上应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但其应用前景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s-Exo)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被细胞释放的小直径细胞外囊泡,是一种具有极大前景的无细胞治疗和组织再生的调控介质。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低的免疫源性及低致癌性。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为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对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应用于慢性创面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慢性创面 创口愈合
下载PDF
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秦洁 柏素萍 +1 位作者 严志新 李晓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18期2066-2070,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采用0.9%的藻酸银敷料作为一级敷料,而干预组的一级敷料改进为银抗菌伤口敷料,2组患... 目的观察负压创面技术联合抗细菌生物膜材料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干预组37例,对照组采用0.9%的藻酸银敷料作为一级敷料,而干预组的一级敷料改进为银抗菌伤口敷料,2组患者均以负压持续治疗14天后采用湿性平衡治疗至愈合,并随访2个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2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创面面积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14天干预组创面面积,细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2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节点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并且干预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④干预组创面治愈率,压创愈合计万表(PUSH)计分,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抗菌伤口敷料结合NPWT能够有效缩小创面面积,控制创面细菌感染,提高创面愈合率,减缓创面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负压伤口疗法 慢性创面 银敷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