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检测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9
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家委员会 +5 位作者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李卫华 李子明 应建明 陆舜 梁智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5-573,共9页
基因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中一类重要的分子变异。近十余年来,针对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为特定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然而,基因融合形成机制多样,检测方法众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分子检测中相对复杂。本文旨... 基因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中一类重要的分子变异。近十余年来,针对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为特定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然而,基因融合形成机制多样,检测方法众多,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临床分子检测中相对复杂。本文旨在从融合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适用人群、常见融合基因的共性和特性、常用检测方法优缺点和检测策略优化等多个角度出发,基于国内外临床检测实践,达成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检测的中国专家共识,以规范融合基因的分子检测,精准筛选适合特定靶向治疗的患者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 基因融合 临床实践 适用人群 分子检测 融合基因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共识与争议(2024版)
2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5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家委员会 陆舜 杨帆 钟文昭 李子明 林冬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7-1126,共20页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根治性手术,但术后复发是临床治疗不可避免的难题,既往在手术的基础上加入围术期化疗也仅能将...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为根治性手术,但术后复发是临床治疗不可避免的难题,既往在手术的基础上加入围术期化疗也仅能将5年生存率提高约5%,迫切需要更优的系统治疗手段。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逐步从非小细胞肺癌后线治疗突破至前线治疗,现为围术期治疗也带来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多项围术期免疫治疗Ⅲ期研究证实在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阶段加入免疫治疗可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成为降复发、延生存的新治疗标准。2024年1月,特瑞普利单抗成为中国首个获批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适应证的免疫治疗药物,开启了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新时代,但围术期免疫治疗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应用仍缺乏统一的共识。为帮助各级临床医师更好地进行诊疗决策,推动免疫治疗在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应用的临床实践标准化,厘清围术期免疫治疗争议点,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和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专家委员会联合发布《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的共识与争议(2024版)》,旨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术期免疫治疗的规范化管理和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围术期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