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骨传导助听器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
1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高志强 +9 位作者 陈晓巍 樊悦 平陆 范欣淼 杨腾裕 张天宇 任柳杰 李辰龙 赵守琴 王丹妮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7-203,共7页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亦称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缩小或缺如,常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及听骨链畸形[1]。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83~4.34/10 000[2,3],我国约为3.06/10 000,且有上升趋势[4]。大部分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为单侧受累,7%~23%为双侧[2]。...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亦称小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缩小或缺如,常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及听骨链畸形[1]。新生儿中发病率为0.83~4.34/10 000[2,3],我国约为3.06/10 000,且有上升趋势[4]。大部分先天性外中耳畸形为单侧受累,7%~23%为双侧[2]。90%以上的患耳存在气骨导差为50~60 dB的传导性听力损失[2]。外中耳畸形可以多种发育综合征的表型出现,被称为综合征型耳畸形[5]。外观异常和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其心理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传导 传导性听力损失 小耳畸形 气骨导差 专家共识 助听器 外中耳畸形 外耳道
原文传递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 被引量:76
2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10 位作者 孙建军 倪鑫 龚树生 黄治物 金昕 李兰 刘博 罗仁忠 肖红俊 杨军 张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567,共12页
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 前言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耳科疾病,是儿童听力损失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1-4])。其病因学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可出现耳痛、耳鸣、耳闷、自听过强、耳内异常声响等症状。患儿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很难及时发现,故多就诊延迟。OME长期不愈可造成患儿言语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等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表达能力 病理生理机制 耳科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 耳痛 耳闷 听力损失 高发人群
原文传递
外耳道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国共识(2022版)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11 位作者 戴春富 王海波 冯奕思 张毅博 韩月臣 樊兆民 张欣欣 冯国栋 陶磊 邹丽芬 林岚 沙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4-803,共10页
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2%,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万人,多见于40~60岁的成人[1-3]。目前外耳道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晚期患者需手术结合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以获得较好疗效。外耳道癌的预后一般与肿瘤的临... 外耳道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头颈部肿瘤的0.2%,总体发病率约为1/100万人,多见于40~60岁的成人[1-3]。目前外耳道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晚期患者需手术结合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以获得较好疗效。外耳道癌的预后一般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侵袭程度相关。早期(T1、T2)规范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100%,而晚期(T3、T4)仅为35.8%~72.5%[4-5],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是提高外耳道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外耳道癌总体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多数临床医师缺乏诊断和治疗经验。为提高外耳道癌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明确外耳癌防治规律并形成规范,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侧颅底外科、头颈外科、放疗科、化疗科、胸外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外耳道癌的诊疗进展,制定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五年生存率 外耳道癌 中华医学会 放疗科 胸外科 化疗科 头颈部肿瘤
原文传递
中国耳聋基因诊断与遗传咨询临床实践指南(2023) 被引量:15
4
作者 中国聋基因筛查与诊断临床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12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戴朴 袁永一 黄莎莎 王国建 韩明昱 许红恩 卢宇 程静 高雪 马璐 刘玉和 杨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共12页
世界范围内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2‰~3‰,先天性耳聋中,遗传因素致聋占比50%以上[1,2,3,4]。我国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1‰~3.47‰,遗传因素致聋占比达50%~60%[5]。我国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超过15%[6,7,8,9];... 世界范围内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2‰~3‰,先天性耳聋中,遗传因素致聋占比50%以上[1,2,3,4]。我国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1‰~3.47‰,遗传因素致聋占比达50%~60%[5]。我国自然人群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耳聋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超过15%[6,7,8,9];另外还有2.3‰的药物性耳聋线粒体DNA易感变异携带者[10],这些个体对某些特定环境因素,特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感而容易发生耳聋。遗传性耳聋的防控是提高人群听力健康水平的主要切入点之一,而基因诊断在遗传性耳聋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医生对耳聋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这项工作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皆缺少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遗传性耳聋诊断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的制定旨在明确耳聋基因诊断在耳聋诊疗中的价值,规范我国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流程,促进多学科整合,为遗传性耳聋的科学管理和三级预防提供专业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耳聋基因 临床实践指南 先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 三级预防 自然人群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中国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 +5 位作者 张青 王利一 杨军 庄建华 杨怡和 金玉莲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6-314,共9页
概述。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机体的前庭耳石器被多种适宜刺激所兴奋,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诱发躯体浅表骨骼肌产生的肌电反应[1,2]。根据记录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 概述。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指机体的前庭耳石器被多种适宜刺激所兴奋,经过特定的反射通路,诱发躯体浅表骨骼肌产生的肌电反应[1,2]。根据记录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MP,cVE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耳石器 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 适宜刺激
原文传递
中国视频头脉冲试验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1
6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 +5 位作者 王利一 张青 徐先荣 陈太生 刘玉和 庄建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0,共6页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是采用高帧率摄像头与陀螺仪分别记录受检者的眼球运动和头部运动,通过快速、小幅度的被动甩头动作,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刺激对应的三对偶联半规管(双侧外半规管,左前和右后半规管,右前和左...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是采用高帧率摄像头与陀螺仪分别记录受检者的眼球运动和头部运动,通过快速、小幅度的被动甩头动作,分别在三个平面上刺激对应的三对偶联半规管(双侧外半规管,左前和右后半规管,右前和左后半规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运动 眼球运动 临床实践 高帧率 摄像头 三个平面 外半规管 陀螺仪
原文传递
儿童助听器验配临床实践指南(2024)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4 位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马秀岚 倪鑫 刘海红 陈雪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6-1135,共10页
背景听力损失儿童由于理解、配合和主观反馈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导致其与成人助听器(hearing aid, HA)验配各个环节均有显著差异[1-11]。我国《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发布至今已有10余年[12], 随着国内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 背景听力损失儿童由于理解、配合和主观反馈能力等方面的局限, 导致其与成人助听器(hearing aid, HA)验配各个环节均有显著差异[1-11]。我国《助听器验配技术指南(草案)》发布至今已有10余年[12], 随着国内新生儿听力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工作的全面推进, 儿童听力损失的诊断呈现出显著的低龄化特征, 与此同时, 我国听力学和HA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临床听力诊断新方法、儿童听力损失干预新理念以及HA新技术不断涌现, 故亟须出台一部基于HA科学规范验配且与临床实践相符合的儿童HA验配指南, 以指导和规范我国儿童HA的验配。为此,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及小儿学组与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儿童HA验配领域的耳科医师、听力师、助听器验配师、听觉言语康复教师等相关专家, 经过多次讨论, 最终完成儿童助听器验配临床实践指南(2024)的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听器验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会 耳聋基因 听力损失 联合筛查
原文传递
中国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4) 被引量:1
8
作者 中国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3 位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倪鑫 张杰 王军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6-695,共20页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上皮组织增生性良性病变,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6/11慢性感染引起[1]。JORRP患者初次...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上皮组织增生性良性病变,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6/11慢性感染引起[1]。JORRP患者初次就诊年龄通常为2~3岁[2,3],男女比例相当。不同国家报道的发病率差距较大,美国儿童中的发病率为4.3/100000[4],或(80~1500)人/年[5],南非报道的发病率为1.34/100000[6],而欧洲报道的仅为0.17/100000[7],我国尚无明确报道。与成人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adult-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AORRP)不同,JORRP一般没有癌变风险,且随年龄增长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复发率更高[2]。据统计,美国患有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RRP)的儿童每年平均手术次数为4.4次,终生总手术次数可多达40余次[8]。此外,疾病具有的侵袭性可能导致病灶向下呼吸道播散,甚至累及肺部,造成死亡。及时的诊断和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型 初次就诊 疾病进展 低危型 自限性 成人型 侵袭性
原文传递
咽鼓管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9
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2 位作者 杨仕明 侯昭晖 张杰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06-409,共4页
前言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的管道结构,是由具有黏膜的管腔、软骨、周围软组织、管旁肌肉(鼓膜张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和骨性支撑(蝶骨沟和翼内板)组成的器官(也有学者称之为系统)[1].咽鼓管的生理功... 前言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和中耳鼓室腔的管道结构,是由具有黏膜的管腔、软骨、周围软组织、管旁肌肉(鼓膜张肌、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和咽鼓管咽肌)和骨性支撑(蝶骨沟和翼内板)组成的器官(也有学者称之为系统)[1].咽鼓管的生理功能包括:①通气及平衡中耳气压;②清除中耳黏膜分泌物;③中耳防声;④防止鼻咽部病原体逆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是一个症候群,是咽鼓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和体征的集合,也是中耳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黏膜 专家 周围软组织 鼓膜张肌 腭帆张肌 生理功能 腭帆提肌
原文传递
中国听神经病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被引量:24
10
作者 中国听神经病临床诊断与干预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9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国际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内科学分会 王秋菊 殷善开 杨仕明 李华伟 时海波 王洪阳 金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1-262,共22页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累及听觉微环路功能的听觉障碍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发现听神经病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听神经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和干预经历了一个从临床发现到渐入精准的发展历程[1,2]。随着听神经病发生...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一种累及听觉微环路功能的听觉障碍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发现听神经病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听神经病的诊断、鉴别、治疗和干预经历了一个从临床发现到渐入精准的发展历程[1,2]。随着听神经病发生机制的逐步揭示、诊断检测技术的进步,确诊的听神经病患者日益增多,其精准评估干预和有效治疗康复成为耳科学领域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听神经病患者及其家庭期望得到准确治疗和良好转归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临床实践指南 耳科学 治疗康复 障碍性疾病 微环路
原文传递
老年听力损失诊断与干预专家共识(2019) 被引量:53
11
作者 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 中华医学会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10 位作者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韩德民 刘博 黄治物 冯艳梅 冀飞 张甦琳 于普林 郭起浩 金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6-173,共8页
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不仅会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还能引发虚弱感、孤独感、猜疑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近年研究发现,听力损失还与老年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1-2],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 听力损失是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的常见表现之一,不仅会导致听觉言语交流障碍,还能引发虚弱感、孤独感、猜疑感、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和社会隔离现象.近年研究发现,听力损失还与老年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1-2],更加重了家庭和社会负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听力损失对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已成为我们迫在眉睫的重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老年人群 诊断 专家 认知功能下降 老龄化社会 常见表现 身体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