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39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专家组 +2 位作者 葛均波 翁建平 曾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4-990,共17页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合并疾病,也是致T2DM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合并疾病,也是致T2DM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梳理了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重要进展,制定了本共识。共识涵盖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突出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早期风险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本共识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泛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管理
下载PDF
降胆固醇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葛均波 +3 位作者 赵冬 陈桢玥 王箴 彭道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3-443,共11页
有效的血脂管理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负担,但目前我国ASCVD患者血脂管理仍面临血脂达标率低、治疗依从性不佳的现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和非他汀类药物组成的单片... 有效的血脂管理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负担,但目前我国ASCVD患者血脂管理仍面临血脂达标率低、治疗依从性不佳的现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他汀和非他汀类药物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single-pill combination,SPC)对于提高血脂达标率、改善治疗依从性及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规范我国降胆固醇SPC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组织国内心血管、脑血管、内分泌及药理学专家共同制定了《降胆固醇单片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对SPC的临床应用优势及临床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ASCVD防治血脂管理路径,对SPC的适用人群、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处理等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复方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血脂管理 胆固醇 联合治疗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运动康复分级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2
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7 位作者 葛均波 弭守玲 钱菊英 吴永健 张兆国 马晶 赵璇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7期361-370,共10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例[1]。为做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分级诊疗和康复医疗工作,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概要》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例[1]。为做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分级诊疗和康复医疗工作,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6〕1424号)和《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卫医发〔2021〕19号)[2],详细阐述了冠心病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提出加强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康复医疗能力建设等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运动康复 分级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9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6 位作者 上海市康复医学会体外反搏专业委员会 葛均波 弭守玲 钱菊英 吴永健 郑洁皎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人[1]。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2]根据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人[1]。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管理指南》[2]根据临床表现将冠心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CCS),对不同临床类型的CCS提出了诊治和管理新理念,并将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纳入治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5
5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4 位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何青 霍勇 徐亚伟 刘兵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 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药物及再血管化技术的进展,冠心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同时有更多患者步入疾病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 冠状动脉疾病 心力衰竭 共识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6
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葛均波 +8 位作者 霍勇 徐亚伟 张毅 赵逸凡 汪道文 黄恺 庄剑辉 赵松 如斯坦木江·买买提艾力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年第1期71-92,共22页
引言2019年末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开始暴发流行,随后在2020年初迅速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2020... 引言2019年末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19,COVID‐19)开始暴发流行,随后在2020年初迅速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宣布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传染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全人群都对这种新冠病毒易感。与其他RNA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最初的流行株为原始毒株,2021年主要流行株为德尔塔(Delta)病毒株,同年11月主要流行株为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株,再变异成为目前各种Omicron变异株亚系。至2022年底,我国及亚洲主要流行的Omicron变异株亚系为变异株BA.5.2和BF.7[1],在欧洲主要是变异株BQ.1,而目前认为侵袭力和传染性最强的变异株XBB.1.5已在最近的1个月迅速占据了美国40%左右的感染病例[2]。截至2023年1月1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已累计报告超过6.6亿例确诊病例,其中超过669万人死亡[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病毒株 RNA病毒 疾病诊疗 流行株 亚系 侵袭力 德尔塔
原文传递
成人肺高血压患者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2
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8期421-432,共12页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循环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1-2]。肺循环压力异常升高包括毛细血管前性PH、毛细血管后性PH和混合性PH。PH的血流动力学定义为: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测... 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循环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1-2]。肺循环压力异常升高包括毛细血管前性PH、毛细血管后性PH和混合性PH。PH的血流动力学定义为: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20 mmHg(1 mmHg=0.133 kPa)[3-4]。病因可以来源于肺血管自身病变,也可继发于其他心肺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高血压 运动康复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相关高钾血症防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1
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 +6 位作者 周京敏 杨杰孚 陈牧雷 李萍 孙志军 徐东杰 徐亚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7-546,共10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等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药物,也是诱发高钾血症的重要原因。发生高钾血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和再住院风险显著增加,而减少或停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等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药物,也是诱发高钾血症的重要原因。发生高钾血症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和再住院风险显著增加,而减少或停用这些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害超过高钾血症带来的风险。为了更好地降低心力衰竭人群中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并规范管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高钾血症管理指南/共识意见及临床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实践制定了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心力衰竭患者中高钾血症的流行病学,心力衰竭治疗药物的规范应用,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钾血症高危人群的识别、监测、随访及预防,降钾用药策略等,以期为临床医师早期预防和管理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相关高钾血症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药物治疗 高钾血症 共识
下载PDF
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被引量:7
9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葛均波 +1 位作者 张英梅 杨靖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6-923,共18页
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也可表现为2个及以上血管床疾病的组合,即多血管疾病。我国泛血管疾病负担沉重,是我国人民死亡最主要的... 泛血管疾病是以血管病变(其中95%为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系统性疾病,可表现为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等,也可表现为2个及以上血管床疾病的组合,即多血管疾病。我国泛血管疾病负担沉重,是我国人民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患者预后亟待改善。泛血管疾病的管理虽分属不同学科,但往往存在相似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机制,在治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共性。抗栓治疗是泛血管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针对不同缺血及出血风险和病程不同阶段的患者,目前尚缺乏各学科统一的指导意见。鉴于规范的抗栓治疗在泛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价值,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心血管病学、血管外科学、神经病学以及内分泌学等领域的33名资深专家成立共识工作组,基于中国泛血管疾病的治疗需求,结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各专科指南和共识,以及本共识专家组建议,形成《泛血管疾病抗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规范抗栓治疗在泛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提高泛血管疾病患者抗栓治疗的临床获益,改善患者预后并减轻泛血管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泛血管疾病 抗栓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 共识
原文传递
生物标志物用于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9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曾强 王传新 徐亚伟 胡荣 曲鹏 宋震亚 汪道文 郑磊 周洲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05-519,共15页
心血管病是长期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其死亡人数占据我国疾病首位。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筛查出心血管病中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首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和... 心血管病是长期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其死亡人数占据我国疾病首位。做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筛查出心血管病中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建议首先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SCVD)和总心血管病10年发病风险,评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的进行强化干预;对于中危个体,如年龄<55岁且10年风险为中危的个体再进行心血管病余生风险评估,并结合风险增强因素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心血管病高危个体,以制定干预措施。生物标志物异常作为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分层、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医学工作者对生物标志物用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管理的意识,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汇总国内外临床指南及最新研究证据,总结生物标志物用于体检人群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证据和路径,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总结了可用于以及潜在可用于心血管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重点归纳了基于两种证据质量高的生物标志物——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和B型利钠肽的心血管健康筛查路径,并概括了相应的心血管病风险管理与干预措施,旨在促进多学科合作,共同推进心血管病风险筛查和健康管理,为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病 风险评估 体格检查 健康管理
原文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 被引量:105
1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心衰中心联盟 +5 位作者 《慢性心力衰竭“新四联”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专家共识》工作组 葛均波 霍勇 杨杰孚 高秀芳 李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9-781,共13页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对民众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大型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新四联”规范化心衰药物治疗模式,能够大幅度改善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预后。而SGLT2i和ARNI能够显著改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预后。本共识提出简洁明了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临床决策路径,着重阐述“新四联”药物的启动顺序、启动时机、使用剂量及调整原则、临床注意事项等,强调对慢性心衰患者院内-院外的全程、长期管理,以促进广大临床医师更规范地应用改善心衰预后药物,以期降低中国慢性心衰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减轻心衰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常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不耐受及低反应性人群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12
作者 霍勇 王拥军 +7 位作者 谷涌泉 黄恺 徐安定 郑月宏 葛均波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卒中学会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5期241-250,共10页
早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显著益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治疗中得... 早期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有显著益处,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治疗中得到广泛运用(图1),尤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患者,国内外指南均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作为Ⅰ类推荐^([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低反应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2
13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专家组 +2 位作者 葛均波 翁建平 曾强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7-1034,共18页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 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 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 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 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 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国学者组成了《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专家组, 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重要进展进行梳理, 制定了本共识。共识涵盖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 突出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早期风险评估的内容, 即每年至少进行1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 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 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本共识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泛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管理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专家组 +2 位作者 葛均波 翁建平 曾强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673-689,共17页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 泛血管疾病不仅是2型糖尿病(T2DM)常见的合并疾病,也是T2DM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首要原因。为促进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早期发现T2DM患者的泛血管疾病,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牵头组织心血管病学、内分泌学、肾脏病学、神经病学以及健康管理等领域的中国学者组成了《2型糖尿病患者泛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对国内外相关学科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重要进展进行梳理,制定了本共识。共识涵盖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机制、多学科协作诊疗、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等内容,突出了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早期风险评估的内容,即每年至少进行1次危险因素、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靶器官损伤的评估,强调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的管理需要由患者和多学科医师共同参与,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和抗血小板治疗。本共识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T2DM患者泛血管疾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泛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 管理
原文传递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 被引量:198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5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田庄 许顶立 张抒扬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75,共41页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 近6年来,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较多突破性进展,慢性心衰的分类、心衰及其合并症的治疗方法等也在不断更新。为将这些成果应用到我国心衰患者诊治中,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并参考最新国外心衰指南,在保持既往《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心衰领域新共识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诊治方法进行全面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 被引量:4
16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4 位作者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向定成 霍勇 葛均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41-250,共10页
cn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1-2]在疫情暴发初期发布,指引全国胸痛中心及时调整救治策略,兼顾疫情防控和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规范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发病12 h内的急性S... cn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1-2]在疫情暴发初期发布,指引全国胸痛中心及时调整救治策略,兼顾疫情防控和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规范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发病12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溶栓比例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痛中心 共识
下载PDF
心悦胶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 +7 位作者 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史大卓 周京敏 薛梅 崔晓通 郭明 杨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心悦胶囊是以西洋参新的药用部位茎叶为原料,提取西洋参总皂苷研发而成的国家中药新药。2003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以来,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得到《冠心病及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及防治指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 心悦胶囊是以西洋参新的药用部位茎叶为原料,提取西洋参总皂苷研发而成的国家中药新药。2003年获得国家新药证书以来,临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得到《冠心病及心肌梗死中医临床辨证标准及防治指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心绞痛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等多个指南推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普及的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成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悦胶囊 防治指南 心血管病 新药证书 中药新药 心肌梗死 临床应用 药用部位
原文传递
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18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心脏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何青 霍勇 徐亚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第1期6-17,共12页
引言,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 引言,冠心病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1]的数据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达3.3亿,其中冠心病1139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治疗药物及再血管化技术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再血管化 健康与疾病 心血管病 中国专家共识 数据显示 冠心病 患病率
原文传递
女性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9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3 位作者 韩雅玲 张晶 刘梅林 付志方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3-661,共9页
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代谢特点、临床表现、药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关注并根据其特殊性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联合中国医师... 女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代谢特点、临床表现、药物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关注并根据其特殊性制定综合管理方案,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组,在参考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经多次讨论,制定了该共识,旨在促进对女性心力衰竭患者特殊性的认知,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女性 管理建议
原文传递
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9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1 位作者 刘梅林 韩雅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女性冠心病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防控面临严峻挑战。该共识介绍了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防治策略,旨在...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女性冠心病具有特殊性,患者知晓率及社会关注度较男性低,防控面临严峻挑战。该共识介绍了女性冠心病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及防治策略,旨在提升对女性冠心病特殊性的认识,加强并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女性 诊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