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于强流脉冲离子束的束流输出稳定性实时监测方法
1
作者 许莫非 于翔 +2 位作者 张世健 Gennady Efimovich Remnev 乐小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68-274,共7页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后的材料表面状态对束流强度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因此,在辐照实验中监测束流输出的稳定性,并及时识别出参数抖动较大的脉冲,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表面改性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塑料闪烁体构建了一种时间分辨...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后的材料表面状态对束流强度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因此,在辐照实验中监测束流输出的稳定性,并及时识别出参数抖动较大的脉冲,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表面改性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塑料闪烁体构建了一种时间分辨为6 ns的快响应脉冲X射线诊断系统,成功捕获了外磁绝缘离子束二极管工作时产生的X射线.同时,通过红外相机和法拉第筒对离子束流的能量密度和电流密度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轫致辐射强度和离子束发射强度均取决于二极管加速电压,导致X射线强度和离子束流能量密度呈现正相关趋势.当离子电流密度发生抖动时,X射线信号幅值表现出良好的变化跟随性,能够对偏离预设参数区间的脉冲做出响应.这说明本文提出的非拦截式诊断方法能够有效地实时监测强流脉冲离子束束流输出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离子束 束流输出稳定性 实时监测 脉冲 X 射线诊断系统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材料表面热力学效应计算 被引量:13
2
作者 乐小云 赵渭江 +2 位作者 颜莎 韩宝玺 向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简要讨论了强脉冲离子束与金属靶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计算了离子能量为 1 .0 Me V和 3 0 0 ke V,束流密度分别为 1 0 A/ cm2 ,50 A/cm2 和 1 0 0 A/ cm2 的质子束与金属铝靶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力... 简要讨论了强脉冲离子束与金属靶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以此为基础应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计算了离子能量为 1 .0 Me V和 3 0 0 ke V,束流密度分别为 1 0 A/ cm2 ,50 A/cm2 和 1 0 0 A/ cm2 的质子束与金属铝靶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力学效应 ,给出了铝在辐照后内部的温度分布、温度梯度分布 ,以及温度变化速率 (加热速率与冷却速率 )、热激波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及应力等模拟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热力学效应 数值模拟 材料表面改性 辐照 ICF
下载PDF
动态测量强脉冲离子束辐照产生的冲击波
3
作者 乐小云 颜莎 +1 位作者 刘志坚 赵渭江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当强脉冲离子束(Intense pulsed ion beam,IPIB)辐照材料表面时,在靶材料表面引发快速升温、熔融、气化、烧蚀以及随后的快速固化,并产生热应力与冲击波。本文通过构建并改进以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为核心的... 当强脉冲离子束(Intense pulsed ion beam,IPIB)辐照材料表面时,在靶材料表面引发快速升温、熔融、气化、烧蚀以及随后的快速固化,并产生热应力与冲击波。本文通过构建并改进以聚偏二氟乙烯 (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膜为核心的测量系统,成功地对强脉冲离子束辐照所产生的冲击波进行了动态的探测,实验测量与我们自行开发的理论模拟计算相比较,获得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冲击 聚偏二氟乙烯
下载PDF
GaAs衬底上生长的GaInP_2外延单晶薄膜的杂质污染研究
4
作者 乐小云 梁家昌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8,共4页
各种外延技术已被用来在GaAs衬底上生长GaxIn1-xP外延单晶薄膜(GaInP2/GaAs).很多文献认为,在GaInP2/GaAs生长过程中会被C杂质污染.我们用高灵敏的CAMECAIMS4F型二次离子质谱仪直... 各种外延技术已被用来在GaAs衬底上生长GaxIn1-xP外延单晶薄膜(GaInP2/GaAs).很多文献认为,在GaInP2/GaAs生长过程中会被C杂质污染.我们用高灵敏的CAMECAIMS4F型二次离子质谱仪直接测量的结果表明,污染GaInP2/GaAs的微量杂质是Si,而不是C.由GaInP2/GaAs在1.17eV附近的光致发光峰的峰值随激发强度的变化形状表明了它应属于施主-受主对复合发光.进一步分析表明,施主为处在Ga格位上的Si杂质(SiGa),受主为Ga空位(V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延薄膜 污染杂质 镓铟磷 砷化镓 复合发光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在金属中引起的应力波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颜莎 乐小云 +4 位作者 赵渭江 韩宝玺 向伟 王宇钢 薛建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金属在强脉冲离子束辐照及其后的快速冷却过程中所经历的应力过程是强脉冲离子束金属材料改性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对应于这种过程,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微硬度发生了改变。本文以45#钢和纯铝为样品, 将实验中测量到的不同强度的强脉... 金属在强脉冲离子束辐照及其后的快速冷却过程中所经历的应力过程是强脉冲离子束金属材料改性的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对应于这种过程, 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微硬度发生了改变。本文以45#钢和纯铝为样品, 将实验中测量到的不同强度的强脉冲辐照后样品微硬度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与热力学计算所描述的热力学过程相对照, 解释了出现微硬度双峰是由于应力波的形成和传播使然,并预言了由于应力波的在样品背面的反射,在较强能通量的强脉冲离子束辐照下样品背表面一定深度处也会出现微硬度增加的现象,该现象已被实验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金属 离子束辐照 改性 微硬度 应力波效应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渭江 颜莎 +4 位作者 乐小云 向伟 韩宝玺 王宇钢 薛建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4,共2页
强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近四、五年来,我们围绕发展强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对其主要机制(强脉冲能量效应)、离子辐照诱发的热力学过程、表面熔坑现象及大面积均匀离子束技术开展了比... 强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近四、五年来,我们围绕发展强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对其主要机制(强脉冲能量效应)、离子辐照诱发的热力学过程、表面熔坑现象及大面积均匀离子束技术开展了比较全面的基础性研究。研究表明,强脉冲离子束改性除了离子注入的元素掺杂效应外,其更可利用强脉冲能量沉积诱发的热力学效应,有望突破离子射程对改性层厚度的限制,并高效利用离子剂量和能量,成为新一代低成本、高效率、高生产率、实用化的离子束材料改性与合成工艺。本文对于上述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材料表面改性 脉冲能量沉积 离子束热处理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注入中的脉冲能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渭江 颜莎 +7 位作者 乐小云 韩宝玺 薛建明 王宇钢 Remmev G E Opekounov M S Isakov I F Grushin II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89-696,共8页
在脉冲离子束流密度为15-120A/cm2、脉宽为50-150ns、加速电压为150-260kV范围内,在1×104cm-2的低注量水平上,研究了高功率Cn++H+混合离子束注入45号钢样品的强脉冲能量效应.摩擦... 在脉冲离子束流密度为15-120A/cm2、脉宽为50-150ns、加速电压为150-260kV范围内,在1×104cm-2的低注量水平上,研究了高功率Cn++H+混合离子束注入45号钢样品的强脉冲能量效应.摩擦磨损和微观硬度测量以及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上述低注量强脉冲离子束注入可以改变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特性,而且强烈依赖于单个脉冲离子束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在相同离子注量条件下,普通C++H+离子注入对45号钢样品表面微硬度和摩擦系数未见明显影响.直接证明了强脉冲能量效应在离子注入中是相对独立于注入元素掺杂效应的又一可利用的重要效应.基于一维导热模型,讨论了强脉冲能量效应以及脉冲离子束功率密度对离子束材料表面改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能量效应 表面改性 半导体材料
下载PDF
45号钢脉冲电子束熔凝处理及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志坚 韩丽君 +1 位作者 江兴流 乐小云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0-24,共5页
利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装置产生的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对45号钢进行轰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研究了电子束在金属表面和纵向深度上引起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轰击区表面瞬态骤熔急冷,形成了微晶或无序层;剖... 利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装置产生的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对45号钢进行轰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的观察,研究了电子束在金属表面和纵向深度上引起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轰击区表面瞬态骤熔急冷,形成了微晶或无序层;剖面组织区域分为熔凝区,马氏体区,热影响区和基体。熔凝区在极高的温度梯度下,具有自淬火效应。马氏体区和热影响区在多脉冲的作用下,相当于经历了多次退火和回火过程,材料组织明显细化。轰击后样品表面的显微硬度与耐腐蚀性测试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细化,改善了金属材料表面的物化性能。采用适当的脉冲数对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作用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子束 赝火花 熔凝处理 显微组织
下载PDF
CsB3O5晶体高效三倍频产生28.3W 355nm激光 被引量:3
9
作者 谢仕永 鲁远甫 +4 位作者 张小富 乐小云 杨程亮 王保山 许祖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66-272,共7页
利用CsB_3O_5(CBO)晶体对Nd:YAG声光调Q准连续1064 nm激光的高效三倍频效应获得高功率355 nm激光输出.1064 nm激光采用大功率脉冲式半导体激光(LD)列阵侧面抽运Nd:YAG晶体的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系统实现210 W的调Q准连续输出,激光以1 ... 利用CsB_3O_5(CBO)晶体对Nd:YAG声光调Q准连续1064 nm激光的高效三倍频效应获得高功率355 nm激光输出.1064 nm激光采用大功率脉冲式半导体激光(LD)列阵侧面抽运Nd:YAG晶体的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系统实现210 W的调Q准连续输出,激光以1 kHz脉冲串方试运转,每个脉冲串包含5个调Q脉冲,单脉冲宽度为40 ns.经I类LiB_3O_5(LBO)晶体倍频产生98 W 532 nm绿光.通过30 mm长的II类CBO晶体对1064 nm与532 nm光和频获得28.3 W的355 nm紫外光,相应的三倍频转换效率为13.5%,比相同条件下II类LBO晶体高28.6%.研究了CBO三倍频产生355 nm光的温度敏感特性,得到其温度带宽为25?C,远大于LBO晶体的4?C.实验证明,CBO晶体在三倍频产生355 nm的转换效率和温度不敏感性方面均优于LBO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5 nm激光 CsB3O5晶体 三倍频 温度带宽
下载PDF
电晕放电飘升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兴流 易立志 +1 位作者 刘锐 乐小云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2-685,共4页
基于B-B效应的电飘机是一种不对称电容器在高电压作用下产生推力的飞行器,由于它是一种无推进剂的飞行器而受到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电晕放电的特点,提出基于涡旋动力学理论的挠场与真空零点能相干原理来解释推力的... 基于B-B效应的电飘机是一种不对称电容器在高电压作用下产生推力的飞行器,由于它是一种无推进剂的飞行器而受到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分析电晕放电的特点,提出基于涡旋动力学理论的挠场与真空零点能相干原理来解释推力的产生。对B-B效应的深入研究将对航空航天的推进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放电 Biefeld—Brown效应 等离子漂流 涡旋动力学 飘升机
下载PDF
周期极化KTiOPO_4晶体和频单块非平面环形腔激光产生连续单频589nm黄光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仕永 张小富 +4 位作者 杨程亮 乐小云 薄勇 崔大复 许祖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6-82,共7页
单次通过周期极化KTiOPO_4晶体和频单块非平面环形腔1064 nm与1319 nm激光产生连续单频589 nm黄光.通过琼斯矩阵模拟计算对单块非平面Nd:YAG晶体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获得1080 m W和580 m W的连续单频1064 nm和1319 nm激光输出.两束... 单次通过周期极化KTiOPO_4晶体和频单块非平面环形腔1064 nm与1319 nm激光产生连续单频589 nm黄光.通过琼斯矩阵模拟计算对单块非平面Nd:YAG晶体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实验获得1080 m W和580 m W的连续单频1064 nm和1319 nm激光输出.两束激光单次通过周期极化KTiOPO_4晶体和频产生14.8 m W,M^2=1.14的589 nm黄光,相应的和频效率为0.9%.研究了周期极化KTiOPO_4温度对和频效率的影响,得到其温度接收带宽为1.5?C.通过改变1064 nm Nd:YAG晶体的温度可实现589 nm黄光波长精确对应钠原子D_(2a)吸收谱线,调谐精度达到0.164 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频黄光 单块非平面环形腔 和频
下载PDF
冷核聚变十五年 被引量:2
12
作者 江兴流 刘锐 +3 位作者 王怀义 乐小云 韩丽君 文雄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4,共3页
参考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冷核聚变会议(ICCF 10)内容,对冷核聚变研究的现状作一简单介绍.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分管聚变的官员(1995—2001年)T.J.Dolan在清华召开的ICCF 9国际会议上的总结会上提出五种重要的解释冷聚... 参考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冷核聚变会议(ICCF 10)内容,对冷核聚变研究的现状作一简单介绍.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AEA)分管聚变的官员(1995—2001年)T.J.Dolan在清华召开的ICCF 9国际会议上的总结会上提出五种重要的解释冷聚变现象的理论模型,其中有江兴流提出的涡旋动力学模型.涡旋动力学模型的主要论点在于:局域瞬态非平衡体系产生涡旋,而涡旋的内聚作用和极化效应,使体系内的粒子相互靠近,产生局域极化核反应和高度定向的轴向加速高能粒子.这种局域瞬态非平衡体系出现在电极微突起处或多层膜的非平衡点处.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许多异常放热和核嬗变现象,因而受到了广泛重视.对涡旋动力学作以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核聚变 非平衡 冷聚变 突起 核反应 多层膜 放热 涡旋 高能粒子 异常
下载PDF
885nm双端泵准连续微秒脉冲1319nm三镜环形腔激光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仕永 张小富 +4 位作者 乐小云 杨程亮 薄勇 王鹏远 许祖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04-110,共7页
采用885 nm半导体激光双端泵Nd:YAG三镜环形腔获取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可调谐的准连续微秒脉冲1319 nm激光,通过腔镜镀膜和腔内插入标准具,分别抑制Nd:YAG的1064 nm与1338 nm谱线起振.薄膜偏振片用作环形腔的输出镜,与半波片配合实现... 采用885 nm半导体激光双端泵Nd:YAG三镜环形腔获取高功率、高光束质量、可调谐的准连续微秒脉冲1319 nm激光,通过腔镜镀膜和腔内插入标准具,分别抑制Nd:YAG的1064 nm与1338 nm谱线起振.薄膜偏振片用作环形腔的输出镜,与半波片配合实现输出耦合率连续可调.885 nm抽运功率150 W时,在热近非稳腔运转条件下获得重复频率800 Hz脉冲宽度150μs、平均功率22.5 W的1319 nm偏振激光输出,光束质量因子M_x^2=1.35,M_y^2=1.24.腔内插入1319 nm的倍频晶体KTiOPO_4。通过二次谐波效应使高强度的尖峰脉冲序列减弱,实现激光脉冲弛豫振荡的有效抑制.精确控制标准具温度,实现激光波长从1318.888 nm精细调谐到1319.358 nm,调谐范围为470 pm(81 GHz),相应的调谐精度为0.7 pm(125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85 nm双端泵 环形腔 弛豫振荡 波长调谐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薄金属靶的热力学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喻晓 沈杰 +6 位作者 钟昊玟 屈苗 张洁 张高龙 张小富 颜莎 乐小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39-247,共9页
在回顾和总结现有强脉冲离子束诊断技术和能量沉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红外成像诊断分析,基于能量平衡,提出了强脉冲离子束在固体靶中功率密度分布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以该功率密度模型作为源项,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 在回顾和总结现有强脉冲离子束诊断技术和能量沉积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红外成像诊断分析,基于能量平衡,提出了强脉冲离子束在固体靶中功率密度分布模型,并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以该功率密度模型作为源项,使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强脉冲离子束入射100μm不锈钢靶后内部温度场在毫秒时间范围内的分布和演化.结果显示,在微秒时间范围内,热场以存在于近表面区域数倍于离子射程范围内的冲击热场为主要特征;而在毫秒时间范围内,靶的前后表面(纵向)己达到温度平衡,且靶后表面温度场和入射前表面的离子束横截面能量密度具有空间分布的相似性.这证明了,在采用具有毫秒响应速度的红外拍摄系统的情况下,背面红外诊断技术可以实现以较高的精度对强脉冲离子束横截面的能量分布进行诊断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薄金属靶 功率密度分布 热场
下载PDF
纳秒强流脉冲电子束强化金属表面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坚 乐小云 江兴流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利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装置产生的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对不同类型的钢, 如 45#, 65Mn,T8, 9Cr18和GCr15等进行轰击, 研究其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样品表面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测试结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的观察分析表明, ... 利用多极板赝火花放电装置产生的高功率脉冲电子束对不同类型的钢, 如 45#, 65Mn,T8, 9Cr18和GCr15等进行轰击, 研究其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样品表面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测试结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的观察分析表明, 经电子束轰击后, 这些材料在结构、组织和性能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轰击中心区域的显微硬度和耐蚀性明显提高. 基于一维热传导方程对材料表面的冷却速率进行了估算, 对电子束与金属材料的作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结果表明, 高功率密度脉冲电子束与金属材料相互作用, 表面冷却速率高达 1. 2×1012℃ /s,使材料表面局部瞬间达到熔化, 产生骤热急冷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 观察分析 不同类型 测试结果 研究 相互作用 变化 轰击 一维 强流脉冲电子束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金属材料烧蚀产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洁 钟昊玟 +7 位作者 沈杰 梁国营 崔晓军 张小富 张高龙 颜莎 喻晓 乐小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9-224,共6页
强脉冲离子束作为一种闪光热源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烧蚀效应对于强脉冲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强脉冲离子束薄膜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强脉冲离子束的烧蚀过程和机理对于优化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强... 强脉冲离子束作为一种闪光热源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烧蚀效应对于强脉冲离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强脉冲离子束薄膜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强脉冲离子束的烧蚀过程和机理对于优化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强脉冲离子束的烧蚀产物特性,采用1.2—1.5 J/cm^2的强脉冲离子束辐照纯锌靶材,并使用单晶硅片收集辐照过程中产生的烧蚀产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高精度天平的分析与测量,得到了烧蚀产物的表面形貌和相关特性等实验结果.结合实验和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到的材料表面温度场分布演化结果,可以证明在强脉冲离子束辐照锌靶材的烧蚀过程中会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不同状态的烧蚀产物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 烧蚀 烧蚀产物 相互作用
下载PDF
强脉冲电子束辐照材料表面形貌演化的模拟 被引量:1
17
作者 喻晓 沈杰 +5 位作者 钟昊玟 张洁 张高龙 张小富 颜莎 乐小云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31-337,共7页
在回顾和总结强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强脉冲电子束辐照铝和304不锈钢产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给出了靶的近表面区域流体状态存在的特征尺度和特征时间,并对不同材料特性下熔坑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讨论.... 在回顾和总结强脉冲电子束表面改性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对强脉冲电子束辐照铝和304不锈钢产生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给出了靶的近表面区域流体状态存在的特征尺度和特征时间,并对不同材料特性下熔坑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讨论.采用两相流模型,通过水平集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结合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了熔坑和表面突起形貌在表面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运动特征,通过和实验数据相对比,验证了对于高黏度,高表面张力的高熔点金属,表面处于流体状态下的张力驱动效应是熔坑等表面形貌演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电子束 表面形貌 流场 表面张力
下载PDF
对激光雷达特定的发射模块后向散射信号的调制和设计(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小富 乐小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8-892,共5页
测云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是检测云高的有效途径。作为激光雷达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脉冲二极管激光器(PLD)需要脉冲信号触发。对激光雷达的发射部分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后向散射信噪比的仿真、脉冲二极管激光器的选... 测云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和稳定性好的特点,是检测云高的有效途径。作为激光雷达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脉冲二极管激光器(PLD)需要脉冲信号触发。对激光雷达的发射部分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后向散射信噪比的仿真、脉冲二极管激光器的选择与触发电路、用于驱动综合光学系统的波长为905 nm的PLD的电路。触发电路激光脉冲具有可调功率和脉冲宽度功能。用Systemview软件仿真设计,完成了PCB版的制作。结果表明:脉冲的任何参数即触发脉冲宽度、上升沿、抖动等均可用于实验中,并具有低成本和使用方便的优点。该发光模块在测云激光雷达中运行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脉冲半导体激光器 后向散射信噪比 触发电路
原文传递
“冷核聚变”现象与动态卡西米尔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兴流 周晓平 +3 位作者 王立英 贺苗 彭伟明 乐小云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7-63,共7页
"冷核聚变"是一道跨世纪的科学难题,近20年来,许多实验室研究人员得到重复性很好的实验结果,但由于没有一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大多数研究者又一味寻求以现有的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解释,因而陷入理论困境,为此也受到主流科学... "冷核聚变"是一道跨世纪的科学难题,近20年来,许多实验室研究人员得到重复性很好的实验结果,但由于没有一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大多数研究者又一味寻求以现有的核物理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解释,因而陷入理论困境,为此也受到主流科学界的排斥。基于大量的实验事实,结合量子真空零点能理论和动态卡西米尔(Casimir)效应,笔者提出涡旋动力学和挠场理论,对"冷核聚变"实验中的异常放热、微量核辐射、广谱核嬗变以及滞后放热等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受到国际科技界的广泛重视。笔者将对部分实验结果以及核力的超短程卡西米尔力解释等理论进行分析,并讨论"冷核聚变"现象在能源应用方面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点能 卡西米尔力 冷核聚变 挠场
下载PDF
高功率窄线宽可调谐1064nm环形腔激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仕永 鲁远甫 +2 位作者 张小富 杨程亮 乐小云 《集成技术》 2016年第5期67-73,共7页
文章采用了三镜环形腔内插入标准具获取高功率窄线宽可调谐1 064 nm激光。对环形腔的单向运行、标准具压窄线宽与调谐波长及激光大基模体积运转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结合实验优化了腔镜曲率与输出耦合率。在808 nm半导体激光泵浦功率15... 文章采用了三镜环形腔内插入标准具获取高功率窄线宽可调谐1 064 nm激光。对环形腔的单向运行、标准具压窄线宽与调谐波长及激光大基模体积运转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计算,结合实验优化了腔镜曲率与输出耦合率。在808 nm半导体激光泵浦功率151 W条件下,获得输出功率33.7 W、光束质量因子M 2=1.28、线宽0.1 GHz的单向1 064 nm激光输出,相应的光转换效率22.3%。采用高精度控温仪对标准具进行精确温控,实现激光波长的精密调谐。改变标准具温度获得1 064 nm波长调谐范围72.6 GHz,调谐精度为220 MHz。波长调谐过程中1 064 nm激光输出功率变化约10%。整个系统稳定可靠,而且相对简单,较易实现,为获得可调谐窄线宽1 064 nm激光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腔 可调谐波长 窄线宽 全固态激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