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乐薇 姚函伶 +3 位作者 范建超 徐派的 吴贻森 杨格格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2,CRHR2)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2,CRHR2)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选用多因素干预法复制FD大鼠模型,空白组进行常规饲养。模型复制结束后,电针组大鼠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干预结束后,采用半固体糊灌胃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组织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阿利新蓝染色法观察大鼠十二指肠形态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欠佳,体质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活泼好动,体质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排列疏松,有轻度水肿,存在少量淋巴细胞,十二指肠绒毛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肠绒毛结构破碎,可见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结构完整,固有层排列紧密,无明显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十二指肠绒毛上皮细胞间隙清晰,排列紧密,组织结构完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FD大鼠消化不良症状,提高FD大鼠胃肠动力,降低FD大鼠十二指肠黏膜通透性,减轻大鼠胃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提升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电针 CRHR2 NLRP6
下载PDF
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临床观察
2
作者 贾文 王钏 +1 位作者 尹莹 乐薇 《山西中医》 202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长针深刺中髎、会阳结合电针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长针深刺双侧中髎、会阳后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予索利那新口服,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国际尿失禁问卷(ICIQ SF)、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 SF)、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和尿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OABSS评分、ICIQ SF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在改善OABSS评分、OAB-q SF评分、白天排尿次数、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尿急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最大膀胱测压容量、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针深刺中髎、会阳可有效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中髎 会阳 电针 针灸疗法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对七氟醚后处理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3
作者 邓方方 李继勇 +3 位作者 张力 邹高锐 陈治军 乐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0-1457,共8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在七氟醚(SEV)后处理的低氧/复氧(H/R)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借助GEO数据库筛选在MIRI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H/R处理心肌细胞以构建MIRI细胞模型。干预经SEV...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在七氟醚(SEV)后处理的低氧/复氧(H/R)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借助GEO数据库筛选在MIRI中差异表达的miRNAs,通过H/R处理心肌细胞以构建MIRI细胞模型。干预经SEV后处理的MIRI细胞模型中miR-29b-3p和IGF1的表达,随后通过MTT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各组心肌细胞中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变化。结果与Normal组比较,miR-29b-3p在MIRI大鼠血浆外泌体中表达增强(P<0.05),miR-29b-3p和IGF1的靶向结合关系被证实(P<0.05)。SEV后处理后,H/R刺激的心肌细胞中miR-29b-3p的表达降低,而IGF1的表达升高(均P<0.05)。血浆外泌体中miR-29b-3p过表达可明显抑制SEV后处理的H/R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凋亡和炎性反应,敲减miR-29b-3p则相反(均P<0.05)。挽救实验数据表明,过表达IGF1可部分逆转过表达miR-29b-3p对SEV后处理的H/R细胞损伤的影响(均P<0.05)。结论血浆外泌体源性miR-29b-3p靶向IGF1促进SEV后处理的H/R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miR-29b-3p IGF1 七氟醚 心肌细胞损伤
下载PDF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5-HT3R、CRH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函伶 乐薇 +4 位作者 范建超 刘浩 徐派的 吴贻森 杨格格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6期699-703,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行为模式及下丘脑5-羟色胺3受体(5-HT3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复制FD模型。电针组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的行为模式及下丘脑5-羟色胺3受体(5-HT3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复制FD模型。电针组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每次干预30 min, 1次/d,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旷场实验检测电针对FD模型大鼠新环境的自主适应能力以及紧张度的影响;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形态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前,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体重、旷场自主运动距离以及运动速度均低于空白组(P<0.01)。干预后,电针组大鼠体重、旷场自主运动距离以及运动速度较干预前升高,均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黏膜下层轻度水肿,黏膜层排列疏松,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存在;空白组和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结构完整,黏膜层排列整齐,胃腺间质无异常增生,不存在明显病理改变。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表达明显上升(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下丘脑5-HT3R、CRH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FD大鼠消化不良症状,提高FD大鼠自主运动水平,减轻大鼠胃窦炎症细胞浸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下丘脑5-HT3R、CRH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大鼠 下丘脑 5-羟色胺3受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下载PDF
快速检测镉离子印迹纸芯片的制备
5
作者 王源 乐薇 +2 位作者 覃永薇 王健 周晓燕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智能手机的数码成像技术及印迹技术,以镉为目标重金属离子,以柠檬酸和硫脲制备得到的碳点为材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镉离子印迹检测试纸。制备及检测的优化条件为... 利用智能手机的数码成像技术及印迹技术,以镉为目标重金属离子,以柠檬酸和硫脲制备得到的碳点为材料,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交联剂,制备了镉离子印迹检测试纸。制备及检测的优化条件为:APTES用量40μL、TEOS用量60μL、碳点浓度0.2mg·mL^(-1)、超声时间35min、点样体积3μL、显色时间15min、pH=8。在上述条件下,镉离子含量为0.1~0.5μg·mL^(-1)时,与B/(R+G+B)值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15μg·mL^(-1),R^(2)=0.9965。用本法测定金银花中镉的含量,回收率为91.11%~106.67%,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43%。该检测试纸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廉、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芯片 碳点 离子印迹
下载PDF
张唐法教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经验总结
6
作者 吴贻森 姚函伶 乐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7期1329-1333,共5页
文章介绍张唐法教授运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经验,对其学术观点、诊治思路、选穴特点、特色针刺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医案一则加以佐证。张唐法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与儿童先天禀赋和后天情志失调、饮食不... 文章介绍张唐法教授运用针刺、推拿综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证经验,对其学术观点、诊治思路、选穴特点、特色针刺手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医案一则加以佐证。张唐法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与儿童先天禀赋和后天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所导致脾肾亏虚、髓脑不足,引动肝风,神窍受扰有关。在治疗上以“治神”为准则,辨证论治,病症结合,治疗此病。所举医案为脾虚肝亢患儿,治疗上以补脾平肝为原则,使肝风得熄,脾气得健,则抽动可止。张唐法教授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注重头针、小儿推拿以及体针的综合论治,手法上运用特色快速提插捻转手法进行头针操作,并配合“健脾补肾”体针法和小儿推拿手法进行操作。形成了头针体针并举,调神养神共行来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特色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治神 健脾补肾 张唐法 名医经验
下载PDF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乐薇 肖颖 +3 位作者 田佳玉 陈盈芳 金恒 马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1-136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饮控组、电针组、饮控加电针组5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在治疗高脂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饮控组、电针组、饮控加电针组5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将各组大鼠经颈动脉取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含量;再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加荧光标记的炎症因子分子抗体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明显上升(P<0.01),HDL-C明显下降(P<0.01),而TG变化并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饮控组、电针组及饮控加电针组大鼠血清TC、LDL-C明显下降(P<0.01);与饮控组比较,电针组及饮控加电针组大鼠血清中TC、LDL-C降低明显(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巨噬细胞含量增加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饮控加电针组巨噬细胞含量均明显下降,以饮控加电针组为甚(P<0.01);与饮控组比较,饮控加电针组大鼠巨噬细胞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ICAM-1、MCP-1、TNF-α、IL-6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饮控组、电针组、饮控加电针组各组ICAM-1、MCP-1、TNF-α、IL-6值均下降,但以饮控加电针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与饮控组比较,饮控加电针组IL-6、ICAM-1、MCP-1、TNF-α均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TC、LDL-C水平,减少大鼠巨噬细胞及其炎症因子ICAM-1、MCP-1、TNF-α、IL-6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丰隆穴 高脂血症 巨噬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乐薇 吴士筠 高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1-265,共5页
采用石油醚热浸法提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以挥发油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石油醚(60-90℃)、料液比1:14(g/mL)、温度60℃... 采用石油醚热浸法提取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以挥发油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花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最佳工艺条件:提取剂石油醚(60-90℃)、料液比1:14(g/mL)、温度60℃、提取时间3h。经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分离鉴定出52种化学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有(z)-6-十八烯酸(18.096%)、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11.462%)、棕榈酸(7.05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挥发油 石油醚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乐薇 张红星 +3 位作者 王琼 黄国付 周利 覃鹏飞 《中国康复》 2015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给予丰隆穴电针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组织炎症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电针组给予丰隆穴电针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脂水平,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及LDL-C均显著升高(P<0.01,0.05),HDL-C显著降低(P<0.05),电针组的TC、LDL-C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TC、TG及LDL-C均显著降低(P<0.01,0.05),HDL-C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炎症因子蛋白水平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0.01),电针组炎症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炎症因子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中TC、LDL-C水平,并能降低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FN-γ的蛋白水平变化,对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电针 丰隆穴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干扰素-γ
下载PDF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SR-BI、PPARγ的调控及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乐薇 张红星 +3 位作者 田佳玉 金恒 王琼 马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4期5507-5512,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脏组织的清道夫受体BI(scavenger receptor clas s B type I,SR-B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 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腹腔... 目的:探讨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肝脏组织的清道夫受体BI(scavenger receptor clas s B type I,SR-BI)、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eroxi 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腹腔巨噬细胞炎症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白介素-1β(intefleukin-1β,IL-1β)、IL-10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1组、电针2组这4组,每组10只.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血脂含量,肝脏组织中SR-BI、PPARγ的mRNA相对表达量.最后分离出大鼠腹腔中的巨噬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相关因子ICAM-1、IL-1β、IL-10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G.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总胆固醇(total chole 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上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l组及电针2组的TG和HDL-C变化并不明显(P>0.05),大鼠血清TC、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1);与电针1组比较,电针2组TC、LDL-C均有降低(P<0.01,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了电针2组外,其余两组SR-BI、PPAR7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1组和电针2组的SR-BI、PPARγ均有显著升高(P<0.05,P<0.01),其中电针2组更为显著(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电针2组外,模型对照组和电针1组的炎症因子ICAM-1、IL-1β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P<0.01),而模型对照组的抗炎因子IL-10有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1组和电针2组的炎症因子ICAM-1、IL-1β均有非常显著性减少(P<0.01),而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通过电针丰隆穴治疗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TC、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增加肝脏SR-BI、PPARγmRNA相对表达量,减少大鼠巨噬细胞内炎症因子ICAM-1、IL-1β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清道夫受体BI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大肠杆菌的培养及L-天冬酰胺酶活力的测定 被引量:6
11
作者 乐薇 孙小梅 李步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14-16,23,共4页
讨论了大肠杆菌 L -天冬酰胺酶发酵液酶活力的影响因素 ,筛选了大肠杆菌产酶的优化条件 .发现了发酵液酶活力的最适 p H随缓冲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甘氨酸介质中 ,p H 6 .5 0~ 9.5 0均适于酶活测定 ,且 p H 8.0 0时酶活最高 ;硼酸、Tris... 讨论了大肠杆菌 L -天冬酰胺酶发酵液酶活力的影响因素 ,筛选了大肠杆菌产酶的优化条件 .发现了发酵液酶活力的最适 p H随缓冲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甘氨酸介质中 ,p H 6 .5 0~ 9.5 0均适于酶活测定 ,且 p H 8.0 0时酶活最高 ;硼酸、Tris、磷酸介质中 ,在 p H 8.5 0时 ,酶活力依次下降 ;酶反应的适宜温度 4 0~ 5 0℃ .对菌株培养的研究表明 ,葡萄糖对产酶有抑制作用 ,适当提高摇床转速可使发酵液酶活力由原来的 136 U /m L增至 14 5 U /m L .在确定的最优培养条件 37℃ ,p H 7.0 0 ,2 5 0 r/min下 ,产酶稳定期可持续 1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L-天冬酰胺酶 酶活力测定 培养
下载PDF
针刺顶项三穴及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被引量:8
12
作者 乐薇 吴绪平 张红星 《中国康复》 2008年第3期189-189,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顶项三穴加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及天柱穴加复方当归为主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 目的:观察针刺顶项三穴加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及天柱穴加复方当归为主穴位注射颈夹脊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结果: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与70.0%,P<0.05);2组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针刺及穴位注射刺激相关穴位能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 穴位注射 甲襞微循环
下载PDF
头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乐薇 刘银妮 +3 位作者 王琼 张红星 黄国付 周利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d、14d、28d...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可能机制。方法将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针组(模型组和头针组再根据缺血再灌注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7d、14d、28d共6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进针后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室管膜下区及海马齿状回5-溴脱氧尿核苷(BrdU)、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值的变化。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相上的组间比较,第28天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头针组于缺血再灌注第7天缺血侧室管膜下区、海马BrdU、BrdU+GFAP阳性细胞数基本相同,第14天、28天时均明显升高。结论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室管膜下区、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及神经细胞反应和增殖,而头针可显著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实现对缺血脑组织保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 5-溴脱氧尿核苷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质
下载PDF
针刺顶项三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乐薇 张唐法 +2 位作者 黄国付 王琼 高杏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9-60,共2页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起突发性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一系列表现。笔者采用针刺顶项三穴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顶项三穴 血流动力学 内皮素
下载PDF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巨噬细胞ICAM-1、MCP-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乐薇 肖颖 +3 位作者 黄浩 周利 田佳玉 陈盈芳 《中国康复》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炎症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饮控组(C组)、模型电针组(D组)、模型饮控+电针组(E组)各10...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大鼠炎症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模型饮控组(C组)、模型电针组(D组)、模型饮控+电针组(E组)各10只。干预60d后,测定血脂含量及ICAM-1、MCP-1的含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血浆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明显上升(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下降(均P<0.01);C、D组大鼠血浆TC、LDL-C与B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0.01),但较A组均明显升高(均P<0.01);E组大鼠血浆中TC、LDL-C含量均较B、C组明显降低(均P<0.01)。除E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与A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0.01),且B、C组增加更为显著(均P<0.01);与B、C组比较,E组巨噬细胞及ICAM-1、MCP-1含量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电针丰隆穴能够明显下调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中的TC、LDL-C、巨噬细胞及ICAM、MCP-1的含量,从而达到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丰隆穴 高脂血症 巨噬细胞 胞间粘附分子-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乐薇 苏文 +1 位作者 贾文 余玲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945,共7页
目的观察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共招募多发性抽动症儿童60例,随机分为头针组和硫必利组,每组各30例。头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及百会、印堂,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 目的观察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共招募多发性抽动症儿童60例,随机分为头针组和硫必利组,每组各30例。头针组采用毫针针刺双侧运动区、舞蹈震颤控制区及百会、印堂,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硫必利组给予盐酸硫必利片50-100 mg/次,2次/天,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中医证候积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结果头针组合硫必利组组内比较:二组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SF-36评分中头针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等5个维度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硫必利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等5个维度的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组合硫必利组组间比较:头针组治疗后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针组在SF-36量表中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维度照优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头针组YGT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硫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张氏头针能够很好的改善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氏头针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 随机对照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芦丁-Zn^(2+)-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乐薇 吴小霞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69,106,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属离子Zn2+共存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芦丁对BSA有荧光静态猝灭作用;Zn2+存在时,不改变芦丁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但使芦丁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LB增大;由热力学数据...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金属离子Zn2+共存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芦丁对BSA有荧光静态猝灭作用;Zn2+存在时,不改变芦丁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但使芦丁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LB增大;由热力学数据可知芦丁和BSA分子间以疏水作用为主,Zn2+的参与不改变BSA-芦丁分子间作用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牛血清白蛋白 Zn2+ 荧光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下载PDF
血竭总黄酮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乐薇 孙小梅 李步海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01-404,443,共5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离子强度、温度、酸度条件下,血竭总黄酮(tFSD)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tFSD能不同程度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强度,BSA的荧光强度猝灭得更显著;在288~298K间,随着...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离子强度、温度、酸度条件下,血竭总黄酮(tFSD)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tFSD能不同程度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强度,BSA的荧光强度猝灭得更显著;在288~298K间,随着温度的升高,BSA-tFSD和HSA-tFSD两荧光体系的猝灭程度降低,推测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作用不是动态猝灭,而是静态猝灭;在pH6.0~pH10.0间,随着pH的提高,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程度上升,说明tFSD与BSA(HSA)之间以非静电作用为主,并形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竭总黄酮 血清白蛋白 荧光 猝灭
下载PDF
双水相体系萃取木瓜蛋白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乐薇 陆志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40-42,共3页
采用聚乙二醇(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木瓜蛋白酶进行萃取分离,研究了PEG相对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和pH值对木瓜蛋白酶分配系数及酶活力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质量分数6%、(NH4)2SO4质... 采用聚乙二醇(PEG)/(NH4)2SO4双水相体系对木瓜蛋白酶进行萃取分离,研究了PEG相对分子量、PEG质量分数、(NH4)2SO4质量分数和pH值对木瓜蛋白酶分配系数及酶活力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PEG4000质量分数6%、(NH4)2SO4质量分数18%、pH值6.0,在此条件下,木瓜蛋白酶的酶活力回收率为80.25%,分配系数为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相体系 萃取 木瓜蛋白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