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其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1
作者 乔振虎 曹炳华 +1 位作者 樊艳萍 崔香香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讨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常规西药内科基础治疗)和观察组(n=60,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治疗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以及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结论水蛭能有效改善CSVD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同时能降低患者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脑小血管病 神经功能障碍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水蛭治疗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乔振虎 樊艳萍 崔香香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水蛭饮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探究水蛭饮片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药水蛭口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最小量认知评估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水蛭能有效减轻CSVD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下载PDF
目标性镇痛镇静联合心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樊艳萍 乔振虎 +2 位作者 韦柳青 覃纲 潘东旭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87-190,198,共5页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痛镇静联合心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4例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目标性镇痛镇静联合心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84例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取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观察组采取目标性镇痛镇静联合心理干预。分别采用心理健康状态评估表评估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第4天、转出ICU当天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转出ICU当天的抑郁、焦虑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转出ICU当天睡眠情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在ICU的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入住ICU第4天、转出ICU当天的心理健康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转出ICU当天的焦虑、抑郁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转出ICU当天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ICU住院天数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目标性镇痛镇静联合心理干预在ICU清醒患者中应用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在ICU住院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镇痛镇静 心理干预 重症监护病房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头颈部CTA联合颅脑灌注一站式检查在预测脑梗死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崔香香 何荣新 +2 位作者 梁捷凤 王敏莉 乔振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究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颅脑灌注(CTP)一站式检查在预测脑梗死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 目的探究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颅脑灌注(CTP)一站式检查在预测脑梗死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2组均进行头颈部CTA联合CTP检查并比较相关参数差异;ROC曲线分析CTA、CTP相关参数对脑梗死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和入院mR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ASPECTS评分、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低于预后良好组,ASPECTS评分<5分人数、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CBV、CBF均与NIHSS评分、mRS评分呈负相关,MTT、TTP均与入院NIHSS评分、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SPECTS评分、CBV、CBF、MTT、TT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71、0.870、0.826、0.885,上述指标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90(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颅脑CTP一站式检查能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预后 头颈部CTA 颅脑灌注一站式检查
下载PDF
新型抗凝药在房颤性卒中防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伟 张贵强 +5 位作者 于冬菊 吕宗夏 乔振虎 崔香香 韦英海 杨和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2期97-100,共4页
房颤性卒中的发生是房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房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以华法林为主,其可同时干扰凝血机制的诸多靶点,但存在起效慢、需通过检测凝血... 房颤性卒中的发生是房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房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既往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以华法林为主,其可同时干扰凝血机制的诸多靶点,但存在起效慢、需通过检测凝血功能调整用药等弊端。近年来,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和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临床应用优势逐渐获得了认可。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发生卒中、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是,由于上述新型抗凝药的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如何明确适应证、规范剂量及范围、获益/风险比等实际问题均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分析。本文针对相关新型抗凝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希望为其规范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凝药 房颤性卒中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依度沙班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研究进展
6
作者 乔振虎 樊艳萍 +1 位作者 杨和平 韦英海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A01期297-298,共2页
目的总结中成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有关中成药治疗脑梗死的的文献报道,分析研究类别、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脑梗死中成药的剂型主要有口服剂和静脉制剂,其临床疗效确切,但联用须慎重,同时需... 目的总结中成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现状,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10年有关中成药治疗脑梗死的的文献报道,分析研究类别、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脑梗死中成药的剂型主要有口服剂和静脉制剂,其临床疗效确切,但联用须慎重,同时需关注其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广阔,但其不良反应也须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脑梗死 临床疗效 经济价值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安脑丸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临床观察
7
作者 乔振虎 农伟东 +4 位作者 樊艳萍 陈浪 杨和平 韦英海 周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968-969,共2页
目的观察安脑丸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G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盐酸帕罗西汀及安脑丸+盐酸帕罗西汀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观察安脑丸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 G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盐酸帕罗西汀及安脑丸+盐酸帕罗西汀口服,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6周单药组及联合治疗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药组SAS下降明显(P〈0.05).单药组及联合治疗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第4周联合治疗组较单药组HAMA下降明显(P〈0.05),但治疗后第6周2组间联合治疗组精神性焦虑较单药组有显著性差异,但躯体性焦虑无显著差异.2组间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脑丸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性障碍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安全性较高,但安脑丸使用周期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脑丸 盐酸帕罗西汀 广泛性焦虑障碍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阳 乔振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687-688,共2页
目的查寻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以分析、思考、总结,以求最大程度了解目前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状况,从而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改进提高。方法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 目的查寻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以分析、思考、总结,以求最大程度了解目前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状况,从而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改进提高。方法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膏药敷贴、药枕、浴足等疗法。结果高血压的中医药疗效确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时刻在注意着总结和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中成药 单味药
下载PDF
CTA下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死溶栓中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日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振宏 钟才 乔振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85-87,共3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以我院2010-05—2013-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48例,年龄46~78岁,平均(65.2±4.7)岁;就诊时距发病时间间隔〈3.0h,经头颅CTA检查确诊为急性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以我院2010-05—2013-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男64例,女48例,年龄46~78岁,平均(65.2±4.7)岁;就诊时距发病时间间隔〈3.0h,经头颅CTA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脑功能缺损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未自然缓解,血压〈180/100mm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生活质量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解郁丸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3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纯 乔振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第1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氟西汀联合解郁丸以及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疗效,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脑卒中... 目的:探讨解郁丸联合氟西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纳入67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氟西汀联合解郁丸以及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疗效,改良Rankin量表(MRS)衡量脑卒中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结果:在抑郁情况的改善、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的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郁丸联合氟西汀能提高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郁丸 氟西汀 中风后抑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取栓持续溶栓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文献分析
11
作者 杨和平 乔振虎 +2 位作者 张贵强 陆婉杏 崔香香 《临床医学进展》 2017年第5期350-360,共11页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机械取栓后续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未...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机械取栓后续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未经充分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者经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易形成急性支架内血栓,经机械取栓后联合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及其他措施可促使血管再通,加速恢复。相关文献显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经及时恰当的治疗多数能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高凝状态及抗血小板、抗凝治疗不充分是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及时恰当的血管再通措施是关键,机械取栓联合持续接触性溶栓治疗是促使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中风 颈动脉支架置入 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 经皮机械取栓 持续接触性溶栓
下载PDF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12
作者 崔香香 肖开敏 +2 位作者 苏桂龙 乔振虎 韦英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08-0011,共4页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及合作医院行机械取栓手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07例。根据术后HT发生情况分为无HT组(74例),HT组(3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 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21年9月于我院及合作医院行机械取栓手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共107例。根据术后HT发生情况分为无HT组(74例),HT组(33例),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资料,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患者术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早期引流静脉显示用于术后HT发生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两组基线NIHSS评分、ASPECT评分、合并房颤、合并高血压及早期引流静脉显示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临床特征资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引流静脉显示、合并房颤和合并高血压病是患者术后HT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引流静脉显示用于术后HT发生预测AUC=0.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86.36%。结论 出现早期引流静脉显示和合并房颤、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术后更易发生HT。早期引流静脉显示用于患者术后HT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机械取栓 出血转化 预后 早期引流静脉显示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患者微栓子的监测及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乔振虎 农伟东 +3 位作者 樊艳萍 杨和平 陈阳 韦英海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仪监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ES),探讨干预治疗对颈动脉狭窄患者MES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颈动脉狭窄组...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诊断仪监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微栓子信号(MES),探讨干预治疗对颈动脉狭窄患者MES的影响。方法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神经内科自2009年3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5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颈动脉狭窄组,另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40岁以上在职及退休职工、无颈动脉狭窄者1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TCD超声诊断仪监测颈内动脉起始处MES,颈动脉狭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胶囊(20 mg/d)10 d后再次应用TCD超声诊断仪监测MES,比较2组受试者及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前后MES的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1.9%)比较,颈动脉狭窄组患者MES阳性率(36.1%)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36.1%)比较,颈动脉狭窄患者治疗后MES阳性率(7.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中MES阳性率增高,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其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信号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炳华 乔振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2年第4期330-332,34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患者入院72 h内是否出现END,将其分为合并END组(41例)和非END组(95例),检测并比较2组血清SIRT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END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SIRT1诊断END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占比、冠心病占比、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非END组比较,合并END组患者血清SIRT1水平较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较高(P<0.05);糖尿病史、年龄、hs-CRP水平及SIRT1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1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753[95%CI=0.559~0.903,P<0.05],诊断特异度为81.49%,敏感度为89.15%。结论SIRT1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患者血清中呈低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SIRT1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目标性镇痛镇静协同三阶段式健康教育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15
作者 樊艳萍 乔振虎 +2 位作者 韦柳青 覃纲 潘东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7期0101-0102,共2页
探讨目标性镇痛镇静协同三阶段式健康教育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入住我院ICU科室且实施机械通气的84例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住ICU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 探讨目标性镇痛镇静协同三阶段式健康教育在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入住我院ICU科室且实施机械通气的84例清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住ICU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目标性镇痛镇静协同三阶段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镇痛镇静的合格次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ICU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镇静合格次数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谵妄、思维错乱、情感障碍和失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性镇痛镇静在ICU患者中应用,能提高镇痛镇静合格次数,缩短患者在ICU的时间;三阶段协同式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患者的ICU综合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性镇痛镇静 健康教育 焦虑 抑郁 ICU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