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 被引量:26
1
作者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 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 +21 位作者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陈琳 张志强 卜云芸 戴宜武 何超 何乐 李聪 刘长信 苗素华 乔立艳 屈传强 万继峰 郗海涛 杨利 袁宏伟 张家成 张黎 张文川 赵忙所 赵燕星 朱宏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临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显著影响患者容貌、个人尊严和社会形象。重度患者早期出现严重面神经水肿,神经鞘膜内高压,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进一步加重等恶性循环,导致神经轴突坏死、崩解、脱髓鞘的病理改变。后期则错位再生,引起面部连带运动。目前治疗方法有药物(脱水药、B族维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等)、针灸、理疗、面部康复训练等。轻中度患者大多经过2周至3月的治疗可以基本痊愈,但有1/3以上的中度和重度患者残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中西医结合神经修复规范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神经修复 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秀丽 王华枝 +6 位作者 孙燕 徐红杰 张倩 陈希 遆慧珍 李芸 乔立艳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3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 目的:多学科协作模式的护理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44例。其中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4例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认知功能以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ADL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干预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MoCA、CDR以及CASI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干预组MoCA和CAS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CDR评分小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和HAMD评分对比无差异,P> 0.05;护理后干预组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模式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情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综合护理 多学科协作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误诊脑肿瘤(附3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乔立艳 许贤豪 +7 位作者 张华 刘东戈 殷剑 侯世芳 耿莹 国红 王红 彭丹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 多发性硬化 ( MS)以占位病变为临床表现时 ,临床及影像学均难以与肿瘤相鉴别 ,本文旨在通过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分析其临床特征 ,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 报告 3例经病理证实的以占位病变为首发症状的 MS病例。结果 M... 目的 多发性硬化 ( MS)以占位病变为临床表现时 ,临床及影像学均难以与肿瘤相鉴别 ,本文旨在通过病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分析其临床特征 ,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 报告 3例经病理证实的以占位病变为首发症状的 MS病例。结果 MS以占位病变为临床表现时 ,最易被误诊为神经胶质瘤 ,病变部位以额顶叶为多 ,约半数在疾病较早期或病程中出现头痛、恶心等颅内高压征 ,MS与肿瘤的误诊易发生在急性期。结论 对已怀疑或诊断为 MS的患者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提示占位者 ,应考虑脱髓鞘性假瘤的可能 ,可试用激素 ,定期复查。对于首次发病即表现为占位征象 ,影像学亦支持者 ,应密切结合诱发电位、MRI、免疫学检查以及定期随访 ,必要时行活组织检查 ,以明确诊断 ,除外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脑肿瘤 误诊 诊断
下载PDF
国际自身免疫和免疫调节会议纪要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立艳 许贤豪 +2 位作者 张华 魏雪飞 殷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3-116,共4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 免疫调节 调节机制
下载PDF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电泳和等电点聚焦分析(讲座) 被引量:1
5
作者 乔立艳 许贤豪 +9 位作者 王红 张华 国红 殷剑 耿莹 魏雪飞 文诗广 侯世芳 刘江红 矫毓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3-205,共3页
脑脊液蛋白检查在神经病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此文对免疫球蛋白 G组分区带的概念、检测方法和意义做一简介 。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脑脊液 IgG组分区带 电泳 等电点聚焦 CSF 定性检测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和干扰素-γ分泌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乔立艳 许贤豪 侯世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867-872,共6页
目的从单个T细胞水平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不同阶段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泌变化,以为鉴别诊断和判断病情提供线索。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自分泌状态下和经外源性抗原(刀豆蛋白A、髓鞘碱性蛋白、乙酰... 目的从单个T细胞水平探讨多发性硬化患者病程不同阶段外周血细胞因子分泌变化,以为鉴别诊断和判断病情提供线索。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自分泌状态下和经外源性抗原(刀豆蛋白A、髓鞘碱性蛋白、乙酰胆碱受体)刺激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4、10和干扰素-γ(IFN-γ)分泌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其他非免疫性神经疾病组相比,多发性硬化组患者经髓鞘碱性蛋白刺激后外周血IL-4、IL-10和IFN-γ分泌水平升高(均P=0.000),其中髓鞘碱性蛋白特异性IFN-γ分泌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高于稳定期(P=0.002),而IL-4和IL-10则无明显改变。结论在外源性抗原髓鞘碱性蛋白刺激下,采用ELISPOT法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4、IL-10和IFN-γ特异性分泌水平,具有鉴别诊断和判断疾病进展阶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Ⅱ型 髓磷脂蛋白质类
下载PDF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受体病的研究动向
7
作者 乔立艳 冯凯 +2 位作者 侯世芳 王佳伟 许贤豪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79,86,共4页
受体是一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信息分子的特殊蛋白分子,识别后立即与配体结合;通过效应器将其所携带的信息转换成生理效应(细胞功能和代谢改变等)。由于配体与受体结合异常,或结合后反应异常,或由于自身抗体而致受体功能异常所致的... 受体是一组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信息分子的特殊蛋白分子,识别后立即与配体结合;通过效应器将其所携带的信息转换成生理效应(细胞功能和代谢改变等)。由于配体与受体结合异常,或结合后反应异常,或由于自身抗体而致受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叫作“受体病”[1]。顾名思义,自身免疫性受体病是指因免疫应答引起自身组织损伤而导致的受体病。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如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导致Graves病,胰岛素受体抗体导致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谷氨酸受体亚单位3抗体与Rasmussen脑炎相关等。在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情况下产生针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水通道蛋白、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1-氨基丁酸B型(GABA)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哇丙酸(AMPA)受体等抗体而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自身免疫 受体病 研究动向
下载PDF
PCR技术在检测sp3基因表达和ApoE基因型中的应用
8
作者 乔立艳 许贤豪 +10 位作者 冯颖 张华 殷剑 耿莹 魏雪飞 王红 国红 侯世芳 文诗广 刘江红 矫毓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多发性硬化 (MS)和老年性痴呆 (AD)的相关基因 sp3和Apo E。方法 分离 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提取 RNA,反转录合成 c DNA第 1链 ,PCR扩增 sp3基因片段 ,应用反转录 -PCR(RT-PCR)技术... 目的 应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技术检测多发性硬化 (MS)和老年性痴呆 (AD)的相关基因 sp3和Apo E。方法 分离 M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提取 RNA,反转录合成 c DNA第 1链 ,PCR扩增 sp3基因片段 ,应用反转录 -PCR(RT-PCR)技术在 RNA水平上检测 sp3基因在 MS患者 PBMC的表达情况 ;取 AD患者外周血 ,用低渗溶血法提取白细胞 ,酚 /氯仿法提取 DNA,应用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 Apo Eε基因的多态性。结果 MS组 sp3阴性表达率 (4 5 %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D患者的 Apo Eε2、ε3、ε4基因频率依次为 0 .0 67、 0 .70 0、 0 .2 3 3 ,AD患者的 Apo E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汉族人 MS患者存在 sp3基因表达缺陷 ;Apo Eε4与 AD密切相关 ;PCR相关技术可作为基因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3 APOE RT-PCR PCR-RFLP 多发性硬化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技术的应用(讲座) 被引量:18
9
作者 侯世芳 许贤豪 +9 位作者 刘广志 乔立艳 矫毓娟 张华 国红 文诗广 殷剑 魏雪飞 刘江红 王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0-202,共3页
此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建立起来的另一酶免疫分析技术——酶联免疫斑点 (ELISPOT)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
关键词 酶免疫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 ELISPOT 抗体分泌性B细胞 细胞因子分泌性T细胞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脑内磁共振病灶分布及其特征(附203例2年MRI随访结果)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华 许贤豪 +9 位作者 赵志刚 乔立艳 国红 殷健 侯世芳 魏雪飞 文诗广 刘江红 矫毓娟 王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为了解多发性硬化 ( multiple sclerosis,MS)的病灶特点 ,对确诊的 2 0 3例 MS患者进行系列磁共振 ( magnetic resonance,image,MRI)观察。方法 选择确诊的缓解 -复发型 MS患者 2 0 3例 ,每 6个月检查头颅MRI一次。结果  ( 1 ) ... 目的 为了解多发性硬化 ( multiple sclerosis,MS)的病灶特点 ,对确诊的 2 0 3例 MS患者进行系列磁共振 ( magnetic resonance,image,MRI)观察。方法 选择确诊的缓解 -复发型 MS患者 2 0 3例 ,每 6个月检查头颅MRI一次。结果  ( 1 ) 2 0 3例 MS患者中 ,1 72 ( 84 .7% )例脑 MRI显示脱髓鞘病灶。其中有胼胝体病灶者 90例( 5 2 % ) ,有脑干病灶者 1 0 6例 ( 6 2 % ) ,有小脑病灶者 4 6例 ( 2 8% ) ,有与脑室连接的病灶者 1 5 7例 ( 91 % ) ,有典型的卵圆形病灶者 98例 ( 5 7% ) ,病灶长轴与侧脑室切线垂直的病灶占总病灶一半以上者 1 30例 ( 76 % )。( 2 ) 2 0 3例MS患者中 ,大脑半球内和脑内无病灶者分别为 4 1例 ( 2 0 % )和 31例 ( 1 5 % )。仅脑干有病灶者 6例 ( 3% ) ,仅小脑有病灶者 2例 ( 1 % ) ,脑干和小脑都有病灶者 2例 ( 1 % )。 ( 3) 2 0 3例共检查 82 7例次 MRI,有活动病灶者 77例( 4 1 % ) ,共有活动病灶 2 6 1个 ,分布在大脑、小脑和脑干者依次为 2 2 3、1 0和 2 8个。结论  ( 1 )在确诊 MS患者中 ,多数 ( 85 % )脑 MRI有脱髓鞘病灶 ,与欧美资料相近。( 2 )脑内有病灶者中 ,小脑有病灶者占 2 8% ,较欧美报道为低。 ( 3) T2像发现活动病灶的机率不高 ,多次复查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 随访 MRI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抗体情况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矫毓娟 许贤豪 +9 位作者 张华 国红 谢琰臣 吕继辉 刘江红 乔立艳 殷剑 魏雪飞 王红 孟晓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63-67,共5页
目的 了解重症肌无力 ( MG)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67例临床确诊 MG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 ,对其中 2 64例患者检测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或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 TM... 目的 了解重症肌无力 ( MG)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抗体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67例临床确诊 MG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 ,对其中 2 64例患者检测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 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TPOAb)或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 TMAb)。结果  5 5例 ( 2 0 .6% )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48例 ( 1 8.2 % )至少有 1项上述抗体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 MG患者中 , 、 、 型抗体阳性者较多 ( P <0 .0 1 )。甲状腺抗体阳性者较抗体阴性者 MG发病晚 ( P <0 .0 5 ) ;甲状腺抗体阴性 MG患者有甲状腺功能障碍者 MG发病早于功能正常组 ( P <0 .0 5 )。甲状腺功能异常、抗体阳性的 MG患者病程较抗体阴性者长 ( P <0 .0 5 ) ;甲状腺抗体阳性者伴发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几率明显增高 ( P <0 .0 5 )。结论 MG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少见 ,甲状腺抗体阳性、功能异常的 MG患者病程长 ,伴发胸腺增生或胸腺瘤的几率高 ,临床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甲状腺功能 MG 甲状腺抗体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IgG指数、24h合成率、组分区带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红 许贤豪 +10 位作者 魏雪飞 乔立艳 殷剑 张华 国红 侯世芳 文诗广 刘江红 矫毓娟 彭丹涛 耿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9,24,共3页
目的 研究 Ig G指数、2 4h合成率、组分区带对多发性硬化 (M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等电点聚焦及银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  1 0 3例经临床诊断为 MS患者中 Ig G组分区带阳性占 90 .3 % ,Ig G2 4h合成率异常占 1 9.4%... 目的 研究 Ig G指数、2 4h合成率、组分区带对多发性硬化 (MS)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等电点聚焦及银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  1 0 3例经临床诊断为 MS患者中 Ig G组分区带阳性占 90 .3 % ,Ig G2 4h合成率异常占 1 9.4% ,Ig G指数异常占 1 7.5 %。结论 MS患者 Ig G组分区带阳性率比 Ig G指数、Ig G2 4h合成率高 ,对 MS有辅助性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IGG指数 IgG24h合成率 IgG组分区带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抑郁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琰臣 张华 +6 位作者 许贤豪 胡夏生 吕继辉 刘银红 乔立艳 孟晓梅 冯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HAMD)了解作者医院32例MS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而以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xpandeddisabilitystatusscale,ED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HAMD)了解作者医院32例MS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而以扩展残疾状况评分(expandeddisabilitystatusscale,EDSS)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与其他神经免疫性疾病患者、非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和健康者各30名进行比较;同时分析MS患者年龄、性别、病程、EDSS评分与患者抑郁的相关性。结果MS患者抑郁的发生率为436%,明显高于各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呈正相关;MS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与抑郁无明显相关。结论MS患者抑郁发生率很高,应引起临床关注;抑郁的发生可能与其中枢神经系统病灶及免疫学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抑郁 扩展残疾状况评分
下载PDF
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讲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冬戈 乔立艳 +1 位作者 蔡葵 许贤豪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23-224,共2页
概述了脱髓鞘假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生原因 ,指出脱髓鞘假瘤是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加强对此病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正确地认识其病变十分必要。
关键词 脱髓鞘假瘤 病理学 诊断
下载PDF
两种多发性硬化诊断标准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广志 许贤豪 +9 位作者 王湘庆 方丽波 张华 国红 彭丹涛 乔立艳 殷剑 魏雪飞 耿莹 王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针对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 Mc Donald标准、Poser标准的有效性做比较。方法 按中枢神经系统 (CNS)受累的临床表现将 3 5例 MS患者分为脊髓型和非脊髓型两个亚组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用卡方检验对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 目的 针对诊断多发性硬化 (MS)的 Mc Donald标准、Poser标准的有效性做比较。方法 按中枢神经系统 (CNS)受累的临床表现将 3 5例 MS患者分为脊髓型和非脊髓型两个亚组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用卡方检验对两种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种诊断标准对脊髓型、非脊髓型 MS的诊断阳性率接近 (P>0 .0 5) ,但 Mc Donald标准中诊断不能的例数相对较多 (P<0 .0 5) ,经随访观察均证实为 MS。结论  Poser标准对MS诊断的有效性优于 Mc Donald标准 ,但对其在诊断进展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诊断标准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1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魏雪飞 许贤豪 +8 位作者 张华 国红 乔立艳 殷剑 王红 矫毓娟 刘江红 彭丹涛 耿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研究老年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01-2002-05北京医院123例老年MG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507例青壮年MG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MG患者占同期MG患者的18.14%,男性患者较多(占68.29%),眼肌首发症状多见(... 目的 研究老年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01-2002-05北京医院123例老年MG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507例青壮年MG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MG患者占同期MG患者的18.14%,男性患者较多(占68.29%),眼肌首发症状多见(占80.49%),分型以Ⅰ型和Ⅱ a型多见(占56.10%),胸腺异常主要为胸腺瘤(占老年MG患者手术病理证实伴发胸腺异常的100%),低频重复电刺激(RNS)阳性率为74.19%,老年MG危象发生率较低(为2.44%)。结论 老年MG患者具有男性、眼肌首发症状、Ⅰ型与ⅡA型多见,以及胸腺异常主要为胸腺瘤,而RNS阳性率与MG危象发生率低等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肌无力 临床特点 首发症状 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细胞培养的应用(讲座)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江红 黎健 +11 位作者 许贤豪 张华 国红 王红 殷剑 张星虎 魏雪飞 矫毓娟 乔立艳 文诗广 侯世芳 耿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4-195,共2页
细胞培养是生物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此文简介其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生物医学 细胞生物学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学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免疫学应用(讲座)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剑 许贤豪 +10 位作者 张星虎 张华 国红 矫毓娟 王红 乔立艳 魏雪飞 文诗广 侯世芳 刘江红 耿莹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0-193,共4页
糖皮质激素受体 (GR)是糖皮质激素生理和药理作用的介导者。此文对 GR作用。
关键词 免疫性疾病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 放射配体结合试验 GR 生物学
下载PDF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琰臣 许贤豪 +6 位作者 冯凯 孟晓梅 张华 刘银红 殷剑 乔立艳 国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59,共1页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lsy with cyclic spasms)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受累眼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周期性痉挛和麻痹.Rampholdi于1884年首先报道为动眼-眼睑异常,此后国外陆续有数十例报道,迄今国内报道不...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palsy with cyclic spasms)是一种罕见的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受累眼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发生周期性痉挛和麻痹.Rampholdi于1884年首先报道为动眼-眼睑异常,此后国外陆续有数十例报道,迄今国内报道不到10例.现报道1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动眼神经麻痹 病例报告 眼肌运动 提上睑肌切除术
下载PDF
免疫细胞的冷冻保存 被引量:2
20
作者 魏雪飞 许贤豪 +6 位作者 张华 国红 乔立艳 殷剑 矫毓娟 侯世芳 刘江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9-40,59,共3页
冷冻保存免疫细胞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免疫细胞用于回顾性研究时更为关键。此文介绍一种有效的免疫细胞冷冻保存方法。这种方法对免疫细胞的各项生物学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经过程序冷冻方法长期冻存的免疫细胞仍能保... 冷冻保存免疫细胞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尤其是免疫细胞用于回顾性研究时更为关键。此文介绍一种有效的免疫细胞冷冻保存方法。这种方法对免疫细胞的各项生物学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经过程序冷冻方法长期冻存的免疫细胞仍能保留其基本的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免疫细胞 细胞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