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MI轨迹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联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来明 于俊杏 +6 位作者 王燕 卲会敏 刘志亮 任爱丽 杨春香 朱峰 吴寿岭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对6143例完成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体检并且完成2010-2011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9.68岁。其中,男性4230例(68.9%);依据BMI轨迹将总人群分为四组: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和高稳定组。对BMI轨迹与动脉硬化进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BMI轨迹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随着BMI轨迹的增高,动脉硬化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各BMI轨迹组动脉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2.4%、63.3%、67.9%、7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各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其余三组踝臂指数(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1.34(1.08~1.66)、1.57(1.16~2.13)、1.77(1.13~2.79)。结论高的BMI轨迹是动脉硬化前期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其他引起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动脉硬化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皇甫春梅 于俊杏 +2 位作者 赵华玲 李雪梅 杨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的30~7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 5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BMI缺失1 470例、脑梗死病史者2 171例、恶性肿瘤351例,最终纳入BMI统计分析者97 518例。依...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查体的30~70岁在职及离退休职工101 51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BMI缺失1 470例、脑梗死病史者2 171例、恶性肿瘤351例,最终纳入BMI统计分析者97 518例。依据BMI将总人群分3组:第1组:BMI<24kg/m^2;第2组:BMI 24~27.9kg/m^2;第3组:BMI≥28kg/m^2。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BMI对脑梗死事件的风险比。结果脑梗死的发生率随着BMI增加呈上升趋势,分别为2.0%,3.1%,3.5%(趋势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者相比,超重者和肥胖者脑梗死风险比(HR)分别为41%,48%(P<0.05)。结论 BMI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脑梗死
下载PDF
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亚静 吴寿岭 +7 位作者 李慧英 赵权辉 宁春红 张芮英 于俊杏 李蔚 陈朔华 高竞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 目的 探讨血压对不同年龄人群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以既参加了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又检测了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开滦集团在职及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即18 ~44岁组、45~ 59岁组和≥60岁组.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非高血压人群和高血压人群.baPWV是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本研究以baPWV代表动脉僵硬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人群收缩压(SBP)与baPWV的关联,并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年龄组人群SBP与baPWV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总人群血压和不同年龄组人群血压对动脉硬化(baPWV≥1 400 cm/s)的影响.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同时完成2010、2012和2014年健康体检并检测了baPWV的职工共35 350名,排除血压值缺失者2 237名,排除外周血管疾病患者1 569例,排除检测baPWV之前有心脑血管病史者1 016例,最终入选研究对象29 367名.29 367名研究对象的年龄为(48.0±12.4)岁,其中男性21 305名(72.5%).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其中18~44岁组11 608名(39.53%)、45 ~ 59岁组12757名(43.44%)、≥60岁组5 002名(17.03%).(2)不同年龄组人群baPWV的分布情况:baPWV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非高血压组18~44岁、45 ~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299.3、1 428.7和1 704.6 cm/s(P<0.001),高血压组18~44岁、45~ 59岁和≥60岁亚组人群baPWV的均数依次为1 498.4、1 640.7和1 921.4 cm/s(P<0.001).高血压组人群baPWV高于非高血压组同年龄亚组(P均<0.05).(3)baPWV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以baPWV为因变量,以SBP为自变量,校正了年龄、性别、脉压差(P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服降压药、服调脂药等混杂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SBP与baPWV呈线性正相关(t=39.30,P<0.001).进一步在18~44岁组、45~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发现SBP与baPWV均呈线性正相关(t分别为37.72、27.30、9.15,P均<0.001).(4) baPWV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baPWV为因变量(baPWV<1 400 cm/s赋值为1,≥1 400 cm/s赋值为2),以血压为自变量(非高血压赋值为1,高血压赋值为2),校正了年龄、性别、PP、BMI、FBG、TC、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服降压药、服调脂药物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高血压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高于非高血压人群(OR=2.54,95%CI 2.35~2.74);在18~44岁组、45 ~ 59岁组和≥60岁组人群中,高血压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均高于非高血压人群(分别为OR=3.22,95%CI 2.86 ~ 3.63;OR=2.48,95%CI 2.23~2.76;OR=1.91,95%CI 1.42~2.56).结论 SBP与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动脉僵硬度呈线性正相关,且高血压是不同年龄组人群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年龄因素 动脉硬化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高收缩压轨迹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高竞生 张亚静 +11 位作者 张芮英 李慧英 宋路 李春慧 赵华灵 赵权辉 于俊杏 李蔚 宁春红 陈朔华 王安心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65-57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收缩压轨迹对脑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2008-2009和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5 194人。收缩压轨迹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的收缩压轨迹对脑出血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2008-2009和2010-2011年3次健康体检的开滦研究人群作为研究队列,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5 194人。收缩压轨迹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采用寿命表法计算不同收缩压轨迹组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收缩压轨迹组脑出血累积发生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收缩压轨迹组对脑出血的影响。结果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55 194人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了5组不同的收缩压轨迹: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平均随访(4.99±0.39)年,共发生脑出血164例。低-稳定组、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脑出血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05%、0.20%、0.80%、0.60%和0.8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正常-稳定组、中-高组、高-中组和高-稳定组脑出血的发生风险均增加,其HR(95%CI)分别为3.48(1.41~8.56)、15.01(5.67~39.71)、11.47(3.70~35.61)和18.40(5.28~64.14)。结论高收缩压轨迹是发生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轨迹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体质量指数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蔚 赵权辉 +4 位作者 于俊杏 张芮英 宁春红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以参加2010-2011(2010)、2012-2013(2012)、2014-2015(2014)年健康体检且参加baPWV检测的开滦集团职工22 681人为研究对象,排除了身高、体质量资料缺失者3009人,最...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以参加2010-2011(2010)、2012-2013(2012)、2014-2015(2014)年健康体检且参加baPWV检测的开滦集团职工22 681人为研究对象,排除了身高、体质量资料缺失者3009人,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共计19 672人。按BMI将观察对象分成3组:正常组(BMI<24kg/m^2)、超重组(BMI 24~<28kg/m2)和肥胖组(BMI≥28kg/m^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分组及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对baPWV≥14 m/s的影响。结果不同BMI分组间baPWV≥14m/s的检出率分别为:48.4%、60.8%、6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是否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后,与正常组相比,baPWV≥14m/s的发生风险随BMI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然而进一步校正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是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否使用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等混杂因素后,超重和肥胖组发生baPWV≥14m/s的OR值(95%CI)分别为0.96(0.88~1.04)、0.85(0.76~0.96);另外,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发生baPWV≥14m/s的OR值(95%CI)为0.94(0.90~0.98)。结论在一般人群中BMI不是与baPWV关联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体质量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踝臂血压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凯 于俊杏 +7 位作者 赵权辉 李蔚 张芮英 宋路 赵华灵 李春慧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CRP)与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完成ABI检测的观察对象11 933人进行分析,年龄(51.7±14.3)岁,其中男性7260人,占60.8%。依据cumCRP四分位将总人群分为4组,观察cumCRP对ABI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CRP)与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完成ABI检测的观察对象11 933人进行分析,年龄(51.7±14.3)岁,其中男性7260人,占60.8%。依据cumCRP四分位将总人群分为4组,观察cumCRP对ABI的影响。结果随着cumCRP的增加,ABI<0.9的检出率逐渐增加(分别为2.9%、2.8%、3.1%、4.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与第1四分位组相比,第2、3、4四分位组ABI<0.9的OR值(95%CI)分别为0.87(0.57~1.34)、0.93(0.60~1.42)和1.66(1.03~2.35)。结论 cumCRP是ABI<0.9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C反应蛋白 踝臂血压指数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累积血压暴露值对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国栋 宋路 +9 位作者 赵华灵 李春慧 王一鸣 刘杰 张芮英 赵权辉 宁春红 李蔚 于俊杏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讨累积血压暴露[累积收缩压(cumSBP)和累积舒张压(cumDBP)]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无脑卒中病史的职工53 582人为观察对象,以脑卒中发生为... 目的探讨累积血压暴露[累积收缩压(cumSBP)和累积舒张压(cumDBP)]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无脑卒中病史的职工53 582人为观察对象,以脑卒中发生为终点事件。依据cumSBP(mm Hg·年)和cumDBP(mm Hg·年)四分位分组:cumSBP第1四分位组(<480)、cumSBP第2四分位组(480~<520)、cumSBP第3四分位组(520~<560)、cumSBP第4四分位组(≥560),cumDBP第1四分位组(<320)、cumDBP第2四分位组(320~<340)、cumDBP第3四分位组(340~<360)、cumDBP第4四分位组(≥360)。用寿命表法计算总人群不同cumSBP、cumDBP的累积脑卒中发生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SBP、cumDBP第4四分位组对脑卒中事件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53 582人中,男性41 171人(76.8%),女性12 411人(23.2%),年龄(49.0±11.8)岁。随访(2.99±0.40)年,共发生脑卒中事件526例。总人群脑卒中事件累积发生率随着cumSBP、cumDBP的增高而呈上升趋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与cumSBP第1四分位组相比,cumSBP第3、4四分位组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69(1.21~2.35)、2.03(1.47~2.80);与cumDBP第1四分位组相比,cumDBP第3、4四分位组发生脑卒中事件的HR值(95%CI)分别为1.46(1.07~1.98)、1.86(1.41~2.46)。结论高cumSBP和高cumDBP是发生脑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收缩压暴露 累积舒张压暴露 脑卒中 前瞻性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竞生 张芮英 +9 位作者 张亚静 刘杰 李俊娟 黄喆 宁春红 李蔚 赵权辉 于俊杏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47-853,共7页
目的探讨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研究队列由开滦卒中队列、老年人群队列、妊娠队列和外周血管疾病筛查队列组成,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9080名。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 目的探讨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方法研究队列由开滦卒中队列、老年人群队列、妊娠队列和外周血管疾病筛查队列组成,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9080名。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腰臀比纵向轨迹,生成4组不同的腰臀比轨迹组:低-中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并于2010-2015年对观察对象进行了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采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后不同腰臀比纵向轨迹分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臀比纵向轨迹与动脉硬化的关联。定义baPWV≥1400cm/s为动脉硬化。结果与其他腰臀比轨迹组相比,高-高轨迹组的baPWV值[(1545.56±4.31)cm/s]、动脉硬化人群比例(67.5%)均最高。低-中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28.8%、50.0%、67.5%、55.4%。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中轨迹组相比,中-稳定轨迹组、高-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是动脉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应的OR值(95%CI)分别为1.42(1.15~1.76)、1.80(1.42~2.29)、1.63(1.11~2.38),均P<0.05。此外,分别除外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人群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腰臀比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臀比轨迹 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原文传递
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科宇 赵华灵 +9 位作者 宋路 李春慧 王一鸣 刘杰 宁春红 张芮英 赵权辉 于俊杏 李蔚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人,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者1692人。采用偏相关分析坐位、卧位、立位收缩压... 目的探讨老年人卧位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3064人,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纳入统计分析者1692人。采用偏相关分析坐位、卧位、立位收缩压,舒张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卧位高血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结果观察对象1692人(男性1122人,女性570人),年龄为(67.3±6.2)岁,尿微量白蛋白为(25.9±43.5)mg/L。校正年龄、性别后,坐位、卧位、立位即刻、立位3min收缩压、舒张压均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坐位、卧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危险因素(坐位:OR=1.66,95%CI1.23~2.24;卧位:OR=1.48,95%CI 1.14~1.92),而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坐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同时代入方程,并校正其他相同变量,坐位高血压是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1~2.07),而卧位高血压、立位高血压、立位低血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坐位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最大,卧位高血压次之,立位高血压或立位低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增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卧位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俊杏 赵权辉 +5 位作者 李蔚 李俊娟 王猛 宁春红 张亚静 吴寿岭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73-676,共4页
[提要]通过观察不同估算GFR(eGFR)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选2010、2012、2014年健康体检者1 427例,检测eGFR和baPWV.随着eGFR稳定水平降低,baPWV≥1 400 cm/s的比例逐渐增高,baPWV均呈增高趋势... [提要]通过观察不同估算GFR(eGFR)者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探讨其与动脉硬化的关系.选2010、2012、2014年健康体检者1 427例,检测eGFR和baPWV.随着eGFR稳定水平降低,baPWV≥1 400 cm/s的比例逐渐增高,baPWV均呈增高趋势.不同baPWV者eGFR< 60ml·min-1 ·1.73m-2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eGFR下降≥30%的比例随baPWV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baPWV水平升高,eGFR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越低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越升高,eGFR低稳定者是发生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慢性肾损害
原文传递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剑辉 赵权辉 +6 位作者 于俊杏 张芮英 李蔚 宋路 李春慧 赵华灵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3-369,共7页
目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心血管病危险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增加可能与其动脉硬化有关,目前为止有关baPWV与CKD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主要探讨baPWV与CKD的关系。方法对完成baPWV... 目的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心血管病危险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增加可能与其动脉硬化有关,目前为止有关baPWV与CKD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主要探讨baPWV与CKD的关系。方法对完成baPWV检测的观察对象19 376人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50.5岁,其中男性12 533人(64.8%)。CKD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73 m^2)或尿蛋白阳性。结果 CKD的发生率随baPWV(三分位)的升高而升高。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以baPWV第1三分位组为对照组,第3三分位组发生eGFR<60mL/(min·1.73m^2)、尿蛋白阳性或CKD的OR值(95%CI)分别为1.34(1.05~1.70)、1.67(1.27~2.16)、1.46(1.21~1.77);以baPWV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为自变量,校正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发生eGFR<60mL/(min·1.73m^2)、尿蛋白阳性、CKD的OR值(95%CI)分别为1.15(1.05~1.25)、1.24(1.14~1.35)、1.20(1.13~1.29)。结论 baPWV增加与CKD的发生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原文传递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猛 李云 +6 位作者 赵权辉 于俊杏 张亚静 李蔚 张芮英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2-836,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在参加2012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100 261例,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将研究对象分为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组(n=54 377)、单纯高血压组(n=3...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在参加2012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100 261例,根据是否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将研究对象分为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组(n=54 377)、单纯高血压组(n=34 293)、单纯2型糖尿病组(n=4328)、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n=7263),比较4组CKD发生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率和蛋白尿检出率。结果研究人群总CKD发生率为9.4%,eGFR下降率为5.6%,蛋白尿检出率为4.3%。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CKD发生率、eGFR下降率、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21.3%、10.0%和13.4%,高于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6.0%、3.8%和2.4%)、单纯高血压组(12.0%、7.5%和5.2%)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11.6%、6.2%和6.1%)(均P<0.05)。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与无高血压无2型糖尿病者比较,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CKD风险为1.63(95%CI1.46~1.81),eGFR下降风险为1.53(95%CI1.33~1.76),发生蛋白尿风险为1.86(95%CI1.61~2.14)。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KD发生率显著增高,肾损害以蛋白尿增加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肾小球滤过率 蛋白尿
原文传递
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芮英 宋路 +6 位作者 李春慧 赵华灵 赵权辉 于俊杏 李蔚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32-638,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由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60岁的开滦研究脑卒中队列1505人和老年队列2235人组成,其中两队列重叠人群266人,最终以血压和CIMT资料完整的3151人纳入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累积高血压暴露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由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60岁的开滦研究脑卒中队列1505人和老年队列2235人组成,其中两队列重叠人群266人,最终以血压和CIMT资料完整的3151人纳入统计分析。按累积高血压暴露时间(0、2、4、6年)将观察对象分成4组。采用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累积收缩压暴露值(cumSBP)与CIMT的相关性。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cumSBP与CIMT的线性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累积高血压暴露与异常CIMT(CIMT≥1 mm)的关联。结果在纳入统计分析的观察对象3151人中,年龄(68.9±7.2)岁,男性2207人(70.0%)。累积高血压暴露0、2、4、6年组的CIMT值分别为(0.91±0.18)、(0.94±0.17)、(0.96±0.18)、(0.99±0.20)mm,相应的异常CIMT检出率分别为33.1%、40.1%、44.5%、52.8%。相关分析显示,cumSBP与CIMT值呈正相关(r=0.14,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umSBP与CIMT值呈线性正相关(B=0.017,P〈0.001)。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发现累积高血压暴露4、6年组与累积高血压暴露0年组比,是异常CIMT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337(1.013-1.763)、1.633(1.200-2.221)。结论 cumSBP与CIMT呈正相关,累积高血压暴露是异常CIMT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高血压暴露 累积收缩压暴露值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原文传递
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春红 田俊 +6 位作者 贾岛 张芮英 赵权辉 于俊杏 李蔚 吴寿岭 孙丽霞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67-973,共7页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hsCRP)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并于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该人群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有55 16... 目的探讨累积高敏C反应蛋白(cumhsCRP)暴露与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并于2008-2009年和2010-2011年分别对该人群进行第二、三次健康体检。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研究对象有55 169人,进行了平均4.92年的随访,且每年通过开滦社会保障信息系统获取死亡信息。将研究对象按cumhsCRP四分位分成4组,比较各组全因死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umhsCRP暴露对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共有1772人(3.2%)在平均4.92年随访期间内发生全因死亡。cumhsCRP各组的累积全因死亡发生率分别为1.6%、2.4%、3.2%、5.6%。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了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在内的多种混杂因素,结果显示,以cumhsCRP第一四分位组为参照,第二、三、四四分位组发生全因死亡的风险增加,HR值(95%CI)分别为1.19(1.00~1.42)、1.34(1.14~1.58)、1.75(1.49~2.06);另外,cumhsCRP每增加10mg/L×年,发生全因死亡的HR值(95%CI)为1.05(1.04~1.06)。结论高cumhsCRP暴露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累积暴露 全因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