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F4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翠娟 罗文君 于士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1-537,共7页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4,TRAF4)是TRAFs(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s)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其作为信号转导的接头分子,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通路,在神经发生与胚胎发育、免疫调节与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及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TRAF4在多种肿瘤中异常高表达,并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根据TRAF4的生理和病理调控功能,对TRAF4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该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4 信号通路 泛素连接酶 肿瘤发生
下载PDF
脑肿瘤细胞PCNA和Ki-67表达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于士柱 杨露春 +2 位作者 张景全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64-268,共5页
观察45例(4组)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Ki-67)阳性率均为100%,两种阳性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两种阳性细胞密度间也呈正相关,各肿瘤组PCNA阳... 观察45例(4组)原发性脑肿瘤的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抗原(Ki-67)阳性率均为100%,两种阳性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并与肿瘤体积呈正相关,两种阳性细胞密度间也呈正相关,各肿瘤组PCNA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同组Ki-67阳性细胞密度。提示PCNA和Ki-67表达水平均能较客观地反应脑肿瘤的增殖速度和恶性程度。PCNA能用于石蜡切片是检测增殖期细胞更实用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家族性与非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士柱 杨露春 +2 位作者 张景全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HB)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病理表现与非家族性HB有无差异。方法对57例HB进行家系调查,长期随访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11例(19.3%)为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非家族性H... 目的探讨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HB)遗传学特征及其临床病理表现与非家族性HB有无差异。方法对57例HB进行家系调查,长期随访及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结果本组11例(19.3%)为家族性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非家族性HB比较,家族性HB术前病程短,肿瘤体积小,常呈多灶性,复发与再复发率高(P<0.05~0.01)。性别比例、发病年龄、复发与再复发间隔时间及大体与组织学表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族性与非家族性HB的主要差异为:术前病程、肿瘤体积、病灶多少及复发与再复发率的不同,对家族性病例术中必须注意全部切除所有病灶,并对其家庭成员进行系统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肿瘤 家族性 病理学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的十年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于士柱 孙翠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37-141,共5页
近1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两大方面。组织病理学进展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和分级标准的不断完善,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对癫痫相关肿瘤的认识更加深化。随着分子生物... 近1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学的新进展主要包括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两大方面。组织病理学进展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和分级标准的不断完善,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肿瘤类型,对癫痫相关肿瘤的认识更加深化。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新技术在该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已发现一系列对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分子靶向治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病理学 综述
下载PDF
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与HLA-Dr表达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士柱 浦佩玉 +4 位作者 江德华 杨露春 管欣琴 安同岭 张景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方法现察分析了44例原发性脑肿瘤。结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Ki-Dr)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阳性率均... 目的探讨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凋亡细胞检测方法现察分析了44例原发性脑肿瘤。结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抗原(Ki-Dr)阳性细胞和凋亡细胞阳性率均为100%,29例(67.2%)表达HLA-Dr。PCNA和Ki-67阳性细胞密度及HLA-Dr阳性率和阳性细胞含量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升高,凋亡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减少。HLA-Dr表达水平与PCNA和Ki-67阳性细胞密度呈平行升高,HLA-Dr-、+、++、+++组间的凋亡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结果提示以上四种指标均能较客观反映脑肿瘤的恶性程度,HLA-Dr表达水平与脑肿瘤细胞增殖速度密切相关,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可能是脑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HLA-D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56-262,共7页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噬血细胞性淋巴...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欧迪海姆.奇斯特病、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播散性黄色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黄色瘤。本文简要介绍上述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由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低,未能引起神经外科和病理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 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胶质瘤染色体DNA失衡研究的意义及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于士柱 赵文娟 《中国肿瘤》 CAS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现已初步证实,肿瘤细胞染色体DNA失衡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胶质瘤的个体化差异是其染色体DNA失衡类型不同的结果。不同类型胶质瘤特异性染色体DNA失衡变异谱的研究,对寻找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责任基因,制定其分子... 现已初步证实,肿瘤细胞染色体DNA失衡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胶质瘤的个体化差异是其染色体DNA失衡类型不同的结果。不同类型胶质瘤特异性染色体DNA失衡变异谱的研究,对寻找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关键责任基因,制定其分子遗传学分类新标准,设计合理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的建立和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探讨胶质瘤染色体DNA失衡提供了有用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染色体失衡 比较基因组杂交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端粒酶基因表达对其增殖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于士柱 黄悦 +2 位作者 李莉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hTP1)是人端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胶质瘤细胞有端粒酶异常再活化,而hTERT和hTP1基因表达是否也相应增加,尚不清楚。本研究是为了探讨胶质瘤细胞hTERT和hTP1基因表达、增殖活性... 背景与目的: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端粒酶相关蛋白1(hTP1)是人端粒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知胶质瘤细胞有端粒酶异常再活化,而hTERT和hTP1基因表达是否也相应增加,尚不清楚。本研究是为了探讨胶质瘤细胞hTERT和hTP1基因表达、增殖活性及凋亡程度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等方法观察了70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本组70例胶质瘤hTERTmRNA和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6%和82.9%,WHOI ̄II级组、III级组及IV级组间比较二者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TP1mRNA和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以上五种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589 ̄0.882,P<0.0005),并均随肿瘤级别升高而相应增加,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0.01)。凋亡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也为100%,但凋亡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级别升高而相应减少,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与前五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间均呈显著性负相关(r=-0.551 ̄-0.775,P<0.0005)。结论:以上指标对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hTERT和hTP1基因异常表达是其端粒酶再活化的先决条件,后者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衰老凋亡和促进其增殖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相关蛋白 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胶质瘤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士柱 浦佩玉 +3 位作者 江德华 程焱 安同岭 管欣琴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Ⅰ~Ⅱ级者24例,Ⅲ级22例,Ⅳ级21例。应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标本...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Ⅰ~Ⅱ级者24例,Ⅲ级22例,Ⅳ级21例。应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标本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中57例(85.1%)表达c-mycmRNA,56例(83.6%)表达c-Myc蛋白,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999,P<0.01),并均显示表达水平Ⅰ~Ⅱ级<Ⅲ级<Ⅳ级者(P<0.05或P<0.01);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775,P<0.01)。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随着肿瘤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而相应增强,而肿瘤细胞的凋亡则相应减少,c-Myc蛋白表达强阳性组与阳性组间,以及此两组与弱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比较,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c-myc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临床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会促进其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并在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神经胶质瘤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 细胞分型 脱噬作用
原文传递
胶质瘤分子病理学进展及其在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士柱 孙翠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精准医学根据患者基因组或其他分子水平的改变,准确靶向疾病的分子病因进行治疗,具有更强的个性化特点。这一新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在准确的时间应用准确的剂量。目前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 精准医学根据患者基因组或其他分子水平的改变,准确靶向疾病的分子病因进行治疗,具有更强的个性化特点。这一新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药物,在准确的时间应用准确的剂量。目前医学界公认最可信赖、重复性最强、准确性最高的诊断手段,就是病理诊断。作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不仅能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质、分类和分级,提供疾病最终诊断,还能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预后评估和药物选择,为患者精准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精准的病理诊断加上精准的治疗构成了精准医疗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分子标志物 分子诊断 精准医疗
下载PDF
椎管内肿瘤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士柱 孙翠云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7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椎管内常见肿瘤的种类、发病率、好发部位,以及它们在椎管内的分布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脊神经根的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脑膜皮细胞起源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脑膜瘤),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星形细胞... 本文简要介绍了椎管内常见肿瘤的种类、发病率、好发部位,以及它们在椎管内的分布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脊神经根的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脑膜皮细胞起源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脑膜瘤),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神经元和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混合性肿瘤等),来自胚胎残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畸胎瘤、脂肪瘤和脊索瘤)和囊肿性病变(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和肠源性囊肿)等椎管内常见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肿瘤 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生物学行为 预后
下载PDF
I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特征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士柱 王虔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2期79-84,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CNS)WHOI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种类及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好发部位、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一般特征。同时简要介绍了该组肿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表现和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该组肿瘤上述特征和分子...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CNS)WHOI级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的种类及发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好发部位、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一般特征。同时简要介绍了该组肿瘤常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表现和研究进展,旨在加深对该组肿瘤上述特征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 一般特征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54例颅内肿瘤CD56(Leu7)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
13
作者 于士柱 张景全 杨露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6-278,T004,共4页
应用抗CD56单克隆抗体和ABC技术观察了54例颅内肿瘤细胞的CD56表达状况。34例胶质瘤中31例(91.2%)阳性,其中包括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大脑PNET1例。10例脑膜瘤中3例阳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均阳性。胚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癌7例均阴性。... 应用抗CD56单克隆抗体和ABC技术观察了54例颅内肿瘤细胞的CD56表达状况。34例胶质瘤中31例(91.2%)阳性,其中包括小脑髓母细胞瘤2例,大脑PNET1例。10例脑膜瘤中3例阳性,原发性恶性淋巴瘤2例均阳性。胚生殖细胞瘤1例、转移癌7例均阴性。本组结果表明CD56并非神经鞘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及其肿瘤的特异性标记物。但可作为颅内原发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与转移癌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颅内肿瘤 CD56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端粒结合因子与ING1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于士柱 李莉 +1 位作者 管欣琴 安同岭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4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端粒结合因子(TRF1和TRF2)及抑癌基因ING1表达异常减少与多种颅外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是为了探讨胶质瘤细胞TRF1、TRF2和ING1基因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 端粒结合因子(TRF1和TRF2)及抑癌基因ING1表达异常减少与多种颅外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是为了探讨胶质瘤细胞TRF1、TRF2和ING1基因表达变化的相互关系及其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R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了70例不同级别的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本组70例胶质瘤INGl mRNA、P33^(ING1)蛋白、TRF1蛋白和TRF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88.6%、100.0%和98.6%,I~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间比较它们的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INGl mRNA、P33^(ING1)蛋白、TRF1蛋白和TRF2蛋白的四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39~0.847,P<0.001),并均随肿瘤级别升高而相应减少,不同级别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上指标对评价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中TRF1蛋白及TRF2蛋白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导致其ING1基因表达下调的重要因素,它们的表达异常减少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端粒结合因子-1 端粒结合因子-2 抑癌基因 ING1
下载PDF
巴曲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单书宝 路敦跃 +6 位作者 肖爱缨 张菁 于士柱 张瑞珠 梁浩 杜深 江德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用Smith等的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0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缺血前脑OH、GSSG及GSSG/总GSH比值明显增高;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轻度坏死;海马CA1区细胞计数... 用Smith等的方法制备大鼠前脑短暂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10分钟后,再灌注6小时缺血前脑OH、GSSG及GSSG/总GSH比值明显增高;海马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及轻度坏死;海马CA1区细胞计数显示存活细胞明显减少。巴曲酶(1.6BU/kg)可明显地逆转上述氧应激状态,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比缺血组明显增多。巴曲酶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缓解氧自由基损伤的结果,似乎不是诱导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羟自由基 巴曲酶 谷胱甘肽
下载PDF
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方法及其在人体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蔡春友 张维铭 +3 位作者 刘霜 孙保存 于士柱 杨军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介绍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并对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对299例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结果显示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目的 :介绍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 ,并对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对299例不同组织来源肿瘤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本组结果显示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测定方法在敏感性与特异性方面与国外报道的同位素方法结果一致。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可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与各种肿瘤对应的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中则多为阴性。结论 :本组结果提示PCR -ELISA法为一高敏感的半定量评价端粒酶活性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活性 肿瘤 PCR-ELISA 诊断
下载PDF
miR-29a对胶质瘤细胞CDC42表达及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影 孙静 +7 位作者 李艳艳 于士柱 孙翠云 程德刚 王虔 石翠娟 安同岭 温艳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29a与CDC42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及锁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29a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Westernblot及Transwel...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29a与CDC42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肿瘤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及锁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29a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Westernblot及Transwell培养,分别检测U251及其稳定表达miR-29a和无义对照序列的亚细胞系(U251-miR-29a及U251-scr)miR-29a、CDC4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及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各级别胶质瘤miR-29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脑组织,并随肿瘤级别升高而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251-miR-29a的miR-29a表达量明显高于U251和U251-scr(P<0.001),其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CDC42 mRNA与其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834,P<0.01),而与miR-29a表达量呈负相关(r=-0.979,P<0.01)。U251-miR-29a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低于U251和U251-scr(P<0.001),并均与CDC42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miR-29a表达水平是评价胶质瘤良恶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胶质瘤细胞miR-29a表达异常减少是CDC42上调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补充外源性miR-29a可抑制靶基因CDC42表达,阻止其侵袭迁移,提示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1979-2021年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学军 江涛 +1 位作者 陈忠平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10-724,共15页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试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的7次更新,发展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中更多的由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定义的肿瘤实体。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分子遗传学不同,从弥漫性胶质瘤中独立出来,也是新版肿瘤分类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还以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实体为线索,介绍各个类别肿瘤类型/亚型的演变,包括因何增加、删除或更改命名。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方法力求为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相一致,分级标准在组织学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分子参数。新版肿瘤分类为临床诊疗设定了新标准,期待未来可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史 综述
下载PDF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表中译版及说明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学军 尹洪芳 +1 位作者 李智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6-750,共5页
本期为“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解读”专刊,为规范及统一本期专题中术语的应用,本文对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简表进行精心的中文翻译,并解释肿瘤类型和亚型的中译原则以及对若干术语的建议翻译。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 综述
下载PDF
胶质瘤miR-29c表达异常减少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石翠娟 王影 +8 位作者 于士柱 孙翠云 王虔 徐慧 安同岭 温艳军 徐金玲 刘静 李慧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9c(miR-29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的调控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锁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29c和CDC4... 目的:探讨microRNA-29c(miR-29c)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的调控作用和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锁定寡核苷酸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及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中miR-29c和CDC42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及MTS法分别检测U87MG细胞中miR-29c瞬时表达、CDC42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各级别胶质瘤的miR-29c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非肿瘤对照脑组织,且随肿瘤级别升高而显著降低,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C42表达水平则呈相反趋势,其表达水平随胶质瘤良恶性级别增加相应升高,除Ⅰ~Ⅱ级组与非肿瘤对照组之间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 miR-29c转染组的CDC42 mRNA(P〈0.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1)均明显降低。miR-29c转染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低于U87MG空白对照组和Scr转染组(P〈0.05)。结论:miR-29c是胶质瘤的抑瘤miRNA,其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胶质瘤良恶性级别的重要参考指标。miR-29c在胶质瘤中表达减少解除了其对靶基因CDC42转录后水平的抑制作用,并导致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表明miR-29c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引起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关键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微小RNA-29c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