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于孟康
赵莉
于建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化肥(N_(50))和沼液100%替代化肥(N_(100))对水芹生长发育、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水芹的生长状况、营养品质、田面水的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不同。沼液50%替代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水芹茎鲜重、叶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为46.68 g/Pot、16.20 g/Pot、64.23 g/Pot和49.53 cm;增加茎部和叶部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1 mg/g FW、0.03 mg/g FW、2.61 mg/100g FW和2.02 mg/g FW、0.31 mg/g FW、28.08 mg/100g FW;硝酸盐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0.52%和48.77%;同时降低了水芹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经2次追肥后分别在11 d和23 d达峰值,为113.14 mg/L和38.49 mg/L;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3.53 kg/kg和12.37 kg/kg。【结论】采用沼液50%替代化肥施用有利于促进水芹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同时降低由降雨等引发的氮素排放风险,可在水芹种植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沼液
氮肥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2
作者
赵家阳
于建光
+4 位作者
于孟康
王宁
郭智
薛利红
杨林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2-1112,共11页
为了解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对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排放特征的影响,进而为稻田投入品的优化施用以及田间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钵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高砂土和黄泥土2种土壤的田面水有机碳和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
为了解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对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排放特征的影响,进而为稻田投入品的优化施用以及田间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钵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高砂土和黄泥土2种土壤的田面水有机碳和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砂土稻田的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远大于黄泥土,其中基肥期更为明显;磷在基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施加秸秆处理的有机碳在蘖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而氮在穗肥期的排放风险最大;无论高砂土还是黄泥土,秸秆施用基础上,相比施用常量氮肥,施用减量氮肥在保证产量不受明显影响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减量氮肥与常量氮肥相比,高砂土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34.92%、15.47%、35.37%和53.93%,水稻产量降低12.01%,黄泥土稻田田面水的COD、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24.82%、23.75%、2.84%,而水稻产量提高3.99%。总之,秸秆还田时减施氮肥利于降低高砂土和黄泥土田面水COD、TN、NH_(4)^(+)-N和NO_(3)^(-)-N的潜在排放风险,以稳定水稻产量和防控稻田养分田面径流流失为目标,高砂土稻田在水稻种植时氮肥施用应减量多次,并避免小麦秸秆还田,而黄泥土稻田在氮肥施用时应混施秸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秸秆
减施氮肥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3
作者
赵家阳
于孟康
+4 位作者
马玉珠
段婧婧
于建光
薛利红
杨林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不同灌溉方式和基肥期有机肥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有机碳与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时各项指标的平均可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化...
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不同灌溉方式和基肥期有机肥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有机碳与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时各项指标的平均可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43.43%,可溶性有机碳(DOC)降低43.19%,总氮(TN)降低46.52%,总磷(TP)降低60.34%;而翻耕时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22.73%、41.58%、31.58%和31.25%。2)翻耕相比旋耕,在常规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16.02%、15.67%和23.71%;在浅水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43.42%、16.81%和13.93%。3)浅水灌溉下有机肥替代氮肥用作基肥的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和翻耕时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0.63%和6.88%。总之,浅水灌溉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显著低于常规灌溉,翻耕可以有效降低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从稻田田面水防控和产量角度,浅水灌溉并翻耕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田面水养分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投入品优化施用和田间水分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条件
有机肥
浅水灌溉
翻耕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于孟康
赵莉
于建光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生物药肥研发与协同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最佳治理技术模式研究及示范”(2021YFC3201503)。
文摘
【目的】探明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沼液量与化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和沼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宜兴实心芹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N_(0))、沼液50%替代化肥(N_(50))和沼液100%替代化肥(N_(100))对水芹生长发育、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水芹的生长状况、营养品质、田面水的总氮和铵态氮浓度及氮素利用率不同。沼液50%替代化肥处理可显著提高水芹茎鲜重、叶鲜重、地上部鲜重和株高,分别为46.68 g/Pot、16.20 g/Pot、64.23 g/Pot和49.53 cm;增加茎部和叶部的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0.21 mg/g FW、0.03 mg/g FW、2.61 mg/100g FW和2.02 mg/g FW、0.31 mg/g FW、28.08 mg/100g FW;硝酸盐含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显著降低30.52%和48.77%;同时降低了水芹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经2次追肥后分别在11 d和23 d达峰值,为113.14 mg/L和38.49 mg/L;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53.53 kg/kg和12.37 kg/kg。【结论】采用沼液50%替代化肥施用有利于促进水芹生长,提高营养品质,同时降低由降雨等引发的氮素排放风险,可在水芹种植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芹
沼液
氮肥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Keywords
Oenanthe javanica
biogas slurry
nitrogen fertilizer
partial factor productivity
agronomic efficiency
分类号
S645.9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2
作者
赵家阳
于建光
于孟康
王宁
郭智
薛利红
杨林章
机构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2-111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201503)。
文摘
为了解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对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排放特征的影响,进而为稻田投入品的优化施用以及田间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盆钵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与肥料施用对高砂土和黄泥土2种土壤的田面水有机碳和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砂土稻田的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远大于黄泥土,其中基肥期更为明显;磷在基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施加秸秆处理的有机碳在蘖肥期田面径流中的排放风险最大,而氮在穗肥期的排放风险最大;无论高砂土还是黄泥土,秸秆施用基础上,相比施用常量氮肥,施用减量氮肥在保证产量不受明显影响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田面径流养分排放风险。在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用减量氮肥与常量氮肥相比,高砂土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34.92%、15.47%、35.37%和53.93%,水稻产量降低12.01%,黄泥土稻田田面水的COD、TN和TP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24.82%、23.75%、2.84%,而水稻产量提高3.99%。总之,秸秆还田时减施氮肥利于降低高砂土和黄泥土田面水COD、TN、NH_(4)^(+)-N和NO_(3)^(-)-N的潜在排放风险,以稳定水稻产量和防控稻田养分田面径流流失为目标,高砂土稻田在水稻种植时氮肥施用应减量多次,并避免小麦秸秆还田,而黄泥土稻田在氮肥施用时应混施秸秆。
关键词
稻田
秸秆
减施氮肥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Keywords
paddy fields
straw
reducing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urface water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3
作者
赵家阳
于孟康
马玉珠
段婧婧
于建光
薛利红
杨林章
机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201503)。
文摘
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不同灌溉方式和基肥期有机肥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有机碳与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时各项指标的平均可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43.43%,可溶性有机碳(DOC)降低43.19%,总氮(TN)降低46.52%,总磷(TP)降低60.34%;而翻耕时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22.73%、41.58%、31.58%和31.25%。2)翻耕相比旋耕,在常规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16.02%、15.67%和23.71%;在浅水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43.42%、16.81%和13.93%。3)浅水灌溉下有机肥替代氮肥用作基肥的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和翻耕时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0.63%和6.88%。总之,浅水灌溉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显著低于常规灌溉,翻耕可以有效降低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从稻田田面水防控和产量角度,浅水灌溉并翻耕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田面水养分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投入品优化施用和田间水分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耕作条件
有机肥
浅水灌溉
翻耕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Keywords
tillage methods
organic fertilizer
shallow water irrigation
plow tillage
field surface water
organic carb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分类号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沼液不同施用量对水芹生长发育与田面水氮素排放的影响
于孟康
赵莉
于建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秸秆施用下减施氮肥稻田有机碳和氮磷的排放特征
赵家阳
于建光
于孟康
王宁
郭智
薛利红
杨林章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赵家阳
于孟康
马玉珠
段婧婧
于建光
薛利红
杨林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