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教学法在“油气层保护”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小荣 李水清 杨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3,共4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若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教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实践性的问题,促进复合型人才的...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若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动教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实践性的问题,促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以油气层保护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其为相关专业教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油气层保护”课程 应用策略
下载PDF
异氰酸酯硬段对聚脲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周 李赓 +4 位作者 白威 王吉星 于小荣 杨欢 苏高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188,共9页
异氰酸酯的分子结构对聚脲弹性体的理化性能影响巨大,为探究异氰酸酯分子结构的变化对聚脲弹性体自修复效率和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选择了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HMDI)、4,4... 异氰酸酯的分子结构对聚脲弹性体的理化性能影响巨大,为探究异氰酸酯分子结构的变化对聚脲弹性体自修复效率和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选择了4种不同分子结构的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HM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通过和聚醚胺反应得到了具有不同硬段结构的弹性体:SPU-IP、SPU-HM、SPU-M和SPU-H。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和黏度等测试研究了异氰酸酯的分子结构对聚脲弹性体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具有刚性芳香和结晶硬片段的SPU-M和SPU-H,具有紧密的硬段结构域,材料力学强度更高,SPU-IP中不对称的脂环结构提供了足够的链迁移率,材料自修复性能更好。而SPU-M和SPU-IP自修复效率相当,由于SPU-M中苯环位阻较大,导致氢键化羰基大多以无序形式存在,增强了材料的自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 异氰酸酯 氢键 自修复 力学强度
下载PDF
聚酯类颗粒暂堵剂的降解规律及水解机理
3
作者 胡安邦 于小荣 +3 位作者 彭凯南 杨周 杨欢 苏高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38-2044,2081,共8页
考察了盐酸和NaOH水溶液质量浓度、温度对聚乳酸(PLA)、聚乙交酯(PG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XRD、SEM探究了聚酯类颗粒作为酸压暂堵剂的降解规律和水解机理,并对其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考察了盐酸和NaOH水溶液质量浓度、温度对聚乳酸(PLA)、聚乙交酯(PG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XRD、SEM探究了聚酯类颗粒作为酸压暂堵剂的降解规律和水解机理,并对其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盐酸或NaOH水溶液质量浓度越大,温度越高,PLA、PGA、PBAT完全降解时间越短,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它们在NaOH水溶液中降解比在盐酸中更快;同样条件下,降解速率由大到小的3种聚酯类颗粒暂堵剂排序为PGA>PLA>PBAT。聚酯类颗粒暂堵剂在降解初期,酯基开始水解,颗粒表面出现孔洞,颗粒体积略微减小;随着降解的进行,水解优先发生在无定形区,结晶度增大,羰基指数减小,羟基指数增大,颗粒表面孔洞增多,体积进一步缩小;降解后期,结晶区开始水解,结晶度减小,聚合物分子链大量断裂,直至完全降解。封堵性能(承压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为PLA>PGA>PBAT,聚酯类颗粒暂堵剂与水的固液比(g∶L)为150∶1的PLA、PGA、PBAT突破压力分别为11.7、10.9、7.5 MPa;注入聚酯类颗粒暂堵剂的固液比越大,封堵层越致密,承压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类颗粒暂堵剂 聚乳酸 聚乙交酯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降解规律 水解机理 封堵性能 油田化学品
原文传递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于小荣 吉仁静 +2 位作者 杨欢 王尔珍 苏高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重点研究CO_(2)捕集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该环节的成本。在3种CO_(2)捕集技术中,与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相比,燃烧后捕集技术因技术成熟、对设备改造要求低而被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燃烧后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液体吸收剂(有机胺、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固体吸附剂(生物炭、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以及膜材料,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干水因其独特的“固包液”结构可作为一种固液复合CO_(2)捕集材料,有望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CO_(2)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液体吸收剂 固体吸附剂 膜分离 干水
下载PDF
低压气井修井用压井液体系研制与现场应用
5
作者 王尚卫 徐军 +4 位作者 李锋 衣德强 苏高申 杨欢 于小荣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通过对自生气试剂、起泡剂以及稳定剂的种类与用量进行优选,形成自生气体系,并应用于膨胀微球压井液,最终形成一套低压气井修井用压井液体系。该体系配方为0.25%~0.5%自生气试剂SJ-4+0.5%~0.75%复合起泡剂+0.5%~0.75%稳泡剂YH-15+膨胀... 通过对自生气试剂、起泡剂以及稳定剂的种类与用量进行优选,形成自生气体系,并应用于膨胀微球压井液,最终形成一套低压气井修井用压井液体系。该体系配方为0.25%~0.5%自生气试剂SJ-4+0.5%~0.75%复合起泡剂+0.5%~0.75%稳泡剂YH-15+膨胀微球压井液,体系密度在0.6~0.8 g/cm 3范围内可调,该压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储层保护性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压井液体系在长庆油田苏东44-62A井和榆46-15井的压井作业中均可实现有效压井作业,且与地层配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伤害 压井液 起泡剂 修井 储层保护
下载PDF
酸压用微膨胀可降解凝胶暂堵剂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文川 于小荣 +3 位作者 王涛 董国峰 杨欢 苏高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转向酸压所用暂堵剂耐酸性差、解堵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以自制的季铵酯(JD-1)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酸压用微膨胀可降解凝胶暂堵剂(WDS)。评价了WDS的降解性能、封堵性能及对储层的伤害性,并... 针对碳酸盐岩储层转向酸压所用暂堵剂耐酸性差、解堵工艺复杂、成本高的问题,以自制的季铵酯(JD-1)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酸压用微膨胀可降解凝胶暂堵剂(WDS)。评价了WDS的降解性能、封堵性能及对储层的伤害性,并在HY井进行了现场施工应用。结果表明,WDS在HCl溶液或不同矿化度水溶液中呈现先微膨胀后降解的变化规律。当温度由70℃提高到120℃,WDS在10%HCl溶液中完全降解的时间由78 h缩短为45 h。当HCl质量分数由3%增至20%时,90℃下WDS完全降解的时间由75 h缩短为48 h。盐浓度越大,WDS完全降解的时间越长。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WDS注入量越大、裂缝宽度越窄,暂堵压力峰值越大,达到最高暂堵压力的时间越短。WDS对岩心的伤害性较小,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可达到90%以上。在现场应用中使用WDS后,油压上升了10 MPa,暂堵转向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转向酸压 暂堵剂 凝胶 自降解 封堵
下载PDF
干水法制备核壳聚合物微球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严涵 于小荣 +3 位作者 吉仁静 盛哲 杨欢 苏高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9,共8页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水为溶剂,疏水Si O_(2)为壳层原料,采用干水法制备干水微反应器,将其干燥后即得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_(2))。考察了SiO_...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水为溶剂,疏水Si O_(2)为壳层原料,采用干水法制备干水微反应器,将其干燥后即得核壳聚合物微球(PMS@SiO_(2))。考察了SiO_(2)疏水性、疏水Si O_(2)与水相质量比、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对形成稳定干水微反应器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PMS@SiO_(2)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FTIR、TGA、激光粒度仪、SEM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评价了PMS@SiO_(2)吸水膨胀性能和调驱性能。结果表明,PMS@SiO_(2)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SiO_(2)-R812S)∶m(水相)=1∶10,搅拌速度12000 r/min,搅拌时间120 s,交联剂用量0.10%(以单体总质量为基准,下同),引发剂用量0.1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与常规聚合物微球PMS相比,PMS@SiO_(2)在90℃环境中水化20 d,膨胀倍数约为5.0,具有缓膨特性;PMS@SiO_(2)的封堵率达90.39%,残余阻力系数为10.409,采收率增幅可达34.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水法 核壳聚合物微球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微反应器 油田化学品
原文传递
P110S碳钢在高Cl^(-)高酸性气体分压下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昌 崔瑞雪 +2 位作者 杨欢 苏高申 于小荣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8,共8页
模拟了西北塔河油田极端苛刻的环境,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试验,失重法、显微组织观察,腐蚀产物物相分析等考察了在高Cl^(-)含酸性气体条件下,温度和CO_(2)分压对P110S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110S碳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 模拟了西北塔河油田极端苛刻的环境,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试验,失重法、显微组织观察,腐蚀产物物相分析等考察了在高Cl^(-)含酸性气体条件下,温度和CO_(2)分压对P110S碳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110S碳钢的腐蚀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随着CO_(2)分压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腐蚀速率分别在210℃和CO_(2)分压8 MPa时达到最大。当温度为150℃或CO_(2)分压为8 MPa时,FeCO3晶体开始从溶液中析出,在P110S碳钢表面形成了保护性的产物膜,有效抑制了基体的全面腐蚀,降低了腐蚀速率。此外,溶液中高浓度的Cl-极易导致产物膜发生剥落与破裂,造成严重的点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酸性气体 P110S碳钢 腐蚀产物膜 腐蚀行为
下载PDF
“教—学—评”一体化的多模态高中英语听力课堂的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单文杰 王菲 于小荣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多模态教学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开辟了新路径。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译林版)第一册Unit 2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外文杂志文章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的... 多模态教学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开辟了新路径。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译林版)第一册Unit 2 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外文杂志文章为例,探究如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来构建高效的“教—学—评”一体化的多模态高中英语听力课堂,并为高中英语教师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英语听力课堂提供创新性以及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一体化 多模态教学 高中英语听力课堂 原则与应用 课堂建构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小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375-376,共2页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血陛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及早诊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I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相关危险因素 预后转归 血液再灌注 出血性转化 严重并发症 继发出血
下载PDF
“双万计划”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建设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小荣 李水清 +3 位作者 杨欢 颜学敏 吴爱斌 雷鑫宇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9期180-182,213,共4页
建设一流专业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及学校特色,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给化工类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 建设一流专业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抓手。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如何结合国家需求及学校特色,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给化工类高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长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与特色优势、专业综合改革举措、师资队伍建设等三方面介绍了应用化学一流专业的建设路径与成效,并提出了未来建设方向,以期为化工类高校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万计划 一流专业 应用化学 专业建设
下载PDF
复合离子缓凝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小荣 肖雪 +2 位作者 尤星 王尔珍 马荣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49-3354,共6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离子缓凝剂(IAD),借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IAD的分子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IAD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离子缓凝剂(IAD),借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IAD的分子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IAD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吸附速率方程,由Arrhenius方程,得到Ea=7.75 k J/mol。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温度升高,吸附平衡常数减小,求得热力学参数ΔH=-11.48 k J/mol,ΔS=89.05 J/(mol·K),ΔG <0,吸附为放热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凝剂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528例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小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50-250,共1页
目的 论证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必要性 ,以及最佳时间。方法 将 90 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康复组 5 2 8例 ,对照组 372例。再将各组按发病时间先后分为超早期、早期、中期、后期 4个小组。康复组除基本的神经科治疗... 目的 论证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的有效性、必要性 ,以及最佳时间。方法 将 90 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 2组 ,康复组 5 2 8例 ,对照组 372例。再将各组按发病时间先后分为超早期、早期、中期、后期 4个小组。康复组除基本的神经科治疗外 ,每日应用Bobath技术康复锻炼 1h ,疗程 1个月。对照组只给以基本的神经科治疗。分别在入院及治疗结束时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运动功能量表 (FMA)、Barthal指数量表 (MBI) ,对各组病人进行评定 ,并进行t检验。结果 早、中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0 1;FMA及MBI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相比P <0 .0 0 1。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及FMA、MBI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 ,P <0 .0 5。后期康复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P >0 .0 5。康复组的早、中期与超早期、后期相比 ,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发病 3~ 14d之间的康复均比未康复的FMA、MBI的提高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有极显著差异 ,而发病 3d之内或超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治疗 Bobath康复训练 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小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1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TTP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血小板动态监测,呈"...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TTP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治疗。结果 13例患者中血小板动态监测,呈"瀑布样"下降改变,高度提示TTP可能;同时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少见,且临床症状多变,不典型。结论提高对TTP的认识,减少误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损害 误诊
下载PDF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一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于小荣 霍晓东 +4 位作者 赵敏 王丽春 逯琴 卫朱军 申红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450-1451,共2页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节段性、非动脉硬化性和非炎症性的血管病,目前倾向为先天发育不良,临床报道例数较少,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期收治并经影像证实的1例FMD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文献复习 颈动脉 先天发育不良 动脉硬化性 原因不明 临床报道 节段性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于小荣 卫朱军 霍晓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37-939,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抗凝 误诊
下载PDF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8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于小荣 卫朱军 霍晓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374-375,共2页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最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最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临床诊断分型 头颅MRI
下载PDF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于小荣 陈保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87-488,共2页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采用瑞士罗天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对 2 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钠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测。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低钠血症 ,发生率为 16 .1% ,并且低钠血症与病...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采用瑞士罗天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仪对 2 3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钠进行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测。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易并发低钠血症 ,发生率为 16 .1% ,并且低钠血症与病灶部位有关 (底节区的病灶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并发低钠血症的患者预后差。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 ,其血钠越低 ,发生昏迷的可能性增大 ,死亡率升高 ,因而应积极监测血钠 ,防止低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低钠血症 预后
下载PDF
纳米SiO_(2)增强PAM/PEI冻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强 于小荣 +2 位作者 肖雪 罗跃 杨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0-205,共6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SiO_(2)为增强剂构建C-SiO_(2)/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亚胺(PEI)冻胶体系,模拟油藏环境对其抗温性、抗盐性、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SiO_(2)/PAM/PEI冻胶体系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成胶,当pH≥7时,C-S...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SiO_(2)为增强剂构建C-SiO_(2)/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亚胺(PEI)冻胶体系,模拟油藏环境对其抗温性、抗盐性、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SiO_(2)/PAM/PEI冻胶体系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成胶,当pH≥7时,C-SiO_(2)/PAM/PEI冻胶体系成胶时间缩短,强度增强。温度由30℃提高到120℃,成胶时间由20 h缩短为1 h,冻胶强度不断提高,在120℃下最终成胶强度可达到Ⅰ级。矿化度由0 mg/L上升到1.0×10^(5)mg/L,成胶时间从3 h延缓为5 d,成胶强度由Ⅰ级降为G级。在120℃下、pH为9、矿化度为7.0×10^(4)mg/L NaCl溶液中,C-SiO_(2)/PAM/PEI冻胶体系最终强度可达到H级,表观黏度可达6.0×10^(5)mPa·s左右,且维持360 d以上不脱水,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结果表明,C-SiO_(2)本身的强度提高了冻胶体系的强度、耐温性和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增强冻胶 聚乙烯亚胺 聚丙烯酰胺 调剖堵水 抗温性 抗盐性 稳定性 油田化学品
原文传递
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欢 黄志学 +4 位作者 张满 郑力军 马波 于小荣 刘锐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36-41,I0002,I0003,共8页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在油藏环境中的适应性,实现油藏深部调驱,以纳米聚合物微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在油藏环境中的水化膨胀性、封堵性和驱油性。结果表明,纳米聚合物微球的水化膨胀速率与水化时间成正比,随着... 为了提高聚合物微球在油藏环境中的适应性,实现油藏深部调驱,以纳米聚合物微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在油藏环境中的水化膨胀性、封堵性和驱油性。结果表明,纳米聚合物微球的水化膨胀速率与水化时间成正比,随着水化时间的延长,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比单一粒径纳米聚合物微球水化性能好;100nm+300nm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对高渗透率的填砂管封堵效果最好,封堵率可达90.38%。不同粒径组合纳米聚合物微球在高、低渗透率岩心中的驱油效果均比单一粒径纳米聚合物微球的驱油效果好。该研究可为聚合物微球在现场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聚合物微球 粒径组合 水化膨胀 封堵率 深部调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