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芪片辅助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于建斌 尹光文 +1 位作者 何秋波 傅世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 :观察参芪片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GH)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 63例复发性GH患者随机分为参芪组 (34例 )与对照组 (2 9例 )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 ,并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参芪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 及CD4 /... 目的 :观察参芪片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GH)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 63例复发性GH患者随机分为参芪组 (34例 )与对照组 (2 9例 )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免疫功能 ,并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结果 :参芪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 及CD4 /CD8比值升高 ,CD8细胞百分比降低 (P <0 0 5 ) ,血清IL 2水平及红细胞花环形成率升高 (P <0 0 5 ) ,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下降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随访到 3个月时参芪组复发 6例 (17 6% ) ,对照组复发 13例(4 4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访到 6个月时参芪组复发 9例 (2 6 5 % ) ,对照组复发 2 1例(72 4 % ) ,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参芪片对复发性GH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片 生殖器疱疹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调节 GH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建斌 张岚 +6 位作者 李琳 陈燕辉 陈建立 张江安 高冬玲 陈奎生 张云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空白组、无关序列(N-ODN)组、10μmol/LASODN组、20μmol/LASODN组和30μmol/LASODN组5组,以脂质体包埋分别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后接种...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分空白组、无关序列(N-ODN)组、10μmol/LASODN组、20μmol/LASODN组和30μmol/LASODN组5组,以脂质体包埋分别转染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后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裸鼠移植瘤体积变化,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接种6周后,各ASODN组的裸鼠移植瘤体积均显著小于N-ODN组和对照组(P均<0.05);各ASODN组裸鼠移植瘤中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N-ODN组显著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裸鼠皮下移植瘤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乙酰肝素酶 反义寡核苷酸 裸鼠 移植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建斌 张岚 +4 位作者 李琳 陈燕辉 张江安 陈奎生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7-1070,共4页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空白组和无关序列(N-ODN)组为对照,设计、合成4条ASODN链(ASODN-t1,t2,t3和t4),脂质体包埋后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30μmol...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空白组和无关序列(N-ODN)组为对照,设计、合成4条ASODN链(ASODN-t1,t2,t3和t4),脂质体包埋后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30μmol/LN-ODN和ASODN转染A375细胞,台盼蓝排斥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肝素酶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72h后,各ASODN组A375细胞计数较对照组、N-ODN组均减少(P均=0.000);每条链的10μmol/L、20μmol/L、30μmol/L3个浓度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0μmol/LASODN-t2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48h后,30μmol/LASODN-t2组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N-ODN组下调(P均=0.000)。结论乙酰肝素酶ASODN可抑制A375细胞增殖,下调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乙酰肝素酶 寡核苷酸 反义 A375细胞
下载PDF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建斌 王宏瑾 +3 位作者 李红文 苗青 何秋波 张江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i0007-i0008,共2页
目的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补骨脂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卤米松组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3组疗程均为3... 目的观察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成人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补骨脂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卤米松组外用卤米松乳膏,联合组肌注补骨脂注射液,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3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补骨脂组、卤米松组和联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5.17%,55.56%和76.67%,补骨脂组与卤米松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00),而联合组疗效则分别显著优于补骨脂组和卤米松组(P均<0.05);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骨脂注射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卤米松 白癜风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芯导线综合因素老化试验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建斌 陈原 +2 位作者 王安妮 卢毅 王得文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12年第8期61-63,67,共4页
近年来,输变电领域出现了一种可以替代传统钢芯铝绞线的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导线长期暴露于野外,运行环境复杂,碳纤维复合芯在电压、拉力、扭力、自然环境老化等综合作用下的性能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文章提出一种试验方法,通过... 近年来,输变电领域出现了一种可以替代传统钢芯铝绞线的新型碳纤维复合芯导线。导线长期暴露于野外,运行环境复杂,碳纤维复合芯在电压、拉力、扭力、自然环境老化等综合作用下的性能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失效。文章提出一种试验方法,通过综合因素老化试验模拟导线的现实工况下的老化,为以后碳纤维导线运行性能分析作为实验论证,期望结合运行数据能够对碳纤维导线的周期寿命做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试验 湿热老化 光照 拉力 盐雾 综合因素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及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建斌 高冬玲 +3 位作者 陈燕辉 李琳 陈奎生 张云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及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30例、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及细胞株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损及A375细胞株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30例、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及细胞株中乙酰肝素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A375细胞株及19例(19/30,63.33%)恶性黑素瘤皮损中乙酰肝素酶mRNA呈阳性表达,2例(2/30,6.67%)黑素细胞痣皮损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正常皮肤组织中无1例呈阳性表达;恶性黑素瘤皮损中乙酰肝素酶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黑素细胞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χ12=19.200,P=0.000;χ22=25.714,P=0.000)。乙酰肝素酶蛋白在恶性黑素瘤、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株、黑素细胞痣及正常皮肤组织的表达情况与mRNA相一致。结论乙酰肝素酶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有望作为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素瘤 肝素酶 MRNA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狼疮脑病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建斌 尹光文 +2 位作者 何秋波 刘毅 付世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冲击治疗 狼疮脑病
下载PDF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患者多点取材法直接镜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建斌 尹光文 +1 位作者 何秋波 傅世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多点取材法 直接镜检
下载PDF
真菌感染引起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建斌 李景月 王诗淇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2,共3页
近十几年,随着真菌病发病率的增高及医学工作者对真菌病研究的日趋深入,人们对真菌感染及机体抗病机制已有较多的认以。一般说来,宿主局部或全身抵抗力先天性缺陷或后天受损,是真菌感染的先决条件。同时,研究还表明,真菌感染本身对机体... 近十几年,随着真菌病发病率的增高及医学工作者对真菌病研究的日趋深入,人们对真菌感染及机体抗病机制已有较多的认以。一般说来,宿主局部或全身抵抗力先天性缺陷或后天受损,是真菌感染的先决条件。同时,研究还表明,真菌感染本身对机体也有免疫抑制或损伤作用,使得真菌感染的免疫学显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建斌 李冬芹 李喜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16例寻常型银屑病(PV)与1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PE)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发现PV组血清LPO升高(P<0.05),SOD降...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16例寻常型银屑病(PV)与1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PE)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发现PV组血清LPO升高(P<0.05),SOD降低(P<0.05)。PE组血清LPO升高更为显著,高于PV组(P<0.01),SOD低于PV组(P<0.05)。两组LPO与SOD分别呈负相关(PV组,r=-0.438,P<0.05,PE组r=-0.574,P<0.05)。提示:银屑病存在超氧自由基参与的损伤,PE组较PV组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氧自由基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的影响及形态定量研究
11
作者 于建斌 王诗淇 +2 位作者 傅世珍 李景月 刘辅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01-204,共4页
运用ATP酶、电镜及体视学方法对局部及全身应用GCS豚鼠表皮LC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试图阐明GCS皮肤病学药效作用中可能存在的另一机理—LC途径。结果发现表面涂布DA及PA均可显著降低LC密度,下降幅度与药物效能及浓度有关。腹腔注射DAP也引... 运用ATP酶、电镜及体视学方法对局部及全身应用GCS豚鼠表皮LC变化进行系统研究。试图阐明GCS皮肤病学药效作用中可能存在的另一机理—LC途径。结果发现表面涂布DA及PA均可显著降低LC密度,下降幅度与药物效能及浓度有关。腹腔注射DAP也引起LC密度明显降低,同时其形态和着色程度也有改变。电镜观察显示LC与IC亚微结构有损伤征象,形态定量与光镜所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类 郎格罕细胞
下载PDF
经典病例,聚焦皮肤病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建斌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1期3-4,共2页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对外在形象的损害和自发症状综合,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致病原因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加之患者自身遗传背景、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差异性,类似疾病临床表现也会出现不同。因此,要求皮肤科学工作者既要掌握常... 皮肤位于人体表面,对外在形象的损害和自发症状综合,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致病原因种类繁多、机制复杂,加之患者自身遗传背景、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差异性,类似疾病临床表现也会出现不同。因此,要求皮肤科学工作者既要掌握常见、少见及罕见皮肤病典型病例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 发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 肺孢子菌 皮肤镜 阿昔洛韦 皮肤科学 专家笔谈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豚鼠表皮郎格罕细胞形态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于建斌 余蜀丹 +1 位作者 李喜英 李景月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75-377,共3页
应用ATP酶染色及全自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60个正常及地塞米松处理的豚鼠表 皮郎格罕细胞(LC)进行了形态定量测定,结果发现正常LC胞质周长与其面积的平方根呈非常显 著的正相关及直线回归关系,为LC形态学特点之一。X... 应用ATP酶染色及全自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60个正常及地塞米松处理的豚鼠表 皮郎格罕细胞(LC)进行了形态定量测定,结果发现正常LC胞质周长与其面积的平方根呈非常显 著的正相关及直线回归关系,为LC形态学特点之一。X轴与Y轴投影及形状因子参数的测定表 明,LC为典型的树枝突轮廓。用药后LC周长、面积、X轴与Y轴投影显著减小,形状因子明显增 大,提示LC损伤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定量 地塞米松 L细胞 形态学 豚鼠
下载PDF
皮肌炎患者24h尿肌酸肌酐与肌无力程度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于建斌 李喜英 李冬芹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75-77,共3页
测定了40例健康人群和33例皮肌炎患者24h尿肌酸肌酐水平,并按Rose肌无力程度分级法将患者分为肌力Ⅱ级、Ⅲ~Ⅳ和Ⅴ~Ⅵ级3组。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各组24h尿肌酸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但患者组间2... 测定了40例健康人群和33例皮肌炎患者24h尿肌酸肌酐水平,并按Rose肌无力程度分级法将患者分为肌力Ⅱ级、Ⅲ~Ⅳ和Ⅴ~Ⅵ级3组。结果显示,皮肌炎患者各组24h尿肌酸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但患者组间24h尿肌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尿肌酸与肌无力程度间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果提示24h尿肌酸水平作为皮肌炎诊断依据之一尚且可靠,但用以观察病情变化尚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酸 肌力 皮肌炎 尿 肌酐
下载PDF
倍捻机机电协调传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建斌 梅顺齐 +2 位作者 张智明 周宇 谢丹 《轻工机械》 CAS 2009年第5期59-61,共3页
提出了一种倍捻机机电协调传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以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系统以PLC作为控制平台,结合了变频调速技术和伺服驱动技术,实现了传动系统的简化、提高了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程度,并解决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主要机构之间的... 提出了一种倍捻机机电协调传动控制系统设计方案,以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产的需要。系统以PLC作为控制平台,结合了变频调速技术和伺服驱动技术,实现了传动系统的简化、提高了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程度,并解决了在生产中遇到的主要机构之间的运动同步性不够良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捻机 机电协调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变频调速 伺服驱动 捻度变换
下载PDF
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1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琳 宋俐 +2 位作者 王胜春 王胜 于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25例血管瘤患儿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每日早、晚各使用1次,间隔时间12 h,共治疗6个月,最后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25例血管瘤患儿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局部外用,每日早、晚各使用1次,间隔时间12 h,共治疗6个月,最后用Achauer疗效评定法判定临床疗效。结果Ⅰ级9例(7.20%),Ⅱ级28例(22.40%),Ⅲ级65例(52.00%),Ⅳ级23例(18.40%),浅表型血管瘤的疗效优于深部型及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P<0.05)。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检查结果显示浅表型血管瘤经治疗后血流峰值减少,并阻力系数增加(P<0.05)。125例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噻吗洛尔 血管瘤 婴幼儿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苗青 苗薇 +2 位作者 徐慧 于建斌 傅世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红细胞免疫功能 发病机制
下载PDF
香菇菌多糖对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尹光文 于建斌 +3 位作者 李冬芹 贺付成 尹慧卿 傅世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65-667,共3页
目的 :观察香菇菌多糖对尖锐湿疣 (condylomaacuminatum ,CA)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 3 6例C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香菇菌多糖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 1 9例 ,对照组 (单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 1 7例。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患者外周... 目的 :观察香菇菌多糖对尖锐湿疣 (condylomaacuminatum ,CA)的疗效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 3 6例C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香菇菌多糖加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 1 9例 ,对照组 (单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 ) 1 7例。治疗前后均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CD+4/CD+8细胞比值升高 (P <0 0 5 ) ;血清IL 2水平升高 ,SIL 2R水平下降(P <0 0 5 )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实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5 )。结论 :香菇菌多糖对C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并能降低CA治疗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尖锐湿疣 免疫调节
下载PDF
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江安 于建斌 +5 位作者 何秋波 陈燕辉 李琳 陈建立 孟静 李卫红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6-219,共4页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 患者女,17岁。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坏死、凹陷状瘢痕伴瘙痒、发热15年,四肢起肿块2年。血清抗EBV-IgM(-),抗EBV-IgG(+)。肿块处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和皮下组织见弥漫性致密的瘤细胞浸润,细胞核呈间变性;免疫组化示CD3(+),浸润的大细胞CD30(+),CD43(+),80%浸润细胞Ki-67(+)。水疱处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网状变性及多个水疱,真皮和皮下组织可见血管和附属器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伴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部分浸润细胞呈明显异形性;免疫组化示CD3(+),CD30(-),CD43(+),Ki-67(+)。诊断:种痘样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伴发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确诊后建议患者转肿瘤科化疗,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痘样水疱病 淋巴瘤 T细胞 CD30
下载PDF
咪唑斯汀长疗程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宏瑾 张江安 于建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长疗程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前者采用长疗程递减疗法(10mg,1日1次×4周→10mg,2日1次×4周→10 mg,3日1次×4周),后者采用长疗程连续疗...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长疗程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前者采用长疗程递减疗法(10mg,1日1次×4周→10mg,2日1次×4周→10 mg,3日1次×4周),后者采用长疗程连续疗法,即咪唑斯汀10mg,每日1次,连续12周。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胺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11%、89.3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2,P=0.536);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浆组胺水平分别为(2.54±0.91)nmol/L、(2.38±1.04)nmol/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429)。结论:咪唑斯汀长疗程递减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且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组胺 咪唑斯汀 疗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