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5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于志强从肝论治消渴常用药对经验
1
作者 步曦 刘云龙 +2 位作者 尹艺璇 祁向争 于志强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于志强认为肝在消渴的诊治中至关重要。肝失疏泄,郁久化火,消耗阴津,累及他脏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因此于志强确立了从肝论治消渴的基本治则。临证以酸泻肝木、疏肝解郁、清肝明目、清泻肝火四法为基本治法,应用药对配伍组方治疗消渴,常用... 于志强认为肝在消渴的诊治中至关重要。肝失疏泄,郁久化火,消耗阴津,累及他脏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因此于志强确立了从肝论治消渴的基本治则。临证以酸泻肝木、疏肝解郁、清肝明目、清泻肝火四法为基本治法,应用药对配伍组方治疗消渴,常用药对有乌梅与木瓜、柴胡与白芍、枸杞子与夜明砂、菊花与夏枯草。所用药对配伍得当,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从肝论治 于志强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应用足肿方治疗下肢水肿经验
2
作者 周月 祁向争 于志强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8期559-560,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勤于临床,善用经方,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内科疾病及临床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于志强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勤于临床,善用经方,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内科疾病及临床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不揣浅陋,总结于志强教授应用自拟足肿方治疗下肢水肿经验,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水肿 足肿方 于志强 临床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治疗血精临床经验
3
作者 程梦宇 刘岩 于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血精是男科常见疾病,其病情极易反复,病程迁延,容易发展为慢性、顽固性血精,因此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于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其病位在精囊(亦称精室),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证型以火(热)证居多,亦不越虚、实两端。其实... 血精是男科常见疾病,其病情极易反复,病程迁延,容易发展为慢性、顽固性血精,因此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于志强教授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其病位在精囊(亦称精室),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其证型以火(热)证居多,亦不越虚、实两端。其实者,责之于肝;虚者,责之于肾。治疗上基于其“郁滞论”思想,提倡“宣通郁滞”,前期从肝入手,条达气机,以恢复机体正常气机平衡;后期从肾入手,滋阴降火以扶正固本,防止病邪卷土重来。标本同治,病证结合,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精 病因病机 “郁滞论”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于志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对药浅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岩 曹旭焱 于志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8-109,共2页
本院于志强教授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运用对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甲亢属中医“瘿气”“瘿病”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变,累及多个脏腑,但... 本院于志强教授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尤擅长运用对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甲亢属中医“瘿气”“瘿病”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复杂多变,累及多个脏腑,但究其根本,与肝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于师基于五行生克理论,临证以酸泻肝木为主,并融强金制木、培土荣木、理气化瘀、平肝熄风为一炉,创制“甲亢煎”,效验良好。现将其常用对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于志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对药
下载PDF
于志强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少强 鞠静 +7 位作者 曹旭焱 朱明丹 张红霞 袁宏伟 刘岩 刘长玉 杜武勋 于志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探讨于志强教授从肝论治冠心病经验。强调治疗冠心病从肝论治,并提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肝泄火、化痰行痹,平肝息风、滋阴活血,养血柔肝、宁心复脉,温经散寒、暖肝通脉等治疗方法。并举验案1则。
关键词 冠心病 从肝论治 名医经验 于志强
原文传递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失眠”的经验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长玉 周琪 于志强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 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不寐 从肝论治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郁滞论”思想探源及解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岩 于志强 刘长玉 《河南中医》 2017年第9期1522-1525,共4页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qu... 于志强教授从医40余载,取法先贤,并结合自身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郁滞论"学术思想,取法"五郁""六郁"之说,认为"郁滞"有"无形之郁"和"有形之郁",百病皆以"无形之郁"为先,继以"有形之郁"从之。世人治病多重有形,而轻无形,大谬也。"无形之郁"者,以气郁为首,进而衍生为火郁、寒郁、情志之郁等。"有形之郁",以痰郁、湿郁、饮郁、浊郁、食郁、血郁、络郁等为主。于教授认为病之所生,无论外感内伤,多与"郁滞"相关。此中"郁滞"囊括了所有关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的失常,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而在诸郁之中,又以气机之郁为先导及核心,故而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可将"郁滞"分为"气机之郁""水液之郁""血络之郁""痰瘀为郁""正虚而郁"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滞论” “无形之郁” “有形之郁”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应用柴胡经验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岩 曹旭焱 于志强 《河南中医》 2014年第9期1670-1671,共2页
于志强教授总结出柴胡虽兼"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等多种攻效,但依其用量轻重不同,其配伍的药物不同,其发挥功用各不相同。重剂柴胡,和解退热;中剂柴胡,疏肝解郁;轻剂柴胡,升举阳气。应辨证论治,辨病分析,斟酌权衡,... 于志强教授总结出柴胡虽兼"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等多种攻效,但依其用量轻重不同,其配伍的药物不同,其发挥功用各不相同。重剂柴胡,和解退热;中剂柴胡,疏肝解郁;轻剂柴胡,升举阳气。应辨证论治,辨病分析,斟酌权衡,巧妙配伍,才能使柴胡达到最大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和解退热 升举阳气 疏肝解郁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之经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岩 曹旭焱 于志强 《光明中医》 2014年第4期696-697,共2页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大医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是王清任所创活血祛瘀诸方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首。导师于志强教授临床擅用此方,对于此方的理解及运用均有独到之处,分享如下。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于志强 临证举隅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变化运用温胆汤之经验总结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岩 曹旭焱 于志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第8期71-72,共2页
于志强教授作为全国第四批及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指导专家,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临证之际,对于温胆汤应用颇多心得,治疗诸多内科杂病此方皆效,加减斟酌,变化无穷。现就导师变化运用温胆汤经验总结如下:
关键词 温胆汤 名医经验 于志强教授
下载PDF
于志强主任从肝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明丹 于志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9期8-9,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 于志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科部部长,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勤于临床,学研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心系疾病及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消渴 从肝论治 于志强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辨证治疗胸痹五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宏伟 于志强 《天津中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436-438,共3页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 胸痹是指胸部满闷窒塞或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多为本虚标实,人体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导致机体产生血瘀、痰浊等病理性产物,蓄积日久,能阻滞脉道通利及气机通畅。于志强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胸痹的发病特点及演变规律,灵活用药,逐渐形成了疏肝理气、清热涤痰、通阳涤痰、益气养阴、益气活血行痹5种治疗胸痹大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辨证论治 治疗五法
下载PDF
于志强从肝论治过早搏动的经验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长玉 周琪 于志强 《山东中医杂志》 2012年第5期358-359,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近40载,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善于总结经验,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症,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于江强 过早搏动 从肝论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应用左金丸合小陷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鞠静 韩金星 +2 位作者 刘岩 曹旭炎 于志强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5期89-90,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临证40余年,对于从肝论治慢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教授将"小陷胸汤""左金丸""乌贝散""消瘰丸"结合,临证加减,总结出一套关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思想。从一则典型病例展开,结合中医... 于志强教授临证40余年,对于从肝论治慢性胃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教授将"小陷胸汤""左金丸""乌贝散""消瘰丸"结合,临证加减,总结出一套关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思想。从一则典型病例展开,结合中医学及于教授对慢性胃炎的理解,讨论于教授临证时辨病辨证思路及从肝论治的处方原则,以期将于教授应用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于文中,为临床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小陷胸汤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于志强临床运用藤类药物经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姬壮壮 祁向争 于志强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2期68-69,共2页
藤类药种类繁多,用药历史悠久,临床运用广泛。其缠绕蔓延、脉络纵横交错,像人周身之经络,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养血柔筋、清热解毒等功效。于志强教授临证配伍,灵活化裁,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妇科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恰如其分,每获... 藤类药种类繁多,用药历史悠久,临床运用广泛。其缠绕蔓延、脉络纵横交错,像人周身之经络,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养血柔筋、清热解毒等功效。于志强教授临证配伍,灵活化裁,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妇科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恰如其分,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志强 藤类药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治疗高血压病之对药浅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旭焱 刘岩 于志强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10期10-11,共2页
导师于志强教授是全国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在临证中一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内伤杂病从肝论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证... 导师于志强教授是全国第四、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在临证中一直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内伤杂病从肝论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证,尤其擅长运用中药对药治疗高血压病。匠心创制“降压护心煎I号”、“降压护心煎Ⅱ号”和“高血压病从痰论治三法”。现将其常用对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对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教授妇科临证验案举隅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侠 朱林平 于志强(指导)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4期77-78,共2页
于志强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五十余载,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医经典名方论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等,临证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系、脾胃系及其他杂症等。临证侍诊学习,观于教授对于妇科常... 于志强教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五十余载,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临证经验丰富,擅长应用中医经典名方论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等,临证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系、脾胃系及其他杂症等。临证侍诊学习,观于教授对于妇科常见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带下过多、乳癖等亦有涉猎且临床疗效显著,获益颇多。本文临证举隅于志强教授论治妇科疾病验案三则以供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名老中医 于志强 妇科疾病 验案
下载PDF
于志强治疗经行泄泻临床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璐露 于志强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9期86-87,共2页
于志强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从经行泄泻的中医历史溯源入手,总结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理解认识以及不同证型的遣方用药经验,于志强教授以脾肾为本,注重从肝论治此病,另附... 于志强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运用中医治疗内科杂病,本文从经行泄泻的中医历史溯源入手,总结其对该病病因病机的理解认识以及不同证型的遣方用药经验,于志强教授以脾肾为本,注重从肝论治此病,另附上其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型经行泄泻之临床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行泄泻 于志强教授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志强从“火”论治口腔溃疡经验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雪 范翠莲 +2 位作者 黄丽君 朱林平 于志强 《湖南中医杂志》 2021年第12期39-40,共2页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火"论治口腔溃疡的经验。于教授将本病病因病机统概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大类,擅长从"火"论治口腔溃疡,主张"实以祛邪为主,兼治其本;虚以扶正为先,再驱其邪"。实火治宜清热泻火,临证选用...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火"论治口腔溃疡的经验。于教授将本病病因病机统概为实火型和虚火型两大类,擅长从"火"论治口腔溃疡,主张"实以祛邪为主,兼治其本;虚以扶正为先,再驱其邪"。实火治宜清热泻火,临证选用导赤散合泻黄散加减;虚火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甘露饮或三才封髓丹化裁,在临床中收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中医药疗法 从“火”论治 名医经验 于志强
原文传递
于志强从药势论药对思想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祁向争 于志强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12期31-33,共3页
介绍于志强教授从药势论药对的临证经验。于教授临证立足“郁滞”思想,用药以“判药势、组药对”为特色,并从“开郁为先,注重升降”“痰瘀互结,宜消宜散”“正虚郁滞,通补共调”三方面列举其临床常用经验药对,临证治疗各科杂病每多效验。
关键词 药势 药对 名医经验 于志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