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在皮肤屏障功能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文渊 耿栋芸 +3 位作者 庄卉如 陆蒋惠文 邱丹丹 赵天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 目的探究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治疗因皮肤炎性衰老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面部皮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与治疗组(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各15例。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进行主观疗效评价及客观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4、8、12周,治疗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皱纹、纹理、红区、毛孔、弹性、皮肤经皮失水及皮肤含水量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油脂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的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导入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修复有较好的疗效,可增强皮肤屏障功能,为改善皮肤屏障功能、治疗因皮肤屏障受损引起的炎性衰老提供了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针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炎性衰老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的制备及性质初步探究
2
作者 王柏霖 孙洁芳 +6 位作者 丁晓航 汪川 于文渊 赵月华 高千龙 马茜 于洋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可降解载药微针可以持续、安全、无痛地实现局部药物缓释,而微针载药系统用于心血管领域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局部抗凝,抑制内膜增生,减小药物全身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为此本文制备了一款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 目的可降解载药微针可以持续、安全、无痛地实现局部药物缓释,而微针载药系统用于心血管领域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的局部抗凝,抑制内膜增生,减小药物全身给药带来的毒副作用。为此本文制备了一款搭载雷帕霉素纳米晶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微针贴片,并对该贴片进行初步理化性质评价、体外模拟释药性能评估以及刺入大隐静脉性能的分析评价。方法首先以150万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为基材掺杂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rapamycin nanoparticles,RAP-NPs)形成药物均匀分散的水凝胶;然后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微针模板(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制备可溶于水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hyaluronic acid-rapamycin-microneedle,HA-RAP-MN);最后对这种载药微针进行初步理化性质评价和体外模拟释药性能分析评价。结果RAP-NPs水相混悬液可与HA水凝胶形成混匀的混合物,使药物能够均匀分散在微针中并持续释放药物,解决了难溶性药物分子无法在HA水凝胶中均匀分散的技术瓶颈。药物模拟释放实验表明雷帕霉素可在8h内释放70%以上,达到缓释效果。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雷帕霉素均匀分布于静脉中膜及内膜。结论可溶于水的雷帕霉素水相纳米晶混悬液的透明质酸微针贴片在局部降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内膜增生方面具有可预期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可溶性微针 雷帕霉素纳米晶 药物缓释 可降解生物材料
下载PDF
人脂肪干细胞与聚L-谷氨酸/海藻酸钠可注射水凝胶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文渊 崔磊 +2 位作者 赵宇 颜世峰 朱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731,共5页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聚L-谷氨酸(PLGA)与氧化海藻酸钠(OAg)共价交联合成PLGA/OAg水凝胶,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接种于水凝胶内,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增殖、黏附情况,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体外证实该水... 天然高分子聚合物聚L-谷氨酸(PLGA)与氧化海藻酸钠(OAg)共价交联合成PLGA/OAg水凝胶,将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ADSCs)接种于水凝胶内,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增殖、黏附情况,DNA定量法检测细胞的增殖。体外证实该水凝胶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性能可控性和微创性等优势,对于进一步开发脂肪组织工程材料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干细胞 水凝胶 可注射支架 脂肪组织工程
下载PDF
弥散性冠状动脉病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文渊 王家阳 于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92-795,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由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S)及冠状动脉旁路移置术(CABG)等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并且技术日趋成熟,冠心病的病死率已经较从前有了很大下降[1-2]。
关键词 弥散性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肠粪石引起肠梗阻一例报告
5
作者 于文渊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8年第5期241-241,共1页
小肠粪石引起梗阻比较少见,兹将我院手术证实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肠粪石 并发症 肠梗阻 少见病 X线诊断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杜莹 高铭鑫 +5 位作者 于文渊 董艳梅 黄静文 戴龙圣 唐国蕊 于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分析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目的:分析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护理进行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并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术前、护理完成后心功能、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比较两组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护理完成后两组LVESD、LVEDD和人际敏感、敌对、强迫、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偏执及精神病性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护理完成后两组心脏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生命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服药依从率、定期复查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6.0%、98.0%、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86.0%、80.0%,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抗凝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护合作护理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精神状态和治疗依从性,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医护合作护理 护理模式 精神状态 依从性 心功能
下载PDF
健侧胸壁“网球拍”状皮下筋膜蒂皮瓣移植修复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静 耿栋芸 +3 位作者 赵天兰 伍丽君 于文渊 余道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45-1749,共5页
背景: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在临床上首选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但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或血管因素不能耐受或不宜行较大的岛状皮瓣转移手术,而常规的胸壁局部皮瓣因受旋转角度及距离的限制,又难以适用。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而又打破传统任... 背景: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在临床上首选皮瓣或肌皮瓣移植,但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或血管因素不能耐受或不宜行较大的岛状皮瓣转移手术,而常规的胸壁局部皮瓣因受旋转角度及距离的限制,又难以适用。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而又打破传统任意皮瓣长宽比例限制的"网球拍"状皮下筋膜蒂皮瓣在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在以胸廓内动脉穿支为主导的肋间穿支系统供血范围内,于健侧胸壁沿肋骨走向设计,不带知名血管,蒂部近胸骨,以皮下组织蒂(含筋膜)为蒂的"网球拍"状皮瓣,通过隧道转移修复对侧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溃疡9例,其中皮瓣最大11 cm×13 cm,最小5.0 cm×3.5 cm,蒂宽2.0-3.0 cm,蒂长2-8 cm。结果与结论:9例"网球拍"状皮下筋膜蒂皮瓣全部成活,外形理想,随访3个月到3年,溃疡无复发。该"网球拍"状皮下筋膜蒂狭长窄蒂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无需解剖血管,切取容易;其长宽比例超过常规任意皮瓣,蒂部狭长使其旋转和覆盖范围大,供区范围大,可切取包括乳房下皱襞皮肤的健侧胸部软组织,是修复部分乳癌术后放射性溃疡较为理想的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放射性溃疡 乳腺癌 外科皮瓣 辐射损伤 健侧胸壁 “网球拍”状皮下筋膜蒂皮瓣 组织修复
下载PDF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附20例报告及国内43例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曹来宾 曹庆选 +10 位作者 杨定烨 于文渊 陈嘉铭 曾习明 陈国梁 王良炳 钱鹏飞 胡挽华 李如铨 顾霖 徐国兴 《临床放射学杂志》 1985年第3期138-141,T020,共5页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亦称纤维黄色肉瘤,是近年来方被认识的一种软组织肉瘤,1964年O'Brien氏(1)等首先提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这一种病变(简称MFH)。1972年Feldman氏(2)首先报道原发于骨的MFH。目前国外文献已报道140余例(3...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亦称纤维黄色肉瘤,是近年来方被认识的一种软组织肉瘤,1964年O'Brien氏(1)等首先提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这一种病变(简称MFH)。1972年Feldman氏(2)首先报道原发于骨的MFH。目前国外文献已报道140余例(3)。国内自198年以来先后有许多报道,共有23例(4-10),我们亦得见20例,共43例,兹就其临床,X线作一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病理 临床表现 X线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高铭鑫 王鹏程 +4 位作者 于文渊 唐田 顾承雄 于洋 魏永祥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OPCABG手术患者101例;术前行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根据呼吸暂停指数(AHI)分为轻度或无OSAHS患者和中重度OSAHS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合并症、血液学检查、心功能检查、睡眠呼吸检查等指标。结果: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共入组74例OPCABG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60例,平均年龄(61.1±7.2)岁,BMI(25.7±2.3)kg/m2,合并中重度OSAHS(AHI≥15)的OPCABG患者占总人数52.7%;合并中-重度OSAHS的OPCABG患者中男性和吸烟史比例高于合并轻度或无OSAHS患者(男性:92.3%vs.68.6%,P=0.009;吸烟史:66.7%vs.42.9%,P=0.0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不同程度OSAHS的OPCABG患者射血分数(OR=0.922,95%CI:0.86~0.99,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的OSAHS患者在OPCABG手术患者中发病率较高;OSAHS严重影响OPCABG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患病率 心功能
下载PDF
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人大隐静脉桥内膜增生的体外灌注研究
10
作者 刘长城 于文渊 +1 位作者 方颖 顾承雄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135-1137,1142,共4页
目的:建立人大隐静脉桥(SVG)体外灌注模型,模拟动脉循环,探讨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IH)的效果。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SVG均分两段,分为两组:交联组(静脉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5 min,n=30)和对照组(n=30)。两组... 目的:建立人大隐静脉桥(SVG)体外灌注模型,模拟动脉循环,探讨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IH)的效果。方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获取SVG均分两段,分为两组:交联组(静脉外膜行0.3%戊二醛交联5 min,n=30)和对照组(n=30)。两组SVG均连接体外灌注系统,在平均搏动压力120/80 mmHg(1 mmHg=0.133 kPa)下连续灌注7 d。Masson染色定量检测静脉桥I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IH相关分子表达。结果:Masson染色显示交联组静脉内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50.2±5.6)vs.(75.7±6.8)um,P<0.05];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可显著降低SVG内膜-中膜增厚比率达44.4%。免疫组化显示交联组SVG的PCNA(17.6%vs.26.4%)和VCAM-1(14.5%vs.48.6%)表达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短期模拟动脉循环的体外灌注环境下,静脉外膜戊二醛交联显著抑制人大隐静脉桥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桥 戊二醛交联 内膜增生 体外灌注
下载PDF
乳房切除后乳腺重建严重并发症评分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哲 伍丽君 +3 位作者 唐红梅 陈琦 于文渊 赵天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筛选基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严重并发症的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行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再造患者资料227例。纳入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临床变量。结果出现重大并发症评分(CC... 目的筛选基于综合并发症指数(CCI)严重并发症的评分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行乳房切除术后乳房再造患者资料227例。纳入数据包括人口统计变量、临床变量。结果出现重大并发症评分(CCI≥26.2)62例(27.3%),轻微并发症评分(CCI<26.2)165例。自体瓣膜重建(OR=4.69,P<0.001)、BMI≥30 kg/m2(OR=7.87,P<0.001)、延迟重建(OR=9.13,P<0.001)、术前放疗(OR=22.70,P=0.006)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住院时间方面CCI≥26.2组显著长于CCI<26.2组(13.5 vs.8,P<0.001)。结论自体瓣膜重建、BMI≥30 kg/m2、延迟重建、术前放疗为术后重大并发症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这对患者和外科医生做出乳房重建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切除术 乳腺重建 并发症 综合并发症指数 乳腺癌
下载PDF
远距离小切口治疗腋臭效果观察
12
作者 季军 赵天兰 +1 位作者 余道江 于文渊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腋臭小切口位置的优缺点,以改善小切口治疗腋臭中切口愈合的条件。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间就医的53例腋臭患者,在腋部外侧非毛区选一小切口,腋臭空心刮匙刮除大汗腺,破坏其导管,手术后加压止血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腋臭小切口位置的优缺点,以改善小切口治疗腋臭中切口愈合的条件。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间就医的53例腋臭患者,在腋部外侧非毛区选一小切口,腋臭空心刮匙刮除大汗腺,破坏其导管,手术后加压止血并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结果:53例效果均满意,切口愈合理想。1年内回访效果确切,肩部活动不受限。结论:采用远距离小切口明显降低感染机会,提高切口美观度,且治疗腋臭效果无影响,手术操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远距离 小切口 搔刮
下载PDF
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治疗腋窝严重瘢痕挛缩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淼淼 潘晓峰 +2 位作者 刘坤 王培培 于文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98-1301,共4页
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考虑需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无法进行功能锻炼,以至于后期创面瘢痕愈合后,腋窝长期处在内旋及内收状态有关,瘢痕易出现皲裂、破溃,诱发挛缩畸形[1⁃2]。目前,皮瓣修复等可用... 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是烧伤患者伤后早期考虑需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疼痛,无法进行功能锻炼,以至于后期创面瘢痕愈合后,腋窝长期处在内旋及内收状态有关,瘢痕易出现皲裂、破溃,诱发挛缩畸形[1⁃2]。目前,皮瓣修复等可用于治疗严重挛缩畸形,其中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具有受区外形理想且供区损害小等优势[3]。但该术式目前在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不多,相关报道少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背阔肌皮瓣与旋肩胛动脉穿支皮瓣在治疗腋窝严重瘢痕挛缩畸形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肢体疼痛 功能锻炼 瘢痕挛缩 挛缩畸形 旋肩胛动脉 背阔肌皮瓣 皮瓣修复
下载PDF
狭长窄蒂皮瓣成活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文渊 余道江 +2 位作者 赵天兰 伍丽君 孙卫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6-256,共1页
我们通过检测缺血缺氧型狭长窄蒂皮瓣远端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观察HIF—1α在狭长窄蒂皮瓣成活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窄蒂皮瓣 成活过程 HIF-1Α 缺血缺氧 皮瓣成活
原文传递
基于美容单位的自由式穿支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余道江 曹世坤 +6 位作者 蔡卫超 孙卫 韩文雅 伍丽君 于文渊 庄卉如 赵天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美容单位的自由式穿支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72例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男31例,女41例,年龄45-101岁。依据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创...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美容单位的自由式穿支皮瓣在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72例面部肿瘤切除后缺损患者,男31例,女41例,年龄45-101岁。依据术前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创面周围穿支血管的探测信号,结合面部美容单位,不拘泥于传统的面部解剖学标志及解剖变异限制,更“自由”地设计以穿支血管为蒂的V・Y推进皮瓣、旋转皮瓣、螺旋桨皮瓣等多种形式皮瓣,修复创面。皮瓣最大面积12.0 cm x6.0 cm,最小面积1.5 cm x 1.0 cm,蒂部穿支血管直径0.3~3.0 mm,部分蒂部为穿支血管束。结果本组72例,68例一期愈合,术后外形良好;1例术后出血,皮瓣张力较大,切口愈合不良,予换药处理,2周后愈合;3例静脉回流不畅,皮瓣淤血,针刺放血处理后,延迟愈合。结论对于肿瘤扩大切除后面部缺损的修复,基于面部美容单位及术前多普勒探查的穿支血管设计自由式穿支皮瓣,是一种安全、可靠、多形的皮瓣,既可在皮瓣的选择方面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又可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肿瘤 修复 穿支皮瓣 美容单位
原文传递
自由式穿支皮瓣在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余道江 孙卫 +4 位作者 伍丽君 于文渊 曹世坤 蔡卫超 赵天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总结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7年10月,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13例膝部软组织缺损。男9例,女4例;年龄14~65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碾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9例伤后行下肢骨折... 目的总结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11年12月—2017年10月,采用自由式穿支皮瓣修复13例膝部软组织缺损。男9例,女4例;年龄14~65岁,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碾压伤4例,高处坠落伤2例。9例伤后行下肢骨折固定治疗2周~2个月后形成膝部软组织缺损,平均1个月;4例为急诊入院,受伤至入院时间为0.5~18.0 h,平均8 h。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2 cm^12 cm×8 cm。术中设计螺旋桨皮瓣9个、旋转皮瓣6个、V-Y推进皮瓣2个,其中单个皮瓣修复9例、组合皮瓣修复4例。皮瓣切取范围为7.5 cm×2.5 cm^20.0 cm×6.0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12例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例发生皮瓣淤血,对症处理后延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6个月。膝部外形及屈伸功能均满意。结论自由式穿支皮瓣可以最大程度利用膝部创面周围供区,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便,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自由式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