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白骈文的成就及后世的评价
1
作者 于景祥 宋艳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31-38,共8页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 李白是中国骈文史上杰出的骈文大家,他所创作的骈文,不仅在对偶、用典、声律、藻饰等“骈文四要素”上特别讲究,而且在写人、叙事、抒情、说理等各个方面,多以骈体出之,几乎到了无事不可入骈、无意不可用骈的地步,进而其骈文创作远远超出常人的成就。不过,由于骈文观念的不同,后世骈文批评家对李白骈文的评价褒贬不一。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骈文 成就 贡献
下载PDF
明清女性骈文中的六朝倾向及其成因
2
作者 于景祥 孙巍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 明中期至清,女性骈文中出现回归六朝的倾向。其突出表现是对偶在平衡对称之中呈现出回旋往复之气;用典展现出典雅、委婉与含蓄蕴藉之美;藻饰展现出色彩浓丽、纤媚柔弱之态;声韵上展现出和谐柔婉之音乐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骈文传统的影响,二是特定文学思潮影响的结果。尽管六朝骈文曾因为有华而不实的弊端而受到后世的批评,但是其对文学形式美的贡献是主要的,是六朝文学的代表、骈体文的典型范式,所以明清女性骈文回归六朝的倾向是应该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女性骈文 回归 六朝
下载PDF
阮元尊骈抑散的三种方略及其弊病
3
作者 于景祥 胡佩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清代骈文批评家阮元为了反击以桐城派为首的古文派对骈文的攻击和贬抑,采用了三种批评方略:一是以《文选》为根据,证明骈文为文,古文非文;二是以孔子为骈文之祖,以儒家经典为理论依据,从根本上动摇古文派的根基;三是以六朝时期的文笔之... 清代骈文批评家阮元为了反击以桐城派为首的古文派对骈文的攻击和贬抑,采用了三种批评方略:一是以《文选》为根据,证明骈文为文,古文非文;二是以孔子为骈文之祖,以儒家经典为理论依据,从根本上动摇古文派的根基;三是以六朝时期的文笔之辨为理论依据,将古文排斥在文的范围之外。阮元的这些理论方略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在当时的骈散之争中影响很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病。对此,骈文批评家们作了不同程度的剖析,其中章太炎、黄侃的评论和分析尤为深刻,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尊骈 抑散 方略 弊病
下载PDF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谈司马迁《史记》的写作艺术
4
作者 于景祥 韩伟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 从文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的《史记》在写作艺术上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即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一方面追求历史的真实,注重求实考信、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另一方面又注重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如“本纪”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来展现一些传奇式人物的特殊风采与特殊品格;“世家”中通过典型的历史环境描写,特别是历史事件和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列传”更是在典型的历史环境之下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在遵循历史真实的原则基础之上对某些情节、细节等等做无损于历史真实的补充,因而使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更突出、更完整、更有典型性,因而达到了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高度统一,所以鲁迅先生赞美此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
下载PDF
郝浴思想三论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景祥 张艳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郝浴的思想十分丰富,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他曾经对理学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颇有心得;二是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他找到了由二程上溯孟子的门径,并且依此门径刻苦钻研《孟子》及《二程遗书》;三是以天下为己任,以"致... 郝浴的思想十分丰富,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他曾经对理学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并且颇有心得;二是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他找到了由二程上溯孟子的门径,并且依此门径刻苦钻研《孟子》及《二程遗书》;三是以天下为己任,以"致知格物"为思想核心和立身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浴 理学 二程 孟子 致知格物
下载PDF
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于景祥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8-82,共5页
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 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熏陶和前代文艺理论的影响,又在唐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下,唐代不少诗人形成了直觉体悟式的创作思维,在创作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追求“境生象外”的韵外之致,讲究化景物为情思,追求意境的氛围等几个方面,由此形成唐代诗歌独具一格的风神情韵,让人味之无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 直觉体悟 创作思维
下载PDF
《四库全书总目》对六朝骈文的公正态度 被引量:3
7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0-206,共7页
《四库全书总目》对于六朝骈文的评价科学性鲜明,影响力巨大。该书涉及六朝骈文的提要所在多有,无论是对六朝骈文的总体评价,还是对重点作家的评价,以及对其中某一时段骈文的评价,大都能够扣其两端,既从骈文史的角度客观地概括其成就和... 《四库全书总目》对于六朝骈文的评价科学性鲜明,影响力巨大。该书涉及六朝骈文的提要所在多有,无论是对六朝骈文的总体评价,还是对重点作家的评价,以及对其中某一时段骈文的评价,大都能够扣其两端,既从骈文史的角度客观地概括其成就和地位,又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和弊病,展示出难能可贵的公正态度,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 六朝骈文 公正态度
下载PDF
《四六法海》在骈文批评上的贡献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8-246,共9页
《四六法海》一书在骈文批评方面有特殊的贡献。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选文上非常通达与兼容,没有严格的骈散壁垒;二是评点与分析上视野广阔,表现出通达的才识。当然,本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介绍、考订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叙述文章写... 《四六法海》一书在骈文批评方面有特殊的贡献。突出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选文上非常通达与兼容,没有严格的骈散壁垒;二是评点与分析上视野广阔,表现出通达的才识。当然,本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介绍、考订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叙述文章写作背景的文字较多,而对文章本身的分析评点却太少;评点骈文作品时自己的见解少,引用他人的成果过多;史实与背景的考订多数值得称道,但有些史料的使用也存在错误。此外,书中对骈文作品的删节虽然有突出其典型性的一面,但是有的明显影响其原貌。不过,从总体上说,本书的成就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坚 《四六法海》 骈文批评 存在问题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文选》所揭示的赋体骈化轨迹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25-230,共6页
刘勰《文心雕龙》为赋体所画出的骈化轨迹是:起点自西汉司马相如、扬雄,再由此到达东汉张衡、蔡邕;接下来发展到魏晋赋家。同时,又把骈赋起始阶段和真正形成阶段的不同特点分辨得非常清楚。但它描述的过程和范围还有局限:对赋体骈化的... 刘勰《文心雕龙》为赋体所画出的骈化轨迹是:起点自西汉司马相如、扬雄,再由此到达东汉张衡、蔡邕;接下来发展到魏晋赋家。同时,又把骈赋起始阶段和真正形成阶段的不同特点分辨得非常清楚。但它描述的过程和范围还有局限:对赋体骈化的初始阶段和形成过程的阐述比较详尽,但是对骈赋的高潮期———南朝骈赋没有论列,所以不够完整。同时对骈赋作家作品的分析和介绍也有片面性,主要也表现在对南朝的忽视。然而恰恰在这两个方面,萧统的《文选》做了很好的补充,二者相得益彰,互为表里。《文选》最突出的特色是因“选”达“旨”,有关赋体的骈化轨迹,也是通过其选文体现出来的。应该说,通过考察《文选》所选之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赋体骈化从初始到高潮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选》 赋体 骈化
下载PDF
论徐师曾的骈文批评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景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8,共7页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 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看,徐师曾的骈文批评是不能忽视的,其《文体明辨》一书便集中地反映出他在这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徐师曾的观点可归纳、总结为四个方面,即:崇古的意识与尊散抑骈的理论倾向;对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和骈散消长情况的阐述;对骈文应用范围的充分展示;对前人骈文批评成果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师曾 文体明辨 骈文 批评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史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00-207,共8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不仅对骈文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阐释,而且还从史的角度切入,结合具体作家和作品,对先秦时期骈体的滥觞状况、两汉时期骈体的萌芽状态、魏晋时期骈体形成阶段的情形等等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不仅对骈文构成的第一要素对偶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阐释,而且还从史的角度切入,结合具体作家和作品,对先秦时期骈体的滥觞状况、两汉时期骈体的萌芽状态、魏晋时期骈体形成阶段的情形等等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从本质上说,已经揭示出了骈体文形成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轨迹甚为明晰,具有骈文史论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骈文 史论
下载PDF
《容斋随笔》中的骈文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9-225,共7页
《容斋随笔》从多种层面、多种角度入手,对骈文进行批评和探讨:从骈文的创作方法入手,着重探讨骈文中的对偶和用典的方法与标准等问题;从思想内容入手,探讨骈文的形式与内容、文章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从骈文的体制入手,对个别骈文类别... 《容斋随笔》从多种层面、多种角度入手,对骈文进行批评和探讨:从骈文的创作方法入手,着重探讨骈文中的对偶和用典的方法与标准等问题;从思想内容入手,探讨骈文的形式与内容、文章与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从骈文的体制入手,对个别骈文类别进行辨析;从创作主体和文本入手,对骈文作家和作品进行评点和分析;深识文章之体要,阐述自己在骈散问题上的态度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迈 《容斋随笔》 骈文批评
下载PDF
从《古赋辨体》看祝尧的骈文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0-183,共4页
祝尧在其《古赋辨体》一书中对赋体的骈化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书中一方面表现出他反对文体骈化、单纯师古的保守和偏见,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赋体总体骈化过程的描述,以及对各个历史时段骈文发展状况的介绍和概括还是比较客观的,对各个... 祝尧在其《古赋辨体》一书中对赋体的骈化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书中一方面表现出他反对文体骈化、单纯师古的保守和偏见,但是另一方面,他对赋体总体骈化过程的描述,以及对各个历史时段骈文发展状况的介绍和概括还是比较客观的,对各个时期骈文作家和作品的评价和分析也有可取之处。所以,他的骈文批评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辨体》 骈文观
下载PDF
《文心雕龙》藻饰艺术三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景祥 鑫鑫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5-80,共6页
《文心雕龙》一书是由50篇骈体文组成的,其中每篇文章都讲究文采藻饰之美,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美学境界。如果对其成就和特色加以探究,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自然之美与人工藻饰之美兼顾,没有偏执;二是坚持为情理而造文的藻饰原则,... 《文心雕龙》一书是由50篇骈体文组成的,其中每篇文章都讲究文采藻饰之美,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美学境界。如果对其成就和特色加以探究,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自然之美与人工藻饰之美兼顾,没有偏执;二是坚持为情理而造文的藻饰原则,不是片面追求词采之美;三是达到了词采与情理内容的高度统一,创造了文质彬彬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藻饰 艺术 成就
下载PDF
欧阳修对骈体和散体的科学态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景祥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61-64,共4页
欧阳修具有科学的文道观,能够较好地处理骄散关系,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优异的成就,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当时的文学革新运动起到导向作用。
关键词 骈体 散体 兼容并包
下载PDF
刘勰在骈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16
作者 于景祥 陆雅慧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34-139,共6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表现出杰出的对偶、用典、协韵、词采艺术已成就自然流畅、融会贯通的至境 ,其析事议理精论细辩 ,意无不达 ,更是拓展了骈文文体的艺术空间与功能。《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更是中国骈...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表现出杰出的对偶、用典、协韵、词采艺术已成就自然流畅、融会贯通的至境 ,其析事议理精论细辩 ,意无不达 ,更是拓展了骈文文体的艺术空间与功能。《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更是中国骈文史上的皇皇巨著 ,其艺术水准在当时少有匹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骈文 对偶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文心雕龙》用典的成就
17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3-199,共7页
《文心雕龙》一书在用典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典类型丰富,在大量使用语典、事典的同时,又经常将二者混合使用;二是用典方法的多样性,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左右逢源,触处生春。三是用典的艺术... 《文心雕龙》一书在用典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典类型丰富,在大量使用语典、事典的同时,又经常将二者混合使用;二是用典方法的多样性,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左右逢源,触处生春。三是用典的艺术手法巧妙,首先是把握要领,措置得当;其次是准确精练,恰如其分;总体境界是水乳交融,如同己出。所以,刘勰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家;《文心雕龙》一书既是文学理论重镇,又是文学创作,特别是使事用典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用典 成就 特色
下载PDF
《文通》骈文批评对《文心雕龙》的师法
18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2-185,共4页
《文心雕龙》在骈文批评方面具有开山的意义,在骈文批评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很多骈文批评著作都打上了它的烙印。其中晚明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朱荃宰的《文通》就是比较突出的例证。该书在骈文价值论、骈文的文体辨析、诸多文体的骈化... 《文心雕龙》在骈文批评方面具有开山的意义,在骈文批评史上的影响极为深远,后世很多骈文批评著作都打上了它的烙印。其中晚明时期的文学批评家朱荃宰的《文通》就是比较突出的例证。该书在骈文价值论、骈文的文体辨析、诸多文体的骈化过程等方面的论述中,都以《文心雕龙》为理论依据,师法之迹甚为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通》 《文心雕龙》 骈文 批评
下载PDF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
19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2-178,共7页
王文濡是晚清时期重要的骈文批评家,他在骈文批评方面特别注意对骈文发展历史流程的把握,不但阐述了骈文滥觞、形成的历史,而且还分阶段地描述了它的变迁过程,认为:骈文到了"永明体"是第一次变迁,到"徐庾体"是第二... 王文濡是晚清时期重要的骈文批评家,他在骈文批评方面特别注意对骈文发展历史流程的把握,不但阐述了骈文滥觞、形成的历史,而且还分阶段地描述了它的变迁过程,认为:骈文到了"永明体"是第一次变迁,到"徐庾体"是第二次变迁,到"初唐四杰"是第三次变迁,到"燕许大手笔"和陆贽是第四次变迁,到"三十六体"是第五次变迁,到宋代是第六次变迁,到元代是第七次变迁,到明代是第八次变迁,到清代是第九次变迁。王文濡又结合创作实际,对每一次变迁都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是比较系统、完整的骈文史论。虽然其中有些理论观点继承了前人的理论成果,但是也颇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濡 骈文 史论
下载PDF
《文心雕龙》关于骈偶产生原因的论述
20
作者 于景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27-230,共4页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一书中对骈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指出骈偶因于造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同时又从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高度进行阐释,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从实而论,刘勰的论述既有重要的... 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一书中对骈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首先指出骈偶因于造化,是大自然的产物;同时又从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高度进行阐释,认为它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从实而论,刘勰的论述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开创性意义,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骈偶 产生原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