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硼砂煅制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
1
作者 杨辛欣 洪禹昕 +5 位作者 张睿 赵晶丽 刘佳 王楚盈 许天阳 于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10,共7页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 目的 优化硼砂煅制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铺设厚度、煅制温度、煅制时间为影响因素,失水率、蓬松度、粉碎率、四硼酸钠含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硼砂煅制工艺。采用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比较硼砂煅制前后质量差异。结果 最佳条件为铺设厚度2 cm,煅制温度365℃,煅制时间100 min。煅制后,硼砂微观形态、成分组成、晶型结构发生变化,失去全部结晶水而转变为非晶体状态。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大批量生产煅硼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砂 煅制工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扫描电镜(SEM) 热重分析(TG) 拉曼光谱 X射线衍射(XRD)
下载PDF
井下采空区全尾砂充填材料试验研究
2
作者 于澎 张要贺 于立志 《采矿技术》 2024年第1期180-183,共4页
银鑫矿经过多年开采,井下形成较大采空区,为充填治理井下采空区,需要进行实验室充填材料试验。通过进行流动性和强度试验,并在室内和矿山井下采场中进行养护,优选得到最佳的充填料浆质量浓度和材料配比,确定了银鑫矿的充填工艺。结果表... 银鑫矿经过多年开采,井下形成较大采空区,为充填治理井下采空区,需要进行实验室充填材料试验。通过进行流动性和强度试验,并在室内和矿山井下采场中进行养护,优选得到最佳的充填料浆质量浓度和材料配比,确定了银鑫矿的充填工艺。结果表明,使用胶固粉G料作为胶凝材料,74%质量浓度、灰砂比1∶10可以达到3 d强度1 MPa以上;74%质量浓度、灰砂比1∶6可以达到28 d强度4 MPa以上,银鑫矿充填料浆在其井下采场条件下,充填体的强度明显降低,采场中的充填体强度只有室内试验试块强度的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充填 料浆流动性 充填强度 井下充填体
下载PDF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3
作者 刘佳 曹文轩 +3 位作者 黄剑 秦瑞瞳 李丽静 于澎 《人参研究》 2023年第6期27-32,共6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XCTOL)治疗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Infection,C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XCTOL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联合Swi...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Xiaoer Chaigui Tuire Oral Liquid,XCTOL)治疗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Infection,CI)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XCTOL中含有的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联合SwissTarget Prediction平台检索XCTOL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Genecard数据库检索冠状病毒相关疾病靶点;Cytoscape3.7.2软件和STRING数据库进行“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和PPI网络的构建与拓扑分析,寻找关键成分和靶点;DAVID数据库对XCTOL与冠状病毒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Autodock1.5.6软件对活性成分和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获得XCTOL活性成分74个和潜在作用靶点169个;富集GO生物过程20个和20条KEGG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流感和肝炎病毒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XCTOL中多种成分作用与相关蛋白的对接活性,其中豆甾醇和芍药苷的对接活性最强。结论XCTOL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间信号转导等过程来控制CI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本研究为系统阐明XCTOL主要成分治疗CI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 冠状病毒感染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人参活性成分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维茵 许天阳 +3 位作者 邵思梦 谢兆阳 杨洪梅 于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6-499,共1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系统内特定神经细胞的进程性病变或丢失而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人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系统内特定神经细胞的进程性病变或丢失而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人参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十分广泛的药理功效,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总结归纳了人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防治中的活性成分及检测方法;然后,概述了人参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具体药理作用;最后,对其相关机制和通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治疗活性的化学成分种类多,但其更多的活性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神经退行性疾病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羧甲基壳聚糖的槲皮素纳米载药体系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汲丽丽 张釜源 +3 位作者 郑韩 李双燕 杨晶 于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72-79,86,共9页
目的制备含锰二氧化硅载体,用其负载槲皮素并用羧甲基壳聚糖进行封堵,研究该纳米载药体系的结构和释药特征,拟合含锰二氧化硅纳米球(MMS)吸附槲皮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方法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含锰二氧化硅载体,采用兰缪尔(Langm... 目的制备含锰二氧化硅载体,用其负载槲皮素并用羧甲基壳聚糖进行封堵,研究该纳米载药体系的结构和释药特征,拟合含锰二氧化硅纳米球(MMS)吸附槲皮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方法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含锰二氧化硅载体,采用兰缪尔(Langmuir)、弗伦德利希(Freundlich)和乔姆金(Temkin)等温吸附模型对含锰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吸附槲皮素热力学数据进行模型拟合,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吸附动力学数据进行模型拟合。采用透析袋法评价纳米载药体系体外释放情况。结果基于羧甲基壳聚糖的槲皮素纳米载药体系被成功制备,含锰二氧化硅载体对槲皮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吸附按照25℃>35℃>45℃的顺序减小,热力学拟合最佳模型是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拟合最佳模型是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pH6.5时,纳米载药体系在50 h内累计释放达92.53%,高于其他pH值(5.5,7.4)下的累计释放量,这种影响有利于治疗肿瘤。结论含锰二氧化硅载体吸附槲皮素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温度对载体吸附槲皮素有影响,且环境pH值影响纳米载药体系中槲皮素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羧甲基壳聚糖 肿瘤 纳米载药体系 化学治疗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大鼠脑出血后NF-κB诱导LCN2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甘霖 施苗 +4 位作者 吴百华 贾姗姗 赵坚立 于澎 董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脑内运铁蛋白LCN2表达升高的机制及参与出血后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基底节区注射自体动脉血(100μl)。对照组大鼠术式相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arthenolide和BAY 11-7082脑室注射预处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脑内运铁蛋白LCN2表达升高的机制及参与出血后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基底节区注射自体动脉血(100μl)。对照组大鼠术式相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arthenolide和BAY 11-7082脑室注射预处理,用乱序LCN2siRNA或LCN2 siRNA转染后,检测NLRP3、ASC和裂解的Caspase-1蛋白水平作为炎症小体激活状态的指标。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CN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ting定量发现在出血侧基底节区,出血后1 d、3 d、7 d LCN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4 d后下降。脑出血3 d时出血侧LCN2蛋白水平较对侧高71倍(2.70±0.46 vs 0.04±0.01,P<0.001),较对照组高84倍(0.92±0.14 vs 0.01±0.01,P<0.001)。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BAY117082和parthenolide预处理可抑制LCN2的表达。在乱序siRNA转染后,NLRP3、ASC和裂解的Caspase 1的蛋白质水平显著增加。LCN2 siRNA使这些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弱。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出血后释放的铁离子诱导载铁蛋白LCN2表达。LCN2在出血后的炎症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LCN2 炎症小体
下载PDF
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网模型及分析
7
作者 张淳 庄轲 +3 位作者 于澎 闫金栋 刘一帆 常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48-1955,共8页
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联合考虑试验鉴定过程模型和试验科目,实现对试验鉴定的流程控制。目前发射场卫星技术流程以文字和图片描述,在节点状态和约束迁移方面存在量化问题,无法构建形式化模型以嵌入自动化试验鉴定评估系统。以网... 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联合考虑试验鉴定过程模型和试验科目,实现对试验鉴定的流程控制。目前发射场卫星技术流程以文字和图片描述,在节点状态和约束迁移方面存在量化问题,无法构建形式化模型以嵌入自动化试验鉴定评估系统。以网模型为基础,构造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控制网模型,并提出配套结构分析和性能分析方法,实现量化的可达性、作业不确定性和资源竞争性等分析内容,支持并行多星多任务的评估分析,从而支撑发射场卫星试验鉴定流程管理中试验鉴定方案设计及卫星流程模型优化设计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场 卫星 试验鉴定 PETRI网 流程控制网模型
原文传递
重度瘢痕性睑外翻个性化手术治疗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锐 于澎 +2 位作者 张浩 董雅儒 裴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15-1619,共5页
目的:探讨关于重度瘢痕性睑外翻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烧伤后双眼上、下睑重度外翻29年并患暴露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水平缩短眼睑后层和全厚皮片移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关于重度瘢痕性睑外翻个性化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例烧伤后双眼上、下睑重度外翻29年并患暴露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水平缩短眼睑后层和全厚皮片移植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诊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33岁,因“烧伤致双眼上、下睑外翻29年,加重1年”就诊于本院。眼科查体显示眼睑前层皮肤和轮匝肌严重缺失及眼睑后层睑板和睑结膜水平延长,诊断为瘢痕性睑外翻和暴露性角膜炎。手术避免上、下睑的手术切口相连,扩大松解瘢痕的范围至内侧超过内眦角接近鼻根部,外侧超过外眦角,上、下方达到眶缘,水平缩短眼睑后层,4块全厚皮片移植分别修复上、下睑的前层缺损。术后14 d移植皮片呈现正常肤色,眼睑形态良好,与眼球表面贴合紧密;术后12个月复查,皮片完全成活,无色素沉着;眼睑形态正常、无外翻,活动度良好;角膜溃疡修复,视力提高,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结论:对于重度瘢痕性睑外翻患者,瘢痕牵拉的彻底松解、眼轮匝肌的最大限度保留和加强、睑板的选择性切除和皮瓣或皮片尺寸及厚度确定均为个性化治疗中必须重视的因素。临床上需全面评估患者情况,综合考量术式选择和手术细节,以达到理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性睑外翻 暴露性角膜炎 全厚皮片移植 烧伤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子婷 杨蓉 +4 位作者 李佳佳 贾姗姗 赵坚立 于澎 董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352-5359,共8页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涉及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或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其涉及的致病基因...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遗传方式涉及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或线粒体遗传。常染色体显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也称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s),其涉及的致病基因和突变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缺乏明确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通过临床表型常难以可靠地预测SCAs的亚型,因此基因检测是主要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基因治疗
下载PDF
长春地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原发性头痛的关系
10
作者 莫多 贾姗姗 +4 位作者 赵坚立 吴百华 施苗 于澎 董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22-926,共5页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压力与原发性头痛之间的联系,以及应对这种头痛的方法。方法采用半结构化问卷对吉林长春一家三甲教学医院的22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测量了32个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头痛和压力相关问题、工作满...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压力与原发性头痛之间的联系,以及应对这种头痛的方法。方法采用半结构化问卷对吉林长春一家三甲教学医院的225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一项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测量了32个项目,包括基本信息、头痛和压力相关问题、工作满意度和应对策略。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标准,患有偏头痛或发作性紧张性头痛(每月发作<15 d)的头痛患者被纳入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卡方检验。结果210名应答者中有103人(48.9%)在前一年经历过原发性头痛,98人(46.7%)经历过发作性头痛(<15 d/月)。对后一组患者进行的仔细的神经病学访谈显示,56人(26.5%)患有偏头痛,28人(13.3%)患有紧张性头痛,11人(5.2%)为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混合型,4人(1.9%)为其他头痛原因。患者和非头痛患者之间没有人口统计学差异,尽管在自我报告的压力来源方面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个体P值范围从0.021到<0.001)。头痛患者在工作中的压力比非头痛患者大(P<0.001)。护理人员中最年轻、经验最少的人、未婚者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压力较大。治疗头痛的方法有睡眠、服药、休息、就医和寻求心理帮助。护士们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结论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与护理人员的原发性头痛有关,护士病初很少寻求帮助。因此,对护理人员进行旨在缓解压力和应对头痛的教育,使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可能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工作压力 护理人员
下载PDF
周围性面瘫神经定位与针刺疗效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于澎 于进志 +2 位作者 张丹凤 李维国 董慧贤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9-330,共2页
按面神经损伤平面定位而分型单纯性面神经炎、Bell氏面瘫、Hunt氏面瘫进行针刺治疗 ,并对 Bell氏面瘫及 Hunt氏面瘫做耳屏—上唇方肌肌电图动态观察。提示疗效与定位的相关规律 ,面神经的损伤平面越低 ,疗效越佳 ,否则反之。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瘫 肌电图 神经定位
下载PDF
泌尿系结石B超定位、定量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澎 张玮琳 +4 位作者 赵然 王新华 杨国华 张士任 高利利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5-137,共3页
随机将 2 17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分为 2组。电针治疗组 187例和药物对照组(Atropine 1mg肌注 ) 30例。观察结果提示 :①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 ,电针组优于药物对照组 ;②通过B超动态显示结石的定量、定位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 ,从而选... 随机将 2 17例泌尿系结石肾绞痛患者分为 2组。电针治疗组 187例和药物对照组(Atropine 1mg肌注 ) 30例。观察结果提示 :①对肾绞痛的缓解作用 ,电针组优于药物对照组 ;②通过B超动态显示结石的定量、定位与电针疗效的相关规律 ,从而选择出电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佳适应症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B超定位 针灸疗法 电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丹参、王不留行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于澎 白静 +4 位作者 刘佳 卫建光 杨琳琳 刘少丽 邢美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965-966,共2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丹参、王不留行药对配伍前后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通过剪尾法、全血黏度法、血沉法比较药物配伍前后对冰水肾上腺素型血瘀大鼠凝血时间、全血黏度和血沉的影响。结果:凝血实验表明各药配伍前后均能延长大鼠的...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丹参、王不留行药对配伍前后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通过剪尾法、全血黏度法、血沉法比较药物配伍前后对冰水肾上腺素型血瘀大鼠凝血时间、全血黏度和血沉的影响。结果:凝血实验表明各药配伍前后均能延长大鼠的凝血时间(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的低、中、高切值(P<0.05),丹参、王不留行降低全血黏度情况优于丹参(P<0.05);各药对大鼠的血细胞沉降速率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丹参与王不留行配伍后在抗凝血、降低全血黏度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作用优于单味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王不留行 药对 活血化瘀 大鼠
下载PDF
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表达运铁蛋白LCN2 被引量:4
14
作者 于澎 颜秀丽 +4 位作者 黄朔 吴江 奚国华 华雅 董铭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脑内LCN2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基底节区注射自体动脉血(100μl)。对照组大鼠术式相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estern blot(以β-actin比值矫正)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LCN2表达。结果 LCN2阳性细胞只在脑出血同侧基底节...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脑内LCN2表达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基底节区注射自体动脉血(100μl)。对照组大鼠术式相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Western blot(以β-actin比值矫正)和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LCN2表达。结果 LCN2阳性细胞只在脑出血同侧基底节区表达(对侧不表达),对照组出血同侧LCN2表达极微弱。Western blotting定量发现在出血侧基底节区,出血后1、3、7d LCN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14d后下降。脑出血3d时出血侧LCN2蛋白水平较对侧高71倍(2.70±0.46 vs 0.04±0.01,P<0.001),较对照组高84倍(0.92±0.14 vs0.01±0.01,P<0.001)。LCN2阳性细胞形态似为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双染证实LCN2与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共定位。结论本研究提示脑出血后释放的铁离子诱导载铁蛋白LCN2表达。LCN2在血肿清除铁转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LCN2 铁转运
下载PDF
电针治疗泌乳-闭经综合征24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澎 于淼 张秀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70-670,共1页
关键词 泌乳-闭经综合征 电针治疗 PRL升高 垂体泌乳素 缺乳症 患者 状态
下载PDF
参附汤配伍前后对亡阳证大鼠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澎 刘佳 +1 位作者 陈海燕 李丽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975-977,共3页
目的研究参附汤配伍前后对亡阳证大鼠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亡阳心肌能量代谢的机制。方法依据参附汤的临床应用,采用股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建立大鼠亡阳证动物模型,采用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给予高(临床剂量的5倍)、... 目的研究参附汤配伍前后对亡阳证大鼠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亡阳心肌能量代谢的机制。方法依据参附汤的临床应用,采用股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建立大鼠亡阳证动物模型,采用16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给予高(临床剂量的5倍)、中(临床等效剂量)、低(临床剂量的0.2倍)不同剂量的附子人参合煎液后,观察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分别检测钙调磷酸酶(Ca N)的活性、心肌钙含量、去磷酸化NFATc蛋白(NFATc)的相对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均可改善亡阳证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血流动力学指标,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各给药组Ca N活性均低于模型组,参附高、中、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均可使钙含量明显升高(P<0.01),大鼠心肌组织中去磷酸化NFATc/β-actin吸光度比值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参附汤配伍后强心作用更强,其作用机制与参与心肌能量代谢的Ca N-NFAT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汤 亡阳证 心肌组织 信号转导通路 大鼠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3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于澎 明月 +1 位作者 庞利民 赵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4,165,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 (10、2 0、5 0、80、10 0、15 0mg L)Rg3和Rg380mg L在不同作用时间 (6...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对体外培养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细胞增生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活细胞计数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 (10、2 0、5 0、80、10 0、15 0mg L)Rg3和Rg380mg L在不同作用时间 (6~ 12 0h)对RPE细胞增生及代谢的影响。结果 Rg3组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出现细胞脱落 ,Rg310 0mg L具有最强的抑制效应 ,其明显抑制效应在 6h即出现 ,96h达高峰。Rg3组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RPE细胞生存率下降。结论 Rg3可能通过抑制钙内流促进钾外流改变细胞膜电位、干扰RPE细胞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 抑制作用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于澎 王楚盈 +1 位作者 魏中元 李丽静 《吉林中医药》 2008年第3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吴茱萸碱 荷瘤小鼠 抗肿瘤
下载PDF
针刺疗法对白塞病的疗效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澎 白桦 +3 位作者 陈力 张玮琳 夏永华 吴刚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9-221,共3页
方法:将46例白塞病患者随机分为 针刺治疗组26例,药物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针刺组治疗前出现异常值的 IgM  轻链 K 和微量元素 Zn,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结果:(1)针刺治 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 方法:将46例白塞病患者随机分为 针刺治疗组26例,药物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对针刺组治疗前出现异常值的 IgM  轻链 K 和微量元素 Zn,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观察。结果:(1)针刺治 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对照组(P<0.01)。(2)针刺组 IgM 轻链 K 值与 Zn 含量治 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该两项指标趋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白塞病 疗效 针灸疗法 IGM 治疗
下载PDF
脑干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地形图在头针脑炎皮层盲中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澎 吕雷 孙领娣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本文通过对 2例病毒性脑炎皮层盲患儿的治疗 ,观察了脑干视觉诱发电位 (VEP)和脑地形图在头针脑炎皮层盲中的动态变化。以毫针沿皮刺头穴的双侧足运感区、视区及风池穴并连接电针仪 ,结果显示头针有促进病理性脑电波恢复的作用 。
关键词 脑地形图 头针 病毒性脑炎 皮层盲 VE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