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蝉花孢子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对炎症和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李兴阳 王贝琦 +3 位作者 郭超 操慧 于瑞莲 王琴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195,共9页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溶剂提取法对人工蝉花孢子粉中的脂类成分连续回流提取,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蝉花孢子油的得油率,分析其组成并通过实验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及其对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液固比为12:1、55℃的条件下连续回流提取3 h后,蝉花孢子油得油率最高,为2.626%±0.0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分析共得到25种成分,其中包含18种脂肪酸成分,占比为87.86%。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蝉花孢子油浓度在20~200μg/mL时能够明显提高RAW264.7细胞存活率,显著促进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分泌至正常生理值(P<0.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60~200μg/mL时,能够显著促进H2O2诱导的Caco-2细胞的增殖(P<0.01);蝉花孢子油浓度在40~100μg/mL时,能够显著增强Caco-2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因此,蝉花孢子油具有潜在的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的修复作用。作为由新食品原料提取得到的成分,在开发针对炎性肠病肠黏膜损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花孢子油 得油率 脂肪酸 抗炎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黄芪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黎晶晶 范三微 于瑞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2-696,共5页
目的:优化黄芪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法、醇提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量和抗氧化活性(DPP... 目的:优化黄芪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水提法、醇提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对黄芪中的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提取,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以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量和抗氧化活性(DPPH法)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黄芪活性成分的工艺。结果:超临界流体萃取对黄芪总皂苷和黄芪甲苷的提取效果与醇提法无显著性差异;对黄芪总黄酮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也优于其他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黄芪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8.8 MPa、53℃和77.4%乙醇浓度,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总含量达2083.5μg/g;提取条件为18.2 MPa、50℃和76.4%乙醇浓度时,抗氧化活性IC_(50)值最小为282μg/mL。结论:该研究可为黄芪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黄芪甲苷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晋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与来源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瑞莲 张伟芳 +2 位作者 胡恭任 张晨晨 王晓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07-914,共8页
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Pb、Sr、Cr、Cd、Zn、Cu、Fe、Mn、V、Ni、Co、Cs、Sn、Sb和Hg)的质量分数,结合^210Pb定年技术,运用Pb... 为研究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晋江河口柱状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Pb、Sr、Cr、Cd、Zn、Cu、Fe、Mn、V、Ni、Co、Cs、Sn、Sb和Hg)的质量分数,结合^210Pb定年技术,运用Pb、Sr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法),探讨沉积物中15种重金属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历史.结果表明:1近300a来晋江河口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2柱状沉积物中的Pb主要来自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贡献率为47.5%-83.7%)和土壤母质(贡献率为16.3%-52.5%).3沉积物的^87Sr/^86Sr为0.716 37-0.719 26,高于人为源(≤0.711 72),说明沉积物中的Sr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种重金属元素可分两大类,Ⅰ类为Sr、Hg、Cr、V、Ni和Cs,以自然源为主;Ⅱ类为Pb、Fe、Mn、Zn、Cd、Sb、Sn、Cu和Co,以人为源为主,主要与上游流域的采矿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河口 柱状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历史 Pb、Sr同位素示踪 来源分析
下载PDF
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4
4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1 位作者 戚红璐 陈福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通过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泉州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4.49、1628.7、112.4、126.87、2.01和106.45mg·kg-1,同福建省海岸带土壤背景值相比,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 通过泉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发现泉州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Pb、Zn、Cu、Cr、Cd和Ni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4.49、1628.7、112.4、126.87、2.01和106.45mg·kg-1,同福建省海岸带土壤背景值相比,均处于较高的积累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Cd>Pb>Ni>Cu>Zn>Cr;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繁忙区>居民区>农业区.富集因子法污染评价表明:Cd、Zn的富集较严重,Pb、Ni次之,Cu、Cr在各功能区都没有富集.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重金属污染 生态风险评价 富集因子 泉州市
原文传递
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5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1 位作者 袁星 赵元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9,共7页
重金属污染是大气降尘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污染首先要查明污染源。文章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方法中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铅、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大气降尘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治理污染首先要查明污染源。文章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研究方法中的一些特点,重点阐述了铅、锶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元素地球化学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利用Pb、Sr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铅、锶同位素示踪 污染源解析 大气降尘
原文传递
九龙江河口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瑞莲 余伟河 +2 位作者 胡恭任 何海星 林承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21-2328,共8页
分析了九龙江河口上游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Zn、Ni、Fe、Mn、Pb、Cu、Cr、Cd、Hg)的含量,结果显示,Cd、Hg、Pb、Zn、Cu、Ni在所有采样点的含量均超过中国浅海沉积物背景值,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上述元素已有不同程度的富集.采用改进... 分析了九龙江河口上游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Zn、Ni、Fe、Mn、Pb、Cu、Cr、Cd、Hg)的含量,结果显示,Cd、Hg、Pb、Zn、Cu、Ni在所有采样点的含量均超过中国浅海沉积物背景值,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上述元素已有不同程度的富集.采用改进的BCR四步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Zn、Ni、Fe、Mn、Pb、Cu、Cr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Mn主要以弱酸溶态存在,Pb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其余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各元素可提取态占总量的比例顺序为Mn(81.3%)>Pb(64.9%)>Zn(49.5%)>Cu(48.4%)>Cr(47.7%)>Ni(33.5%)>Fe(26.5%).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已受到多种重金属的严重综合污染;Cd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极强,Hg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很强,其余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轻微;从多元素生态风险指数来看,九龙江河口上游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江河口上游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形态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超声辅助硝酸提取-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沉积物中汞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瑞莲 陈丽萍 +1 位作者 胡恭任 刘越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6-59,共4页
以一定浓度的硝酸为提取剂,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对标准土壤/沉积物中的汞进行提取,并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硝酸浓度为9.0mol/L,超声频率为15 kHz,超声时间为10 min。Hg在0.1~10μg/L范围内线性... 以一定浓度的硝酸为提取剂,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对标准土壤/沉积物中的汞进行提取,并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分析。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条件:硝酸浓度为9.0mol/L,超声频率为15 kHz,超声时间为10 min。Hg在0.1~1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优化的工作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9μg/L。与传统的水浴消解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声辅助硝酸提取法提取效率为98.2%,相对误差(RE,n=4)为1.8%,都优于传统的水浴消解法。方法用于标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汞的分析,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回收率分别为103%和99%,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55%和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超声辅助硝酸提取 土壤/沉积物
下载PDF
泉州湾河口湿地秋茄红树林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和储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1 位作者 赵金秀 韩仲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秋茄林及其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根际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元素含量,讨论了秋茄林-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富集与迁移特征及其在秋茄林中的储量.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及酸可提... 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秋茄林及其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根际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元素含量,讨论了秋茄林-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富集与迁移特征及其在秋茄林中的储量.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及酸可提取态含量的顺序分别为:Fe>Mn>Zn>V>Pb>Cr>Cu>Ni>Co>Cd和Fe>Mn>Zn>Pb>Cu>V>Cr>Ni>Co>Cd.与该海域应执行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8—2002)一类标准限值相比,研究区沉积物中Zn、Pb、Cu、Cd、Cr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00%、100%、90%、70%和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沉积物中Cu、Zn、Pb、Cr、Co、Ni可能存在相同的人为源和相似的环境行为,而Fe、Mn的来源及行为与其它元素有较大不同.各元素在秋茄树各部位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小于1.多数重金属元素在秋茄树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顺序为:根>叶>枝,Mn为:叶>枝>根,而Cu和Pb为:根>枝>叶.秋茄树中重金属元素从根到叶的平均迁移系数顺序为:Mn(7.44)>Zn(0.94)>Cu(0.71)>Cr(0.68)>Cd(0.63)>V(0.50)>Ni(0.46)>Co(0.41)>Pb(0.37)>Fe(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秋茄 根际沉积物 富集 迁移
原文传递
泉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金属元素来源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2 位作者 林燕萍 冯家毅 邱敏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采集了泉州市47个城市表层土壤样,用ICP-MS检测技术,研究了土壤中2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环境风险及污染来源。富集因子结果显示,与泉州市土壤背景值相比,Li、Ni、Co、Cu、Zn、Sr、Cd、Sn、Sb、Pb、Ta在城市表层土壤中的富集因子大... 采集了泉州市47个城市表层土壤样,用ICP-MS检测技术,研究了土壤中26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环境风险及污染来源。富集因子结果显示,与泉州市土壤背景值相比,Li、Ni、Co、Cu、Zn、Sr、Cd、Sn、Sb、Pb、Ta在城市表层土壤中的富集因子大于1,而Ti、V、Cr、Fe、Mn、Ga、Ge、As、Rb、Y、Nb、Cs、Bi、Th、U的富集因子小于1。从功能区上看,工业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依次为农业区、商住区、城市绿地、交通区。环境风险指数表明,泉州市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具有极高的环境风险,达到极高风险级别的样品占48.9%。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各金属元素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表层土壤中金属元素总体可分成5类:①交通运输类(Sn、Pb、Sb、Bi);②工业因子类(Cr、Co、Ni、Fe、Mn);③自然因子类别(Ga、Ge、Ti、V、Cu);④混合因子类别(Zn、Cd、Sr、Th、U、Y、As、Cs、Nb、Ta、Rb);⑤生活垃圾因子类别(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表层土壤 重金属 环境风险 源解析 泉州市
原文传递
晋江感潮河段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潜在生态风险 被引量:22
10
作者 于瑞莲 王荔娟 +1 位作者 胡恭任 赵元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测定了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12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Cr、Ni、Cu、Zn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中间河段偏高,远离城区与工业区的上游、水动力条件较好的下游偏低。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分析了4个... 测定了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中12种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Cr、Ni、Cu、Zn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中间河段偏高,远离城区与工业区的上游、水动力条件较好的下游偏低。用改进的BCR四步提取法分析了4个站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Mn、Cd的弱酸溶态和Pb、Cu的可还原态占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潜在生态危险性;V、Sb、Ti、Sn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对环境的危害较小。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d污染及其生态危害性非常严重,Cu、Zn、Pb、Cr和Ni污染较轻。总体上,晋江感潮河段表层沉积物已受重金属严重污染,属于生态危害性极强的重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感潮河段 沉积物 重金属 赋存形态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蚤的毒性及pH值对其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瑞莲 赵元慧 +1 位作者 袁星 梁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1-456,共6页
测定了 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IC_(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且pK.越小.受pH的影响越大,例如,五氯苯酚在... 测定了 24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6.0,7.8,9.0)对大型蚤(DaPhnia magna)的24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24h-IC_(50).结果表明,苯胺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增大,酚类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且pK.越小.受pH的影响越大,例如,五氯苯酚在pH6.0时的毒性为pH9.0时毒性的45.71倍.在测得毒性数据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胺 苯酚 PH值 大型蚤 毒性 生物监测
下载PDF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1 位作者 袁星 赵元慧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5-250,共6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愈来愈受重视,查明污染源是有效治理污染的前提。文章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锶等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中的重点: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法,结合多元统计及其它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同住素示踪 污染源解析 沉积物
下载PDF
泉州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1 位作者 刘海婷 温先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用ICP-MS测定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中11种重金属元素(Cr、Fe、Mn、Ni、Cu、Zn、Cd、Sb、Pb、Bi、Co)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以Zn、Cd、Sb、Pb富集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 用ICP-MS测定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中11种重金属元素(Cr、Fe、Mn、Ni、Cu、Zn、Cd、Sb、Pb、Bi、Co)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以Zn、Cd、Sb、Pb富集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街道灰尘中上述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大类:Cu、Pb、Sb、Cd、Bi主要来自机械加工和交通污染;Mn、Zn主要来自农药喷洒和生活污染;Fe、Cr、Ni、Co则主要来自钢铁工业污染和自然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重金属 多元统计分析 源解析 泉州
原文传递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8-165,共8页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相关报道,概述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重点阐述铅、锶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指出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空间分析与多元统计相...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相关报道,概述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的常用方法及其特点,重点阐述铅、锶同位素、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中的应用,指出采用Pb、Sr、Zn等同位素示踪,空间分析与多元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追踪重金属污染源和评价污染程度是今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污染源解析 综述 重金属污染 铅锪同位素示踪 土壤
下载PDF
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郑志敏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8,共9页
采用ICP-MS检测技术,对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3个沉积柱中重金属Hg、V、Cr、Mn、Co、Ni、Cu、Zn、Cd、Pb、Fe的含量与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 采用ICP-MS检测技术,对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潮间带3个沉积柱中重金属Hg、V、Cr、Mn、Co、Ni、Cu、Zn、Cd、Pb、Fe的含量与垂向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泉州湾洛阳江潮间带柱状沉积物中主要受污染元素为Cu、Zn、Cd、Hg,以人类活动输入为主;V、Mn、Co、Ni、Fe主要受地球化学背景值影响,以自然来源为主。并利用V和Fe作为参考元素,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以目标元素和V对应Fe的变化趋势做了归一化分析并作散点图,得出的结论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区分沉积物重金属的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来源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归一化
原文传递
酚类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QSAR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瑞莲 赵元慧 胡恭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不同 p H值下 ,测定 11种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蚤 (Daphnia Magna) 2 4 h的半数活动抑制浓度 IC50 .应用 3种理化参数 log P,TSA和 p Ka,对毒性数据进行定量构效相关 (QSAR)研究 .在此基础上 ,初步探讨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 .
关键词 急性毒性 苯酚类化合物 大型蚤 pH值 QSAR 毒性机制 环境风险评价
下载PDF
取代芳烃化合物对水生生物毒性的四种QSAR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瑞莲 徐建玲 +1 位作者 赵元慧 王春梅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73-78,共6页
分别应用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法、线性溶剂化能相关方法、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和分子基团贡献法建立了43 个芳香族化合物对发光菌和大型蚤的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程.通过对四种方法的比较研究,用线性溶剂化能相关方法得到的QSAR... 分别应用正辛醇/ 水分配系数法、线性溶剂化能相关方法、分子连接性指数法和分子基团贡献法建立了43 个芳香族化合物对发光菌和大型蚤的定量结构- 活性相关方程.通过对四种方法的比较研究,用线性溶剂化能相关方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且适用的化合物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芳烃 发光菌 大型蚤 QSAR模型 水生生物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对发光菌的毒性及QSAR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于瑞莲 胡恭任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测定了11种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 测定了11种苯酚类化合物在不同pH下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15minEC50。)。应用两种理化参数logP和pKa对毒性数据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QSARs)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机制。结果表明,苯酚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随pH的升高而减小,这与不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电离程度有关。相同pH下,苯酚类化合物的毒性随取代基团的种类、个数及取代位置而不同。苯酚类化合物属于极性麻醉(麻醉Ⅱ型)化合物,毒性可用logP和pKa来联合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类化合物 PH值 发光菌 15min-EC50 QSAR 毒性机制
下载PDF
高效液相串联电喷雾检测器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芪中6个成分的含量
19
作者 黎晶晶 范三微 于瑞莲 《中药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4-1759,共6页
目的:建立HPLC-CAD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芪中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黄芪皂苷Ⅱ为内参物,建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和黄芪皂苷Ⅰ的相对保留时间Rt和相对校正因子RCF,并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测定不同产地和生... 目的:建立HPLC-CAD一测多评法测定黄芪中6个成分的含量。方法:以黄芪皂苷Ⅱ为内参物,建立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芒柄花素和黄芪皂苷Ⅰ的相对保留时间Rt和相对校正因子RCF,并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测定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的黄芪中6个成分的含量。结果:以黄芪皂苷Ⅱ为内参物,其余5个成分的Rt和RCF在不同高效液相系统和色谱柱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的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不同产地黄芪6个成分含量以山西应县产的含量最高;不同生长年限黄芪中6个成分含量以年限越长越高。结论:该研究建立的HPLC-CAD一测多评同时检测黄芪中6个成分含量的方法简单可靠,结果准确,不同产地黄芪以山西应县质量最佳,并且年限越长含量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一测多评法 HPLC-CAD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提取相重金属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瑞莲 王荔娟 +1 位作者 胡恭任 赵元慧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9-743,共5页
本文用ICP-AES分析了泉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Fe,Mn,Cr,Cu,Ni,Co,Pb,Zn,V)的酸可提取量,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TOC,S2-和CaCO3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潮滩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农业废水排放及滩涂养殖... 本文用ICP-AES分析了泉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元素(Fe,Mn,Cr,Cu,Ni,Co,Pb,Zn,V)的酸可提取量,测定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其TOC,S2-和CaCO3含量.相关分析表明,潮滩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沿岸工农业废水排放及滩涂养殖用药,尤其是Zn,Pb,Cu,与国内其它海湾和河口相比存在明显富集,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沉积物中酸可提取重金属主要存在于细颗粒中,且主要与无定型铁氧化物及有机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可提取相 重金属污染 潮间带沉积物 泉州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