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上湖遗址的石英光释光年代及其信号晒退研究
1
作者 刘剑刚 文欢 +3 位作者 于禄鹏 安萍 王昌盛 李浩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 可靠的年代学框架是考古学研究的基础,然而考古遗址的沉积过程通常比较复杂,这可能会对光释光测年造成很大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石英单片再生剂量法对江西上湖遗址的6个样品进行了光释光年代测定,通过不同粒径石英测年结果的对比分析上湖遗址样品的释光特性和晒退程度,并为遗址文化层提供初步的年代结果。(1)基于三个样品进行了不同粒径(大测片)石英光释光测年结果对比,可知4~11、38~63和63~90μm三个组分的光释光年龄范围分别在50~63、67~78和71~94 ka。(2)对所有样品的粗颗粒(63~90μm)进行的小测片测试结果非常离散,这表明样品存在晒退不均匀的问题;据最小年龄模型计算得到SH01-06的年龄结果分别为:4.1±0.9、6.8±1.9、32±4、47±8、28±4和28±4 ka,比不同粒径的大测片结果更加年轻,表明所有粒径组分均存在信号晒退问题。(3)研究初步确立了上湖遗址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在距今30 ka左右,晚于47 ka,但该年龄结果仍然可能被高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湖遗址 石英光释光测年 不完全晒退 残留剂量 旧石器考古
下载PDF
山东黄土年代学研究进展:问题与方向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启 安萍 +1 位作者 于禄鹏 徐树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山东黄土是沿海地区轨道尺度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记录,冰期大量接收从出露的渤海沉积物风蚀而来的粉尘而与黄土高原等地的内陆黄土在物源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山东黄土得到的关注较少,研... 山东黄土是沿海地区轨道尺度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重要记录,冰期大量接收从出露的渤海沉积物风蚀而来的粉尘而与黄土高原等地的内陆黄土在物源上有很大不同,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与黄土高原黄土相比,山东黄土得到的关注较少,研究程度较低。年代学是开展风成沉积古气候重建的基础,由于受研究方法的制约,山东黄土的年代学研究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重点总结山东黄土在年代学研究方面的进展,通过分析现有年代的可靠性,提出山东黄土年代学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年代学研究应当成为现阶段山东黄土的研究重点,可通过光释光测年(或者结合^(26)Al/^(10)Be埋藏测年)来建立可靠的年代学框架,为气候变化和地貌演化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围绕年代学研究的核心,提出了山东黄土目前值得关注的几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海平面变化 气候变化 物源 侵蚀 山东黄土
下载PDF
有机质去除程度对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启 安萍 +1 位作者 于禄鹏 安庆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9-45,89,共8页
粒度分析是研究沉积物组成特征,重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有机质会影响沉积物颗粒的组成状态,因此其去除程度会对粒度测试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粒度分析是风成沉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砂黄... 粒度分析是研究沉积物组成特征,重建古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有机质会影响沉积物颗粒的组成状态,因此其去除程度会对粒度测试结果产生很大影响.粒度分析是风成沉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古土壤、弱发育古土壤、黄土、砂黄土四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沉积物样品为对象研究有机质去除程度对粒度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彻底去除有机质后的古土壤平均粒径明显增加,说明在古土壤中有机质主要以细颗粒形式存在;弱发育古土壤和黄土的平均粒径随着有机质的去除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有机质以较大颗粒的形式存在并且对沉积物产生了胶结作用;而对于砂黄土,有机质的去除程度对样品粒度测量结果影响不大,因为有机质含量较少.同时文章分析了不同有机质去除方法的优缺点,并探讨了本研究的发现对于光释光测年等需要进行有机质去除的实验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粒度分析 古土壤 前处理方法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东缘风蚀坑不同位置风成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汝汝 安庆 +3 位作者 赵启 陈天源 于禄鹏 安萍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91-97,共7页
研究通过粒度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缘铁奎沙漠风蚀坑不同位置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形成风蚀坑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上以细沙和中沙为主,两者总含量约68.5%,不同位置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差异较小;粒度频... 研究通过粒度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缘铁奎沙漠风蚀坑不同位置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形成风蚀坑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上以细沙和中沙为主,两者总含量约68.5%,不同位置的风成沉积物粒度组成差异较小;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形态,分布曲线以众数粒径呈现轴对称分布,粒度参数以分选程度极好,正偏窄峰态为特征。风蚀坑内风蚀盆地和坑后沙丘粒度特征的一致性表明风成沉积物从风蚀盆地向坑后沙丘经历了快速搬运过程,古沙丘沉积物是坑后沙丘沙物质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粒度特征 柴达木盆地 风成沉积物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地区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判别公式适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安庆 安萍 +1 位作者 徐汝汝 于禄鹏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37-47,共11页
以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北部到中部的9个典型沉积剖面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本区域不同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粒度判别公式的适用性,来探讨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与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差异显著.根据粒度... 以青藏高原地区从东北部到中部的9个典型沉积剖面为研究载体,通过研究本区域不同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差异性以及粒度判别公式的适用性,来探讨其对古环境研究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部与东北部沉积物粒度特征差异显著.根据粒度特征并结合判别公式,木格滩、英德尔、都兰、兴海、红土山、曲麻莱、可可西里7个剖面判别为风成沉积,而沱沱河、唐古拉沉积剖面判别为河湖相沉积.结果说明萨胡判别公式对青藏高原风成沉积,尤其是风成砂环境判别时,还存在局限性.综合分析得出,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沉积物的沉积特征与其所处高原位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高原内部地区利用粒度特征研究古环境时会受到近源物质的干扰,往往不能真实反映气候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成沉积 粒度 判别公式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夏日哈河中游古洪水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6
作者 刘增琦 于禄鹏 +3 位作者 安萍 曹敏 申洪源 姜永见 《临沂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76-86,共11页
洪水是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过程,柴达木盆地东部位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作用的边界带,广泛分布的古洪水沉积对了解区域环境变化和地貌演化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夏日哈河中游的一处古洪水—风成砂... 洪水是干旱区重要的地表过程,柴达木盆地东部位于亚洲夏季风与西风作用的边界带,广泛分布的古洪水沉积对了解区域环境变化和地貌演化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东部夏日哈河中游的一处古洪水—风成砂剖面进行研究,以认识柴达木盆地东部洪水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的差异,并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古洪水沉积粒度频率曲线呈单峰、双峰两种类型,分选程度较差,极负偏分布,峰态尖窄,并且与河流相沉积、风成砂、风成黄土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识别沉积相的重要参考。洪水沉积与其它类型沉积在搬运方式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古洪水沉积中常见的粗细旋回经证明是由粒径成分及其比例差异造成的,并且粗细层在粒度曲线的形态(粗层为单峰,细层为双峰)和搬运方式上(粗层为递变悬移,细层为均匀悬移)都有差异,代表了洪水过程中的水动力变化,因此可以作为识别和划分该区域古洪水事件的依据之一。同时,在不同阶段洪水有频次和规模上的差异,并且有由洪水环境向风沙环境过渡的变化,可能受地貌演化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洪水 粒度 夏日哈河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中部与西南部古沙丘的光释光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禄鹏 赖忠平 安萍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3-462,共10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其中古沙丘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中部三湖区和西南缘。柴达木盆地中部和西南部两处古沙丘集中分布区靠近柴达木盆地盐湖区,与盐湖的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些古沙丘的形成时代至...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其中古沙丘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中部三湖区和西南缘。柴达木盆地中部和西南部两处古沙丘集中分布区靠近柴达木盆地盐湖区,与盐湖的演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这些古沙丘的形成时代至今没有具体研究。本文应用光释光定年的单片再生剂量法对这两个区域典型的古沙丘进行了风成砂沉积年代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古沙丘的堆积开始于约4~3ka,并延续至0.5ka之后被固定,其形成与柴达木盆地晚全新世气候的干旱和盆地内湖泊退缩引起的砂源增加有关;古沙丘下伏的河流相沉积物形成于末次冰消期(12.6±0.8ka)。古沙丘的固定事件对应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冰川前进期,冰川前进期的低温条件可以引起盆地内蒸发量下降和有效湿度相对增加,从而促使植被条件改善并最终使沙丘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风成沉积 古沙丘 释光测年 全新世
原文传递
晚第四纪青海湖高湖面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向军 赖忠平 +4 位作者 David B. Madsen 李国强 于禄鹏 黄昶 陈发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66-1178,共13页
中国西北地区众多封闭湖泊湖岸堤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大湖"存在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MIS 5)或者更早,而不是MIS 3阶段。由于高湖面测年结果的变化,我们对中国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对晚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气... 中国西北地区众多封闭湖泊湖岸堤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大湖"存在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MIS 5)或者更早,而不是MIS 3阶段。由于高湖面测年结果的变化,我们对中国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对晚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也随之改变。本研究对青海湖周边的湖岸堤、湖相沉积物、冲积和风成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重建了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高湖面演化历史,得到以下结论:1)最高湖面(拔湖26~66 m)出现在MIS 5时期;2) MIS 3c时期湖面高出现在约13~17 m,但是在MIS 3a阶段湖面下降至接近于中全新世湖面高度;3)全新世最高湖面出现在距今约5.1 ka,湖面至少高出现在9.1 m,之后在约2 ka前再一次出现高湖面,高出现在湖面约8 m。青海湖高湖面的拔湖高度从MIS 5a到MIS 3时期,再到全新世是依次降低的,使得早期的湖岸堤没有被后期高湖面破坏而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青海湖 高湖面 OSL测年 东亚夏季风
原文传递
察尔汗盐湖区线形沙丘下伏湖相地层的释光年代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敏 于禄鹏 +4 位作者 安萍 董治宝 赵俊香 赖忠平 王昌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本研究尝试使用钾长石多步升温红外后红外法(MET-pIRIR)对察尔汗盐湖北侧线形沙丘下伏古湖相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并初步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钾长石MET-pIRIR250法能够得到等效剂量坪区,说明长石信号能够充分晒退并且异常衰减对... 本研究尝试使用钾长石多步升温红外后红外法(MET-pIRIR)对察尔汗盐湖北侧线形沙丘下伏古湖相沉积物进行年代测定,并初步探讨其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钾长石MET-pIRIR250法能够得到等效剂量坪区,说明长石信号能够充分晒退并且异常衰减对测年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从而保证了测年结果的可靠性;古湖相沉积顶部200—180 ka的年代证实了深海氧同位素7阶段柴达木盆地大规模湖泊的存在;上覆地层缺失表明即便在柴达木盆地沉积中心附近,地表沉积物的侵蚀(主要为风蚀)也十分严重,以至于在冰期尺度上也难保证连续性;这一年代结果也表明湖泊的演化并非造成线性沙丘较年轻(3—0 ka)的直接原因。钾长石MET-pIRIR法的应用对解决盆地内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古气候、地貌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线形沙丘 钾长石MET-pIRIR测年 等效剂量 风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