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蒲公英、忍冬藤抗菌活性组分及配伍研究
1
作者 马艳妮 李智宁 +5 位作者 张丽先 李飞飞 魏悦 于立芹 任峰 朱政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 为了探寻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及其配伍活性,试验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为研究对象,通过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和抗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各自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并对这些组分进行总黄酮、有机酸和多酚含量分析和活性配伍研究。结果表明蒲公英和忍冬藤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分离工艺为:先用70%乙醇回流提取,浓缩后用大孔树脂D101柱层析,70%或50%乙醇洗脱部位即为它们的高效抗菌活性组分。这些组分对9种供试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性,蒲公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15.63 mg/mL,忍冬藤的MIC和MBC分别约为1.95 mg/mL和31.25 mg/mL。且含量分析显示,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组分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配伍研究发现,当蒲公英高效抗菌活性部位与少量忍冬藤水洗脱部位(16∶1~4∶1)或其高效抗菌部位(16∶1~1∶1)配伍使用时,对部分供试菌的抗菌活性存在一定的相加作用。说明所得的蒲公英和忍冬藤高效抗菌活性组分提取分离工艺简单、易得,广谱抗菌作用强,合适的配伍使用可以实现更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忍冬藤 抗菌活性 活性组分 配伍
下载PDF
同时测定亚麻荠植株中酚酸和黄酮含量的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飞飞 朱杰 +3 位作者 李智宁 马艳妮 刘雨晴 于立芹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建立一种采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亚麻荠植株中8种酚酸和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探讨亚麻荠植株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确定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回流提取样品,选用Angilent Eclipse XDB plus C_(18)柱为色谱柱。结果表明:8种化合... 建立一种采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亚麻荠植株中8种酚酸和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并探讨亚麻荠植株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确定采用体积分数75%乙醇回流提取样品,选用Angilent Eclipse XDB plus C_(18)柱为色谱柱。结果表明:8种化合物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8种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95.26%~102.61%,建立的方法可以对不同产地的亚麻荠植株样品进行区分。抗氧化试验表明,亚麻荠植株醇提取物对羟基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植株 多指标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膨化亚麻荠籽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与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毅 归荣 +8 位作者 李晓 于立芹 朱杰 张华南 王学方 李智宁 魏攀鹏 蒋兵兵 王兆贵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64-2275,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膨化亚麻荠籽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与肠道功能的影响。选取270羽50周龄健康产蛋期大午金凤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膨化... 本试验旨在研究膨化亚麻荠籽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与肠道功能的影响。选取270羽50周龄健康产蛋期大午金凤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蛋鸡产蛋率、平均日产蛋重、平均蛋重均有提高,料蛋比下降,但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对鸡蛋的蛋黄相对重、蛋黄颜色、蛋壳相对重、蛋壳厚度和哈夫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鸡蛋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钾、钙、铁、锌、硒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均可显著提高蛋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0.05),降低血清中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蛋鸡肠道形态正常,均无病理损伤。与对照组相比,添加3%、5%膨化亚麻荠籽粕试验组蛋鸡十二指肠、空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降低(P>0.05),绒隐比显著增加(P<0.05),且小肠黏膜中γ-干扰素(IFN-γ)、闭合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DN1)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3%~5%的膨化亚麻荠籽粕不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可显著提高鸡蛋蛋品质相关指标,增强蛋鸡抗氧化能力,提高小肠黏膜免疫相关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含量,改善肠道形态结构,说明膨化亚麻荠籽粕作为蛋鸡功能性饲料原料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亚麻荠籽粕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抗氧化能力 肠道功能
下载PDF
亚麻荠籽饼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4
作者 李自红 张桃桃 +6 位作者 张国治 李飞飞 宋梦娇 于立芹 朱杰 张海希 王红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3,139,共5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亚麻荠籽饼,增加亚麻荠籽饼再利用价值,对亚麻荠籽饼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麻荠籽饼中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粗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10%、5.80%、25.40%、20.80%、18....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亚麻荠籽饼,增加亚麻荠籽饼再利用价值,对亚麻荠籽饼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麻荠籽饼中水分、灰分、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粗纤维、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10%、5.80%、25.40%、20.80%、18.50%、34.25%、9.62%;5种矿质元素铁、钙、锌、锰、铜含量分别为219.7、210.0、56.1、27.9、8.7 mg/kg;亚麻荠籽饼共检出16种氨基酸,总量为17.01 g/100 g,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54 g/100 g,占氨基酸总量的50.19%,9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47 g/100 g,占氨基酸总量的49.81%;亚麻荠籽饼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45%、1.28%;亚麻荠籽饼中检出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等4种植物甾醇,含量分别为83.6、102.0、6.9、266.4 mg/kg。综上所述,亚麻荠籽饼营养丰富,具有用作除动物饲料以外的产品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籽饼 营养成分 动物饲料
下载PDF
红薯叶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8
5
作者 于立芹 刘捷 +1 位作者 卢奎 马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水比、提取次数、醇液比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薯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 h,提取温度100℃,料水比1∶110,提取次数3次,醇液比3∶1.同时对红薯叶... 以红薯叶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研究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水比、提取次数、醇液比对多糖提取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红薯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2 h,提取温度100℃,料水比1∶110,提取次数3次,醇液比3∶1.同时对红薯叶多糖脱蛋白、透析进行纯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为吡喃型多糖,且葡萄糖为主要的单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多糖 提取 正交试验 脱蛋白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特丁基对苯二酚与迷迭香提取物对亚麻荠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于立芹 张华南 +5 位作者 徐如冰 刘雨晴 朱杰 范毅 李飞飞 张海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7-261,共5页
采用Schaal烘箱法与Rancimat法,以过氧化值(POV)及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研究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对亚麻荠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两种抗氧化剂对加速氧化前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预测亚麻... 采用Schaal烘箱法与Rancimat法,以过氧化值(POV)及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研究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对亚麻荠籽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两种抗氧化剂对加速氧化前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在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亚麻荠籽油氧化稳定性较差,TBHQ与迷迭香提取物可有效延长亚麻荠籽油的贮藏时间,其中0.02%TBHQ与0.04%迷迭香提取物配合使用效果最佳,20℃下预期贮藏时间延长至608 d以上。加速氧化后亚麻荠籽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减少约59.8%,饱和脂肪酸(SFA)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分别增多约101.9%与71.8%,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后亚麻荠籽油脂肪酸组成与烘箱法预测的货架期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ancimat法与Schaal烘箱法预测货架期存在较大差异,Schaal烘箱法预测亚麻荠籽油货架期具有更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籽油 货架期 特丁基对苯二酚 迷迭香 协同作用
下载PDF
普洱茶对主要发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于立芹 庞广昌 李珍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8-431,共4页
目的:观察及评价不同年份普洱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普洱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分别给小鼠当年普洱茶茶和30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不同年份普洱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普洱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分别给小鼠当年普洱茶茶和30年普洱茶,灌胃组在给药4h后眼球取血,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组在给药3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三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0、IL-4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种给药途径中,腹腔注射普洱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最为显著。结论:不同年代的普洱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效果不同,普洱茶的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生物功能可能是通过对肠粘膜系统中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的影响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细胞因子 BALB/C小鼠
下载PDF
牛初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于立芹 庞广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04-609,共6页
牛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调节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等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牛初乳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免疫调节以及提取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牛初乳 免疫球蛋白 乳铁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TLC与GC法测定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成 被引量:14
9
作者 于立芹 范毅 +1 位作者 陈玲 刘捷 《河南科学》 201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去蛋白后的红薯叶多糖,经Sephadex-G100凝胶层析法纯化后,利用薄层色谱法结合酸水解,糖腈乙酰化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比.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分有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u),其... 去蛋白后的红薯叶多糖,经Sephadex-G100凝胶层析法纯化后,利用薄层色谱法结合酸水解,糖腈乙酰化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比.结果表明:红薯叶多糖的单糖组分有木糖(Xyl)、甘露糖(Man)、葡萄糖(Glu),其量的比0.47∶0.35∶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多糖 薄层色谱 气相色谱
下载PDF
乳酸对主要发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立芹 庞广昌 戴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39-442,共4页
目的: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及评价了乳酸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乳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给小鼠乳酸,分别在给药4、3、3h后取血... 目的: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及评价了乳酸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了乳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灌胃、腹腔注射、尾静脉注射三种途径给小鼠乳酸,分别在给药4、3、3h后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的含量。结果:实验组三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血清中IL-6、IFN-γ、IL-1β、TNF-α、IL-10、IL-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显著性变化,给药组小鼠血清中IL-6、IFN-γ、TNF-α、IL-10、IL-4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对照组,IL-1β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三种给药途径中腹腔注射的效果最为明显,静脉注射及灌胃组次之。乳酸菌发酵产物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其代谢产物——乳酸发挥作用,乳酸通过对肠粘膜系统细胞细胞因子网络和信号传递系统的调节发挥免疫调节和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立芹 朱杰 +6 位作者 范毅 张华南 李晓 魏悦 李飞飞 张海希 杜树旺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2,共5页
采用压榨-浸出法考察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并对其毛油进行品质分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压榨各因素对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各因素对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 采用压榨-浸出法考察亚麻荠籽毛油制取工艺并对其毛油进行品质分析。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压榨各因素对饼粕残油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工艺参数;其次,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浸出各因素对饼粕残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浸出工艺参数;最后参照国标对亚麻荠籽压榨与浸出毛油基本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压榨制取亚麻荠籽毛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55MPa、含水量6.3%~7.3%、压榨时间40~50min;以正己烷为溶剂的亚麻荠籽饼粕残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m∶V)、浸出时间2.5h、浸出温度40~50℃。此工艺生产的亚麻荠籽毛油品质良好,仅需要简单的精制工艺即可符合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籽毛油 压榨 浸出 正交试验 理化指标
下载PDF
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于立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如乏力、怕冷、浮肿、... 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的疗效及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亚临床甲减患者60例,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主诉,如乏力、怕冷、浮肿、便秘等进行对症治疗;观察组予以左旋甲状腺素钠1μg/(kg·d)口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及血脂各项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T3、FT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SH水平较治疗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TC、TG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C及LDL-C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素治疗亚临床甲减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减 左旋甲状腺素 血脂 TSH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立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甲钴胺,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甲钴胺,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TSS评分及主侧肢体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273,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侧肢体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前列地尔 甲钴胺 TSS评分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立芹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输注胰... 目的探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91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方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输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为(6.23±0.85)mmol/L,低于对照组(7.15±1.23)mmol/L,治疗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04%,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高,对患者空腹血糖改善起到显著的作用,利于患者血糖控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 糖尿病 空腹血糖
下载PDF
亚麻荠植株营养及功能成分质量评价
15
作者 李飞飞 魏悦 +4 位作者 于立芹 张桃桃 宋梦娇 朱杰 范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26-129,162,共5页
为了明确亚麻荠(Camellia sativa)植株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并进行质量评价,选取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亚麻荠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总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氨基酸、总黄酮、植物甾醇等主要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 为了明确亚麻荠(Camellia sativa)植株的营养及功能成分并进行质量评价,选取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亚麻荠植株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分、总灰分、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氨基酸、总黄酮、植物甾醇等主要营养及功能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麻荠植株中基本营养成分粗纤维含量最高(58.70%),粗蛋白含量为4.84%,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11.1%和5.7%。同时,亚麻荠植株中含有丰富的13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27%,其中谷氨酸含量较高,为4.14%。此外,亚麻荠植株中含有硒元素,微量元素中钙元素含量最高,为320.3 mg/kg,同时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总多酚及总黄酮。综上,亚麻荠植株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微量元素、氨基酸、植物甾醇等,将其开发为功能食品、化妆品及饲料添加剂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Camellia sativa) 营养成分 功能成分 质量评价 河南省安阳市
下载PDF
天然苦皮藤素和天然除虫菊素混配对三种蚜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效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雨晴 范毅 +4 位作者 于立芹 景炳年 王伟 陈飞 赵天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用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测定了苦皮藤素与除虫菊素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在20∶1到1∶20测定范围内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在136.7~261.2之间,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质量比... 用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测定了苦皮藤素与除虫菊素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在20∶1到1∶20测定范围内复配使用的共毒系数在136.7~261.2之间,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天然苦皮藤素与天然除虫菊素质量比为4∶1时,对禾谷缢管蚜、萝卜蚜和绣线菊蚜的联合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57.3、261.2和246.8.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按最佳配比复配使用,对三种蚜虫的防治效果也显著高于相同剂量下单剂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苦皮藤素 天然除虫菊素 混配 增效 蚜虫
下载PDF
亚麻荠种子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飞飞 于立芹 +3 位作者 魏悦 范毅 朱杰 张海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河南汤阴、青海和甘肃亚麻荠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亚麻荠种子的营养成分含量,为亚麻荠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亚麻荠种子的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3个产... 以河南汤阴、青海和甘肃亚麻荠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亚麻荠种子的营养成分含量,为亚麻荠种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亚麻荠种子的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不饱和脂肪酸、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3个产地亚麻荠种子的β-谷甾醇、α-亚麻酸、钙、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均高于1 700 mg/kg、32%、120 mg/kg和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荠种子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植物甾醇 氨基酸 微量元素
下载PDF
红薯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捷 张体祥 +2 位作者 于立芹 卢奎 李亚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50,共5页
研究从红薯叶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和结构,为红薯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正丁醇-三氯乙酸(体积比为20∶1)除蛋白、透析法除小分子杂质后,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得到了精制多糖IBL(I).通过凝胶过滤法... 研究从红薯叶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单糖组成和结构,为红薯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正丁醇-三氯乙酸(体积比为20∶1)除蛋白、透析法除小分子杂质后,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分离得到了精制多糖IBL(I).通过凝胶过滤法、薄层层析(TLC)、气相色谱(GC)、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等分析手段初步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红薯叶多糖IBL(I)为均一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2.63×104,其单糖组成为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其物质的量的比为0.47∶0.35∶0.18.IBL(I)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其结构中存在β型糖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多糖 分离纯化 单糖组成 结构
下载PDF
硒化红薯叶多糖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捷 张体祥 +1 位作者 于立芹 卢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1,共4页
以自制的红薯叶多糖为原料,利用硒化试剂SeOCl2进行硒化反应,实验结果证明硒化试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会影响产物的含硒量。反应温度为70℃、硒化试剂加入量为2 mL时,硒化红薯叶多糖的收率和含硒量分别为84.5%,358μg/g。硒化红薯叶多糖对... 以自制的红薯叶多糖为原料,利用硒化试剂SeOCl2进行硒化反应,实验结果证明硒化试剂用量和反应温度会影响产物的含硒量。反应温度为70℃、硒化试剂加入量为2 mL时,硒化红薯叶多糖的收率和含硒量分别为84.5%,358μg/g。硒化红薯叶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明显增强,而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则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多糖 硒化反应 光谱分析 自由基清除
下载PDF
食品发挥非营养生物功能的胃肠黏膜信号通路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广昌 于立芹 +3 位作者 郭丽 王连芬 陈庆森 胡志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19-326,共8页
通过近年来食品是如何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因子网络控制机体健康的系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证明:食品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营养,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通过胃肠黏膜信息交流,控制机体的生命活... 通过近年来食品是如何通过改变机体细胞因子网络控制机体健康的系统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证明:食品不仅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基本营养,如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通过胃肠黏膜信息交流,控制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健康;与此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机体也正是通过食品来认识其外部世界并及时不断地做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黏膜 信号传导通路 细胞因子网络 通讯网络 功能性食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