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锡林郭勒草原不同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养分特性研究
1
作者 李雪杰 陈杰 +4 位作者 于红博 张丽华 张巧凤 常帅 李想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 为了揭示不同草原亚型的植被特点和土壤养分特征,探明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三种草原亚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养分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的生物量(W)、丰富度指数(M)、多样性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D)均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均匀度指数(J)在荒漠草原数值最高。(2)土壤钾含量在典型草原中最高,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在草甸草原中最高;速效氮、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不同草原亚型中差异显著(P<0.05),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3)草甸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最大的是速效氮含量,作用最小的是全磷含量;典型草原中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的是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作用较小的是速效钾含量;荒漠草原中全磷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影响较大,全钾含量对植物群落特征的作用较小。综上,在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植被保护中,应注重氮元素的投入,而对荒漠草原,应注重磷元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草原亚型 植物群落特征 生物量 土壤养分 冗余分析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分析
2
作者 常帅 于红博 +4 位作者 张巧凤 李想 乌日汗 刘月璇 张鹏 《草学》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草原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方差分析法对3种草原类型植被在2017年5-9月份的土壤水分及总储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剖面方向上,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关联度均在... 为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不同草原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差异特征,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和方差分析法对3种草原类型植被在2017年5-9月份的土壤水分及总储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剖面方向上,草甸草原和荒漠草原土壤水分关联度均在中层与深层达到最高值,分别为0.7250和0.7865,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关联度最高值在表层与深层,数值为0.8071。2)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水分的关联度存在差异性。以植被生长初期5月份为参考序列,草甸草原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为降低-上升的动态变化,典型草原土壤水分关联度则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荒漠草原则与典型草原呈现相反的动态变化特征。3)从同一月份不同草原类型来看,7-8月份荒漠草原的土壤总储水量与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总储水量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余月份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类型 土壤水分 灰色关联度 土壤储水量 时空特征
下载PDF
草原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及主控因子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雪杰 陈杰 +4 位作者 常帅 于红博 张丽华 张巧凤 李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8-1809,共12页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研究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克里格插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0~5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 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研究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为研究区,利用全局莫兰指数、克里格插值法、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0~5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均为中等程度变异,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集聚分布特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在水平空间分布上从草甸草原向荒漠草原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是影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共同主要因子;11种影响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相互作用基本表现为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协同增强作用。本研究表明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锡林郭勒草原 地理探测器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下载PDF
克氏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与物种生态位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利萌 张卫青 +5 位作者 徐新影 李金霞 田乾 于红博 李晓佳 春风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共11页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探索禁牧、轻度放牧(0.34羊单位/hm2)、中度放牧(0.69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1.53羊单位/hm2)对克氏针茅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中大针茅逐渐被克氏针茅替代,银灰旋花逐...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地区,探索禁牧、轻度放牧(0.34羊单位/hm2)、中度放牧(0.69羊单位/hm2)和重度放牧(1.53羊单位/hm2)对克氏针茅群落特征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中大针茅逐渐被克氏针茅替代,银灰旋花逐渐出现,植物高度、盖度、鲜重、枯落物重量显著降低(P<0.05);重牧草场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物种数显著高于禁牧和轻牧草场(P<0.05),物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显著增加(P<0.05);轻牧草场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强度(P<0.05)。禁牧草场中的大针茅、轻牧草场中的糙隐子草、中牧和重牧草场中的克氏针茅生态位宽度最大。在各放牧强度草场中,物种生态位重叠值主要集中在0.3~0.8区间;与禁牧相比,放牧增加了生态位重叠值0.3~0.8区间的种对数比例,其所占总对数比例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增加。物种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值呈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物种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值控制草场中适口性差的物种数,进而有助于提升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 生态位 克氏针茅草原
下载PDF
FY-3B/3C和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的适用性评价
5
作者 张鹏 于红博 +3 位作者 张巧凤 高依博 张卫青 张丽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51,共14页
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于陆-气界面,是模拟全球水文、能源和碳循环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变量,对于气候和地球系统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评价风云三号B星(FY-3B)、风云三号C星(FY-3C)、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 土壤表层含水量存在于陆-气界面,是模拟全球水文、能源和碳循环及其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变量,对于气候和地球系统研究至关重要。为了评价风云三号B星(FY-3B)、风云三号C星(FY-3C)、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2)土壤含水量产品在锡林郭勒草原以及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精度和适用性,本文基于2014-2019年生长季的地面观测数据,应用时间序列相关性(R)、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Bias)和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分析了这三种网格产品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在日尺度上,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高估了陆地表层含水量,AMSR2低估了土壤含水量;各项评价指标表明三种土壤含水量产品均能够捕捉锡林郭勒草原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2)在月尺度上,与AMSR2相比,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的月度分布与实测土壤含水量分布较为一致。(3)在生长季尺度,3种卫星土壤含水量产品能够反映各草原亚型的土壤含水量状况;FY-3B和FY-3C土壤含水量产品在植被覆盖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AMSR2在植被覆盖较低的地区可靠性较好,3种产品在监测土壤含水量方面具有互补功能;FY-3B与原位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性最好;FY-3B和FY-3C能较好反映研究区西部和东部土壤含水量变异情况,AMSR2能很好捕捉研究区中部土壤含水量变异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遥感 土壤含水量 适用性 FY-3B FY-3C AMSR2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树干液流日变化及其相关因子 被引量:31
6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1 位作者 臧春鑫 徐延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71-1076,共6页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8:00的沙棘叶蒸腾速率。结果表明:非降雨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日进程变化呈现明显的昼高夜低的起伏趋势,白天液流速率变化有波动,夜间液流速率变化缓慢;降雨时,在降雨的开始时段,沙棘树干液流速率明显增大,降雨中后期,液流速率明显减小并趋于平缓;以环境因子作自变量,以单位叶干质量的液流量为因变量,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多元线性模型,回归方程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耗散法 液流速率 中国沙棘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应用遥感方法估算皇甫川流域蒸散(发)量 被引量:6
7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包铁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5,114,共5页
在利用TM资料求取皇甫川流域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参量的基础上,反演出该流域的瞬时蒸散量,经过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在该估算方法中,将水体当作裸地进行处理,但水体和土壤的性质差别很大,用Penman公式对水体蒸发进行了单独... 在利用TM资料求取皇甫川流域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能量平衡各参量的基础上,反演出该流域的瞬时蒸散量,经过尺度转换,得到日蒸散量。在该估算方法中,将水体当作裸地进行处理,但水体和土壤的性质差别很大,用Penman公式对水体蒸发进行了单独估算,整合到流域日蒸散量中,以提高精度。分析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反演的日蒸散量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经过检验,反演的地表温度相对误差为0.58%,反演的日蒸散量平均相对误差为11.75%,都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LANDSAT 5 TM 蒸散(发) 遥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蒸散量遥感反演 被引量:5
8
作者 于红博 包玉海 +1 位作者 李和平 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4-228,共5页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对合成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H蒸散量。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日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上游地区日蒸散量高于中下游地区,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 以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对合成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H蒸散量。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日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上游地区日蒸散量高于中下游地区,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锡林河流经区域的地段形成的湿地植被日蒸散量较大,植被密集的地方如耕地蒸散值较大,明显高于植被稀疏的地区。日蒸散量分布曲线基本为正态分布,主值区间为2~7mm/d,流域平均蒸散量为4.51mm/d。运用FA0推荐式进行了验证,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下载PDF
基于VC++和Matlab的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风场系统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红博 于红霞 +2 位作者 杨劼 查书平 陈钟荣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36,共3页
本文着重介绍了开发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用模拟雷达资料在16km×16km×10km的范围内进行了风场的绘制。并采用VC++和M atlab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图像显示。
关键词 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场 VC++ Matlab 多普勒天气雷达 双基地 系统设计 反演 天气雷达系统 雷达资料
下载PDF
提高SQL Server查询速度的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红博 陈钟荣 查书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5-26,78,共3页
随着应用系统中数据量的增大 ,提高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的查询和访问数据功能极为必要。
关键词 SQL SERVER 查询速度 索引 视图 异步查询 数据查询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地表特征参数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陈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共2页
运用Landsat-5 TM数据反演了皇甫川流域地表特征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反演的结果与实际地表状况较为吻合,能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地表实际状况;将反演的地表温度进行检验... 运用Landsat-5 TM数据反演了皇甫川流域地表特征参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覆盖度、地表比辐射率、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结果表明:反演的结果与实际地表状况较为吻合,能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地表实际状况;将反演的地表温度进行检验,相对误差为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度 地表比辐射率 地表反射率 地表特征参数 遥感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长时间序列蒸散量遥感监测及其相关因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红博 张巧凤 包金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6-369,共4页
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草地干旱监测、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4年每年7月、2000年、2007年、2010—2014年每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 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草地干旱监测、水资源分布及利用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4年每年7月、2000年、2007年、2010—2014年每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16.67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有一定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2000—2014年这15年流域蒸散量的时间变化没有固定的趋向,基本与各年7月份降水量的趋势相一致,一年中蒸散量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6—7月份。将月蒸散量与月日均气温、风速、大气相对湿度、水汽压和月降水量作了单因子相关分析,表明,与蒸散量最为相关的气象因子是降水量,说明降水量是影响蒸散量大小的主要限制因子;由于气温季节变化明显,因此气温也是影响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但在每年的同一时间段(如7月),气温变化不明显时,气温就不再是影响蒸散量大小的主要因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相关因子
下载PDF
锡林河流域蒸散量时空变化遥感监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红博 包玉海 +2 位作者 张巧凤 李和平 王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0-294,共5页
研究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2年每年7月、2012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旬)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 研究选择锡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利用遥感方法对2000—2012年每年7月、2012年4—9月的MODIS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按所占日数加权得到月(旬)蒸散量。运用FAO推荐式进行了验证,平均相对误差为16.678%,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说明该遥感方法有一定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反演得到的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其中低湿地植被、草甸草原蒸散量较大,锡林河流经区域的地段形成的湿地植被蒸散量较大,植被密集的地方如耕地蒸散值较大,明显高于植被稀疏的地区。在空间分布上均为上游大于中游,中游大于下游,与地表植被覆盖相一致。2000—2012年这13a流域最大蒸散量出现在2012年,最小值出现在2000年,基本与各年7月份降水量的趋势相一致,它们之间的决定因子为0.755 3;2012年4—9月份月蒸散量和旬蒸散量随时间的变化基本为一钟形曲线,反映了植物在整个生长季的蒸散耗水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河流域 蒸散量 遥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估算尺度转换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宋炳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4,共5页
对蒸散估算的尺度放大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有大量数据积累的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补测,以生物学为基础,建立了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模型,经验证,模拟效果较好。从而在植物叶片-个体-群落-景观... 对蒸散估算的尺度放大是研究的热点问题。选择有大量数据积累的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补测,以生物学为基础,建立了植物蒸腾和植被蒸散模型,经验证,模拟效果较好。从而在植物叶片-个体-群落-景观尺度上实现了转换,为实现好的蒸散模拟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蒸腾 植被蒸散 尺度转换 模型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蒸散量遥感估算及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宋炳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利用遥感反演干旱区大面积区域的蒸散量,对于该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对1996年、2003年和2007年3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 利用遥感反演干旱区大面积区域的蒸散量,对于该区域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鄂尔多斯高原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方法对1996年、2003年和2007年3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结合同期气象资料,估算出流域日蒸散量,发现反演得到的日蒸散量分布与地表状况比较吻合,植被覆盖区日蒸散量较裸地区的日蒸散量大,植被密集的地方蒸散值较大,且明显高于植被稀疏的地区,阳坡的蒸散量明显高于阴坡,日蒸散量最大的对应于水体,最小的为裸地。运用实测数据和FAO推荐式进行了局部验证,证明该遥感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并对反演的3期蒸散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从1996年到2003年和2007年,8月份流域日蒸散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甫川流域 蒸散量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量数学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1 位作者 徐延达 臧春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166,共5页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9:00的沙棘气孔导度等因子,并... 运用热耗散(TDP)法对皇甫川流域中国沙棘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测定,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系列光合仪同步测定每日6:00-19:00的沙棘气孔导度等因子,并用Excel2000、VisualC++6.0和SPSS13.0处理所测定数据。经过分析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了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gH2O/(h.gDW)]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及分析,模型拟合优度较好;用所建模型对该地区2006年7月23日和2007年7月2日的中国沙棘单位叶干重的液流量进行了预测,可以获得满意的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株沙棘的日树干液流量[gHO/(d.株)]模型,经验证,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模型二的精度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耗散法 液流速率 模型 中国沙棘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红博 张巧凤 《黑龙江科学》 2019年第17期18-19,22,共3页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即优化课程设置,开展案例教学,开展实践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做好数据库与地理专业的衔接,...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素质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即优化课程设置,开展案例教学,开展实践教学,开展探究式教学,做好数据库与地理专业的衔接,改革考试方式,建立教学评价机制,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红博 王海波 《智慧健康》 2019年第9期15-16,共2页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开展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研究内容为我院纳入医治的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80例患者的标本,其中有40例患者标本运用肝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开展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18年7月,研究内容为我院纳入医治的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80例患者的标本,其中有40例患者标本运用肝炎病毒快速检测试剂术为参照组,剩下40例患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法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的检测准确度显著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对甲肝、戊肝进行免疫学检验时运用酶联免疫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检验中推荐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疾病 甲肝 戊肝 免疫学检验 准确度
下载PDF
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于红博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RA患者作为RA组,另外选择同期8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 目的探讨免疫学指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RA患者作为RA组,另外选择同期84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作为自身免疫疾病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采用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试剂盒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采用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抗角蛋白抗体。比较上述指标单独与不同组合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阳性率及诊断效能,分析不同指标检测结果RA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两组通过RF共检出RA阳性93例,抗CCP检出RA阳性69例,抗角蛋白抗体检出RA阳性68例。单一抗体检测中,RF的敏感度最高(89.29%);抗CCP的特异度最高(92.86%),阳性预测值最高为抗CCP(91.30%)。RA组各指标联合检测中,RF+抗CCP+抗角蛋白抗体阳性率最高(89.29%),明显高于其他指标组合联合检测(RF+抗角蛋白抗体:69.05%,RF+抗CCP:71.43%,抗角蛋白抗体+抗CCP: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F、抗角蛋白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hs-CRP、ES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CCP阳性患者的hs-CRP、ESR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hs-CRP(mg/L):25.67±5.19比16.24±4.16,ESR(mm/h):45.87±5.63比31.08±5.17,均P<0.05〕。结论RF、抗CCP及抗角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 抗角蛋白抗体
下载PDF
皇甫川流域单株本氏针茅的蒸腾模型
20
作者 于红博 杨劼 +2 位作者 徐延达 张璞进 刘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2,共5页
采用快速离体称重法,测定皇甫川流域本氏针茅每日6:00—19:00蒸腾强度的日动态;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同步测定本氏针茅每日6:00—19... 采用快速离体称重法,测定皇甫川流域本氏针茅每日6:00—19:00蒸腾强度的日动态;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同步测定本氏针茅每日6:00—19:00的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并用Excel 2003,Visual C++6.0和SPSS 13.0处理所测定数据。通过分析本氏针茅每1 h单株蒸腾量与环境因子以及植物特性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皇甫川流域单株本氏针茅瞬时蒸腾量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及分析,认为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可以获得满意的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株本氏针茅的日蒸腾量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氏针茅 蒸腾模型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