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钟蛋白Bmal1对实验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马浩楠 李琼 +4 位作者 商雅琦 辛禧瑞 刘歆婵 武洲 于维先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探讨生物钟蛋白Bmal1对慢性牙周炎相关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每组6只。采用正畸结扎丝对牙周炎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结扎处理,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措施。8周后,检测2组大鼠的牙周临床指标,包括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采用Micro-CT对大鼠上颌骨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评估牙槽骨吸收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对牙周组织和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肾脏功能指标肌酐、白蛋白、血尿素氮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丙二醛的水平。MitoSOX red染色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ROS)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mal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组织Micro-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牙周炎组上颌第一磨牙区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和附着丧失;肾组织HE及PAS染色结果表明,牙周炎组大鼠肾组织有显著的组织病理损伤;肾功能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显示,牙周炎组的氧化应激水平出现异常而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MitoSOX red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ROS含量升高;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牙周炎组肾组织内Bmal1、Nrf2和HO-1表达水平降低。结论生物钟蛋白Bmal1在牙周炎大鼠肾脏的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肾损伤 昼夜节律 氧化应激 生物钟蛋白Bmal1
下载PDF
白藜芦醇治疗牙周炎及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琼 于维先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5-31,共7页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深色葡萄、浆果和花生皮中发现的植物来源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等生物活性,可用于牙周炎的治疗。白藜芦醇在使用中存在快速吸收、低生物利... 白藜芦醇是一种在深色葡萄、浆果和花生皮中发现的植物来源的天然多酚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等生物活性,可用于牙周炎的治疗。白藜芦醇在使用中存在快速吸收、低生物利用度和低水溶性等不足,使用助溶剂和纳米颗粒技术可以改善或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改善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以及治疗牙周炎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白藜芦醇作为牙周炎治疗药物并开发更好的药品剂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牙周炎 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镍铬合金表面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对镍离子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维先 张玉凤 +3 位作者 张影杰 张鑫佳 王闻天 刘歆婵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9-1032,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NaAlO2和Na5P3O10为电解液体系,在镍铬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膜,研究镍铬合金表面形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对镍离子析出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膜层进行表征,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及电化学...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以NaAlO2和Na5P3O10为电解液体系,在镍铬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陶瓷膜,研究镍铬合金表面形成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对镍离子析出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对膜层进行表征,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及电化学方法检测成膜前后镍铬合金中镍离子在人工唾液中的析出量及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镍铬合金表面形成的主晶相为γ-Al2O3的微弧氧化陶瓷膜可有效阻止镍离子析出,提高了镍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铬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膜 镍离子 析出 耐腐蚀性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C末端在FtsZ-FtsA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维先 胡晓春 彭桂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与FtsA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 :通过缺失诱变法构建了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PgFtsZ (ZΔC0 1,ZΔC0 2 ,ZΔC0 3) ,并表达和纯化了这些蛋白质 ,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法来鉴定这些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PgF...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与FtsA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 :通过缺失诱变法构建了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PgFtsZ (ZΔC0 1,ZΔC0 2 ,ZΔC0 3) ,并表达和纯化了这些蛋白质 ,同时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法来鉴定这些C末端缺失变异型的PgFtsZ。然后 ,通过overlayassay法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阴性对照 ,检测了这些C末端缺失变异型及野生型PgFtsZ和PgFtsA相互作用的特性。 结果 :野生型PgFtsZ与PgFtsA表现出极强的结合特性 ,然而去除C末端的 73个氨基酸残基的ZΔC0 1,则表现出极弱的结合特性 ,或者当进一步去除C末端的 12 8和 177个氨基酸残基的ZΔC0 2和ZΔC0 3,同ZΔC0 1一样也表现出与PgFtsA极弱的结合特性。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TSZ FtsA相互作用 功能区域
下载PDF
野生型及点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体外聚合的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维先 胡小春 毕文翔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及点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体外聚合的特性。方法 :将质粒 pEZ1(携带野生型PgFtsZ基因的质粒 )、pYW 7(ZA32 0H ,携带野生型PgFtsZ第 32 0位的丙氨酸由组氨酸取代的点变异型PgFtsZ基因的质粒 )和 pYW 8(ZA32 0R ,... 目的 :探讨野生型及点变异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s体外聚合的特性。方法 :将质粒 pEZ1(携带野生型PgFtsZ基因的质粒 )、pYW 7(ZA32 0H ,携带野生型PgFtsZ第 32 0位的丙氨酸由组氨酸取代的点变异型PgFtsZ基因的质粒 )和 pYW 8(ZA32 0R ,携带野生型PgFtsZ第 32 0位的丙氨酸由精氨酸取代的点变异型PgFtsZ基因的质粒 )导入EscherichiacoliBL2 1(DE3)pLysS中 ,通过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 ,6mol/L尿素变性及HiTrapSP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质 ,最后通过沉淀法检测FtsZ体外聚合的特性。结果 :仅 10mmol/LMgCl2 就能诱导野生型PgFtsZ、ZA32 0H和ZA32 0R的体外聚合 ,而与添加的GTP无关。结论 :野生型PgFtsZ体外聚合完全不同与E .coliFtsZ绝对依赖于GTP的特性 ,ZA32 0H和ZA32 0R体外聚合特性与野生型PgFtsZ相同 ,表明PgFtsZ的第 32 0位的丙氨酸与其体外聚合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变异型 野生型 牙龈卟啉单胞菌 携带 质粒 基因 IPTG 诱导表达 蛋白质
下载PDF
钛表面微弧氧化羟基磷灰石陶瓷膜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维先 刘歆婵 +2 位作者 王闻天 张玉凤 王海瑞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MAO),以纯钛(TA2)为基体,在醋酸钙和磷酸二氢钠电解液体系中,制备含羟基磷灰石(HA)的生物活性陶瓷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膜层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模拟体液...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MAO),以纯钛(TA2)为基体,在醋酸钙和磷酸二氢钠电解液体系中,制备含羟基磷灰石(HA)的生物活性陶瓷膜,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膜层进行表征,通过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检测膜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纯钛经微弧氧化处理10min后,在其表面能生成一层含羟基磷灰石成分的多孔陶瓷膜,该膜层经模拟体液浸泡48h后,其表面覆盖一层含有CO2-3的羟基磷灰石(类骨磷灰石),即该陶瓷膜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微弧氧化 陶瓷膜 羟基磷灰石 生物活性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分裂蛋白质FtsZ的GTPase活性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维先 王闻天 +1 位作者 刘歆婵 张玉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细胞分裂蛋白质FtsZ(PgFtsZ)的GTPase活性的热稳定性,阐明PgFtsZ的生物化学特性,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alachite green assay法检测GTPase的活性,活性测定蛋白质为重组野生型PgFtsZ(WtPgFt...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细胞分裂蛋白质FtsZ(PgFtsZ)的GTPase活性的热稳定性,阐明PgFtsZ的生物化学特性,为牙周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alachite green assay法检测GTPase的活性,活性测定蛋白质为重组野生型PgFtsZ(WtPgFtsZ)和4种重组C末端缺失变异型PgFtsZ,即ZΔC01(C末端缺失73个氨基酸残基)、ZΔC02(C末端缺失128个氨基酸残基)、ZΔC03(C末端缺失177个氨基酸残基)和ZΔC04(C末端缺失233个氨基酸残基),各种PgFtsZ在未经处理时及煮沸加热处理5和10min后检测GTPase的酶活力值。结果:重组ZΔC04GTPase的活性在煮沸加热处理5和10min时均比未加热处理时的酶活性增加(P<0.05),重组WtPgFtsZ、ZΔC01、ZΔC02和ZΔC03在煮沸加热处理5min时GTPase的活性均较未煮沸加热处理时的活性增加(P<0.05),但进一步煮沸加热处理10min时,其GTPase的活性与未加热处理时相似。结论:Pg FtsZ是一种耐热蛋白质,并且C末端缺失233个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变异型ZΔC04表现出更强的耐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重组细胞分裂蛋白质 丝状温度敏感蛋白质 GTPase活性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二价金属阳离子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GTPase活性的调控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于维先 潘文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探讨二价金属阳离子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G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质粒 pEZ1(WtPgFt sZ ,野生型PgFtsZ)、pYW 1(ZΔC0 1,PgFtsZ的C末端缺失 7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 )和pYW 2 (ZΔC0 2 ,PgFtsZ的C末端缺失 12 8个氨基酸残基... 目的 :探讨二价金属阳离子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G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质粒 pEZ1(WtPgFt sZ ,野生型PgFtsZ)、pYW 1(ZΔC0 1,PgFtsZ的C末端缺失 7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 )和pYW 2 (ZΔC0 2 ,PgFtsZ的C末端缺失 12 8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 ,已去除了PgFtsZ的C末端非保守性的区域 )导入EscherichiacoliBL2 1(DE3)pLysS中表达 ,然后进行分离和纯化这些目的蛋白。使用Malachitegreenassay法 ,检测 10mM /L的各种二价金属阳离子对纯化的WtPgFtsZ、ZΔC0 1和ZΔC0 2的GTPase活性的作用。 结果 :二价金属阳离子对WtPgFtsZ、ZΔC0 1和ZΔC0 2的GTPase的活性作用的特性相似 ,既在 10mM /L的Mg2 + 存在下与没有Mg2 + 的情况下它们的GTPase的活性相似 ;然而 ,在 10mM /L的Ca2 + 、Mn2 + 、CO2 + 和Ni2 + 存在的情况下WtPgFtsZ、ZΔC0 1和ZΔC0 2的GTPase的活性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减弱 (36 .7%~ 70 .8% )。结论 :10mM /L的Mg2 + 对WtPgFtsZ、ZΔC0 1和ZΔC0 2的GTPase的活性无影响 ,而 10mM /L的Ca2 + 、Mn2 + 、CO2 + 和Ni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价金属阳离子 牙龈卟啉单胞菌 FTSZ 调控 活性 GTPase活性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2
9
作者 于维先 吕云庆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2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选用AHT(a)、MTA6R(C)、LM7(e)3种菌株作实验,对其所产生的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离和纯化方法进行探讨。细菌培养物上使用硫酸铵盐析,得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粗酶;再用40%和55%乙醇沉淀,分别得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萄糖基转移酶粗酶,再将MT6R... 选用AHT(a)、MTA6R(C)、LM7(e)3种菌株作实验,对其所产生的葡萄糖基转移酶的分离和纯化方法进行探讨。细菌培养物上使用硫酸铵盐析,得葡萄糖基转移酶的粗酶;再用40%和55%乙醇沉淀,分别得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萄糖基转移酶粗酶,再将MT6R菌的55%乙醇沉淀提取的酶进行羟基磷灰石层析,得两个蛋白吸收峰,第一、二两峰分别是纯化的非水溶性和水溶性葡萄糖基转移酶,经圆盘电泳鉴定,前者为均一的,后者为非均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形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分离 纯化
下载PDF
葡萄糖基转移酶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维先 宋印章 +1 位作者 赵丽颖 吴英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3-323,共1页
葡萄糖基转移酶抗体的制备于维先1宋印章1赵丽颖1吴英2(1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吉林大学理化所)关键词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抗体中图号Q511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usmutans)以下简称变链菌被认... 葡萄糖基转移酶抗体的制备于维先1宋印章1赵丽颖1吴英2(1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吉林大学理化所)关键词变形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抗体中图号Q511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usmutans)以下简称变链菌被认为是主要的致龋菌〔1〕,此菌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抗体 制备
下载PDF
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维先 宋印章 毛华伟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5年第4期210-211,共2页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各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检测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所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来探讨不同变形链球菌致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龋病的主要病原菌。各变形链球菌致龋力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检测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所产生葡糖基转移酶能力来探讨不同变形链球菌致龋力的机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较其它变形链球菌强。提示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致龋力强与其产生葡糖基转移酶的能力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葡糖基转移酶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2和牙髓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维先 吕云庆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3期136-137,共2页
本文利用放射免疫技术对20例患急慢性炎症牙髓及16例正常牙髓的前列腺素E_2(PGE_2)进行测定。其结果是急慢性牙髓炎组PGE_2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9.07倍及5.20倍,经统计学处理差别非常显著,而且急性牙髓炎是慢性牙髓炎组的1.74倍,经统计... 本文利用放射免疫技术对20例患急慢性炎症牙髓及16例正常牙髓的前列腺素E_2(PGE_2)进行测定。其结果是急慢性牙髓炎组PGE_2含量分别为正常对照组9.07倍及5.20倍,经统计学处理差别非常显著,而且急性牙髓炎是慢性牙髓炎组的1.74倍,经统计学处理差别显著,说明PGE_2这种炎症介质在牙髓炎中同样发挥其致炎作用,尤其是在急性牙髓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2 牙髓炎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C末端和N末端氨基酸残基缺失对其GTPase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于维先 刘歆婵 +2 位作者 王闻天 张玉凤 高爱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902,共5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丝状温度敏感蛋白质(FtsZ)的C末端和N末端氨基酸残基缺失对其GTPase活性的影响,阐明PgFtsZ GTPase的功能区域,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质粒pEZ1(Wt PgFtsZ,含野生型PgFtsZ的基因)、pYW1(ZΔC01,...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g)丝状温度敏感蛋白质(FtsZ)的C末端和N末端氨基酸残基缺失对其GTPase活性的影响,阐明PgFtsZ GTPase的功能区域,为牙周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质粒pEZ1(Wt PgFtsZ,含野生型PgFtsZ的基因)、pYW1(ZΔC01,从PgFtsZ的C末端去除7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pYW2(ZΔC02,从PgFtsZ的C末端去除128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pYWN1(ZΔN01,从PgFtsZ的N末端去除43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和pYWN2(ZΔN02,从PgFtsZ的N末端去除205个氨基酸残基的变异型)分别导入E.coli BL21(DE3)pLysS中表达目的蛋白,然后分离和纯化WtPgFtsZ、ZΔC01、ZΔC02、ZΔN01和ZΔN02,将pET3a载体导入E.coli BL21(DE3)pLysS中作为空白对照。采用Malachite green assay法检测Wt PgFtsZ、ZΔC01、ZΔC02、ZΔN01和ZΔN02的GTPase活性,沉淀法检测体外聚合功能,光学显微镜下观察Wt PgFtsZ和各种变异型PgFtsZs过表达时E.coli细胞形态变化。结果:除ZΔN01外,ZΔC01、ZΔC02和ZΔN02的GTPase的活性值均较Wt PgFtsZ降低(P<0.05),10mmol·L-1 CaCl2可使Wt PgFtsZ和各种变异型PgFtsZs的活性下降(P<0.05);除ZΔN02以外,10mmol·L-1 CaCl2均可诱导Wt PgFtsZ、ZΔC01、ZΔC02和ZΔN01的体外聚合反应。Wt PgFtsZ、ZΔC01和ZΔC02在E.coli细胞中过表达时,细胞呈细长丝状,与仅含有pET3a载体作为空白对照的E.coli相比细胞明显变长;ZΔN01和ZΔN02在E.coli中过表达时,E.coli细胞形态与仅含有pET3a载体作为空白对照的E.coli细胞形态相似。结论:PgFtsZ N末端的ZΔN01和ZΔN02之间的162个氨基酸残基及C末端的128个氨基酸残基与PgFtsZ的GTPase活性有关,二价阳离子Ca2+能抑制PgFtsZ的GTPase活性,促进其体外聚合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丝状温度敏感蛋白质Z N末端 C末端 GTPase活性 Ca2+阳离子
下载PDF
葡萄糖基转移酶多克隆抗体对远缘链球菌定居的影响
14
作者 于维先 胡晓春 宋印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3-414,417,共3页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葡萄糖基转移酶多克隆抗体对远缘链球菌定居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用 30只出生后 2 5 d小鼠 ,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分别在出生后 32、 36、 4 0、 4 4、 4 8和 5 2 d,在鼠的磨牙涂 5 0 μL 磷酸盐缓冲液 (对照...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葡萄糖基转移酶多克隆抗体对远缘链球菌定居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选用 30只出生后 2 5 d小鼠 ,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分别在出生后 32、 36、 4 0、 4 4、 4 8和 5 2 d,在鼠的磨牙涂 5 0 μL 磷酸盐缓冲液 (对照组 )及 5 0 μL 葡萄糖基转移酶多克隆抗体 (实验组 )。在实施第 3次涂布后 ,所有鼠用远缘链球菌 OMZ1 76 (血清型 d)进行接种 ,随后立即给予致龋饮食。在用远缘链球菌接种 4 0 d后 ,处死小鼠 ,拔除磨牙 ,取细菌标本 ,用轻唾 (MS)平板培养基定量培养 ,分别计数远缘链球菌数和细菌总数。结果 :远缘链球菌数占细菌总数的百分比 ,实验组 (37.0 1± 1 2 .0 8) % ,对照组 (4 8.2 0± 1 4 .78) %。经统计学分析表明实验组远缘链球菌定居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变异 糖基转移酶类 抗体 链球菌 龋齿 细菌粘附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第322位的甘氨酸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15
作者 于维先 胡晓春 +1 位作者 毕文翔 于德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PgFtsZ)第322位的甘氨酸在细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ite-d irected mutagenesis技术,采用m egaprim er方法,使用三个引物进行两轮的PCR,构建Pg-FtsZ第322位甘氨酸的点变异型质粒pYW 9(ZG322P,...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PgFtsZ)第322位的甘氨酸在细菌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ite-d irected mutagenesis技术,采用m egaprim er方法,使用三个引物进行两轮的PCR,构建Pg-FtsZ第322位甘氨酸的点变异型质粒pYW 9(ZG322P,携带PgFtsZ第322位甘氨酸由脯氨酸取代的点变异型基因)和pYW 10(ZG322H,携带PgFtsZ第322位甘氨酸由组氨酸取代的点变异型基因),然后将质粒pYW 9、pYW 10和pEZ1(携带野生型PgFtsZ的基因)分别转化到Escherichia coli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分离和纯化目的蛋白质。同时将载体pET3 a也转化到E.coliBL21(DE3)pLysS中作为阴性对照。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构建的点变异型ZG322P和ZG322H。E.coli的形态通过显微镜观察。结果:野生型PgFtsZ的过表达导致E.coli细胞分裂的明显抑制,含质粒pEZ1的E.coli和仅含有载体作为对照的E.coli相比延长大约20倍。然而点变异型ZG322P和ZG322H的过表达并未引起E.coli细胞分裂的抑制,即含质粒pYW 9的E.coli和含质粒pYW 10的E.coli表现出正常的形态,与仅含有载体作为对照的E.coli细胞的形态相似。免疫印迹分析表明野生型PgFtsZ、点变异型ZG322P、ZG322H在相同位置出现阳性带,并且表达水平相似。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第322位的甘氨酸在细菌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TSZ 点变异 细胞分裂
下载PDF
N末端的缺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体外聚合的影响
16
作者 于维先 毕文翔 于德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N末端的缺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体外聚合的影响。方法:将质粒pEZ1(PgFtsZ,携带野生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基因)、pYWN1(ZΔN01,携带PgFtsZ的N末端去除了43个保守性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变异型PgFtsZ的基因)和pYWN2(ZΔN02,携带P... 目的:探讨N末端的缺失对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体外聚合的影响。方法:将质粒pEZ1(PgFtsZ,携带野生型牙龈卟啉单胞菌FtsZ的基因)、pYWN1(ZΔN01,携带PgFtsZ的N末端去除了43个保守性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变异型PgFtsZ的基因)和pYWN2(ZΔN02,携带PgFtsZ的N末端去除了205个保守性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变异型Pg-FtsZ的基因)分别导入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LysS中表达,通过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质,6 mol/L尿素变性及HiTrap SP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质,最后通过沉淀法检测10 mmol/L的MgCl2、CaCl2和MnCl2对PgFtsZ、ZΔN01和ZΔN02体外聚合的影响。结果:10 mmol/L的MgCl2、CaCl2和MnCl2均能诱导PgFtsZ和ZΔN01出现聚合反应,然而10 mmol/L的MgCl2和CaCl2没能引起ZΔN02的体外聚合,而仅有10 mmol/L的MnCl2能诱导ZΔN02出现聚合反应,但效果不如PgFtsZ和ZΔN01明显。结论:PgFtsZ的N末端的43个氨基酸残基对Mg2+、Ca2+和Mn2+诱导其体外聚合反应影响不大,而后的162个氨基酸残基在PgFtsZ的体外聚合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TSZ 体外聚合
下载PDF
光敏树脂修复术中的夹层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17
作者 于维先 赵丽颖 +1 位作者 梁玉伏 付亚君 《吉林医学》 CAS 1996年第5期275-276,共2页
光敏树脂修复术中的夹层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于维先,赵丽颖(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130041)梁玉伏(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132000)付亚君(长春市儿童医院口腔科130051)夹层技术(Sandiwic... 光敏树脂修复术中的夹层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于维先,赵丽颖(白求恩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130041)梁玉伏(吉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132000)付亚君(长春市儿童医院口腔科130051)夹层技术(Sandiwichtechnique)是19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 牙本质缺损 光敏树脂 夹层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产生非水溶性葡聚糖机理的初探
18
作者 于维先 吕云庆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496-496,498,共2页
龋病是人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又是主要的致病菌,其致龋作用与细菌在代射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胞外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 GTF)关系密切,此胞外酶利用蔗糖形成水溶性葡聚糖(water-soluble glucan WSG)及... 龋病是人类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又是主要的致病菌,其致龋作用与细菌在代射过程中所产生的细胞外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 GTF)关系密切,此胞外酶利用蔗糖形成水溶性葡聚糖(water-soluble glucan WSG)及非水溶葡聚糖(water-insoluble glucan W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链球菌 葡聚糖 转移酶
下载PDF
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波 董春玲 +4 位作者 于维先 郭晓东 李保泉 李道伟 孙宏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7期177-180,共4页
科研思维的实质在于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科研思维的培养,是科研训练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指导教师在科研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医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使医学生完成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的转换,建立批判性、创造性和推理性思维。
关键词 医学生 科研思维 培养 科研训练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爱超 于海燕 +4 位作者 李娜 侯玉帛 戚欣 于小琳 于维先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1,275,共5页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过程中,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10mg/L的Pg-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分别在1、3、5d,应用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EphA2基因和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破骨细胞内基质金属... 目的:研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过程中,Pg-LPS对破骨细胞EphA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10mg/L的Pg-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分别在1、3、5d,应用RT-PCR检测破骨细胞中EphA2基因和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破骨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ACP5、c-fos、组织蛋白酶K(CtsK)、NFATc1)的表达,并且通过酒石酸抗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结果:RT-PCR检测10mg/L的Pg-LPS在第3天和5天,实验组比对照组EphA2基因表达分别增高2.4倍和1.2倍,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同时也能够促进破骨相关基因c-fos、NFATc1、CtsK、ACP5、MMP9的表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RAP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TRAP阳性多核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结论:10mg/L的Pg-LPS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在破骨分化的中期和晚期均能够促进EphA2基因的表达,但是在破骨分化早期对EphA2基因的表达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LPS 破骨细胞 EphA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