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药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0
1
作者 于莲 张俊婷 +2 位作者 马淑霞 张涛 孟德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以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为自变量,山药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纸片法对山药多糖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山药多糖的最佳提取... 目的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菌活性研究。方法以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为自变量,山药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采用纸片法对山药多糖进行抗菌活性研究。结果山药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08.14 min,超声波功率414.66 W,提取温度80.54℃,山药多糖理论提取率为3.21%,验证值为3.154%。抗菌实验表明,山药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属于中敏感,对肠炎沙门氏菌属于低敏感。结论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山药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好,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参芎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于莲 张传美 +2 位作者 李爱臣 董宇 张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7-668,共2页
目的优选参芎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天然的生物可降解的明胶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参芎明胶微球。结果参芎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span-80在油相中比例为1.5%,油水相比例6∶1、搅拌速度750 r/min,明胶水溶液浓度10%,投药... 目的优选参芎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天然的生物可降解的明胶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参芎明胶微球。结果参芎明胶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span-80在油相中比例为1.5%,油水相比例6∶1、搅拌速度750 r/min,明胶水溶液浓度10%,投药量(参芎总药量∶明胶)为1∶5。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微球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盐酸川芎嗪 明胶 微球 正交实验
下载PDF
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黏附微丸的制备及黏附性能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于莲 张喆 +2 位作者 李成冲 张传美 李爱臣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0-513,共4页
目的:制备4氨-基水杨酸钠(4-ASANa)结肠黏附微丸并考查其黏附性能。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934P为黏附性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为赋形剂制备含药微丸;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并将微丸装入结肠溶胶囊,以pH 7.... 目的:制备4氨-基水杨酸钠(4-ASANa)结肠黏附微丸并考查其黏附性能。方法:采用离心造粒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934P为黏附性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为赋形剂制备含药微丸;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并将微丸装入结肠溶胶囊,以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查微丸的释放特性。体内评价以黏附聚合物在大鼠肠道内转运速度为指标,考察该微丸的黏附性;体外评价以微丸在离体大鼠结肠组织的滞留率为指标,并采用X线跟踪技术验证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黏附微丸在人体内的黏附性。结果:制备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且粒度均匀,硬度适宜,有较强的结肠黏附性和较好的缓释特性。结论:该制剂工艺简单,经济实用,结肠黏附性、靶向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氨基水杨酸钠 结肠黏附性 微丸
下载PDF
复方红花滴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莲 董宇 +2 位作者 张传美 张喆 李爱臣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红花滴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设定复方红花滴丸高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50倍)、低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10倍)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高、低剂量组大鼠连续灌服复方红花滴丸13周,停药2周,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蒸馏水,分别... 目的观察复方红花滴丸对大鼠的长期毒性。方法设定复方红花滴丸高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50倍)、低剂量组(为临床日剂量的10倍)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对高、低剂量组大鼠连续灌服复方红花滴丸13周,停药2周,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蒸馏水,分别测量各组大鼠体质量,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复方红花滴丸高、低剂量组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质量、脏器系数、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学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有关的明显病变,停药2周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结论复方红花滴丸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花滴丸 大鼠 长期毒性实验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银杏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醇苷含量 被引量:6
5
作者 于莲 钟尉方 +1 位作者 刘娟 胡盛全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0-1141,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Extend—C18柱(5um,4.6mm×150mm);甲醇-0.4%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 目的建立复方银杏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Extend—C18柱(5um,4.6mm×150mm);甲醇-0.4%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nm。结果槲皮素浓度在2.07~69.00ug·ml^-1,山柰素浓度在1.91~63.60ug·ml^-1,异鼠李素浓度在0.73-24.20u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分析时间短、专属性好、稳定,可以作为复方银杏注射液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银杏注射液 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β-环糊精包结羚羊感冒片中三种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于莲 张丽华 +2 位作者 高萍 丛繁滋 郭守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5,共2页
实验以β-环糊精对羚羊角感冒片中三种挥发油(薄荷、荆芥、连翘)进行了包结,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包结物做了定性鉴别,并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制备包结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_3B_1C_2为最佳包结工艺条件。即:加水量200ml,挥发油量0.5... 实验以β-环糊精对羚羊角感冒片中三种挥发油(薄荷、荆芥、连翘)进行了包结,应用X-射线衍射仪对包结物做了定性鉴别,并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制备包结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_3B_1C_2为最佳包结工艺条件。即:加水量200ml,挥发油量0.5ml,搅拌时间为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感冒片 Β-环糊精 挥发油
下载PDF
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于莲 苏瑾 +3 位作者 孙维彤 杨春荣 张宇 焦淑清 《药学教育》 2013年第5期61-62,F0003,共3页
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构建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完善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环节强化训练法,新增认知实习、综合性、... 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掌握同等重要,构建药学专业学生多元化综合实践技能培养模式,完善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验课教学中采用多环节强化训练法,新增认知实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试放大实验及实践技能竞赛,毕业设计采用目标化管理模式,将药学专业课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对完善药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专业 学生实践技能 多元化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睡安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于莲 于敏 焦淑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59-1061,共3页
目的为睡安口服液建立专属性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结果睡安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在0.928-4.6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酸枣仁皂苷B在0.468-2.340μg... 目的为睡安口服液建立专属性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检测。结果睡安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在0.928-4.6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酸枣仁皂苷B在0.468-2.3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酸枣仁皂苷A回收率为97.6%,RSD=0.9%;酸枣仁皂苷B回收率为97.5%,RSD=1.9%。结论该HPLC法可做为睡安口服液中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安口服液 酸枣仁皂苷A 酸枣仁皂苷B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莲 朱光怡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5-637,共3页
目的对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PEG6000作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辅料以1∶5配比,料温70℃,滴口内外径1.2/1.3(内/外,mm/mm),滴距100 mm,滴速20滴/m in,梯度冷却为... 目的对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以PEG6000作为基质,液体石蜡为冷却剂,药物与辅料以1∶5配比,料温70℃,滴口内外径1.2/1.3(内/外,mm/mm),滴距100 mm,滴速20滴/m in,梯度冷却为最佳制备条件。结论该工艺可为复方红花滴丸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花滴丸 正交实验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稀土偶联剂对PP/CaCO_3复合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于莲 郭敏怡 +2 位作者 郑德 王文治 陈鸣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63,共4页
通过高分子材料自然老化实验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稀土偶联剂WOT对PP/CaCO3复合体系的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经WOT处理后,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老化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老化180d后,经WOT处理的PP/CaCO3复合体系... 通过高分子材料自然老化实验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稀土偶联剂WOT对PP/CaCO3复合体系的老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机粒子经WOT处理后,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老化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老化180d后,经WOT处理的PP/CaCO3复合体系拉伸强度均高于未经WOT处理的体系,冲击强度均高于纯PP。在高填充情况下,WOT用量高的体系的冲击强度在整个老化过程中一直较高,老化180d后,其冲击强度是PP的1.8~2.4倍,性能保持率可达55%~74%。可以看出,WOT处理无机粒子不会加速PP的自然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偶联剂 聚丙烯 复合物 自然老化 冲击强度
下载PDF
水飞蓟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莲 刘思佳 +3 位作者 杜妍 平洋 胡艳秋 马丽娜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5-178,共4页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脂质材料,豆磷脂与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水飞蓟素为试验药材,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SM-SLN胶体溶液,对其粒径、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形态圆... 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脂质材料,豆磷脂与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水飞蓟素为试验药材,采用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SM-SLN胶体溶液,对其粒径、形态、包封率和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50.6nm,平均包封率为85.3%。乳化-超声分散法适用于SM-SLN的制备,其制剂包封率高,粒度分布较均匀,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乳化-超声分散法
下载PDF
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骨质增生概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莲 董中国 潘颖华 《中医药信息》 2002年第4期17-18,共2页
将近年来有关的文献报道从导入药物到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认为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骨质增生方法简单 ,疗效肯定 ,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质增生 中药 离子导入 治疗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于莲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0,共5页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立足于科技支撑体系这一具体领域,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问题,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框架,提出...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立足于科技支撑体系这一具体领域,研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现状和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问题,阐述了新型城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体系框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科技支撑作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科技支撑体系 科技创新
下载PDF
电导滴定法测定中药制剂中薄荷醇的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莲 于敏 焦淑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43-344,共2页
采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中药制剂羚羊感冒片中挥发性成分薄荷醇的含量。可用于含薄荷醇中药制剂的定量测定。
关键词 羚羊感冒片 薄荷醇 电导滴定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星点设计优化山药多糖冷浸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莲 张海燕 +10 位作者 郭宇 马淑霞 张涛 孟德欣 卢珊珊 张俊婷 焦钧 苏瑾 孙维彤 胡艳秋 平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433-2434,I0001,共3页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山药多糖冷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星点实验设计(CCD)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M),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山药多糖冷水浸提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在分析各个因...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对山药多糖冷水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根据星点实验设计(CCD)原理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M),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对山药多糖冷水浸提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山药多糖冷水浸提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0.30∶1,提取时间12.26 h,提取次数3次。结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山药多糖的实际提取率可达2.8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多糖 冷水浸提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稀土氧化物对聚丙烯自然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莲 郭敏怡 +3 位作者 郑德 王文治 熊志强 陈鸣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78,共4页
通过测试复合材料自然老化实验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稀土氧化物对聚丙烯(PP)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化初期及中期,稀土氧化物对PP的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化后期,则有一定的阻滞作用。4种氧化物中,CeO2和Pr6O11对PP老化的... 通过测试复合材料自然老化实验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稀土氧化物对聚丙烯(PP)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化初期及中期,稀土氧化物对PP的老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化后期,则有一定的阻滞作用。4种氧化物中,CeO2和Pr6O11对PP老化的阻滞作用比较明显,抗老化性能较优。同种稀土氧化物复合材料中,稀土氧化物含量的不同对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而稀土氧化物填充量高,其冲击强度高,抗老化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氧化物 聚丙烯 自然老化
下载PDF
尿塞通片剂质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莲 郭守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48,共2页
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定性,分光光度法定量研究了中药制剂尿塞通片;薄层定性展开剂为氯仿-甲醇-冰醋酸(100:5:5),碘蒸气显色,Rf值为0.687,检测波长为550mm,线性范围2μg/ml... 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定性,分光光度法定量研究了中药制剂尿塞通片;薄层定性展开剂为氯仿-甲醇-冰醋酸(100:5:5),碘蒸气显色,Rf值为0.687,检测波长为550mm,线性范围2μg/ml-20μg/ml,相关系数r=0.9999,回收率98.96%,RSD=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塞通片 质量
下载PDF
三七固体分散体滴丸制备工艺及质量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于莲 郑淑琴 +5 位作者 焦淑清 郭守志 于海 卢洪波 孙艳美 张楠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4年第6期17-19,共3页
目的 :确定三七滴丸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考察。方法 :采用正交验进行三七滴丸的处方设计和工艺优化。利用薄层色谱 (TL C)进行定性鉴别。以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为标准 ,运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人参皂苷Rg1和人... 目的 :确定三七滴丸的处方和制备工艺 ,并对其质量进行初步考察。方法 :采用正交验进行三七滴丸的处方设计和工艺优化。利用薄层色谱 (TL C)进行定性鉴别。以人参皂苷 Rg1、人参皂苷 Rb1为标准 ,运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 Rb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三七总皂苷—— PEG6 0 0 0——硬脂酸——吐温 - 80为 15 :31:1:3组成处方 ,滴丸甲醇提取液在λs=5 10 nm,λr=70 0 nm ,经外标二点法扫描测定 ,得三七皂苷的含量。结论 :所得滴丸在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上均符合药典标准。双薄层扫描法含量测定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固体分散体滴丸 正交试验 制备工艺 双波长扫描
下载PDF
“模块式方法”在药物动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于莲 马晟利 +1 位作者 于敏 李守军 《药学教育》 2000年第4期15-16,共2页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经过时量变规律的科学,是药学本科生的专业课,也是医学研究生的必修课。它是现代临床药理学、毒理学及药剂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及方法学。由于药物动力学是以现代高等数学的方法及物理化学的原理为手段进行研...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经过时量变规律的科学,是药学本科生的专业课,也是医学研究生的必修课。它是现代临床药理学、毒理学及药剂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及方法学。由于药物动力学是以现代高等数学的方法及物理化学的原理为手段进行研究的,对于本科生尤其是医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十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药学本科生 内经 体内 临床药理学 医学研究生 药剂学 必修课 专业课 教学
下载PDF
陈皮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莲 焦淑清 +2 位作者 李玉环 李馨 陈嘉乐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5期5-6,共2页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在提取条件A2B1C3(即20M Pa,35℃,过50目)时陈皮挥发油的萃取率最高,为2.04%。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陈...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陈皮中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在提取条件A2B1C3(即20M Pa,35℃,过50目)时陈皮挥发油的萃取率最高,为2.04%。结论:应用超临界CO2萃取陈皮挥发油,提取率高,稳定性强,且操作纯净、安全又保持生物活性,色味纯正,是具有相当发展潜力的提取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