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3 位作者 张振华 于赐刚 刘燕 王长永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4,共9页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下载PDF
青霉素钠在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振华 马珊珊 +3 位作者 刘燕 于赐刚 余冉 王长永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9-753,共5页
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分析了青霉素钠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5℃以下,3种供试土壤对青霉素钠的吸附特性能用Freundlic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的吸附常数KF分别为30... 分别采用振荡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分析了青霉素钠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5℃以下,3种供试土壤对青霉素钠的吸附特性能用Freundlic模型进行较好的拟合,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的吸附常数KF分别为30.73、39.26和64.58 m L·g-1。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表明土壤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青霉素钠的主要因素。供试土壤对青霉素钠的吸附自由能变化值均<40 k J·mol-1,该吸附过程主要属于物理吸附,吸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东北黑土、太湖水稻土和江西红壤。土柱淋溶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黏粒含量亦是影响淋溶过程的主要因素,青霉素钠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能力较弱,3种土壤淋溶性能由大到小依次为江西红壤、太湖水稻土和东北黑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钠 吸附 淋溶 土壤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3
作者 张振华 董珊珊 +1 位作者 刘燕 于赐刚 《世界环境》 2016年第B05期34-35,共2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微生物种类、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这些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化程度。一般认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基因、物种、种群以及群落4个层面。长期以来,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研究方法...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指土壤生态系统中所有的微生物种类、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这些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化程度。一般认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基因、物种、种群以及群落4个层面。长期以来,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缺失导致对于它们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远没有宏观生物那样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微生物种类 土壤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 相互作用 多样化 基因
下载PDF
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土壤中青霉素钠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珊珊 刘燕 +4 位作者 余冉 张振华 于赐刚 宋海亮 王长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8-1985,共8页
建立了一种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中青霉素钠的简单、快速的方法.样品以超纯水为提取溶剂,50℃提取温度为ASE提取条件参数;HLB型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6.0mL 5%甲醇淋洗、4.0mL乙腈-甲醇(1∶1)洗脱... 建立了一种加速溶剂萃取(ASE)-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中青霉素钠的简单、快速的方法.样品以超纯水为提取溶剂,50℃提取温度为ASE提取条件参数;HLB型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6.0mL 5%甲醇淋洗、4.0mL乙腈-甲醇(1∶1)洗脱;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PDA)测定,检测波长λ=191.1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1∶1),采用等梯度洗脱程序,取得较好的检测分离效果.对0.5、2.0、8.0mg·kg-1等3个不同添加浓度水平的青霉素钠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3.1%—89.7%,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为1.1%—2.9%(n=5),检出限可达235.0μg·L-1.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质量控制要求,能够满足环境土壤样本中痕量青霉素钠检测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钠 加速溶剂萃取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花粉漂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雪 董姗姗 +3 位作者 于赐刚 陈明 刘燕 吴洪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2-527,共6页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漂移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材料,连续2 a在江苏省徐州市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实验基地进行可控的农田试验。为了研... 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花粉漂移所引起的生物安全问题倍受关注。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材料,连续2 a在江苏省徐州市转基因作物环境安全实验基地进行可控的农田试验。为了研究风向对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影响,采用同心圆设计,在花粉供体周围8个方向不同距离处检测小麦花粉密度,结果显示8个方向上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均随与花粉源距离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但不同方向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有显著差异,下风向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相对较慢。同时,为了研究花粉源大小对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影响,平行设置2块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在其下风向检测小麦花粉密度,结果显示花粉源面积增大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缓转基因小麦花粉密度的衰减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风向、风速和距离是影响转基因小麦花粉漂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漂移 转基因小麦 转基因逃逸 基因漂移
下载PDF
花粉源大小及花粉竞争对抗病毒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姗姗 石雪 +3 位作者 于赐刚 张振华 陈明 刘燕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防止外源基因逃逸以及小麦品种间种质污染。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以扬麦158和矮杆败育小麦为花粉受体,平行设置2种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通过调查距... 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研究有助于建立防止外源基因逃逸以及小麦品种间种质污染。以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转基因冬小麦品种N12-1为花粉供体,以扬麦158和矮杆败育小麦为花粉受体,平行设置2种不同面积(100和400 m^2)的花粉源,通过调查距花粉源不同距离处转基因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研究了花粉源大小及不同品种对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粉源大小对小麦基因漂移频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花粉受体材料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有显著差异,在0和2 m处矮杆败育小麦中的基因漂移频率显著偏高;小麦的基因漂移频率随着距花粉源距离的增加显著下降,5 m以后降为0。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竞争是影响转基因小麦基因漂移的主要因素,距离隔离是控制小麦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漂移 转基因小麦 花粉竞争 异交率 距离隔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思想的理论内涵及生态保护修复实践——以广西左右江流域工程试点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春华 叶春 +7 位作者 刘燕 谢华 张振华 于赐刚 杨瑞刚 王亚空 吕美婷 戴婉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9-506,共8页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 对习近平总书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解读,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例,进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探索。对左右江流域的区位特征及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表明该流域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目前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突出,许多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堪忧。以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为理论依据,明确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思路与绩效目标,将流域分为山地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丘陵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区、平原污染源控制与环境综合整治区、湿地和水体生态保护与修复区4个功能区,分别提出不同功能区的修复方案;工程试点方案实施1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良好结合,可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理论内涵 生态保护与修复 工程方案 左右江流域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公约》下有关农药化肥减量化要求及我国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鑫 王蕾 +5 位作者 胡飞龙 马月 于赐刚 卢晓强 刘立 郑苏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9-1136,共8页
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越来越多缔约方、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的关注。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履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化肥农药问题对环境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供应链、激... 化肥农药的长期、不合理施用,导致环境污染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引发越来越多缔约方、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的关注。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履约的重要内容之一,化肥农药问题对环境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供应链、激励措施和主流化等议题具有实践意义。通过系统搜集、对比国内外化肥农药施用现状,梳理与《公约》相关目标的进展及演变进程,深入分析该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4点建议:(1)建立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平衡《公约》3大目标,提升化肥农药利用效率;(2)完善可持续供应链体系,减少供应链过程产生的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损失;(3)明确我国在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零增长,以及在该领域已不存在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补贴政策的客观事实;(4)将化肥农药因素纳入国家农业政策,并将其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等其他部门战略相结合。作为《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中国将以COP15召开为契机,实现污染与主流化、有害补贴、可持续供应链等重难点议题的协同和有效解决,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奠定基础,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转型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化 生物多样性有害补贴 可持续供应链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下载PDF
转Cry1Ie基因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2 位作者 于赐刚 王长永 刘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1-284,共14页
为评估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配制4种分别含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的试验饲料,并以商业饲料为对照,通过98 d喂养实验,调查... 为评估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动物,配制4种分别含有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以及相应非转基因亲本的试验饲料,并以商业饲料为对照,通过98 d喂养实验,调查斑马鱼的摄食、生长、繁殖和抗氧化酶活性,分析不同喂养阶段斑马鱼的组织病理和敏感蛋白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抗虫转基因玉米和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对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肠道和性腺的组织病理、产卵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无显著影响。转基因大豆组斑马鱼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大豆组和商业饲料组,且雄鱼显著高于雌鱼(P<0.05)。斑马鱼脏器组织中敏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没有随时间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喂养时间与组别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试验饲料组斑马鱼的生长表现、肝脏中SOD活性以及mRNA表达量与商业饲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上的差异有关。总体上看,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和转CP4-EPSPS基因耐除草剂大豆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的生态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玉米 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 斑马鱼 生态毒理效应
下载PDF
唐诗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0
作者 郭晓平 马月 +2 位作者 张振华 刘燕 于赐刚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8期5-8,共4页
本研究从生物多样性视角分析了《唐诗三百首》中的310首唐诗,发现绝大部分诗篇有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其中涉及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涉及动物界的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植物界的被子植物... 本研究从生物多样性视角分析了《唐诗三百首》中的310首唐诗,发现绝大部分诗篇有与生物多样性相关内容。其中涉及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和城市生态系统;涉及动物界的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腔肠动物门,植物界的被子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苔藓植物门,以及真菌界。分析发现,不同体裁、句长的唐诗中生物多样性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字数是导致该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将“唐诗”与“生物学”联系起来,可推动中小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增强回归树
下载PDF
Biolog-ECO解析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49
11
作者 郑丽萍 龙涛 +3 位作者 林玉锁 于赐刚 刘燕 祝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9-765,共7页
为考察有机氯农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有机氯农药污染(DDTs 451.5 mg/kg)显著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而较低水平的污染对土壤... 为考察有机氯农药对受污染场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采用Biolog-ECO技术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水平的有机氯农药污染(DDTs 451.5 mg/kg)显著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而较低水平的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呈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在碳源的利用上显示了较大的差异,对胺类(胺/氨基化合物)不能利用,但对双亲化合物的利用率则有所提高.不同程度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总体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利用羧酸类和氨基酸相对较多,如D-半乳糖醛酸、衣康酸、L-精氨酸、L-天门冬酰胺;而在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微生物利用氨基酸类及糖类较多,如α-D-乳糖和L-精氨酸.因此,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可能受污染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Biolog-ECO 土壤微生物 群落功能多样性 AWCD
原文传递
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于赐刚 郭晓平 +4 位作者 马月 张振华 刘燕 董姗姗 孙硕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1-236,共6页
【目的】鸟类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探讨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了解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等现状,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 【目的】鸟类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探讨浙江松阳县鸟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状况,了解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境等现状,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将松阳县全域范围划分为17个10 km×10 km的工作网格,采用样线法对各网格进行调查,共设置24条样线,生境类型包括林地、农田和湿地3类,调查时间从2020年12月—2021年11月。通过计算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松阳鸟类进行多样性分析,采用双因素嵌套方差分析方法对不同季节、不同生境中鸟类生物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①全年共观测到野生鸟类249种,分属18目62科。各个季节观测到的鸟类物种数量多少依次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其中春季观测到的鸟类最多,达到195种;夏季最少,为89种;每个季节均观测到的鸟类有52种。各种生境观测到的鸟类数量多少依次为湿地>林地>农田,其中湿地中观测到的鸟类最多,达到140种;农田中观测到的鸟类最少,为109种;各生境均观测到的鸟类有28种。②全部鸟类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5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2种,易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8种。③季节和生境对各个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季节和生境的交互作用对鸟类物种丰富度影响极显著(P<0.01),对香农多样性指数、辛普森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松阳丰富的鸟类多样性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春季是鸟类最多的季节;松阳的林地、湿地、农田都是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各种生境中观测到的鸟类均超过百种,其中湿地范围内观测到鸟类丰富度高于林地和农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生物多样性 生境 样线法 浙江松阳
原文传递
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亦可 郭晓平 +1 位作者 马月 于赐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目的】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30年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点的优化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20年的4期Landsat系列影像,借助Google Earth E... 【目的】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近30年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点的优化调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1990~2020年的4期Landsat系列影像,借助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核密度分析、空间热点探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1990~2020年期间阿坝州居民点的规模不断扩大,且“冷”、“热”区分异明显,总体呈现“局部聚集-沿河分布”的特征;东南部峡谷区是全州居民点高密度聚集区和主要“热点区”,扩张速度最快;年平均气温、海拔以及人口数量是影响阿坝州居民点规模的最重要因素。【结论】自然地理条件对川西北生态脆弱区居民点分布的约束作用在逐步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 时空格局 演变特征 影响因素 青藏高原东缘
原文传递
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斑马鱼的生态毒理学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姗姗 章嫡妮 +4 位作者 张振华 于赐刚 刘燕 赵海铭 王长永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45-2853,共9页
转基因作物的饲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评估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受试动物,设置5个处理:含20%转基因玉米膨化饲料组(GMF)、含20%亲本玉米膨化饲料组(PF)、转基因玉米粉(GMM)... 转基因作物的饲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评估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受试动物,设置5个处理:含20%转基因玉米膨化饲料组(GMF)、含20%亲本玉米膨化饲料组(PF)、转基因玉米粉(GMM)、亲本玉米粉(PMM)以及商业饲料对照组(CF),通过98 d的喂养试验,调查斑马鱼的生长表现、组织病理、繁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敏感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斑马鱼的各项生长指标、肝脏、脑和肠道的组织病理、产卵量、受精卵孵化率、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SOD、CAT、热激蛋白70(HSP70)和卵黄蛋白原(VTG)mRNA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在试验后期,饲料组(GMF和PF)和玉米粉组(GMM和PMM)斑马鱼的体重、体长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商业饲料组;饲料组斑马鱼的孵化率显著低于玉米粉组和商业饲料组;饲料组(3.85±0.76)雄鱼肝脏中的VTG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玉米粉组(1.60±0.56).研究表明,转mCry1Ac基因玉米对斑马鱼没有明显生态毒理效应,但由于配制的膨化饲料与商业饲料在营养成分和适口性上的差异,可能导致个别指标与商业饲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BT799 斑马鱼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及其影响研究现状与热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坤 于赐刚 +2 位作者 张艺凡 高军 卢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8-516,共9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463篇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开展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进而梳理1992-2020年期间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结果表明:(1...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463篇文献,采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开展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分析,进而梳理1992-2020年期间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结果表明:(1)围绕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影响的相关研究,尽管发文量总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但与围绕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区开展的其他研究相比,发文量仍显不足;(2)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大多来自中国,并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核心的合作网络;(3)人类活动对野生旗舰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是该领域研究中的2个重要主题;(4)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影响的定量化评估及其空间制图,是目前研究中的热点.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兼顾更多的人类活动和自然保护区类型,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发展能反映多重压力相互作用的定量化评价方法,并在多个尺度对影响途径、作用机制以及典型案例等方面给予更高的关注度.(图7表1参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自然保护区 文献计量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6
作者 秦卫华 刘燕 +1 位作者 李中林 于赐刚 《生命世界》 2016年第7期58-67,共10页
2014年11月中旬,因参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课题,作者一行4人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轿子山又名轿子雪山,距离昆明市只有约150公里,是我国纬度较低且距离大城市最近的一座雪山,也是我国... 2014年11月中旬,因参与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调查课题,作者一行4人前往云南省昆明市,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轿子山又名轿子雪山,距离昆明市只有约150公里,是我国纬度较低且距离大城市最近的一座雪山,也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海拔最高的山体,因最高峰形如花轿而得名。主峰轿顶海拔4?223米,每年积雪时间约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轿子山 云南省 物种调查 外来入侵 野外调查 青藏高原 昆明市
原文传递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初探
17
作者 秦卫华 李中林 +1 位作者 于赐刚 张振华 《生命世界》 2015年第9期56-73,共18页
2015年7月9—11日,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们来至4号称有着火一般气候的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对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第一次来到这里,刚到元江县城住下,就充分领略到这里的高温,晚上8点还是3... 2015年7月9—11日,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我们来至4号称有着火一般气候的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对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次野外调查。第一次来到这里,刚到元江县城住下,就充分领略到这里的高温,晚上8点还是37度,白天最高在42度左右,简直和热带非洲一样炎热,到处都是热风拂面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元江 植物 野外调查 哈尼族 玉溪市 云南省 季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