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于飞鸿 赵琳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5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8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抗VEG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野缺损程度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两组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眼压水平低于治疗前,高于治疗后1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小视野缺损程度,提高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改善眼压及视力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下载PDF
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赵琳 于飞鸿 杨斯崇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干眼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聚乙烯... 目的:探讨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干眼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环孢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前,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结果、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hirmer结果、BUT、F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部烧灼感、眼部异物感、眼刺痛、迎风流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重症干眼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眼表功能及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滴眼液 聚乙烯醇滴眼液 干眼症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25例胃镜特点及临床分析
3
作者 于飞鸿 徐樨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5143-5144,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胃镜特点及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10~2006-10诊治的25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并分析其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以...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胃镜特点及临床意义,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10~2006-10诊治的25例伴有消化道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并分析其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征与临床的关系.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消化道症状以腹痛为主,多位于脐周,疼痛较剧烈,腹部体征相对轻微,胃镜下消化道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点片状出血、糜烂或溃疡,病变以十二指肠降部最常见,且病变最严重.结论:多数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消化道黏膜受累,且部分病变出现于皮肤紫癜前,胃镜检查对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诊断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口腔唾液幽门螺杆菌测试板的临床筛查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晶 徐樨巍 +2 位作者 丁召路 于飞鸿 王国丽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7期2696-2698,共3页
目的探讨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测试板检测Hp感染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儿同时行HpS检测和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50例患儿中HPS检出阳性65例(43.33... 目的探讨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测试板检测Hp感染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有消化系统症状的患儿同时行HpS检测和胃镜下胃黏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并对两者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50例患儿中HPS检出阳性65例(43.33%),胃镜RUT检出阳性41例(27.33%),阳性符合率(敏感性)为85.37%,阴性符合率(特异性)为72.48%;阳性预测值为53.85%,阴性预测值为92.94%。结论 HPS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无创、准确等优点,是临床筛查Hp感染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唾液 测试板 检测方法
下载PDF
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宏宇 韩国栋 于飞鸿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6期2457-2459,共3页
目的评价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年龄(±5岁)匹配对照组7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腋窝淋巴... 目的评价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78例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女性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按照年龄(±5岁)匹配对照组78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较少、疤痕面积较小、住院时间较短,且术后上臂感觉异常与疼痛发生率明显较低,以上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与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腔镜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腔镜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儿急性胰腺炎51例病因及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晶 徐樨巍 +2 位作者 丁召路 于飞鸿 王国丽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8期2838-284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以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过程。结果感染(35.29%)和胆管病变(25.49%)为AP的主要病因,其次病因不明占21.57%。经内科保守治疗,47...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以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1例急性胰腺炎患儿,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过程。结果感染(35.29%)和胆管病变(25.49%)为AP的主要病因,其次病因不明占21.57%。经内科保守治疗,47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均治愈;2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好转出院;2例SAP(1例合并胆结石和1例合并胆总管囊肿)经手术加内科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小儿AP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临床医师应给予充分重视。SAP延误诊断和治疗后果严重,临床医师应掌握对SAP早期诊断的指标,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轻型急性胰腺炎 重型急性胰腺炎误诊 治疗
下载PDF
儿童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败血症一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董丽娟 王殿敏 于飞鸿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2-312,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艾滋病 隐球菌败血症 合并症 病例
原文传递
小儿胰腺炎与胰胆管合流异常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晶 徐樨巍 +2 位作者 丁召路 于飞鸿 王国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炎和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关系。方法选择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入院诊断为胰腺炎的患儿18例,并与进一步行腹部肝胆胰腺B超、CT检查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有胰胆管病变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炎和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的关系。方法选择以腹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入院诊断为胰腺炎的患儿18例,并与进一步行腹部肝胆胰腺B超、CT检查和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有胰胆管病变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儿中诊断急性胰腺炎14例,慢性胰腺炎4例。18例胰腺炎患儿先天胆总管扩张6例,胆管扩张1例,胆总管囊肿5例,APBDU 6例(不伴胆管扩张)。9例接受手术治疗6,例胰腺炎治愈,3例好转;1例胰腺胸膜瘘患儿接受ERCP支架扩张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7例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稳定出院;1例未愈。结论 APBDU是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寻找胰腺炎患儿潜在的胰胆管解剖学上发育异常和异常胆道病变,利于病因治疗、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胰腺炎 胰胆合流异常
下载PDF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在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秦秀敏 张晶 +3 位作者 于飞鸿 王国丽 周锦 吴捷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5期636-639,共4页
目的总结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期为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常规检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考虑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目的总结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以期为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的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常规检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考虑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儿10例,总结病例特点、临床诊疗思路及小肠镜检查的结果分析。结果10例患儿年龄6~13岁,病史3 d至10月余,以呕血、血便、黑便、面色苍白为主诉,血色素最低53 g/L。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未明确诊断,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9例均明确诊断,内镜检查阳性率90%,1例未见明确出血部位,继续内科保守治疗,其余患儿给予治疗后均未再出现消化道出血。结论小肠镜检查在儿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但不同年龄段儿童需要的诊疗规范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下载PDF
儿童消化道异物277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梅天璐 徐樨巍 +4 位作者 王国丽 周锦 于飞鸿 张杰 郝京生 《北京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087-1088,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消化道异物特点,探讨小儿消化道异物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9月我院因消化道异物住院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7例。取出异物262例(94.6%),自行排出或放弃治疗15例(5.4%)。内镜取出异物245... 目的总结小儿消化道异物特点,探讨小儿消化道异物适宜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9月我院因消化道异物住院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7例。取出异物262例(94.6%),自行排出或放弃治疗15例(5.4%)。内镜取出异物245例(93.5%),手术取出异物17例(6.5%)。异物位于食管206例(78.6%),胃内32例(12.2%),肠道21例(7.6%),消化道外3例。取出异物37种,可见金属利器50例(19.1%),食物碎块30例,硬币27例,电池22例。结论儿童消化道异物诊断及治疗难度较大,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异物形状、种类、体积、嵌顿时间、停滞部位选择适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异物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飞鸿 《华夏教师》 2018年第8期71-71,共1页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对教育的培养,基于综合性与基础性相互融合的语文学科来讲,在小学语文中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既要关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语文运用性的实践。语文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对教育的培养,基于综合性与基础性相互融合的语文学科来讲,在小学语文中进行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既要关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语文运用性的实践。语文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注重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中高年级 语文
下载PDF
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飞鸿 徐樨巍 +3 位作者 郭景 李东丹 崔晓双 郭姝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儿童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CYP2C19)的基因代谢型分布,并考察性别、年龄对其遗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健康体检的汉族儿童的全血标本,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儿童细胞色素P450 2C19基因(CYP2C19)的基因代谢型分布,并考察性别、年龄对其遗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保健中心健康体检的汉族儿童的全血标本,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纯合子快代谢型(homozygous extensive metabolizer,Hom EM),杂合子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heterozygous extensive metabolizer,Het EM),弱代谢型(poor metabolizer,PM),并分别统计各型儿童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对182例中国汉族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进行分析检测,Hom EM占35.7%,Het EM占47.8%,PM占16.5%。男103例,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Hom EM占32.0%,Het EM占51.5%,PM占16.5%;女79例,Hom EM占40.5%,Het EM占43.0%,PM占16.5%。年龄1岁~15岁1个月,中位数5岁,<3岁组,Hom EM占31.0%,Het EM占55.2%,PM占13.8%;3~6岁组Hom EM占38.3%,Het EM占42.0%,PM占19.7%;>6岁组Hom EM占34.7%,Het EM占51.4%,PM占13.9%。结论中国汉族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类型以Hom EM(35.7%)及Het EM(47.8%)多见,而PM(16.5%)较少见。儿童CYP2C19基因代谢型在不同性别、年龄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步判断,性别、年龄可能不是CYP2C19遗传多态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CYP2C19 儿童
原文传递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时佼佼 马立威 +3 位作者 韩琳 于飞鸿 肖宇婷 石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硅油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血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17例RD患者(17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玻璃体切割术前、取...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RD)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硅油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对血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17例RD患者(17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侧眼为对照眼,分别于玻璃体切割术前、取油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睫状后动脉(PCA)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同时观察视网膜复位及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前RD眼的OA、CRA的PSV较对照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眼在硅油取出术后1周OA的PSV较术前显著增加,RI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RD眼OA的RI与激光点数、硅油填充时间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光凝及硅油填充有助于视网膜复位,能够改善眼球血液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睫状体平部玻璃体切除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 球后血流参数
下载PDF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121例胃镜特点分析
14
作者 李婧 于飞鸿 +4 位作者 秦秀敏 周锦 梅天璐 吴捷 王天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受累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的胃镜表现,为儿童EGIDs的诊断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01-01—2022-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上消化...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受累的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eosinophilic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EGIDs)的胃镜表现,为儿童EGIDs的诊断提供经验。方法收集并分析2016-01-01—2022-12-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就诊的上消化道受累的EGIDs患儿初次诊断时胃镜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21例上消化道受累的EGIDs患儿(男89例、女32例),食管受累者31例(25.62%),胃部受累者39例(32.23%),十二指肠受累者85例(70.25%)。食管受累者中常见的异常为黏膜粗糙(32.26%)、充血水肿(25.81%)、环状改变(9.68%)、糜烂(9.68%)、黏膜红斑(9.68%),胃镜下无异常的占45.16%。胃部受累者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100%)、胃黏膜花斑样(71.79%)、黏膜红斑(25.64%)、胃底黏液池浑浊或胆染(23.08%)、出血斑或咖啡斑(20.51%)、糜烂(15.38%)、黏膜粗糙(15.38%)及溃疡(12.82%)。十二指肠受累者常见异常为黏膜充血水肿(58.82%)、溃疡(31.76%)、白苔(23.53%)、红斑(22.35%)、粗糙(22.35%)、糜烂(15.29%)等,胃镜下未见异常的为28.24%。十二指肠受累者溃疡发生率高于胃部受累者(χ^(2)=5.011,P<0.05),而出血样改变更常见于胃部(χ^(2)=5.940,P<0.05)。结论儿童EGIDs胃镜表现缺乏特异性。食管受累者可见黏膜粗糙、充血水肿、环状改变等;胃部受累者可见黏膜充血水肿、花斑样、黏膜红斑等,而十二指肠受累常见异常为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白苔、黏膜红斑等。约半数食管受累和1/4十二指肠受累的EGIDs患儿胃镜下表现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道疾病 胃镜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克罗恩病的内镜下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飞鸿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可累及全消化道,肠狭窄及瘘管形成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CD的内镜下治疗术式日益涌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狭窄切开术已成为CD相关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内镜治疗也越来越多地用于CD相关瘘管,可有效延迟...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可累及全消化道,肠狭窄及瘘管形成是其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CD的内镜下治疗术式日益涌现,内镜下球囊扩张术和狭窄切开术已成为CD相关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内镜治疗也越来越多地用于CD相关瘘管,可有效延迟或避免外科手术治疗。该文从内镜下治疗CD合并狭窄及瘘管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狭窄 瘘管 内镜下治疗
原文传递
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肠套叠的初步探讨
16
作者 于飞鸿 张晶 +5 位作者 梅天璐 秦秀敏 王国丽 周锦 房永利 吴捷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小肠息肉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经DBE检查及治疗的PJS小肠息肉肠套叠的患儿,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治疗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PJS)小肠息肉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经DBE检查及治疗的PJS小肠息肉肠套叠的患儿,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外科手术史、腹部超声、小肠镜检查治疗情况及术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PJS小肠息肉肠套叠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10.25±2.52)岁。14例患儿共合并21处小肠套叠,其中单发套叠者8例,多发套叠者6例。14例患儿均行DBE检查及治疗,共切除小肠息肉215枚,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12例患儿经DBE治疗成功解除了肠套叠,引起肠套叠的小肠息肉最大径平均为(4.38±1.43)cm。1例患儿DBE未到达肠套叠息肉部位,1例患儿DBE术后出现肠梗阻,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DBE为无完全性肠梗阻的PJS小肠息肉肠套叠患儿提供了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PEUTZ-JEGHERS综合征 小肠息肉 肠套叠 双气囊小肠镜
原文传递
儿童食管腐蚀性烧伤的营养管理
17
作者 于飞鸿 吴捷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食管腐蚀性烧伤常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多为意外摄入腐蚀性物质所致,是造成儿童食管狭窄常见原因之一。营养支持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儿童食管腐蚀性烧伤的评估、营养管理的时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 食管腐蚀性烧伤常发生于6岁以下儿童,多为意外摄入腐蚀性物质所致,是造成儿童食管狭窄常见原因之一。营养支持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患儿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儿童食管腐蚀性烧伤的评估、营养管理的时机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食管 腐蚀性烧伤 营养
原文传递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秀敏 张晶 +5 位作者 于飞鸿 王国丽 周锦 孟园 郭辉 吴捷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技术在儿童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诊断慢性胰腺炎且具有行ERCP指征的16例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相关技术在儿童慢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消化内科诊断慢性胰腺炎且具有行ERCP指征的16例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数据。结果 16例患儿共行39次ERCP手术,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7.20±2.51)岁,最低体重13 kg;所有患儿均存在上腹痛,3例伴有喘憋,1例伴有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糖尿病。16例患儿经ERCP诊断,7例为胰腺分裂,1例同时存在胰胆合流异常;16例患儿中,11例完善基因检查,9例存在基因突变(7例为SPINK1突变,1例PRSS1突变,1例CFTR突变)。手术时间为30~65 min,中位手术时间43 min,手术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与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基因突变等无相关性。16例患儿中,15例均成功置入胰管支架,成功率93.8%,3例患儿出现术后胰腺炎,余均存在高淀粉酶血症,术后并发症与年龄、是否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基因突变等无相关性。所有患儿均完成>1年随访,所有患儿均未再出现胰腺炎发作,随访1年体重指数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因更换支架行ERCP次数2~4次,支架更换时间3~12个月不等。结论儿童慢性胰腺炎病因主要为解剖结构异常或基因突变,ERCP及相关技术在慢性胰腺炎治疗中是微创、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儿童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官德秀 吴捷 +5 位作者 张晶 郭姝 于飞鸿 周锦 王国丽 徐樨巍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3年第2期157-163,共7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38例应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U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激...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儿童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治的38例应用激素治疗的中重度UC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分为激素难治组和激素有效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累积复发率,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激素难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8例中重度UC患儿,男22例,女16例;发病年龄10.7(8.5,12.7)岁,病程4.3(1.1,13.6)个月。38例UC患儿应用激素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3%、52.6%、63.7%和69.5%。激素有效组17例(44.7%),激素难治组21例(55.3%),其中激素依赖16例(42.1%)、激素抵抗5例(13.2%)。激素难治组患儿基线、激素治疗第3天和第5天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PUCAI)评分[65.0(50.0,70.0)分比50.0(37.5,60.0)分,25.0(10.0,37.5)分比10.0(10.0,20.0)分,25.0(10.0,37.5)分比10.0(5.0,12.5)分]、早期复发率(85.7%比35.3%)均高于激素有效组,复发时间[4.0(2.0,5.0)个月比19.0(7.5,46.5)个月]短于激素有效组,基线白蛋白水平[(33.3±5.5)g/L比(37.6±5.9)g/L]低于激素有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PUCAI评分是激素难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0,95%CI:1.011~1.132,P=0.020)。结论中重度UC患儿激素依赖率和激素抵抗率较高,激素难治患儿疾病复发时间更早、早期复发率更高、基线白蛋白水平更低。基线PUCAI评分较高的中重度UC患儿更易发生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糖皮质激素 激素依赖 激素抵抗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合并肠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20
作者 官德秀 郭姝 +4 位作者 梅天璐 于飞鸿 周锦 王国丽 吴捷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845-84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 目的探讨儿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肠外表现(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EIM)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99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EIM分为伴EIM组与不伴EIM组,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UC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药物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患者EIM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99例UC患者,男57例,女42例,发病年龄10.3(6.4,12.6)岁,病程4.2(1.6,10.1)个月。该研究患者以广泛结肠(E3)和全结肠(E4)型(69/99,69.7%)、中重度活动(63/99,63.6%)、结肠黏膜中重度炎症(89/99,89.9%)为主。不伴EIM组77例(77.8%),伴EIM组22例(22.2%),其中5例患者出现2种EIM,EIM以口腔溃疡(9例)、关节病变(7例)、皮肤病变(6例)为主。与不伴EIM组比较,伴EIM组UC患者病变部位E4型(77.3%比44.2%,χ2=7.513,P=0.006)、疾病活动程度中重度活动(81.8%比58.4%,χ2=4.041,P=0.044)、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评分[47.5(35.0,57.5)分比35.0(25.0,50.0)分,Z=-2.260,P=0.024]、诊断时C反应蛋白≥8 mg/L的比例(54.5%比19.5%,χ2=10.607,P=0.001)、红细胞沉降率[30.0(13.8,47.8)mm/h比10.0(4.0,19.5)mm/h,Z=-3.918,P<0.001]、诊断后一年内糖皮质激素治疗比例(77.3%比49.4%,χ2=5.403,P=0.020)、生物制剂治疗比例(45.5%比23.4%,χ2=4.112,P=0.043)均明显升高;E3型明显低于不伴EIM组(0比23.4%,χ2=4.81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诊断时红细胞沉降率是EIM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63,95%CI:1.025~1.103,P=0.001)。结论伴EIM的UC患者病变范围更广泛,疾病活动程度更重,炎性指标明显升高,激素和生物制剂治疗更常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是UC患者出现EI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结肠炎 溃疡性 肠外表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