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冯翠萍 乔瑶瑶 +8 位作者 李佳欣 梁国栋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常明昌 孟俊龙 刘靖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多糖作为食用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够为机体供给能量,而且可以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食用菌多糖是α-葡聚糖、β-葡聚糖、混合α,β-葡聚糖,以及由果糖、半乳糖、...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多糖作为食用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够为机体供给能量,而且可以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食用菌多糖是α-葡聚糖、β-葡聚糖、混合α,β-葡聚糖,以及由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其中,β-葡聚糖是食用菌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多糖。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为食用菌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综述了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辐射、抗突变、抑菌、抗疲劳、抗凝血等方面的功能及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糖 结构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营养平衡调和油的配制及营养成分的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胜男 张娜宁 +3 位作者 杨皓瑜 何丽霞 云少君 冯翠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5,81,共5页
为解决单一食用油中营养组分缺陷问题,以大豆油、橄榄油、鱼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然后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依据不同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其配比并配制... 为解决单一食用油中营养组分缺陷问题,以大豆油、橄榄油、鱼油和亚麻籽油为基料油,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然后按照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依据不同基料油的脂肪酸组成计算其配比并配制调和油,最后测定调和油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大豆油、橄榄油、亚麻籽油、鱼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4种油脂配制调和油的最适配比为45%、45%、8%、2%;调和油中主要微量营养成分及其含量为角鲨烯2.18 mg/kg、β-胡萝卜素0.474 mg/kg、α-生育酚73.6 mg/kg、β-生育酚0.6 mg/kg、γ-生育酚132.0 mg/kg、δ-生育酚20.4 mg/kg、总甾醇5 700 mg/kg。所得调和油符合中国营养学会关于脂肪酸推荐摄入量的要求,是一种营养平衡调和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油 营养平衡 大豆油 橄榄油 鱼油 亚麻籽油
下载PDF
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变学及体外消化分析
3
作者 苏翠馨 魏世杰 +8 位作者 常明昌 冯翠萍 曹谨玲 云少君 徐丽婧 耿雪冉 程菲儿 孟俊龙 程艳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1,共8页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 为给吞咽困难人群设计一种易于吞咽的高蛋白质食物,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HE)为原料,添加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使得蛋白质含量达到总质量的10%以上,并分别添加3?种增稠剂(黄原胶(xanthan gums,XG)、κ-卡拉胶(kappa carrageenan,KC)或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制备出易于吞咽的猴头菌乳,并测定富含蛋白质浓稠猴头菌乳的流动性、黏弹性及体外消化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表现出弱凝胶行为;通过稳态实验测得样品高抗变形性(高G*值)和良好弹性(低tanδ值)依次为:HE-SPI-CMC>HE-SPI-XG>HE-WP-XG>HE-WP-KC,G*值越高越利于吞咽困难和老年人食用;在模拟体外消化过程中,样品黏度(η)值和稠度系数(K)值依次为:HE-WP-KC>HEWP-XG>HE-SPI-XG;可溶性蛋白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在消化完成后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依次为:HE-WP-CMC>HE-WP-KC>HE-SPI-KC>HE-WP-XG。因此,HE-WP-KC组合更适合老年人食用。这项研究解释了蛋白质-增稠剂相互作用和食物基质如何决定样品的流变学和消化特性,可为吞咽困难人群的饮食需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 流变学 体外消化 蛋白质水解
下载PDF
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稳定多重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其对亲水/疏水性物质的共递送作用
4
作者 郭元昊 王雅欣 +7 位作者 董鹏飞 林楷 杜鹏雅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25,共9页
本研究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dextran-rHuHF-resveratrol,Dex-rHuHFRes)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并对多重乳液进行表征,分析其稳定性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作用。结果表明,在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7%(... 本研究采用两步乳化法制备葡聚糖-铁蛋白-白藜芦醇纳米粒子(dextran-rHuHF-resveratrol,Dex-rHuHFRes)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并对多重乳液进行表征,分析其稳定性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递送作用。结果表明,在聚甘油蓖麻醇酸酯添加量为7%(以油相体积计)、W1与O体积比为3∶7、W1/O初乳与外水相W2体积比为4∶6的条件下,乳液外观均一、液滴分布均匀、粒径最小(472 nm),表观黏度和储能模量(G’)最高。在pH 7、NaCl浓度100 mmol/L、低离心力条件下乳液稳定性较好。在不利环境中,与游离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相比,多重乳液所负载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保留率显著提升(P<0.05)。W1/O/W2多重乳液负载的绿原酸、虾青素及白藜芦醇的生物可及性显著升高(P<0.05),乳液的抗氧化活性明显提升(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Dex-rHuHF-Res纳米颗粒稳定的W1/O/W2多重乳液应用于递送活性物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 铁蛋白 多重乳液 生物活性物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酶解方法对香菇风味物质的影响
5
作者 吴珊珊 许兴华 +7 位作者 卢星如 艾洪湖 吴蕊 曹谨玲 程艳芬 云少君 程菲儿 冯翠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7-309,共13页
为探究不同酶解方法对香菇风味物质的影响,选用2种单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和1种复合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酶解香菇,比较不同酶处理的香菇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风味蛋白酶组和复合酶组酶解液中可... 为探究不同酶解方法对香菇风味物质的影响,选用2种单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和1种复合酶(纤维素酶+风味蛋白酶)酶解香菇,比较不同酶处理的香菇风味物质的差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组、风味蛋白酶组和复合酶组酶解液中可溶性糖总量分别显著上升144.21%,114.24%和438.28%,有机酸总量分别显著上升9.06%,8.31%和13.77%(P<0.05),复合酶处理组显著高于单一酶处理组。复合酶组的呈味核苷酸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纤维素酶组、风味蛋白酶组6.55%,4.90%和5.75%(P<0.05)。与对照组相比,风味蛋白酶和复合酶处理组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了56.19%和58.95%(P<0.05)。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6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醇类物质和含硫化合物最丰富。复合蛋白酶处理组中1-辛烯-3-醇(蘑菇醇)和1,2,3,5,6-五硫杂环庚烷(香菇素)相对含量较高,分别达到68.27%和8.06%。结论:纤维素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酶解能促进香菇可溶性糖、有机酸、呈味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及1-辛烯-3-醇(蘑菇醇)和1,2,3,5,6-五硫杂环庚烷(香菇素)等风味物质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纤维素酶 风味蛋白酶 复合酶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杏鲍菇空气煎炸过程品质变化与羧甲基赖氨酸、羧乙基赖氨酸生成研究
6
作者 靳雯 景凯鑫 +6 位作者 张冬鸽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李永 冯翠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7-45,共9页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 本文以杏鲍菇脆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脆片中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以及2种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羧甲基赖氨酸(N^(ε)-carboxymethyl-lysine,CML)和羧乙基赖氨酸(N^(ε)-carboxyethyl-lysine,CEL)的含量,并研究不同煎炸温度、时间对杏鲍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脆片在煎炸过程中发生了褐变,色泽开始由白色变成金黄色,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颜色越深。脆片的水分含量显著(P<0.05)减少,硬度变化趋势为先减小后增大,且在煎炸过程中,煎炸时间和温度对杏鲍菇中CML和CEL的形成均具有显著(P<0.05)的影响,其含量随着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80℃、2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达到了最高,分别是13.75和70.63μg/g。但荧光AGEs的生成量在180℃、10 min要比160℃、10 min高4.5 AU。在160℃、10 min下,CML和CEL的含量分别是4.54和8.34μg/g,相比于160℃、20 min下,分别减少了46.65%和62.48%,且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定较好,与180℃、10 min差异不显著,同时生成的AGE较少。因此结合各个指标的测定结果和感官评价,最终确定杏鲍菇脆片最佳煎炸条件为160℃、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空气煎炸 荧光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羧甲基赖氨酸 羧乙基赖氨酸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艾洪湖 吴珊珊 +7 位作者 张林婷 卢星如 吴蕊 云少君 程艳芬 程菲儿 冯翠萍 曹谨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7-74,共8页
为开发和利用香菇蛋白,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香菇蛋白总巯基、游离巯基、β-折叠逐渐降低,荧光强度、粒径、β-转角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 为开发和利用香菇蛋白,研究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对香菇蛋白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香菇蛋白总巯基、游离巯基、β-折叠逐渐降低,荧光强度、粒径、β-转角和表面疏水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蛋白的剪切应力增加,表观黏度降低,说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促进了大分子聚合物的生成,且交联蛋白表现出与初始蛋白相似的致密质地,表明它们形成了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随着添加量增加(4%~12%),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越来越繁密。此外,适量的谷氨酰胺转氨酶使香菇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热稳定性和持油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不同程度地改善了香菇蛋白的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蛋白 谷氨酰胺转氨酶 理化特性 加工特性
下载PDF
热风干燥对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8
作者 侯江燕 毕书瑜 +5 位作者 崔芳铭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3,共9页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 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子实体进行热风干燥处理,检测其色差值、褐变指数、中间指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其美拉德反应程度;提取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分析其基本成分、加工特性(溶解性、相对黏度、起泡性、乳化性、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新鲜刺芹侧耳的色差值最高,干制24 h的最低;新鲜刺芹侧耳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低,干燥24 h的褐变指数与中间指数最高。新鲜刺芹侧耳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溶解所需时间最长,干燥18、24 h的溶解时间较短;干燥24h的相对黏度最高,新鲜刺芹侧耳的最低;干燥24h的乳化性、起泡性均最好,干燥12、18、24h的乳化稳定性较好,干燥18 h的起泡稳定性较好;干燥24 h的硬度、内聚性、弹性、咀嚼性和凝胶强度均最高;干燥18、24h的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干燥24h的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干燥24h的对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较高,干燥18、24 h的对多酚氧化酶抑制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刺芹侧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风干燥 刺芹侧耳 多糖-蛋白质复合物 加工特性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酶解香菇调味酱的研制及流变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韩笑月 许兴华 +6 位作者 牛旭凯 许梦燕 云少君 程艳芬 程菲儿 冯翠萍 曹谨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酶解香菇调味酱。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5%、I+G 0.6%、柠檬酸0.06%、复配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为4∶6)0.8%、香料油10%。香菇调味酱的流体类型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表... 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新型酶解香菇调味酱。结果表明,产品的最佳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5%、I+G 0.6%、柠檬酸0.06%、复配增稠剂(黄原胶∶海藻酸钠为4∶6)0.8%、香料油10%。香菇调味酱的流体类型为剪切稀化的假塑性流体,具有触变性,表现为类固体的凝胶特性。此外,该香菇调味酱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能力。香菇调味酱的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分别为24.81,10.20,1.80 g/100 g和6.70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调味酱 工艺研究 流变学特性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香菇中麦角甾醇的提取纯化、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10
作者 艾洪湖 程艳芬 +3 位作者 云少君 刘靖宇 冯翠萍 曹谨玲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25-34,共10页
为建立一种香菇中麦角甾醇检测的三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溶剂提取法、重结晶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纯化香菇麦角甾醇,对其进行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有效消... 为建立一种香菇中麦角甾醇检测的三波长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溶剂提取法、重结晶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法纯化香菇麦角甾醇,对其进行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三波长分光光度法可以有效消除杂质和其他背景因素带来的影响,精确测定香菇中麦角甾醇的含量。香菇麦角甾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90 min、料液比1∶59(g/mL)、提取温度69℃,麦角甾醇含量的预测值为3.868 78 mg/g,实测值为3.781 4 mg/g。纯化后单体麦角甾醇的纯度可达96%以上,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72±0.06)、(0.17±0.01)mg/mL。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良好,是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香菇麦角甾醇的检测方法,且纯化的麦角甾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麦角甾醇 三波长分光光度法 提取纯化 表征 抗氧化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多糖磷酸化修饰及体外抗氧化和降糖活性
11
作者 崔芳铭 毕书瑜 +5 位作者 侯江燕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8,共8页
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进行磷酸化修饰,表征磷酸化SLPs(P-SLPs)结构,分析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SLPs比较,P-SLPs的磷酸根质量分数较高,为(8.02±0.48)%;在相同质量浓度时,P-SLPs对DPPH、超氧... 对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s)进行磷酸化修饰,表征磷酸化SLPs(P-SLPs)结构,分析其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SLPs比较,P-SLPs的磷酸根质量分数较高,为(8.02±0.48)%;在相同质量浓度时,P-SLPs对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H_(2)O_(2)的清除率均较高,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均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广叶绣球菌多糖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多糖 磷酸化修饰 抗氧化 降糖活性
下载PDF
中国块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12
作者 阮进基 冯玮星 +1 位作者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4,共8页
测定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营养成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实验Ⅰ组(99%基础饲料+1%中国块菌粉末)、实验Ⅱ组(95%基础饲料+5%中国块菌粉末),测定12、24、36 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五类白细胞、T淋巴细胞百分比... 测定中国块菌(Tuber sinense)营养成分,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饲料)、实验Ⅰ组(99%基础饲料+1%中国块菌粉末)、实验Ⅱ组(95%基础饲料+5%中国块菌粉末),测定12、24、36 d小鼠脾脏、胸腺指数,白细胞数量,五类白细胞、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血清中IgG含量,并检测在36 d时小鼠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Ⅱ组的脾脏指数在36 d时显著降低;实验Ⅰ组的白细胞总数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在24、36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T淋巴细胞百分比在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的血清中IgG含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Ⅱ组的在12、24、36 d时显著增加;实验Ⅰ组、实验Ⅱ组的脾脏中TNF-α表达量在36 d时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块菌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块菌 免疫 脏器指数 白细胞 IGG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原花青素和原儿茶酸对淀粉消化酶的联合抑制作用
13
作者 张静 焦洁帆 +2 位作者 云少君 冯翠萍 程菲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5-113,共9页
淀粉是人体获取能量主要来源,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等天然产物能够控制淀粉的消化,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本文通过抑制率测定、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紫外光谱、荧光淬灭、等效线... 淀粉是人体获取能量主要来源,原花青素(Procyanidin,PC)和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等天然产物能够控制淀粉的消化,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效果。本文通过抑制率测定、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紫外光谱、荧光淬灭、等效线图解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PC和PCA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PC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IC_(50)值分别为0.0524和0.0106 mg/mL,PCA分别为1.9426和1.0667 mg/mL,PCA表现出更好的抑制能力;Lineweaver-Burk双倒数图法表明PC和PCA对α-淀粉酶的抑制为混合型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分别为非竞争性抑制和竞争性抑制。与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主要依靠疏水键和氢键,通过改变酶氨基酸残基微环境,进一步改变酶结构。复配比例为1:21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效果最优,1:37时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最优。两物质复配比例为1:21时CI小于1,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复配比例为1:37时CI小于1,对α-淀粉酶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本研究揭示了PC和PCA复合使用对淀粉消化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开发天然降糖膳食补充剂作为健康食品辅料或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原儿茶酸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促糖基化对香菇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
作者 牛旭凯 韩笑月 +4 位作者 许梦燕 云少君 程艳芬 冯翠萍 曹谨玲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为探讨促糖基化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子实体蛋白质,并制备糖基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促糖基化蛋白质,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分别测定蛋白质组(C)、... 为探讨促糖基化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蛋白质消化特性及消化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子实体蛋白质,并制备糖基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 TGase)促糖基化蛋白质,通过模拟胃肠消化分别测定蛋白质组(C)、糖基化蛋白质组(G)和促糖基化蛋白质组(TG)的蛋白质消化率、水解度、蛋白质消化产物中的游离氨基酸和多肽含量,以及蛋白质消化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G组在模拟消化90、120、180、240、270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90、120、210、240、270min时消化率显著降低,且G与TG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模拟消化60 min时G组水解度显著增加,在90~360 min时显著降低,TG组在模拟消化30、60、150~240、300 min时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60~360 min时显著高于G组;G组在模拟消化60、210~360 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0、60~360 min时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0、120、300~360 min时TG组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和TG组多肽含量均显著降低,且在模拟消化0、300~360 min时TG组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显著增加,且TG组在模拟消化0、150、210~360 min时显著增加,但在模拟消化120、150、180、330、360 min时TG组显著低于G组;G组在模拟消化240~360 min时和TG组在模拟消化330、360 min时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显著增加,且在模拟消化270min时,TG组显著低于G组;在模拟消化所有时间点,G组和TG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增加;但在模拟消化0~180、240 min时TG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显著高于G组,在模拟消化0~180、240~360 min时TG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G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蛋白质 谷氨酰胺转氨酶 糖基化 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口腔加工对广叶绣球菌多糖剪切流变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贾丰荧 吴佳蔓 +3 位作者 靳雯 郭静 云少君 冯翠萍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了探讨口腔加工对广叶绣球菌多糖(SLPs)流变性的影响,为SL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原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制备得到的SLPs与人工唾液以1∶1(V/V)制备0.125%、0.25%、0.5%、1%、2%、4%混合液,采用流变仪测定其静态及动态流变特性,使用纳... 为了探讨口腔加工对广叶绣球菌多糖(SLPs)流变性的影响,为SLPs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原料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将制备得到的SLPs与人工唾液以1∶1(V/V)制备0.125%、0.25%、0.5%、1%、2%、4%混合液,采用流变仪测定其静态及动态流变特性,使用纳米粒度及电位分析仪测定0.5%、1%、2%、4%的SLPs溶液及混合液的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并分析其粒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角频率的增加,SLPs溶液与混合液在0.25%~4.00%下表观黏度降低,在0.125%时增加,混合液的表观黏度大于SLPs溶液;SLPs溶液与混合液的剪切应力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液的剪切应力大于SLPs溶液,随着多糖浓度增加,剪切应力增大;SLPs溶液为0.125%~2.000%时tanδ值大于1,在4%时低频率扫描下tanδ值小于1,高频率扫描下大于1,混合液为0.125%~4.000%时tanδ值大于1。SLPs溶液为0.5%~4.0%时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10~100 nm,极少部分分布在100~1000 nm。混合液相比于SLPs溶液,不同浓度混合液粒径分布更均匀,少量粒径集中在100~1000 nm,大部分均匀集中在10~100 nm。由此可见,口腔加工能够影响SLPs的流变学特性与粒径分布,且SLPs与人工唾液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多糖 口腔加工 剪切流变特性
下载PDF
黑米山药薄饼的研制及其品质测定
16
作者 史宇杰 薛勤杰 +6 位作者 李慧敏 邵欣怡 王荣浩 郭维轩 陈泳泽 云少君 冯翠萍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0期60-64,共5页
以面粉、黑米粉、山药粉及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研制黑米山药薄饼并对其品质进行测定。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黑米山药薄饼的工艺配方,并测定薄饼的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米山药薄... 以面粉、黑米粉、山药粉及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研制黑米山药薄饼并对其品质进行测定。试验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黑米山药薄饼的工艺配方,并测定薄饼的质构特性、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黑米山药薄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100 g面粉计,各组分用量为黑米粉40 g,山药粉20 g,白砂糖24 g,水250 g,该配方下薄饼咀嚼性能良好,其水分含量为(46.20±0.98)%,蛋白质含量为(7.11±0.21)%,脂肪含量为(0.54±0.02)%,总糖含量为(61.06±1.86)%,多酚含量为(0.155±0.007)mg/100 g。黑米山药薄饼多酚提取液质量浓度为0.027 m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4.27%,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8.48%。制备得到了黑米山药薄饼,并对其品质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山药 薄饼 质构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多糖对高脂小鼠肝脏氧化应激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艳芬 赵越 +4 位作者 曹谨玲 云少君 程菲儿 赵莉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8,共9页
通过小鼠肝脏指数测定、肝脏的组织形态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指标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抗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量,研究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 通过小鼠肝脏指数测定、肝脏的组织形态HE染色观察、肝脏脂质代谢和抗氧化指标测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脏抗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相关基因表达量,研究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多糖(SLP,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1))对高脂小鼠肝脏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LP中、高剂量组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肝脏的TC、TG含量均显著降低,低、中、高剂量组的LDL-C含量极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的MDA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的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均显著升高;低、中、高剂量组的HO-1、GST表达量均显著升高,高剂量组的NQO1表达量显著升高,中、高剂量组的γ-GCL表达量显著升高;高剂量组的CRP、IL-6、TNF-α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的VCAM-1表达量极显著降低,低、中、高剂量组的ICAM-1表达量极显著降低,表明广叶绣球菌多糖可通过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调节炎症相关基因表达,改善高脂饮食导致的小鼠肝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广叶绣球菌多糖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多糖 高脂 肝脏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荞麦槲皮素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程菲儿 要子妍 +3 位作者 云少君 曹瑾玲 程艳芬 冯翠萍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70-75,共6页
为探讨荞麦槲皮素干预肝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棕榈酸刺激小鼠肝原代细胞为模型,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建立肝原代细胞基因库,探究荞麦槲皮素在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表明,棕榈酸刺激和槲皮素干预在基因表达上... 为探讨荞麦槲皮素干预肝脂代谢紊乱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棕榈酸刺激小鼠肝原代细胞为模型,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建立肝原代细胞基因库,探究荞麦槲皮素在改善脂代谢异常肝原代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结果表明,棕榈酸刺激和槲皮素干预在基因表达上差异显著,槲皮素能够减弱缺氧诱导因子介导的内质网应激进而减缓脂肪的脂解作用,通过阻止游离脂肪酸的运输减少其向肝细胞的流入,从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抑制肝脏葡萄糖的产生路径。该研究揭示荞麦槲皮素通过减缓脂解作用改善脂代谢异常的肝原代细胞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原代细胞 槲皮素 转录组学 脂解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高脂膳食模式下脂肪酸构成对大鼠肝脏胰岛素水平、铁含量及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程菲儿 申姣姣 +4 位作者 张娜宁 杨皓瑜 何丽霞 云少君 冯翠萍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164,共11页
目的:基于胰岛素-铁代谢交互作用探讨膳食脂肪酸构成对肝脏糖水平的影响。方法:21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大豆油组(15%SO)、15%猪油组(15%PO)、15%橄榄油组(15%OO)、15%鱼油组(15%FO)及1∶1 SO∶FO组。首先以气... 目的:基于胰岛素-铁代谢交互作用探讨膳食脂肪酸构成对肝脏糖水平的影响。方法:21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5%大豆油组(15%SO)、15%猪油组(15%PO)、15%橄榄油组(15%OO)、15%鱼油组(15%FO)及1∶1 SO∶FO组。首先以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脂脂肪酸构成,之后以不同油脂干预大鼠13周,测定其肝脏葡萄糖、胰岛素含量,检测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以及肝脏中的铁含量,以普鲁士蓝染色观测肝脏组织铁沉积情况,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铁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量。结果:SO中n-6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6.37%,FO中n-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7.55%,PO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4.78%,OO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6.39%。各组大鼠肝脏中葡萄糖含量无明显差异,而1∶1 SO∶FO组大鼠肝脏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及15%SO组(P<0.05)。各组大鼠血红蛋白及铁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15%SO组血清铁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及1∶1 SO∶FO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5%PO组肝脏铁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15%SO组和15%PO组棕褐色颗粒增多。铁代谢相关基因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5%SO组和15%PO组铁调素(Hep)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15%SO组和15%PO组膜铁转运蛋白(Fpn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低于其它各高脂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15%FO组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15%PO组转铁蛋白受体2(TfR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相较于15%SO,15%1∶1 SO∶FO可以抑制机体血清铁水平增高及肝脏铁的沉积,进而抵御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15%OO及15%FO对肝脏铁沉积无明显影响,而15%PO则可以引起肝脏的铁沉积,提示适量的补充鱼油对于肝脏糖、铁代谢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脂肪酸 葡萄糖 胰岛素 铁代谢
下载PDF
香菇中麦角甾醇提取、表征及抗氧化、降胆固醇特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皓瑜 程艳芬 +5 位作者 王胜男 何丽霞 曹谨玲 程菲儿 云少君 冯翠萍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84,共10页
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对麦角甾醇纯化产物表征、光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条件为... 采用超声辅助皂化法提取香菇(Lentinula edodes)子实体麦角甾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条件,对麦角甾醇纯化产物表征、光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测定其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降胆固醇活性。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 (g:mL)、0.04 g·mL^(-1) KOH、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70 min,在此条件下麦角甾醇得率为(0.81±0.02)%,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纯度为(86.18±3.49)%。与白炽光比较,紫外光照射麦角甾醇纯化产物的存留率显著降低。在实验范围内,1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对羟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羟基、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96±1.36)、(6.68±0.98) mg·mL^(-1)。麦角甾醇纯化产物显著降低胆固醇在胶束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可为香菇麦角甾醇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提取优化 结构表征 光稳定性 抗氧化 降胆固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